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沙敏;杨庚明

关键词:比索洛尔, 老年心律失常,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7例,随机选择47例为比索洛尔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87.23%,均优于对照组(P<0.01),生化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扁桃体手术后严重出血23例分析

    目的:探讨扁桃体手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扁桃体术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扁桃体术后出血患者,采用局部压迫止血8例,射频局部止血9例,缝扎止血4例,扁桃体窝内置纱球缝合舌咽腭弓止血2例.全部止血成功.结论:扁桃体手术后出血是扁桃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原发性出血居多.对于扁桃体术后出血,首先应尽量预防.如出现术后出血,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赵大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与耐药性评估

    目的:探讨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CHB)的疗效及耐药性.方法:随机对105例20~60岁CHB的病毒感染者予以国产拉米呋定100mg/d治疗,共2年,基线ALT异常为1组,ALT正常为2组,评价治疗前后HBV-DNA、HBV标记物.结果:治疗仅一年血清HBV-DNA转阴率第1组92% 第2组76.1%,第一组e抗原转换率为23.9%,e抗原血清转换并HBV-DNA阴转率为22.5%,第二组为14.2%,两组无显著差异,此时出现耐药比率为14%,而第二年为37%.结论:国产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肝,治疗一年内能明显抑制病毒复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耐药性逐渐增强.

    作者:金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支气管异物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经纤维支气管镜钳取支气管异物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钳取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支气管异物患者通过术前的充足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成功取出异物.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谌小和;何杰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附属医院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疏血通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疏血通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成本-效果分析中,疏血通组获得单位效果的成本低.结论: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可获得较好疗效且医疗成本较低.

    作者:曲震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关于再次剖宫产的258例分析

    剖宫分娩后,瘢痕子宫再分娩日益增多,对瘢痕子宫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对再次剖宫产者术中所见及第一次手术时的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盛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百雀羚护肤脂联合呋喃西林扑粉护理干预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探索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解决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问题,以预防湿疹与压疮的发生.方法:将百雀羚护肤脂与呋喃西林扑粉联合使用,并配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等.结果:可有效地预防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的湿疹、破溃,降低压疮的发生.结论:百雀羚护肤脂联合呋喃西林扑粉护理干预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疗效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海霞;杜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将12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推注,共3~5d.结果:治疗组60例患儿出现惊厥8例,惊厥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61例患儿出现惊厥30例,惊厥发生率为49.18%.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02,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惊厥发生,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升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为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2007级临床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引进设计性实验.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桂琳;周小楠;董群;刘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47例短小遮盖法预防弱视复发的效果

    目的:了解短小遮盖法预防弱视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弱视患儿均为功能性弱视.短小遮盖组:弱视眼矫正视力≥0.9后,继续综合治疗一个月,然后改用短小遮盖,每天遮盖2~3h,并选择在视力集中的时间遮盖,如做作业,上课等,持续半年,每1个月复查视力一次.对照组:弱视眼矫正视力≥0.9后,继续综合疗法治疗一个月,未用短小遮盖法,在终止治疗后的2~6个月内复查视力.结果:短小遮盖组:视力100%提高且稳定.对照组:视力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短小遮盖法可以预防弱视的复发.

    作者:郝志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临床诊治的37例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感染患者采用SMECO治疗的护理,配合消毒隔离、心理护理、症状护理等措施.结果:37例中治愈25例,好转8例,住院期间死亡4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使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理负担加重,死亡率增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解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通过电话调查,填写问卷.如能坚持至少每一个月来医院呼吸科门诊随诊一次为随诊依从性好,否则为差.对随诊依从性差者进一步询问原因,同时调查院外用药情况.结果:在253例被调查患者中门诊随诊依从性好147例(58.10%),依从性差106例(41.9%),依从性差的原因嫌随诊麻烦32例(12.65%),没有必要来28例(11.07%),经济问题25例(9.98%),就诊太远21例(8.30%).院外用药情况,起初3个月按时按量治疗较好201例(79.45%),3个月后坚持用药者159例(62.85%),时停时用者53例(20.95%),擅自停药者41例(16.20%).结论: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情况不容乐观,文化程度低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及院外用药较差.对这一人群应强化教育,增强肺结核患者门诊随诊依从性,加强院外用药指导,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李高云;亓庆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7例,随机选择47例为比索洛尔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87.23%,均优于对照组(P<0.01),生化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沙敏;杨庚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结了近年来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在实验、临床上的多方面研究,反应了黄芪在调节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独特作用.

    作者:杨金泉;何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谷氨酰胺的应用在消化道危重症患者TPN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对消化道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种配对将2005年6月-2008年5月间我科危重病患者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TPN,对照组应用常规TPN,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质量、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IgA、IgG、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等.结果:2组免疫、炎症及营养相关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危重病人给予谷氨酰胺,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内微生态环境和预防肠源性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甚至减低ARDS和MODS发生率等方面,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时峰;王宏晋;陈文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下腔静脉造影在腔静脉滤器置放中作用探讨

    肺栓塞(PE)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多由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而来.不作任何处理的下肢DVT约有30%~50%的发生肺栓塞,12%死亡[1].下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肺栓塞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作者:孙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女性生殖器结核与不孕症的关系及临床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FGTB)与不孕症的关系及对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分析总结,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15年来11例FGT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FGTB的初步诊断准确率为11.2%.结论:由于FGTB病程缓慢,表现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使其诊断不如其他炎症疾病那样容易明确,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特别是腹腔镜的应用、结核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的应用,为对该病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施予积极有效治疗起到了重大作用.

    作者:陈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头部留置针保护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前,公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广泛,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输液完毕留置针按传统的方法固定后,很多患者在自由活动时或夜间休息时,无意中将留置针拔掉,引起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作者:朱丽萍;姜勇;贾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是第三代头孢菌类抗生素的复制剂,用于治疗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β-内酰胺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腹腔、盆腔感染.

    作者:栾子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皮微创膀胱造瘘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在急性尿潴留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膀胱造瘘的临床优越性.方法:经皮微创膀胱造瘘术58例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6例比较.结果:前者经皮微创膀胱造瘘康复快,痛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流术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郑巍;汪全贵;聂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风后遗症患者并发Ⅳ度褥疮1例护理体会

    褥疮(pressure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褥疮的治疗护理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每一位患者都有其特殊性,医护人员要针对特点做出整体的评估,制定出妥善的护理措施并适时实施,以期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华亚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