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振
艾滋病(AIDS )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细胞免疫系统损害和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综合征[1]。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广泛流行,人们谈“艾”色变,不仅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甚至对艾滋病家庭也畏而远之,恐避之而不及。人们逃避与歧视艾滋病的原因一是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并不完全了解[2],另一方面是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因此,一旦染病将终生服用抗病毒药物,而且随时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A IDS的病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目前已知的病毒感染途径有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三种方式[3]。患者感染 HIV 后,病毒会侵犯淋巴细胞CD4T ,发生免疫功能缺陷[4],引起一系列以条件性感染或肿瘤为特征的致死性疾病[5]。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我国艾滋病的发病人数剧增,报道显示[6],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的高发期,每2年递增率为9%[7]。目前新研究认为抗病毒治疗能够减少艾滋病传播[8],然而抗病毒治疗成功的关键主要是依从性提高[9],随着抗病毒治疗时机深入研究,有人认为合并急性机会性感染时提前抗病毒比推迟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死亡率[10],然而机会性感染尚未治愈即抗病毒治疗,服药的种类增加会增加药物毒性反应,副反应增加[11],随着抗病毒治疗副反应增大便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已成为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艾滋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邓梅花;方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总结低场强M RI在膝关节骨挫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了2008年以来我院检查的66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M RI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膝关节骨挫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 RI能明确诊断66例患者的膝关节骨挫伤,并能显示部分病例伴有的其他损伤:半月板损伤36例,韧带损伤19例,X线平片未见的隐性骨折7例,关节腔积液61例,关节面软骨损伤10例,软骨骺板损伤3例。结论:低场强M 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显示非常敏感,并能准确判断其附属结构的损伤,明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对愈后的评估提供较确切的依据。
作者:陈煜;岳沪宁;冯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将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专科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表现出其明显优势。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中心问题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作者:朱亚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创伤后,往往手术获得成功,但病人终仍死亡。究其原因,是忽视了病人的生理状态。因此外科医师的理念应从传统的手术治疗模式中摆脱出来,将病人存活率而不是手术成功率放在首位。由此产生的“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 ,DCO )”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既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的急诊手术,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的应急分期手术。由于与传统理论相悖,DCO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被人们所接受。“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 ,DCS )”的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到目前的临床广泛实践只有20年的时间,但发展之快超出人们的想像,其应用范围已覆盖至战伤、创伤及非创伤疾病的救治,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以普外科治疗为例对其进行综述。
作者:赵士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利用腹腔镜切开胆总管进行取石对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对老年患者手术的指征及技术的要求等。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间收治的34例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相同方法手术治疗,但年龄不同,分别是老年组和对照组,老年组≥70岁,对照组<70岁,对照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4例手术全部成功,个别发生并发症,经过治疗均痊愈,随访0.5~1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肝功能正常,两组患者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胆总管切开手术取石对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且有效,是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杨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妈咪爱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适量饮水、正常排便训练及适时添加辅食,观察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妈咪爱和乳果糖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妈咪爱和乳果糖联合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小鸿;陆琴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在胃镜下行胃息肉切术的患者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医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出院健康指导。结果:35例患者共发现息肉62枚,息肉切除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对患者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医师、术后正确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张玉秀;马长华;司红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8例疑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进行M SC-T U检查,分析其结果及价值。结果:正常5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135例;先天畸形11例;双肾盂、双输尿管5例;输尿管狭窄3例;肾囊肿182例;多囊肾5例;肾肿瘤20例;肾上腺肿瘤2例;膀胱肿瘤15例;泌尿系结核8例,诊断率达100%。结论:MSCTU在泌尿系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理感知服务测评问卷,调查43例的住院患者。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服务质量的5个影响因素其中的移情性、响应性和住院患者的性格对总体满意度影响度为48.3%;利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感知服务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从住院患者的视角出发,深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的感知服务质量。
作者:缪秀英;庄和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疗效。方法:根据异物的性质和状态对7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酌情选用相应器械取出。结果:66例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成功率92%。结论: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义生;汪文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喉乳头状瘤为喉部常见肿瘤,发病率居喉部良性肿瘤之冠,其特点是切除后易复发,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成人患者易发生癌变。我院从2005-2012年共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喉头乳头状瘤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申力;林斌;谢卫旭;潘山;朱汉豪;钟海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肋软骨是骨性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8~10肋前段肋软骨形成肋弓与胸骨相连,第11、12肋前端游离,弹性大,不易折断[1]。但是肋软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由于肋软骨在X线摄片中不显影,容易漏诊。1995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肋软骨骨折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拥军;阙玉明;朱跃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预防及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间神经外科65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均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0%,培养致病菌16种173株。32例培养出阴沟肠杆菌共76株,占总病例的64.09%,总株数的43.93%,其耐药性高。其中23例病情好转后呼吸道感染治愈,9例死亡。结论: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气道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嵇云;骆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距离幽门螺杆菌(H p )首次被发现和分离已经30年了,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H 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食管反流病、胃息肉等密切相关外,还与一些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肾病、胆石症、肝性脑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贫血、发育迟滞、婴儿猝死等有关,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Hp根除治疗有效地改变了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预后,迄今开展根除治疗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目前的现状是H p对常用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耐药率明显增加,由此而导致使用广泛的传统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经下降至不可接受的水平。国内外探索了一系列的根除治疗方案,本文对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东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绝经后妇女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将术前无认知障碍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3d、7d认知功能评价,按MMSE得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测定及对比术前、术后3d及术后7d患者的空腹血清雌二醇浓度。结果:术后3d、7d正常组与障碍组术前血清雌二醇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障碍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分别为(51.9±12.6VS84.7±19.2),7d血清雌二醇水平为(57.4±12.6VS85.8±21.7),均 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刘英伟;赵香凤;闵香;郭海雁;叶兹礼;陈帅;王凤君;梁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1800i与SF-3000的几项重要参数的精密度并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EDTA-K2抗凝的静脉血进行检测,将获得的数据用统计学处理,对两台仪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密度检测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变异系数在0.28~2.7之间,白细胞分类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在0.65~27.2之间;S 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各参数的变异系数在0.32~3.9之间,白细胞分类各参数变异系数在1.3~30.3之间,对两台仪器检测的110份标本进行配对 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台仪器白细胞系除嗜酸性粒细胞(P<0.05)外,大多差异无显著性(P>0.05)。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有差异(P<0.05)。血小板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台仪器大多数参数相关性良好。结论:两台血细胞计数仪的精密度良好,sysmex XT1800i略优于SF-3000,且增加了部分分析参数,由于厂家相同、技术更新的原因,两台计数仪结果会有潜在差异。
作者:董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死亡有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护理与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及转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和早产儿死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在产科护理及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以胎龄、出生体重及孕期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早产儿病率、早产儿病死率均有降低,在早产儿病死率的多因素中,硬肿及并发症为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病率及死亡率高,高危因素众多,是外环境及内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佳策略。
作者:张彩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临床及M 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肝穿刺和手术后病理证实以及临床治疗后显著疗效的24例肝脓肿临床及M RI影像表现的特点。结果:24例肝脓肿单发病变5例,呈圆形、类圆形,多发性病变19例,呈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圆形。病变呈长 T 1、长 T 2信号区,其信号不均匀。病灶中心区域可见更长T1、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的肝组织内可见云雾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动态增强在动脉期肝脓肿边缘即有轻微的强化,此时周边肝组织有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与正常肝组织强化程度相同,脓肿的壁呈明显的环行强化,壁薄而规则,中心区域无明显强化。多发病灶呈多房状或蜂窝状,在动脉期病灶内即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环状强化,病灶中的分隔强化明显,其周边的肝实质内可见明显的强化区域,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强化逐渐增强,但在病灶的中央部分无明显强化,病灶周边的肝组织内充血带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趋向均匀一致。结论:M RI对肝脓肿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和优越性。
作者:姜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对细胞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行羊水细胞培养检测的孕妇中,羊水培养成功33例,羊水培养成功率为94.3%,失败2例。培养成功的染色体正常核型31例,异常核型2例,异常检出率为6.1%。结论:羊水细胞培养在诊断胎儿遗传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C 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重要性,为结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3月确诊的60位肺结核患者的普通X线检查和C 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 T扫描时均发现肺部有病灶,部位与X线摄片的显示一致。相比而言,CT还能比较清晰的显示X线没有显示病灶的纵隔旁区3例,心影后区4例,肺尖区1例;发现28例共有49个空洞;32例见支气管播散灶、有胸水者20例,19例胸膜肥厚粘连者,钙化灶16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肺气肿大还有肺大泡各4例。CT扫描比X线扫描具有明显优势。结论:CT扫描对显示肺结核病变的部位、形状、数量以及各种合并症有显著优势,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任玉臣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