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27例临床观察

李志强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吻合口瘘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1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禁食、输液及从肠道营养管中滴入营养素;治疗组14例除对照组治疗外,每日再经营养管中滴入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14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92%,平均愈合时间为17天;对照组13例,治愈8例,治愈率为61%,平均愈合时间为44天.结论:食管胃吻合口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其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2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1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禁食、输液及从肠道营养管中滴入营养素;治疗组14例除对照组治疗外,每日再经营养管中滴入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14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92%,平均愈合时间为17天;对照组13例,治愈8例,治愈率为61%,平均愈合时间为44天.结论:食管胃吻合口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其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控制性降压与血液稀释的联合应用

    为减少手术出血和异体输血,控制性降压联合血液稀释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二者联合应用的生理学基础、方法、节约用血效果及对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影响.

    作者:田丹丹;孙瑞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治疗以及死亡原因.方法:对三家医院3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经手术治疗,1例术后死亡;7例保守治疗,死亡6例,总的死亡率20%.结论:早期诊断和积极手术是成功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关键,患者死亡大多由于得不到及时诊疗所致.

    作者:刘雅彬;黄壮士;黄培洁;张艳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后的护理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分析术后护理的体会.结果:治疗32例,治愈26例,好转6例,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穿刺术操作简单,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严密监测,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控制血压,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作者:黄海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麻醉前用药对心率影响的比较

    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它的主要药理特点是对M胆碱受体的亚型M1、M3有高度选择性,而对M2无明显作用.

    作者:郭喜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体会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人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围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这是一个大家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我院自制了<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表>,自2004年1月~6月对200例手术病人施实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董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频电刀灼伤的原因分析和防止

    高频电刀以它使用简便、术中出血少、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临床上,由于对患者护理不当,常规被电极板灼伤的情况,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在手术前要求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可能造成灼伤的原因,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使用高频电刀,以避免手术中出现灼伤情况.在使用电刀时,存在对患者不同程度的灼伤危险,一般分为内因灼伤和外因灼伤.

    作者:许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手术期配合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因其病因复杂,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和生活.随着现代医学发展,显微外科技术提高,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采用五种[1]显微手术法治疗,诸如带血管蒂、肌肉蒂的骨瓣及骨膜移植[2,3]等.我院采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后严格管理,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推迟负重时间[4],定期复查,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朱玉玲;付晓娟;李春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98例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及患侧肢体功能变化及主要影响.方法:对9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一系列有计划的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1月,63例患侧上肢上举为优,33例为良,62例外展为优,34例为良,60例旋转为优,36例为良,2例上举,外展、旋转均为差,上肢水肿明显,功能障碍明显.结论:乳腺癌术后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防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作者:孙艳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肾囊肿18例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价值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8例肾囊肿经腹腔镜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腔径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LTM)11例,经腹腔后径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RLM)7例.1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无复发,两种术式(TLM、RLM)在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是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方法,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病人情况、囊肿部位、数量及术者的习惯、经验认真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万德礼;刘树清;屈国欣;陈书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侧位切断或部分切除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21例体会

    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侧位切断或部分切除内括约肌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21例,该术式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无痛苦,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志正;张小顺;赵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肠穿孔18例病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针对结肠穿孔的原因、部位、临床症状、诊断及处理作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结肠穿孔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常见于老年患者,多以急腹症就诊,本组死亡7例.结论:老年患者大多伴有便秘,同时结肠动脉硬化,血循环差,癌变率高是结肠穿孔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降低结肠穿孔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郝伟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手术越来越被患者接受.内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其优点在于颈部无切口,有极佳的美容效果,深受广大病人特别是青年女性欢迎.该术式由美国Gagher教授首创于1996年,我院自2003年5月至今已实施11例内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效果满意.术中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俊华;王小娟;马会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尿道电汽化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患者96例.结果:手术操作时间30~90min,手术过程顺利,视野清晰,出血量少,疗效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UVP与TURP联合应用治疗BPH具有二者特点,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作者:刘中建;武德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总结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50例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采用氯胺酮+γ-羟丁酸钠静脉复合麻醉,辅以安氟醚吸入.结果:麻醉满意率90%,10%的患儿出现屏气、紫绀,均于术后0.5~2h内完全清醒.结论:上述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可以满足手术需要.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足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自1998年6月~2003年3月我科共收治足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0例,采取早期若干小切口切开减压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41例临床观察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浅表性疾病,病程长,疗效差,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患者,目前尚无较满意的疗法.作者通过对41例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认为显著,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易接受,有效率达82.9%.报告如下:

    作者:吴渐华;上官新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19例护理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此症发病急,发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处理相当棘手,对病情监测及护理要求也特别高.我院自2000年2月~2003年12月间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19例,现将治疗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居兴云;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员采用DHS治疗,对其手术适应征、并发症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例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畸形愈合,余例均正常愈合.肢体功能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长时间卧床,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玉记;王齐超;王海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药物增强显像在中下段输尿管结石B超定位ESWL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超声定位准确率和ESWL的治愈率.方法: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135例,男85例,女50例,中段66例,均有典型输尿管结石临床症状,病史3天~2年,经KUB+IVP和逆行肾盂造影确诊.结石大小0.5×0.4cm~2.0×1.2cm,应用B超定位,HM3TS-153B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碎石,碎石前晚1次性口服20%甘露醇250ml,清结肠道,ESWL当天早上饮水憋尿,治疗前30min肌注速尿20mg,口服心痛定10mg,均采用俯卧位,工作电压9~13kv,冲击次数1800~2700次,两次碎石间隔7~10天,均采取门诊治疗,定时复查、随访.结果:所有病人输尿管中下段显示清晰,定位准确,随访1~12周,均3次内碎石成功,1~2次结石排净者102例,占75.6%,3次结石排净者30例,占22.2%,总治愈率97.8%.结石已碎未排出者3例,均经手术证实并治愈.结论:药物增强显像法在中下段输尿管结石ESWL治疗中,输尿管显示良好,结石定位清楚,克服了因肥胖、肠道干扰等造成的对超声定位影响因素.ESWL效果佳,成功率高.

    作者:刘青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