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君华;林春燕;林春丽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实用性和微创性. 方法:2000年6月以来,我院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88例,手术采用胸壁三孔法50例,二孔法38例,并与同期42例常规开胸手术病例的临床指标比较.结果:常规开胸组平均术后住院12d,镇痛3d,5例出现心肺并发症,VATS组平均术后住院6d,镇痛2d,无心肺并发症,无1例中转手术.全组病例均获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优于常规开胸手术.
作者:李喆田;邵仲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善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作用.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以临床怀疑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检查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均为异位妊娠.其中102例患者有流产或破裂征象, 33例患者病变部位完整,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134例.结论:腹腔镜能及时、准确地对不典型的异位妊娠作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玉娟;卢明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γ干扰素(γIFN-γ)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观察患儿发热、咳嗽、喘憋缓解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消失所需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γ干扰素(γIFN-γ)雾化吸入治疗是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翠香;黄建萍;陈冰;姚淑娴;高虹;王亚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乳腺结构不良症又名乳腺增生症,包括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腺病.本文收集了75例乳腺结构不良症的高频超声资料,探讨其超声表现.
作者:常君华;林春燕;林春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1%丁卡因在儿童耳鼻咽喉科诊疗中局部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0名耳鼻咽喉科诊疗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在诊疗前给予1%丁卡因局部粘膜表面麻醉;对照组则给予0.9%生理盐水涂抹.结果:采用马盖尔(Mc Gil)问答法判断麻醉镇痛效果,试验组回答无痛或有疼痛感,但不严重者占80%,对照组重者占22.8%,P<0.05.结论:对耳鼻咽喉科诊疗患儿操作前行1%丁卡因局部粘膜表面麻醉可明显减轻疼痛,能提高患儿对诊疗的应对水平,是有效的局部疼痛预防药物.
作者:黄丽莹;黄秀谨;陈彬彬;王聪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我院急救中心于2002~2004年收治12例颅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将HSD(高渗盐液7.5%NS-右旋糖酐D70,简称HSD)应用于早期抢救治疗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文胜;王小丽;王行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在实施无偿献血过程中,Rh(D)阴性血液的临床供应时刻都会处于应急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常汉族人群中Rh(D)阴性所占比例仅为3‰~4‰,献血人员稀少,临床用血的规律性不强.如何充分发挥Rh(D)阴性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笔者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努力实现Rh(D)阴性血液在临床抢救和治疗时发挥有效利用率,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夏永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对1979~2005年本市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日益增高的剖宫产率并不能使围产儿死亡率持续下降.结论:合理使用剖宫产,应从多方面努力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尹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HBsAg阳性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性指标,在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急性乙肝)症状明显期一般呈阳性,但临床上HBsAg阴性的急性乙肝并不少见,对此认识不足,可能会造成漏诊或误诊,甚至延误治疗.现就笔者诊治过的HBsAg阴性的急性乙肝8例进行简要总结,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明寿;吴东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膀胱镜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膀胱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36例,电切镜下行电灼术,术后表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每周1次,共6次,其后隔1.5月复查膀胱镜.结果:36例随访4~9个月,24例治愈膀胱粘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症状缓解明显,症状好转6例,复发6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尿道电切镜下病灶电切+电灼术联合术后表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局部化疗,对腺性膀胱炎治疗明显有效.
作者:沈烨;高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孕周与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分娩的72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72例双胎分娩共获活产儿144例,其中新生儿窒息28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双胎妊娠应尽可能延长孕周至35~38+6周,但不宜超过39周.
作者:许咏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安达芬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的疗效.方法:将126 例患者随机分为安达芬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 67 例(联治组),单纯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 59例(对照组),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愈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联治组术中出血率7.5% ,对照组术中出血率33.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也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达芬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皮下埋植剂是一种高效、长效、安全、可逆的女用避孕剂,药剂一经进入体内就开始恒定地、低剂量地向血中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植入后24h即可发挥避孕作用,一次植入可避孕5年.本站自1993年12月~2001年12月开展皮下埋植共1 000例,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张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BET法)检查丹参滴注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用鲎试剂对丹参滴注液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丹参滴注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结果:丹参滴注液经1→4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丹参滴注液的热原检查.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制套圈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中临床使用适应证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异位妊娠要求使用腹腔镜手术且镜下证实为输卵管非间质部妊娠15例,病灶直径>3cm,0号合成线自制套圈套扎后切除患侧输卵管.结果及结论:自制套圈在腹腔镜手术中使用方便、经济、术后恢复快.
作者:刘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中达19%~40%.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具有病情急迫、预后凶险,易于复发的特点,其复发出血率高达47%~70%[1].
作者:苏意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随着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病因、发病特点与社会学后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生工业性手外伤比例占85.27%;(2)高危人群以14~56岁居多,男女性别比例为1.64:1;(3)每天以6:00~8:00,18:00~21:00为事故高发时段;(4)设备条件差,缺乏岗前规范化培训,安全操作观念差是致伤的主因;(5)半机械化的动力装置是重度工业性手外伤的致伤工具.结论:迫切需要提高机械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工业性手外伤的预防工作和劳动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重点加强乡镇及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作者:杨春;张冀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目前临床应用广的根管充填糊剂,但病人普遍反应术后疼痛、肿胀、效果不理想.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用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美松永久根管充填剂进行填充并跟踪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毅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总结336例成功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术及其相关治疗病人的护理经验.笔者认为术前进行完善准备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在病情观察、饮食及并发症的观察等方面加强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病人尽快康复的关键.
作者:赵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