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喉镜在诊治耳鼻咽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郑静

关键词:耳鼻咽喉疾病, 电子喉镜,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诊治耳鼻咽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电子喉镜及成像系统对584例有耳鼻咽喉科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治.结果:584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检查,并明确诊断和治疗.结论:电子喉镜对诊治耳鼻咽喉科疾病非常有帮助,明显提高了耳鼻咽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入院护理评估表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并评价改良入院护理评估表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内科住院患者116 例,分别由17名护士以改良入院护理评估表的要求做入院护理评估,并填写评估表.询问患者和(或)家属以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所有入院护理评估表均顺利完成并收入患者病历.94.1%的护士和96.3%的患者表示对改良入院护理评估表满意.结论:改良入院护理评估表内容详尽、客观,使用简单,有着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董钦;隋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2DM患者200例,根据DR分期分为三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C肽OR值为0.641,说明空腹C肽值每增加1ng/ml,DR严重程度下降35.9%.病程在5~9年的患者DR的严重程度是病程<5年的患者的2.95倍;病程≥10年的患者DR的严重程度是病程5~9年的患者的2.90倍.UAER 20~199μg/min组患者DR严重程度是UAER<20μg/min组的7.69倍; UAER≥200μg/min组患者DR严重程度是UAER 20~199μg/min组的2.07倍.结论:空腹C肽是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保护因素;糖尿病病程、UAE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维持一定的空腹C肽水平,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作者:马红;董晶晶;张志军;杨香玖;黄延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12月收治的老年骨科住院患者112例,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的恢复时间分别为(89.4±3.5)d、(106.3±4.8)d,满意度分别为96.43%(54/56)、78.57%(44/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26%、96.43%,护理风险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住院的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中,应针对骨科护理特点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预防及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电子喉镜在诊治耳鼻咽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诊治耳鼻咽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电子喉镜及成像系统对584例有耳鼻咽喉科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治.结果:584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检查,并明确诊断和治疗.结论:电子喉镜对诊治耳鼻咽喉科疾病非常有帮助,明显提高了耳鼻咽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

    作者:郑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常规液体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后并发症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IgG、IgA、IgM.结果:所有病人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血IgG、IgA、IgM均有显著升高.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方便经济,既能改善营养状态,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郜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南充市顺庆区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和对策

    保护和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和世界发展的重要社会目标[1].如何发展社会卫生事业,使人人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这是摆在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面前的严峻任务.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城市(以南充市顺庆区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识和分析,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未来的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作者:邓雪清;唐海兰;任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服用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对照组40例,服用替米沙坦,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降压疗效及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天智颗粒联合替米沙坦在降压和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单纯使用替米沙坦,且较单纯使用替米沙坦明显降低炎症介质hs-CRP、TNF-α、IL-6的浓度.

    作者:陈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胺碘酮静脉应用、口服.结果: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肯定,转复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Protaper手动镍钛锉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反应的临床观察

    Protaper手动镍钛根管锉是现代根管治疗技术中,重要的不可缺省的根管预备工具,使用镍钛器械和冠根向深入技术(Crown-down)进行根管预备已经成为牙髓病学界广泛承认的技术.笔者在对180例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中,采用Protaper手动镍钛锉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纪霞;代红;王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浅谈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多,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结论:临床医生在关注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铋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铋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体会.方法:对使用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铋剂和法莫替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各45例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个疗程后对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复发率、依从性等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铋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佳、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德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鼻咽癌放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1],在放疗中,射线照射在体表接近肿瘤部位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放射不良反应与损伤,常出现咽痛、口干、味觉改变、鼻出血,面颈部放射野皮肤色素沉着、潮红等副反应,部分鼻咽癌患者无法完成全程放疗.为了使患者身体尽快康复,护士在放疗过程中要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并指导患者掌握好自我护理方法,才能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我科2008年10 月-2012年4月期间共收治鼻咽癌放疗患者49例,经过积极有效临床观察与护理,所有鼻咽癌患者均成功完成放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穆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异位妊娠破裂32例诊断、急救和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诊断、急救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32例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32例均治愈出院,误诊率为21.9%,行保守手术17例、根治手术15例,无腹腔内出血、残余感染等发生.结论:对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综合救治、果断手术,尽可能行保守手术,提高救治率和满意度.

    作者:邰艳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参仙生脉口服液联合硝酸酯类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律失常

    目的:观察参仙生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率在50~60次/min,不应用其他提升心率药物.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活血化淤、改善循环的基础上,对照组(35例) 心宝丸3丸/次,3次/d,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35例) 给予参仙生脉口服液20ml/次,2次/d,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20mg/次,2次/d.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心率提升的有效率分别为94.29%、74.29%(P<0.05).结论:应用参仙生脉口服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能有效提升心率,改善预后,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孙秀娟;曹继云;张茂峰;孔静;狄小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分型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二维声像图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导管扩张型及无导管扩张型.结果:30例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2例,诊断符合率73.3%.结论:高频探头近区干扰少,分辨率高,可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征象,且操作简便、无痛苦,是诊断该病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燕兰;陈晴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11月的43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应用药物(甲氨蝶呤)22例与仅仅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21例患者症状的缓解率、妊娠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联合药物(甲氨蝶呤)治疗3~6个月,后观察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91%、76.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7.38,P<0.05);妊娠率分别为81.82%、47.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57,P<0.05);治疗后经有效的临床护理,观察组阴道流血量、血β-HCG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下降程度明显(P<0.01).结论:宫腔镜术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妊娠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极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B组单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损伤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乳酸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较前均有改善(P均<0.05),且A组较B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姚平波;邓立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4例乳腺良性肿块超声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24例超声误诊为恶性的乳腺良性肿块的声像表现,探讨误诊原因,提高对良性肿块非典型声像的认识,从而减少超声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而超声误诊为恶性的乳腺肿块的超声资料.结果:24例良性肿块中,纤维腺瘤1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良性叶状肿瘤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2例.结论: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较高准确率,但难以鉴别声像表现不典型者或病理成分复杂者,此时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作者:黄细玲;戴九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16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疾病.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1].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新生儿16例,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原因及处理的探讨(附4例报告)

    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00余例,发生胆道损伤(bile duct injure)4例,印象极为深刻,现根据临床资料就LC中并发BDI的原因及处理结合文献浅作探讨.

    作者:陆泳昕;吴俊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