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修
近几年,球囊导尿管在临床的应用已很普遍,优点很多,如对尿道黏膜的损伤小,操作简便,不易脱落等.然而,球囊内注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及病人的感受.我科自2004年1月~4月对60例留置球囊尿管病人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高跃丽;朱文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53例手术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26例,治愈率89%,死亡27例,死亡率11%.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MODS,ARDS.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诊诊断较为困难,应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动态严密观察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综合分析判断.把握手术时机,及时手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术后SICU严密监护观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王兆刚;陈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及疗效.方法:13例患者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随访1~3年,11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症状减轻,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具有保留鼻中隔正常生理的功能的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耀章;陈向东;耿蔓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致残度和死亡率均高.我院从开展微创清除术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3],报告如下:
作者:周铭;崔元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它的主要药理特点是对M胆碱受体的亚型M1、M3有高度选择性,而对M2无明显作用.
作者:郭喜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矢状窦旁脑膜瘤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岁.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左侧9例,右侧11例,同时累及双侧者2例,位于矢状窦前1/3者4例,中1/3者15例,后1/3者3例.肿瘤大小3~6.8cm.结果: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按Simpson切除分极标准: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及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6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能很好地保留神经功能,肿瘤切除可达SimpsonⅠ~Ⅱ级.
作者:王旭光;李新文;张强;穆春雷;倪鸣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分类及特点,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直肠肛管损伤的临床资料,把直肠肛管损伤分为三类四型,采用早期止血清创,缝合修补直肠肛管裂口、粪便转流、盆腔及骶前引流及抗感染等方法治疗直肠肛管损伤.结果:21例治愈.1例因严重复合伤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损伤情况选择手术方法,有效粪便转流,腹腔及骶前引流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明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男,48岁.住院号:284842.因饮酒造成食管自发破裂,全麻下行食管穿孔修补术,术后18天出现食管瘘及后纵隔脓肿,严重感染入院.引出约200ml黄色粘稠脓液,于6月3日全麻下行纵隔引流术,6月12日行空肠造瘘术.患者于6月3日术后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每日4000ml,共冲洗16天后,患者于6月18日夜间出现谵妄状态,意识朦胧,对答不切题,含糊不清,且逐渐加重,二目定视,瞳孔中等大小,对光反应存在,表现神志恍惚,幻视幻听,烦燥不安,整夜不寐、躁狂,手脚乱动,痛觉迟钝、腱反射低等.患者一直平卧位.经美兰液口服从胸腔引流出美兰液,证实食管瘘与胸腔相通,较长时间用呋喃西林大量冲洗,药液从食管瘘口进入胃肠吸收,尿液呈棕色,出现蓄积性中毒,造成了中毒性精神病.因果关系明确,立即停止呋喃西林液,改用生理盐水冲洗,5日后患者精神症状未得到缓解,给予氯丙嗪注射液,一次50mg,一日2次肌注,共注射7针,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作者:靳凤柱;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3)下,对15例(30侧)成人颅骨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观测.结果:颈静脉孔位于颞骨和枕骨之间,分为前内侧部和后外侧部.10例标本颈静脉孔右侧大于左侧.鼓乳切迹、茎突可以作为面神经、颈静脉孔的定位标志.结论:熟悉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该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重要神经、血管的保护.
作者:韩云志;娄卫华;袁林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破裂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段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大网膜覆盖修补3例,破裂食管切除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1例,单纯修补加术后带膜食管支架置入1例均痊愈;单纯修补1例及胸内食管胃吻合1例死亡.结论:提高认识,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邵军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报告11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以利于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在积极纠正出血性休克的同时,早期鼻饲,给予冰盐水洗胃,应用止血药物、抗酸药物,内镜下止血及手术治疗.结果:97例疗效满意,21例因颅脑损伤较重,加之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随着GCS评分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增高,特别是脑干及下丘脑部损伤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出血难度大,死亡率高.
作者:汤永德;周相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切口不愈合的早期处理方法,减少病人的痛苦,避免形成大的疤痕,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和精神压力.方法:充分引流,换药1~3天,切除切口两侧坏死及肉芽组织,全层缝合.结果:26例病人行二次缝合后,7~12天拆线,全部甲级愈合.结论:早期二次缝合是处理切口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伯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涎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涎腺肿块患者术前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后做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对比,计算出符合率.结果:137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者115例,占83.21%,其中良性肿瘤相符者占84.38%,恶性肿瘤相符者为82.6%,炎性包块为84%.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涎腺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玉岭;李学玉;朱珊;娄燕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资料表明,心脏外科手术可以使84%心脏病人实现解除病痛,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预期效果.心脏手术后得到专业的监测与护理,能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我ICU自2000年以来对97例心脏病人进行监护,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范向丹;陈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前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转移性肝癌的姑息治疗方法首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其能使肝癌缩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我院从1996~2003年对50例患者共施行150次介入化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吕守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晕环状切口垂乳上提巨乳缩小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乳头为中心的双同心圆切口,去除表皮同时放射状楔形切除乳腺组织,后环形缩拢缝合.结果:共为39例78只乳房轻、中度巨乳及垂乳施行手术,乳头、乳晕无坏死且功能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形态满意.结论:本术式设计简单,易于掌握.对轻、中度巨乳及垂乳效果满意.
作者:王保健;刘道功;简玉洛;张俊峰;李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是老年男性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痛苦小、损伤小、操作简便、无手术切口等优点,是近年来临床上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上的重大发展.它主要采用经尿道内腔镜治疗前列腺增生,摒弃了过去的开放性手术(有手术切口),使病人更容易接受治疗,并拓宽了手术适应症,象一些老年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血栓后遗症及高龄患者都可以耐受手术,改变了过去开放性手术术后切口溢尿,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切口长期不愈合等现象,一些高龄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而放弃治疗.
作者:李淑霞;杨爱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例亚结石胆囊炎,术前充分准备后行LC治疗,观察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LC的影响和术后恢复过程.结果:20例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LC治疗,术后恢复顺利,72h出院,无并发症.结论:对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治疗是可行的,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术者技术成熟,仔细认真,LC是安全的,应列为相对适应证.
作者:田世平;宋德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诊治胸腹部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29例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施行LC319例,中转开腹1例,胆漏二次手术1例.心包囊肿开窗术1例,肝肾囊肿开窗术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2例,腹痛诊断2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选择好手术时机治疗胆囊疾病安全、可靠,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好方法.腹腔镜探查术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阴性剖腹探查.
作者:贾虎林;田国伟;张丰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肿瘤位于十二指肠4例,空肠8例,回肠8例,其中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13例.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腹部肿块等.术前确诊8例(40%),误诊12例(60%).20例均行手术治疗,13例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6例,姑息性切除术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综合各项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
作者:李新民;刘新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