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肾脏病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李琪;肖群文;贺湘英;徐静;赵亚玲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甲状腺激素, 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儿童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CKD患儿进行分期(入院治疗前,患儿达到完全缓解后,住院治疗8周确定患儿未缓解时口服小剂量L-甲状腺素片4~6周),于清晨采取其空腹静脉血2~3 mL,血标本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总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观察其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患儿治疗前T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其T3水平与治疗前及未缓解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a<0.01);病情未缓解组T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缓解组(Pa<0.01),且出现T4下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缓解组(Pa<0.01);各组TSH无明显改变(Pa>0.05);治疗无缓解患儿加用小剂量L-甲状腺素片后,T3、T4逐渐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并有部分患儿病情缓解.结论 动态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观察CKD患儿病情、判断疗效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病理类型与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的关系

    糖皮质激素用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已近半个世纪,虽然对多数患儿可起到诱导缓解的作用,但仍有部分病例出现激素耐药,造成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的原因甚多,如反复感染、激素治疗不正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高凝状态、长期使用清蛋白等,同时肾病综合征本身的病理类型是导致激素耐药的重要原因;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呈多样化,病理类型之间存在转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是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了解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就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与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冯仕品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水飞蓟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 通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模型,探讨水飞蓟素对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小管间质中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飞蓟素治疗组(治疗组),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左侧输尿管结扎术造成UUO,假手术组游离左侧输尿管而不结扎作为对照.治疗组术前24 h开始予水飞蓟素灌胃[30 mg/(kg·d),1次/d].模型组与假手组同一时间予等量9 g/L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实验第7、14、21天各处死动物8只,光镜下评价各组大鼠,TIF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TGF-β1和Col Ⅲ表达.结果 1.治疗组第7、14、21天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a<0.05),但重于假手术组(Pa<0.01);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肾脏TGF-β1和ColⅢ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却高于假手术组(Pa<0.01).3.模型组大鼠在14、21 d时TGF-β1和ColⅢ的表达量与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呈正相关(r=0.781,0.762 Pa<0.01).结论 水飞蓟素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过度表达,使肾间质ColⅢ沉积减少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韩子明;赵德安;赵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儿童慢性肾脏疾病的流行现况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迁延进展的共同结局,起病隐匿、预后凶险.儿童期CKD筛查不仅有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现况,而且还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终达到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 .现就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开展疾病筛查的必要性综述如下.

    作者:胡鹏;覃远汉;李铭芳;经承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小儿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

    急性肾衰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肾脏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儿童急性肾衰竭预后、提高患儿生存率的关键.现重点介绍小儿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研究进展,从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诊断标准和分期到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措施进行阐述.

    作者:沈颖;孟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孕期家庭暴力等因素与脑性瘫痪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孕期多种因素尤其是家庭暴力与脑性瘫痪(脑瘫)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186例脑瘫患儿进行随访,从随访资料中,对孕期营养状况、是否滥用药物、是否滥用毒品、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文化程度高低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脑瘫发病的高危因素.并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8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脑瘫患儿与健康儿童的阳性检出率在滥用毒品、家庭暴力及各影响因素总和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和减少家庭暴力、药物毒品滥用等不良社会因素,是预防脑瘫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麦笃雄;吴邦发;林鲁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耐药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就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耐药的可能机制,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GR)数量、结构异常,GR表达尤其GRβ表达异常,P-糖蛋白170、多药耐药基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GR信号转录调控异常,肾病综合征临床并发症和病理特征,单基因突变等与激素耐药的关系作一概述.

    作者:黄文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硫化氢心血管效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可调节心肌舒缩功能,直接舒张体、肺循环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调控其表型转化,具有重要的心血管生理学意义.近来研究表明H2S可通过三磷酸腺苷(ATP)敏感钾通道(KATP)调节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舒张效应.

    作者:孙燕;杜军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长效丙酮缩去炎舒松治疗肾病综合征6~10年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长效丙酮缩去炎舒松(T-A)替代口服泼尼松在小儿肾病综合征(NS)维持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原发性NS 25例(单纯型10例,肾炎型15例).采用泼尼松治疗4~8周诱导缓解,未缓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诱导缓解后改为隔日晨口服.减量2周,予小剂量T-A(0.5~1.0 mg/kg)深部肌肉注射,第1年1次/月,次年隔月1次,其中8例频复发者,第3年每3个月1次,另17例第3年停肌肉注射T-A 2周后停服泼尼松.观察T-A治疗前、治疗期间25例NS患儿的临床表现、尿常规、血生化改变及T-A治疗停药后6~10 a其抗复发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T-A治疗剂量:平均剂量0.97mg/(kg·次),总剂量18.1 mg/kg(13.5~24.4 mg/kg).2.T-A治疗前予泼尼松口服长程疗法治疗,16例复发;T-A用药2 a期间仅7例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T-A治疗第2、3年各2例复发,复发率与第1年的5例复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T-A治疗停药后追踪观察6~10 a,仅4例复发,与用T-A治疗前16例复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治疗过程与停药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泼尼松口服的复发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小剂量T-A替代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小儿NS可减少复发,是简便安全的疗法.

    作者:杨方;何国玲;柳文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的肾脏损害,临床上在HSP病程中(多数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根据临床分型和(或)病理分级予综合治疗,治疗包括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剂、中药和血浆置换等.

    作者:于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方法,探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仪测定HD患儿64例、巨结肠类缘病患儿25例和健康儿童23例血清标本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并结合ANN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12例标本随机分成训练组66例(HD 40例,巨结肠类缘病14例,健康儿童12例)和盲法测试组46例(HD 24例,巨结肠类缘病11例,健康儿童11例).利用从训练组得出的基于ANN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对46例未知血清进行检测,并与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筛选出质荷比(m/z)位于7 211.6和2 864.8的蛋白质标志物2个.在HD组表达强度分别为6.15±2.21和2.78±1.21,巨结肠类缘病组表达强度分别为12.82±7.56和4.86±0.91(Pa<0.01).筛选出m/z位于6 884.2和5 639.2的蛋白质标志物2个.HD组表达强度分别为4.09±1.78和15.57±8.87,健康对照组表达强度分别为8.31±3.07和30.31±6.18(P<0.01).应用该方法对HD患儿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13%(41/46例)、87.50%(21/24例)和90.91%(20/22例),明显高于X线影像学检查68.8%(77/112例)、82.8%(53/64例)和50.0%(24/48例).结论 在HD患儿的诊断中,利用从训练组得出的基于ANN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较传统方法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谦;单岩;王家祥;范应中;秦攀;杨林;郑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小儿造影剂肾病6例

    目的 探讨小儿造影剂肾病(RCIN)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998年10月-200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6例RCIN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同期共应用血管内造影剂检查(包括静脉肾盂造影、心血管介入治疗造影、脑血管造影、肾动脉造影)92例,其中发生RCIN 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8岁(其中2、3、4、7、12、17岁各1例);6例中5例表现为非少尿型肾功能恶化,血清肌酐(Scr)168.3~249.7 μmol/L;1例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Scr 583.1 μmol/L,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刷状缘脱落,多灶性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球正常.2例原发病血尿加重,2例出现镜下血尿,1例出现蛋白尿(+),1例出现镜下血尿和蛋白尿(+).5例非少尿型肾功能恶化患儿经药物治疗10~21 d病情恢复.1例少尿型肾衰竭患儿除药物治疗外,间断予血液透析13 d,病愈出院.结论 应加强对RCIN的监测,小儿 RCIN多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恶化,经合理药物治疗和血液净化治疗多能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作者:郭蕴琦;杨达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慢性肾脏病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CKD患儿进行分期(入院治疗前,患儿达到完全缓解后,住院治疗8周确定患儿未缓解时口服小剂量L-甲状腺素片4~6周),于清晨采取其空腹静脉血2~3 mL,血标本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总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观察其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患儿治疗前T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其T3水平与治疗前及未缓解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a<0.01);病情未缓解组T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缓解组(Pa<0.01),且出现T4下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缓解组(Pa<0.01);各组TSH无明显改变(Pa>0.05);治疗无缓解患儿加用小剂量L-甲状腺素片后,T3、T4逐渐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5),并有部分患儿病情缓解.结论 动态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观察CKD患儿病情、判断疗效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琪;肖群文;贺湘英;徐静;赵亚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术前化疗对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采取手术治疗的进展期(Ⅲ、Ⅳ期)NB患儿55例,均经病理确诊.男31例(56.4%),女24例(43.6%);年龄54.1(4~147)个月.根据国际NB分期标准(INSS),本组病例Ⅲ期27例(49.1%),Ⅳ期28例(50.9%).55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5例患儿采取术前化疗,平均化疗5.3(1~14)个疗程,10例未采取术前化疗.结果 随访44例,随访率为80%.生存18例,总体生存率为40.9%.化疗前肿瘤体积[B超:(524.9±480.7)cm3,CT:(339.3±289.4)cm3];手术前肿瘤体积[B超:(195.9±309.8)cm3,CT:(75.4±73.0)cm3],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5);瘤体缩减率为(63.68±24.99)%.术前化疗组肿瘤切除率(包括完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为88.9%,术前未化疗组肿瘤切除率为5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切除者(包括完全和大部分切除)1 a生存率为78.9%,2 a生存率为63.9%;肿瘤未切除者(包括部分切除和探查活检)1 a生存率为37.5%,2 a生存率为18.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 术前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NB患儿的手术切除率,进而改善预后.

    作者:李作青;李穗生;刘钧澄;刘唐彬;谢勇;类成勇;邓高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Nikaidoh联合Lemcompte术在小儿左右心室流出道复杂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Nikaidoh联合Lemcompte术在左右心室流出道复杂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例(完全大动脉转位4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超、64排容积CT或心室血管造影确诊.全麻体外循环下行Nikaidoh联合Lemcompte术,手术确保心内畸形的矫正和左右流出道的建立和通畅.必要时右心室流出道采用心包补片加宽和延长.结果 4例解剖矫正术后恢复良好,10 d左右顺利出院;1例术后反复有胸腔积液,经反复引流和胸膜固定后治愈出院;1例因术后低心排,不能脱机死亡.结论 Nikaidoh联合Lemcompte术是解剖矫治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特别是部分右心室双出口及完全大动脉转位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手术的关键是术前诊断明确,手术方案合理,手术确保心内畸形的矫正和左右流出道的建立和通畅.

    作者:张建卿;肖明第;李温斌;贾宝成;马敬;孟树萍;卢继忠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单侧隐睾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单侧隐睾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单侧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各20只,于日龄21 d制备单侧隐睾模型.单侧隐睾组和假手术组各又分为HC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日龄22 d时HCG治疗组开始肌肉注射HCG 20 U,隔日1次,共7次.日龄35、60 d时处死大鼠,取其睾丸,采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法(TUNEL法)检测其生殖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单侧隐睾组隐睾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高于假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侧隐睾各组对侧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假手术未治疗组(P>0.05).假手术和单侧隐睾模型HCG治疗组阴囊内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相应未治疗组,且35 d假手术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d单侧隐睾HCG治疗组大鼠隐睾侧睾丸生殖细胞AI高于相应未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侧隐睾时不仅患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而且隐睾对侧阴囊内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也增加;HCG的应用可加重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且停用后仍存在着一些不可逆的病理损害,故临床应用HCG要慎重,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王国芳;宋翠萍;任艳芳;张国林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低钙血症致早产儿房室传导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因胎膜早破致27周早产出生,产前无宫内窘迫,出生时无窒息,出生体质量1 500 g,羊水无污染,胎盘、脐带正常.

    作者:王永波;孙继飞;石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洛伐他汀对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小儿高脂血症的疗效

    目的 观察降脂药物洛伐他汀对活动期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肝功能正常的活动期SRNS患儿37例应用洛伐他汀降脂治疗1个月,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脂质、脂蛋白、清蛋白(Alb)、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并观察临床不良反应,本组患儿均接受激素正规治疗2个月以上且使用激素前后尿蛋白持续(+++~++++).结果 SRNS患儿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在应用洛伐他汀2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三酰甘油(TG)、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a<0.05),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差异均在4周后出现明显变化(Pa<0.05).治疗前后其血Alb、ALT、血肌酐(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例服药后出现胃肠不适外,余患儿均无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持续未缓解的SRNS患儿,尤其是以TG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短期应用洛伐他汀降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雪梅;吴文;李庆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苦瓜素对柯萨奇B3病毒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苦瓜素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大鼠心肌组织TNF-α水平、基因转录及相应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探索苦瓜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机制.方法 50只Balb/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苦瓜素治疗组(20只)、病毒感染空白对照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苦瓜素治疗组与病毒感染空白对照组分别予腹腔注射0.1 mL内含1×105TCID50的PRIM 1640液,而正常对照组予腹腔注射同等体积培养液.苦瓜素剂量为25 mg/(kg·d),1次/d,疗程7 d.第15天取小鼠心肌采用ELISA进行TNF-α测定,HE染色行心肌病理检查,RT-PCR检测TNF-α mRNA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测定TNF-α蛋白表达.结果 与病毒感染空白组比较,苦瓜素治疗组小鼠心肌病理积分明显减少[(3.26±0.84)vs(1.56±0.48),t=3.90 P<0.01],大鼠心肌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85.6±16.7)vs(34.5±10.3),t=5.24 P<0.01],大鼠TNF-α mRNA转录水平亦显著减少[(0.09±0.02)vs(0.41±0.06),t=7.37 P<0.01].结论 苦瓜素通过抑制TNF-α基因转录与蛋白质表达、降低心肌TNF-α水平,对Balb/c小鼠CVB3致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红;李小鸣;李双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在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5例足月HIE患儿(男24例,女11例;轻度26例,中重度9例)在出生1~11 d行常规DWI检查,在DWI上测其顶叶、额叶、枕叶、颞叶的ADC值,对HIE轻度组及中重度组的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析因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检测时间段脑叶的ADC值信号表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中重度组HIE患儿双侧顶叶ADC值低于轻度组HIE患儿,有显著性差异(P=0.004);额叶、枕叶、颞叶等脑叶的ADC值,中重度组HIE患儿有低于轻度组HIE患儿的趋势,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a>0.05).轻度组HIE患儿各脑叶ADC值不因检测日龄不同而变化(P>0.05);在中重度HIE患儿,日龄3~5 d患儿各脑叶ADC值明显低于日龄1~2 d和>5 d患儿,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 HIE的病情程度与各脑叶的ADC值具有相关性,即病情越重,ADC值越低;出生3~5 d行MRI检查是了解HIE患儿脑水肿的较好时期.

    作者:黄小玲;肖昕;李思涛;叶庭妤;郝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Podocin在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建立多柔比星肾病(ADN)大鼠模型,观察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在模型不同病理时期mRNA的表达,探讨podocin分子在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0)g,月龄2~3个月],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模型组鼠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6.5 mg/kg,建立ADN模型.对照组注射9 g/L盐水.分别于第2、4、6、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处死前1天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Trizol法提取肾皮质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其各时间点肾组织podocin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实验第2、4、6、8周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各时间点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a<0.01),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在肾病早期表现为微小病变型,随着病情进展,第6-8周呈现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表现;电镜下可见模型组随着病变进展,足细胞损伤进行性加重.在病变早期可见足突增宽、融合,晚期足突消失,核固缩等表现.模型组第2周肾组织podocin分子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第4周时下降,第6-8周进一步下降(Pa<0.05).结论 Podocin分子在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odocin mRNA表达变化可能与肾病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王丽娜;于力;温捷;郝志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