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国首届成都中药临床药师师承班的积极效应

苟志林;曹大春;祝之友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学, 中药临床药师, 师承班, 祝之友
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药临床药学提出至今已二十余载,很多工作却仍然还在起步阶段,仍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药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处处遇困境,中医临床理论知识不足,中医临床实践又得不到提升,在中药临床药师们困惑之际,全国首届中药临床药师师承班在成都应运而生,他们赶上了一次很好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机会,本文将论述该师承班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心电监护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心电监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6%,远高于对照组的68.6%,治疗有效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0,P驥0.05);且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驥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监护情况,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贺晓仔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经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用药、外用灌肠及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7%,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驥0.05);对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6.7%,对照组复发率20%,两组复发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降低病情复发、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妊娠期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妊娠期哮喘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哮喘的寒热之性选方用药,冷哮患者选用《金匮》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加减治疗;热哮患者选用越婢加半夏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为56.3%,对照组为35.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驥0.05)。治疗组患者喘息、咳嗽、哮鸣音、胸膈满闷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驥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莫轶晖;陈明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纯西医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出院前1d)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素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骆继杰教授运用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回顾分析运用该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总结跟师病例,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骆继杰教授运用骆氏肾衰汤治疗的54例CKD2~4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时期21例口服尿毒清治疗的CKD2~4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与47.62%,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驦0.05);血肌酐观察组平均下降17.02μmol/L,对照组平均上升1.57μmol/L;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与38.1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驥0.01);血肌酐观察组平均下降20.84μmol/L,对照组平均上升17.82μmol/L。结论骆氏肾衰汤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剂,具有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患者体质等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栋;易无庸;郑义侯;吴嘉;邓彦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甲巯咪唑(MM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63例甲亢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症状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心悸、易怒、失眠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分型治疗,配合抗甲状腺的药物治疗,其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作者:许梦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金匮要略》中风病浅识

    《金匮要略》首出中风之病名,详细阐释了中风的病因是风邪为患,病机为正虚邪中,并在灵活辨证的前提下,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进行辨治。引导了后世医家进一步对中风病进行探究和发挥。其所载方剂组方严谨,针对病机用药,于临床颇有指导意义。后世医家对中风病的阐发,也是建立在《金匮要略》论述的基础上的。

    作者:赵惠琴;王中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加强中医护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

    2011年以来,西医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医护理内容,《中医护理》成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探讨了中医护理实践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中医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朱文慧;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足浴对高血压病非药物因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在不同时间段非药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为设计更为有效、安全的中药足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心病科6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给予平肝潜阳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监测开始前、开始后15min、30min、45min、60min的血压和心率数值变化。结果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在足浴后15分钟开始下降,45分钟下降明显,且收缩压(SBP)下降更为显著;心率在30分钟后增快比较明显,但在45分钟呈下降趋势。结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高血压安全持续有效,治疗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以内为宜。

    作者:胡立芹;张春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理变化及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了中医情志护理后,患者情绪显著得到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 驥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辅以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疗效,提升患者对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毛祚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

    目的:研究对颈源性眩晕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人,给予培他司汀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组44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辨证施治。两组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情况可见,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67.86%,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45%,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驥0.05。结论在颈源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灌肠结合物理疗法在复发性盆腔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结合物理疗法在复发性盆腔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中药灌肠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炎症反应情况,并统计两组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驥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驥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物理治疗,能有效的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刘媛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前列腺炎的重要性

    前列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1世纪病”,为男性常见病,20~40岁中轻年男性多发病,尤其是办公室一族、长时间驾车族多见。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炎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不仅会影响男性的性功能,造成男性不育,同时也给男性的精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容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我科对3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艳;周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白藜芦醇氧烷酸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目的:寻找更好的苯氧烷酸类降血脂药物。方法以白藜芦醇、α-溴代异丁酸乙酯为原料,经SN1型取代反应得到二种苯氧烷酸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MS)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设计、合成并得到相应的产物。结论为降血脂药物开发提供线索。

    作者:王强;陈波;Huang Peng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康艾注射液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治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癌症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常规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康艾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的KPS评分、体重、进食量、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结果治疗组在KPS评分及体重、提高外周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对进食量和血清白蛋白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癌症恶病质能提高KPS评分、稳定体重、增加血红蛋白,能改善癌症恶病质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杨静;徐磊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新世纪经方治疗妇产科疾病回顾(四)--月经病

    新世纪以来,经方在妇科疾病,尤其是月经病的治疗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显著的疗效,对月经病的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2000年至今关于妇科病中月经病方面的经方治疗报道,进行回顾,希望对实际临床中月经病的治疗有所提高,同时对经方的总结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徐昉;康利高阁;杨建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推拿手法学》中软组织劳损点的教学方法

    推拿手法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临床学科,在其教学中要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并重,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要采取适当的引导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掌握手法要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田辉;曹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胆囊炎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有胆囊炎患者40例。这两组患者都进行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如果胆囊炎病情比较严重,那么对他们进行禁食和胃肠的减压,对紊乱的水、电解质进行纠正。观察组采用西药,而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药结合。在治疗两个疗程之后,对这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7.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2.5%,P驥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来进行胆囊炎的治疗,可以对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临床的症状进行极大的改善,具有治疗疗程较短,疗效高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胆囊炎的治愈率,大限度地对患者病情的恶化趋势加以预防,治疗效果比较确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进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中西医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规范化中西医综合护理方法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于我院针灸科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给予中西医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结果接受规范化中西医综合护理的30例患者,在语言、肢体活动方面均得到了整体康复。结论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轻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艳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0例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和西药对症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分阶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就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为(12.57±2.04)天,对照组为(17.36±1.88)天,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就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而言,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讲,中西结合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义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