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大面积烧伤后头足部取皮体会

宋若阳

关键词:特大面积烧伤, 足部, 大面积重度烧伤, 削痂植皮, 特殊处理, 皮源, 病人, 角质层, 愈合, 头发, 经验, 创面, 保护, 瘢痕
摘要:在特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中,头足部虽也极难幸免,但由于其有头发和较厚角质层保护,且愈合快,不易留下瘢痕,所以经过特殊处理可为其它创面提供早期皮源.我科在过去10年间收治了一些特大面积烧伤病人,尝试使用烧伤后头足部作为早期削痂植皮的供皮源,取得满意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参阅.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矢状窦旁脑膜瘤22例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矢状窦旁脑膜瘤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岁.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左侧9例,右侧11例,同时累及双侧者2例,位于矢状窦前1/3者4例,中1/3者15例,后1/3者3例.肿瘤大小3~6.8cm.结果: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按Simpson切除分极标准: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及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6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能很好地保留神经功能,肿瘤切除可达SimpsonⅠ~Ⅱ级.

    作者:王旭光;李新文;张强;穆春雷;倪鸣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的探讨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方法.方法:对一组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针对脑水肿采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亚冬眠技术和高压氧等综合方法,结果存活29例,死亡13例,其中使用呼吸机6例全部死亡.结论:受伤时的外力机制(主要是旋转)和临床特点一般诊断不难.但该症目前无特效疗法,使用脱水剂、亚低温技术和高压氧等综合疗法,效果显著,而呼吸机的应用效果较差,宜慎重考虑.

    作者:万春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静脉和椎管内应用氟哌利多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和椎管内应用氟哌利多时锥体外系症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胸部、腹部、四肢等各类手术600例,分为AB两组,A组300例术中静脉应用氟哌利多5mg,B组300例术后硬外镇痛泵中加入氟哌利多5mg.术后48h内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有无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结果:A组无1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B组有15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为5%,且多为青少年.结论:椎管内应用氟哌利多较静脉用药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高.

    作者:胡继英;张长春;常文州;雷明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329例体会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诊治胸腹部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29例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施行LC319例,中转开腹1例,胆漏二次手术1例.心包囊肿开窗术1例,肝肾囊肿开窗术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2例,腹痛诊断2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选择好手术时机治疗胆囊疾病安全、可靠,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好方法.腹腔镜探查术有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阴性剖腹探查.

    作者:贾虎林;田国伟;张丰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科病人的急性肺动脉栓塞

    目的:提高对肺动脉栓塞(PE)的认识,分析与骨科有关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报道4例下肢创伤、骨折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病历,均经尸检证实.结果:肺动脉栓塞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其生前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我国目前对此病的正确诊断率很低.结论:肺动脉栓塞为骨科患者常见致死并发症.虽然某些预防及治疗措施可能会减低其发生率.但急性肺动脉栓塞仍是防不胜防,骨科医师必须熟悉此病,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王文生;王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恢复24例,良好15例,中残11例,重残7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0例.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手术、低温技术、适当脱水、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焕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31例报告

    我院自2002年7月~2004年2月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手术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中,男8例,女23例,年龄26~69岁,平均47.8岁.其中单发性胆囊结石6例,多发性胆囊结石17例,充满型胆囊结石例,胆囊息肉3例,结石并胆囊癌1例,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10例,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确诊,手术时间20~100min,平均42min,无中转开腹病例.

    作者:张磊;李俊东;张茂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科护理操作中HIV的职业防护

    艾滋病作为一种可防不可治愈的传染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杀手.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据专家预测至2010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超过一千万.而HIV/AIDS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将是我国广大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对HIV医源性感染防护知识匮乏,加之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环节薄弱,为HIV的医源性扩散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因此关于HIV医源性感染控制与预防已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外科护士,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外科护理工作性质决定护士随时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如清创、换药、灌肠、导尿,插胃管、接各种引流管等,使护士被HIV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在外科护理工作中作好HIV职业防护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结合外科护理工作实际,探索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左下腹疼痛的阑尾炎诊断和治疗体会

    自1993年~2002年我们收治左下腹疼痛的阑尾炎15例,全部实施了阑尾切除术.因其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探讨.

    作者:侯东升;吴文丽;郑玉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鑫永泰皮肤消毒剂与碘伏用于术前手消毒的效果比较

    近年来,用于手术人员的术前消毒液日渐增多,但大多都存在不足之处.为选择一种快捷、简便、消毒效果可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术前消毒剂,我们于2004年1月~3月对鑫永泰皮肤消毒剂进行了实用消毒效果观察,并与碘伏进行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侠;徐淑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肠镜麻醉2500例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水平更加关注,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使人们对医疗及检查手段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科无痛技术应用于胃肠镜检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相关科室医生及病人的欢迎.

    作者:胡允梅;吴华;黄增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在肠梗阻诊治中临床应用

    我院自2001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肠梗阻2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小11岁,大72岁,平均45岁.其中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9例,回盲部肿物2例,美克耳憩室2例,乙状结肠肿瘤病1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

    作者:牛志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53例手术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26例,治愈率89%,死亡27例,死亡率11%.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MODS,ARDS.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诊诊断较为困难,应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动态严密观察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综合分析判断.把握手术时机,及时手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术后SICU严密监护观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王兆刚;陈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手术作为外科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病人可因手术成功而恢复健康,但也有可能因意外而致残,甚至死亡.因此,对病人来说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可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反应.更有甚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影响术后的恢复,所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不容忽视.工作中,我们利用所学的护患交流的原则和技巧,并结合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艳琴;郜娜杰;刘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侧位切断或部分切除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221例体会

    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侧位切断或部分切除内括约肌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21例,该术式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无痛苦,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志正;张小顺;赵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2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1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禁食、输液及从肠道营养管中滴入营养素;治疗组14例除对照组治疗外,每日再经营养管中滴入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14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92%,平均愈合时间为17天;对照组13例,治愈8例,治愈率为61%,平均愈合时间为44天.结论:食管胃吻合口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其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治(附69例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9例手术治疗的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至就诊时间:24h以内9例(13%),25~48h22例(32%),超过48h38例(55%).主要临床表现:右下腹痛36例(52%),转移性腹痛26例(38%);右下腹麦氏点附近有一固定压痛点46例(67%),典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16例(23%);穿孔25例,穿孔率36%;治愈66例,治愈率96%.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就诊时间延误、临床表现不典型、穿孔率高,主要诊断依据:①右下腹痛或转移性腹痛;②右下腹压痛.及时手术是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曾庆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我院自1996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6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本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逆行入路带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总结逆行入路带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使用逆行入路带锁髓内针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11例,新鲜骨折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GustiloⅡA型1例.陈旧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不愈合3例.手术采用从鹰嘴窝上向近端逆行穿针,7例闭合新鲜骨折采取闭合复位穿针,余4例断端切开显露,3例陈旧性骨折,术后取髂骨植骨.结果:11例骨折全部愈合,短愈合时间3个月,长愈合时间为6个月,平均4.5个月.肩肘关节活动度:优9例,良2例.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4月后恢复.结论:逆行入路穿刺针避免了对肩袖的干扰.髓内针能有效地稳定骨折,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快.

    作者:刘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特大面积烧伤后头足部取皮体会

    在特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中,头足部虽也极难幸免,但由于其有头发和较厚角质层保护,且愈合快,不易留下瘢痕,所以经过特殊处理可为其它创面提供早期皮源.我科在过去10年间收治了一些特大面积烧伤病人,尝试使用烧伤后头足部作为早期削痂植皮的供皮源,取得满意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参阅.

    作者:宋若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