谭嘉莉;钟嘉荣;陈红虹;郑珊珊
目的:探讨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住院分娩孕妇,对发生胎儿窘迫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48‰,以胎儿窘迫为指征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其他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6‰,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同期报道。结论: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夏叶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60例产妇,在全产程胎心监护下,自愿接受全自控无痛分娩的为观察组,同期未干预产妇为对照组,每组180例,在分娩过程中,观察组给予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未给予镇痛药物,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 Apgar评分。结果:(1)分娩镇痛效果:观察组效果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产程进展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低,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4)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 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东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WCSQ ),对60例脑瘫患儿父母和60名与脑瘫患儿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父母(对照组)心理状况和应付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脑瘫患儿父母组SCL-90总分152±13.5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122±13.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中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因子分为0.7±0.1、0.6±0.1、0.8±0.2均高于对照组0.5±0.2、0.4±0.1、0.7±0.1,P均<0.01;而WCSQ 的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为0.2±0.1、0.1±0.1、0.3±0.2均低于对照组0.3±0.1、0.3±0.2、0.4±0.1,P均<0.01;脑瘫患儿父母组WCSQ的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因子与SCL-90各项因子呈正相关(r=0.55~0.91,P均<0.01);WCSQ的解决问题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呈负相关( r=-0.27、-0.26、-0.26、-0.24、-0.25,P均<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其多能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减轻心理问题的影响。
作者:戴文献;张建;施学文;吴雪红;陈向前;曹青;邵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C 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重要性,为结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3月确诊的60位肺结核患者的普通X线检查和C 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 T扫描时均发现肺部有病灶,部位与X线摄片的显示一致。相比而言,CT还能比较清晰的显示X线没有显示病灶的纵隔旁区3例,心影后区4例,肺尖区1例;发现28例共有49个空洞;32例见支气管播散灶、有胸水者20例,19例胸膜肥厚粘连者,钙化灶16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肺气肿大还有肺大泡各4例。CT扫描比X线扫描具有明显优势。结论:CT扫描对显示肺结核病变的部位、形状、数量以及各种合并症有显著优势,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任玉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理感知服务测评问卷,调查43例的住院患者。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服务质量的5个影响因素其中的移情性、响应性和住院患者的性格对总体满意度影响度为48.3%;利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感知服务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从住院患者的视角出发,深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的感知服务质量。
作者:缪秀英;庄和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绝经后妇女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将术前无认知障碍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3d、7d认知功能评价,按MMSE得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测定及对比术前、术后3d及术后7d患者的空腹血清雌二醇浓度。结果:术后3d、7d正常组与障碍组术前血清雌二醇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障碍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分别为(51.9±12.6VS84.7±19.2),7d血清雌二醇水平为(57.4±12.6VS85.8±21.7),均 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刘英伟;赵香凤;闵香;郭海雁;叶兹礼;陈帅;王凤君;梁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 U确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送检的尿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58份尿标本共检出22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8株,占61.06%,革兰氏阳性菌株57株,占25.22%,真菌株31株,占13.72%。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均>50%,耐药性在50%以下的药物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新诺明。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仍是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已上升为第一位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重,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非常重要。
作者:邵俊;郑瑞强;林华;卢年芳;於江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防治要点和临床护理配合。方法:对5442例实施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31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出血的原因有血管结扎脱落11例(35.5%),电凝血痂脱落9例(29.0%),引流不.7例(22.6%),凝血功能障碍4例(12.9%)。31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抢救、清除血肿和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术中止血、放置恰当引流和术后严密观察、减少颈部活动等精心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吴晓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喉乳头状瘤为喉部常见肿瘤,发病率居喉部良性肿瘤之冠,其特点是切除后易复发,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成人患者易发生癌变。我院从2005-2012年共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喉头乳头状瘤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申力;林斌;谢卫旭;潘山;朱汉豪;钟海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死亡有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护理与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及转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和早产儿死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在产科护理及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以胎龄、出生体重及孕期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早产儿病率、早产儿病死率均有降低,在早产儿病死率的多因素中,硬肿及并发症为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病率及死亡率高,高危因素众多,是外环境及内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佳策略。
作者:张彩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取环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3月-2013年2月绝经0.5~23年妇女取环困难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78例中66例单金环,6例T环,6例麻花环;环断裂8例,环嵌顿8例,组织包裹3例,宫颈闭合2例,未取出2例,环残留者1例。结论:绝经取环应口服药物或宫颈注射药物改善宫颈条件后再进行取环,取环时间可以在更年期内或月经紊乱时。
作者:陈占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瘙痒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瘙痒症患者450例,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对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瘙痒症发病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有瘙痒症组(A组)和无瘙痒症组(B组)比较糖尿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45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50例有瘙痒,占11.1%。其中,有或无瘙痒症两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使用率、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性别、BM I、家庭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脑血管病变发生率、肾脏病变发生率、HbA1c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病程及视网膜病变是发生瘙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殷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炎症改善程度及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比较。方法:将7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美他环素组38例,罗红霉素组36例。美他环素组口服美他环素片300mg ,2次/d;罗红霉素组口服罗红霉素片150mg ,2次/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91,P=0.17);炎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0,P=0.048);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0.001)。结论:盐酸美他环素治疗中重度痤疮较罗红霉素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杜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幽门螺杆菌(H .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600例,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H .pylori培养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H .pylori分离培养阳性率为78.5%;H .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是77.5%、20.4%、8.9%和3.2%。结论:粤西地区H .pylori根除治疗的抗生素首选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避免使用甲硝唑,慎重使用克拉霉素。
作者:梁宇锋;韦国麟;李松;梁大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艾滋病(AIDS )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细胞免疫系统损害和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综合征[1]。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广泛流行,人们谈“艾”色变,不仅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甚至对艾滋病家庭也畏而远之,恐避之而不及。人们逃避与歧视艾滋病的原因一是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并不完全了解[2],另一方面是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因此,一旦染病将终生服用抗病毒药物,而且随时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A IDS的病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目前已知的病毒感染途径有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三种方式[3]。患者感染 HIV 后,病毒会侵犯淋巴细胞CD4T ,发生免疫功能缺陷[4],引起一系列以条件性感染或肿瘤为特征的致死性疾病[5]。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我国艾滋病的发病人数剧增,报道显示[6],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的高发期,每2年递增率为9%[7]。目前新研究认为抗病毒治疗能够减少艾滋病传播[8],然而抗病毒治疗成功的关键主要是依从性提高[9],随着抗病毒治疗时机深入研究,有人认为合并急性机会性感染时提前抗病毒比推迟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死亡率[10],然而机会性感染尚未治愈即抗病毒治疗,服药的种类增加会增加药物毒性反应,副反应增加[11],随着抗病毒治疗副反应增大便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已成为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艾滋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邓梅花;方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行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并将其诊断结果与碘油造影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的临床价值。结果:98例中,双侧输卵管通畅22例,双侧输卵管阻塞者35例,单侧通而不畅者27例,双侧通而不畅者14例。其诊断结果与HSG诊断符合率接近。结论:阴道B超下子宫输卵管通液,操作简易、安全、准确、无辐射危害、对设备要求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嘉莉;钟嘉荣;陈红虹;郑珊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分析给予早产儿不同营养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全部婴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70例。对照组患儿只是进行常规的胃管喂养,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法,后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治疗组患儿每天的体重、静脉营养、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均胜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早期的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龙生;刘天福;曹远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了解社区不同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认知状况,分析导致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开展遇到障碍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2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对慢性病康复治疗的态度不够积极,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较明显;康复治疗的行为均有待加强。结论:社区人群对慢性病康复治疗认知水平较低,应采用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认知;同时应建立健全中小城市的康复医疗服务机制,促使慢性病康复治疗在中小城市的开展。
作者:周爱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利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进行取石对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对老年患者手术的指征及技术的要求等。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间收治的34例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相同方法手术治疗,但年龄不同,分别是老年组和对照组,老年组≥70岁,对照组<70岁,对照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4例手术全部成功,个别发生并发症,经过治疗均痊愈,随访0.5~1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肝功能正常,两组患者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胆总管切开手术取石对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且有效,是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杨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索胰腺内分泌肿瘤(PET )的治疗与诊断方法,为实际操作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对我院1992年8月-2012年8月期间32例患者诊治情况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用影像学进行检查的时候,C T 的灵敏度要低于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及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恶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9例良性患者在无瘤的情况下已存活了7个月~10年,10年间的幸存率高达59.38%;7例恶性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4.36±3.27)年。结论:把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与各类影像学检测手段融合在一起,将明显对PET的诊断、治疗有帮助,可为患者延长寿命或实现治愈可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鲁俊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