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例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王晓红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4月我妇幼保健院在腹腔镜下进行妇科手术100例,护理人员按个体需要进行护理.术前的心理干预,肠道、皮肤等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及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结果:100例手术成功,术后住院3~6d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进展

    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稳定而有效的支抗设计是正畸和颌面矫形治疗成功的基础.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支抗控制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Nace弓、横腭杆及一组牙作为支抗移动单个牙齿等.

    作者:时一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分析探讨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27例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愈时间9d,1例于再次手术后12d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保守治疗痊愈.

    作者:郑会海;张宝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治疗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55例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和MSII组,25例分别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后采用CSII治疗,30例采用MSII治疗: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Novolin R及临睡前注射Novolin N.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切口延迟愈合例数以及切口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5),手术创口甲级愈合例数显著高于M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CSII治疗安全、有效,能快速平稳降低血糖,缩短围手术期时间,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范宏娟;刘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274例脂肪肝结果分析

    本文对近一年来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发现的274例脂肪肝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74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皆为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235例,女性39例,年龄25~75岁,同时进行实验室血脂含量测定.

    作者:傅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0例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4月我妇幼保健院在腹腔镜下进行妇科手术100例,护理人员按个体需要进行护理.术前的心理干预,肠道、皮肤等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及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结果:100例手术成功,术后住院3~6d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例重度复合外伤致眶尖综合症患儿的护理

    眶尖综合症由于外伤和炎症肿瘤所致Ⅱ、Ⅲ、Ⅳ、Ⅴ和Ⅵ颅神经受累,通常表现为眼肌麻痹、面部麻木和视力受损[1],是一种手术难度大、损害严重、预后极差的致盲性眼病.

    作者:刘想娣;程璐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血性脑(HIE)的临床及病因与CT的关系.方法:分析65例新生儿HIE的临床及病因与CT的特点.结果:65例新生儿HIE临床分度轻度为23例、中度26例、重度16例;CT分度轻度为14例、中度28例、重度23例;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5),宫内窘迫是HIE的主要病因,其次为娩出过程中严重窒息,早产儿发病率高于足月儿.结论: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临床分度与CT分度综合分析.做好同产期保健,规范和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加强对高危儿监护,及时治疗围产期缺氧因素是预防新生儿HIE的关键.

    作者:卢立华;汤建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香格里拉县100例儿童螨皮肤过敏调查及防治

    近10年来,居住并出生于香格里拉县城内儿童前往金沙江流域的上江乡、金江镇、虎跳峡镇等地人群中大部分发生皮肤瘙痒、出现红色丘疹等皮肤过敏反应,笔者调查50名出生于香格里拉县城内并到过上述三地2次以上的儿童及当地出生的50例年龄相似的人群,并将进行对比的具体情况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作者:张泽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治愈后接受进一步健康生育指导的生殖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出院后接受进一步的健康生育指导对其远期生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患者分组后,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100 例已治愈的患者在其出院后及计划妊娠前进行健康生育知识的讲解及指导,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相同时间内宣教组可妊娠人数较对照组多,不良妊娠发生较对照组少,而总的宫内妊娠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治疗后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进一步生育指导,将改善其生殖情况,有助于患者达到较满意的生殖状态.

    作者:张俊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患者22例,并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1月内有16例患者骨性愈合(72.7%),18月内有21例患者骨性愈合(95.5%).1例患者术后仅服抗结核药3月,半年后复发,有窦道形成,经再次病灶清除后愈合,随访18个月无复发.本组病例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为(10±4)度,平均矫正角度为12.5度.本组病例愈合率与病灶破坏的程度有关,单节段较多节段好.结论:脊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闻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体会

    临床检验诊断学具有独立的学科结构及明确发展的方向,而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等5个方面对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措施交流几点体会.

    作者:陈昌杰;吴俊英;杨清玲;章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析西部地区地(市)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与发展

    SARS之后,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日益重视,投入明显增加,尤其是对西部地区更是给予大量财力支持.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南宁亦受益于此,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疾病预防和控制整体工作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作者:刘海燕;林新勤;覃巍巍;卢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NP和TP方案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顺铂(DDP)与紫杉醇(TAX)+ DD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89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分为NP组44例和TP组45例,NP组采用NVB+DDP治疗,iv,d1、d8.TP组采用TAX+ DDP治疗,iv,d1、d8.以WHO肿瘤疗效标准和毒性反应为评定工具,随访3年,记录死亡情况.结果:NP组完全缓解(CR)7.7%、部分缓解(PR)46.2%、稳定(SD)35.9%、进展(PD)10.3%,TP组CR4.8%、PR47.6%,SD35.7%、PD11.9%, 1、2、3年生存率NP组51.28%、33.33%、15.39%,TP组47.62%、30.95%、11.98%,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共同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脱发,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注射部位反应NP组高于TP组,而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TP组高于N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结论:NVB+DDP和TAX+ DDP的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对乳腺癌转移复发有确切疗效,如何防止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贺新爱;陈海平;霍小珍;张继林;许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经产妇妊娠的181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经产妇再次妊娠的并发症及分娩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临床经验.方法:对181例经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18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产妇在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经产妇的妊娠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聂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患者的护理要点

    近年来,由于高龄患者的增多、复杂、疑难手术的广泛开展、全麻自身的优势及全麻药物安全性的提高,全身麻醉在临床麻醉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苏醒时间超过2h,称为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

    作者:刘延萍;王亚南;高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间收住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78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等.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常见.血小板<50×109/L者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

    作者:王俐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V三联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评价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正常阴道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占优势,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游动弯曲杆菌,普雷沃菌,紫单胞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其中以厌氧菌居多,其数量可增加100~10 000倍.

    作者:王兆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评价该药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使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显效率(80.6%)和总有效率(93.5%)均高于对照组(53.3%,70.0%),统计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5.16,P<0.05;**χ2=5.72,Ρ<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t=2.73,P<0.01).结论:纳洛酮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愈好转率,特别是对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确切,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立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60例偏头痛EEG与TCD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D)对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偏头痛患者行EEG和TCD检查.结果:EEG检查异常65例(40.6%),TCD检查异常137例(85.6%).结论:EEG检查对偏头痛诊断无特殊意义,TCD检查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一;徐丙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儿童弱视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儿童弱视68例(104眼)采用验光配镜,遮盖及精细操作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的治愈率分别为74.19% 、73.53% 和62.5% .结论:弱视程度越轻,开始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疗效与弱视的类型、程度、年龄有密切关系.

    作者:曾容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