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20位在职干部脂肪肝患病情况分析

李洁平;李俊娥;王惠梅

关键词:在职干部, 脂肪肝, 患病情况, 肝硬化疾病, 代谢性疾病, 生活水平, 健康体检, 过渡阶段, 肝纤维化, 多种因素, 郑州市, 细胞内, 发病率, 机关, 分析, 堆积
摘要: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的过渡阶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有日益增高的趋势.为了解机关在职干部脂肪肝的患病情况,2007年8至12月,对郑州市1820位在职干部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对其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温性增生肥厚为主要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1].黏膜肥厚程度在鼻腔的不同位置程度不一,以下鼻甲为重,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肥厚性鼻炎,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也较多,随着鼻窦内镜手术的推广和应用,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成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行此手术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救治特大烧伤面积98%TBSA患者1例

    患者男,40岁,于2007年3月2日被热煤渣烧伤全身后2 h收入本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冷,口渴,烦躁,体温35.2 ℃,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0/70 mm Hg(1mm Hg=1.133 kPa),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腔有黑色烟尘颗粒,两肺呼吸音粗糙.烧伤创面分布于全身,除右肩背部有约2%正常皮肤外,发迹部、面部、四肢躯干均为深度烧伤创面,外观呈黄褐色皮革样改变.诊断:①特重烧伤,烧伤面积98%,其中Ⅲ度88%,深Ⅱ度10%TBSA.②重度吸入性损伤.③烧伤休克.

    作者:张志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沈丘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50例,采用四孔法引入腹腔镜器械切除胆囊;开腹手术组50例,采用用经右上腹直肌切口切除胆囊.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作者:李玉录;王贺洪;陈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增高的因素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增高的因素.方法 对112例PCI术后4~20 h,平均(12±5)h的患者常规检测CK和CK-MB.如果测定值在正常范围者,则不再检测,如超过正常范围则次日连续检测,直至正常.以CK值≥正常上限的2倍为增高组(n=12),在正常范围为正常组(n=89),介于两者之间者(n=11)为轻度增高组.结果 组间平均年龄、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分级、吸烟史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20 min的胸痛、冠状动脉分支闭塞、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病变复杂程度在增高组较为明显,而正常组病变较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部分患者CK、CK-MB增高与术中复杂病变、冠状动脉撕裂、分支闭塞、微血栓及微栓塞形成等因素有关.

    作者:代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48例颅脑术后发热病人应用亚低温仪降温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发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住院的248例颅脑术后发热病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24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正确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降低发热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脑屏障,改善脑缺氧,从而降低病死率及致死率,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万中英;姜振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作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0例,男26例,女14例, 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M-K组为咪唑安定氯胺酮组,P-K组为丙泊酚氯胺酮组.麻醉诱导:肌注氯胺酮4~6 mg/kg,维持:P-K组用丙泊酚1.5 mg/kg、氯胺酮2 mg/kg;M-K组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记录麻醉前和用药后5、10、20、30和60 min ECG、BP、RR、SpO2各值.结果 两组在用药后均出现呼吸抑制,M-K组20 min后逐渐正常.P-K组10 min后渐正常.M-K组从末次给药算起至小儿完全清醒时间为(110±30)min,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占70%.P-K组手术结束后10~15 min唤醒试验满意,无哭闹、呼叫睁眼,未出现恶心、呕吐、恶梦及异常行为等现象.结论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微泵静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小,苏醒迅速,可控性强,是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佳选择.

    作者:范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强调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院前急救中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NTI)42例病人的插管指征、时机及影响插管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病人在院前急救中均成功进行BNTI,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对一次插管成功率有影响.结论 BNTI在院前急救中能有效的解除患者的通气障碍,为患者提供了基本的生命支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尚刚;梁隆斌;罗斌;余明海;王媛;刘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例

    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经腹应用消化道管状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例,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袁鑫生;吕凤根;韩国秀;王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结我院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162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22例,全髋置换4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结果 3例完全再通,5例有不同程度的再通,无一例发生肺梗死.结论 除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及血液凝固性增加是主要原因外,手术时过度内收及内外旋患肢、过度屈曲髋关节及膝关节、手术野牵拉过度、手术后髋部肿胀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术中的小心操作及术后引流也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作者:冀明欣;王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三种内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用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及单纯螺钉、克氏针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作内固定疗效.分析伤后手术时机、术后外固定和屈膝功能锻炼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本组共186例随访6个月~6年,总优良率为85.5%.术后2周内作屈膝功能锻炼者膝关节伸屈功能90%以上恢复,外固定6周后再作屈膝功能锻炼者27.5%病例出现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减少.结论 单侧钢板适用于按Schectzker分类Ⅰ~Ⅳ型骨折,双侧钢板适用于Ⅴ~Ⅵ型骨折;单纯螺钉克氏针可用于Ⅰ~Ⅲ型骨折,但稳定性差.手术时机在受伤1周后局部水肿消退,皮肤出现皱纹时为佳.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陷,并能早期进行屈膝及负重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作者:齐武松;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外伤性肝破裂146例临床治疗分析

    肝脏是人体大的实质性脏器,且质脆而易受损伤,在各种腹部外伤中发生率约占15%~20%,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1],一般都是伤情较复杂,病情较凶险,死亡率较高.总结我院1992年至2007年的146例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慧;张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22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122例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122例,发生率为1.8%,其中宫缩乏力占80.3%,胎盘因素占16.6%,软产道损伤占2.0%,凝血功能障碍占1.2%.结论 产后出血的预防关键是:①做好产前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防治,高危妊娠应做好急救措施的准备;②产时注意胎盘及胎膜的处理,尽早清除完整,注意保护会阴以免软产道撕裂,娩肩时静脉推注缩宫素10 U,产后密切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量;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早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远端神经节细胞缺乏引起局部长期痉挛,粪便郁滞于近端结肠以致近端肠管扩大肥厚.另由于肠管内脏感觉运动神经系统的缺陷,不能产生正常的反射性直肠收缩和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致使粪便不能排出.

    作者:庞明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颌骨骨折及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及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原因.方法 采用英国BMRC感觉恢复分级和评价标准,通过测定下唇皮肤的麻木区域、触觉、痛觉、两点辨别觉,来判断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情况.结果 下颌骨骨折伴有下牙槽神经损伤时,会出现下唇麻木;当术后1个月检查时,可以发现出现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患者有所增加;骨折发生在颏孔区、下颌角区出现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病例较多.结论 骨折伴神经损伤和手术会造成下唇感觉功能异常.

    作者:王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4例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所收治的14例病人资料.结果 3个月按格拉斯哥评分评定,死亡2例,病死率14.29%,重残2例,自理1例,良好9例.结论 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以下临床特征:①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患者脑外伤轻微或不伴有外伤史.②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中间清醒期.③多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伴有脑动脉硬化、脑萎缩.④比合并脑挫裂伤的硬膜下血肿手术效果好.

    作者:吴中亚;熊海洋;乔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控制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国内报道泌尿系统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和切口感染,但2006年我院泌尿系感染却位居第一.笔者为查找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对2006年8月20日至2007年8月20日我院出院的8335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珂;张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围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疾病,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具有不开刀、痛苦小、止血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取代了传统的耻骨上开刀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保证手术成功,护理观察极为重要[1],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成功地为4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汽化电切术,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与观察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翠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72例报告

    腹股沟疝后入路修补术又称腹膜前修补,由腹直肌后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不打开腹股沟管,不强调游离精索,修补主要利用髂耻梳和耻骨梳韧带即可作缝合修补,亦可用单层网片进行修补.我院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行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邹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的护理观察

    危重新生儿由于吸吮、吞咽反向减弱,甚至消失,不能直接喂哺.为保证及时供给患儿足够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注入奶液.通过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86例患儿的观察,经口留置胃管不涉及鼻腔,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较小.总结如下: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96例双胎妊娠合并贫血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496例双胎妊娠分为两组,妊娠合并贫血者(贫血组)共321例,其余17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妊高征、产前出血、产后出血、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与平均孕周、平均出生体重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贫血组妊高征、产后出血、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贫血严重程度与妊高征、产后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与平均孕周呈负相关.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贫血病例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胎妊娠合并贫血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成倍增加,特别是重度贫血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有严重的威胁.

    作者:胡秋霞;黄小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