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满叶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格拉司琼(Gra)联合地塞米松(DEX)预防小儿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年龄2~10岁小儿,全麻下行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术中腹腔外阑尾切除后静脉注入9 g/L盐水5 mL;Gra组阑尾切除后静注Gra 40μg/kg;Gra+DEX组静注Gra 4 μg/kg和DEX 0.2 mg/k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和发生率.结果 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Gra组和Gra+DEX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0.01),Gra+DEX组发生率低,与Gr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合用DEX和单用Gra均能有效预防小儿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PONV的发生,Gra与DEX合用的效果优于单用Gra.
作者:柴军;吴秀英;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血管样病变根据生物学分类可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常在出生时或生后1周内出现,之后迅速增长,随后静止、消退.细胞凋亡是引起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已证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本文主要综述凋亡相关基因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为探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超;杨体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肾穿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其中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2岁.结果 发作性肉眼血尿占78.8%,Lee病理分级Ⅲ级占78.8%,有肾脏不良病理表现占48%.发作性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Lee病理分级、肾脏不良病理表现百分率、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IgA沉积强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227,0.845,0.276,0.957).肾脏免疫荧光Fg、C1q阳性者肾脏不良病理表现百分率分别高于Fg、C1q阴性者(P=0.013,0.048).结论 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儿童IgAN以发作性肉眼血尿多见,Lee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常有肾脏不良病理表现,血尿与肾脏病理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即使是表现为镜下血尿者也应及早行肾活检.肾脏Fg、c1.沉积可能与肾脏不良病理表现有关.
作者:蔡勇;蒋小云;陈述枚;莫樱;孙良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关于肥胖的诊断国内外并尚无统一的判断标准,WHO认为10岁以下和10岁以上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身高别体质量,10~24岁采用体质量指数(BMI),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织(IOTF)认为BMI适宜用来判断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WHO和IOTF提出的18岁BMI超重、肥胖标准完全一样,分别为25和30 kg/m2,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标准较比前二者低,18岁BMI超重和肥胖界值点分别为24和28 kg/m2.儿童肥胖的治疗不同于成人,成人期可使用的手术去脂、药物减肥、饥饿疗法、禁食等,在儿童时期均不宜使用.目前国内外公认儿童肥胖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矫正、饮食调整和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余涛;毛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心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足月新生儿生后d1~7的心功能变化,包括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及各瓣口流速指标.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EF)在生后3 d内无明显差异,d4、5呈现上升趋势,d6、7较前3 d则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AV)和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PV)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前者d3~4处于过渡阶段,而d5~7较d1则明显升高,且相对稳定,后者生后d4明显较前3 d升高;三尖瓣口的E/A值d7较d1则明显升高(P<0.01),而二尖瓣口E/A在生后1周内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足月新生儿左室泵血功能日渐增强,d6~7达高峰.AV和PV随日龄逐渐增加.右室舒张功能日渐成熟.
作者:刘珍;吴本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儿,男,33 d,因斑丘疹1周、疱疹1 d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出生体质量3.8 kg,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在新生儿科住院12 d,出院后即予以母乳喂养,与母亲密切接触.
作者:张平英;周冬;柳国胜;徐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婴儿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婴儿期其他食物的引入与消化系统发育水平一致,需有乳类(液体)、泥状(半固体)和固体食品3种状态;引入其他食物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乳类为婴儿基础食物.营养评价用于常规监测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有关疾病,营养不良儿童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应分三步计算.
作者:黎海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茵栀黄注射液在胆道闭锁(BA)患儿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32例BA患儿按照手术前后是否辅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患儿均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诊断.采用ELISA测定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水平,结合胆汁排出率和随访获得的黄疸消退率及胆管炎发生率综合评定茵栀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上述生化指标在人院时均高于对照组(Pa<0.05),术后2周再次测定时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a<0.05).随访持续使用茵栀黄达3个月以上黄疸消退率优于对照组,而发生胆管炎的比例明显降低.结论 茵栀黄可显著降低BA患儿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提高患儿术后黄疸消退率,降低胆管炎发生.
作者:黄磊;冯杰雄;魏明发;李民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转变,人性化医疗服务被愈来愈多地提及.如何应用医学伦理学观念,更好地顺应这一转变,对临床医师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结合临床,对儿科临床常见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对该问题的重视.
作者:易著文;焦玉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在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儿童泌尿系统结石396例ESWL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ESWL术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影响因素.结果 383例经1~3次ESW[.治疗后分别排完结石(占96.7%).13例因先天性畸形引起结石所在部位的输尿管狭窄而效果不好,改行开放性手术(占3.3%).结论 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效果显著,应为治疗本病首选.
作者:刘振锋;刘玉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营养素可通过参与神经细胞的构成或促进神经递质代谢2种途径影响小儿智能发育.前者如蛋白质、核苷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后者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谷氨酸、牛磺酸、维生素B1、B6、B12、烟酸、胆碱及微量元素铁、锌、碘等.多种营养素合并使用,对改善智能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洪昭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致肾积水诊断和治疗的佳方法.方法 对26例小儿UPJO致重度肾积水,采用B超与静脉尿路造影(IVU)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手术)治疗,总结其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正确,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好.24例获随访6个月~2年,无血尿、尿频、腹部包块、腹胀等症状,尿常规正常,临床治愈.B超示扩张的肾较术前缩小、肾实质厚度增加;JVU示手术侧肾显影时间提前、杯口形态改善,其中20例输尿管显示良好.结论 B超和IVU相结合是诊断小儿UPJO极有效的方法;Anderson-Hynes手术是治疗UPJO的佳术式.
作者:曹永胜;于德新;蔡盈;潮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 法)在失败的尿道下裂病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2~2005年应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病例84例.年龄2~16岁,平均3.7岁.并与在同期应用Duplay尿道成形术修复的阴茎皮肤充裕的失败尿道下裂76例作比较.结果 应用Snodgrass手术84例,成功64例(76.2%);尿道瘘14例,尿道狭窄6例.Duplay手术76例,成功61例(80.3%),尿道瘘11例,尿道狭窄5例.结论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用于阴茎腹侧皮肤少的失败尿道下裂病例修复,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娜;张潍平;孙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CA)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TCA 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6例均为男童,日龄4~5 d,均表现为生后未排胎粪,进行性腹胀、呕吐.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4例存活,随访2个月~5年,患儿恢复良好.放弃治疗及术后因并发症死亡各1例.结论 TCA起病较典型先天型巨结肠(HD)早,结合钡灌肠及术中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分期手术是TCA的合理方式,在小肠造口期间和根治手术后必须有长期科学而精细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提高患儿生存率.
作者:王红;曾甜;杨体泉;谭志忠;唐成明;罗意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出生的妊娠满28周以上死胎、死产和活产中,连续监测2001~200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1~2005年全省围生儿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7.39/万,与2001年(81.07/万)比较,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χ2=39.505 P<0.001).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男女出生缺陷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男童明显高于女童(χ2=15.974 P<0.001).围生儿出生缺陷的主要类型分别为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脑积水.结论 大力开展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能有效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周立清;李向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青春期前SD鼠精索血管高位离断后对青春发育前期、青春发育期、性成熟期睾丸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日龄为30 d(青春发育前期)SD大鼠麻醉后,分别行左侧腹腔内精索血管离断术(手术组)、左侧腹腔内精索血管游离术(对照组),术后将每大组大鼠再分成3组(手术组每组12只;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在术后d3(手术后急性期)、d30(青春发育期)、d56(性发育成熟期)获取睾丸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 青春期前SD鼠精索血管高位离断后,手术侧睾丸在急性期(d3)出现缺血受损改变;青春发育期(d30)出现萎缩改变;性发育成熟期(d56)发生完全萎缩,附睾管内精子消失.结论 青春期前SD鼠精索血管高位离断术可引起急性期手术侧睾丸缺血,影响青春发育期手术侧睾丸发育.该手术引起性发育成熟期后手术侧睾丸完全萎缩,生精功能丧失.
作者:王爱和;陈聪德;朱利斌;张浩川;李仲荣;张华;高宝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患儿,女,12岁,以间断面色苍白4年余,发热伴血尿5 d为主诉入院.患儿4年前因面色苍白,皮肤散在出血点0.5个月在当地儿童医院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按AA口服药物治疗至今,病情无好转.
作者:管玉洁;盛光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及手术治疗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6年7月对本院收治1~3个月婴儿草莓状血管瘤26例予盐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瘤体内注射(1 mg/cm2,总量不超过2 mg/kg),2~3周1次,共3~5次;3个月以上婴儿草莓状及海绵状血管瘤50例子手术切除,缺损较大者以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其中创口直接缝合38例,植皮3例,以局部皮瓣转移修复9例.结果 草莓状血管瘤26例经激素注射1、2次充血减轻,4、5次瘤体均变平,边缘萎缩.手术50例,术后皮片皮瓣均成活,形态良好.结论 激素注射是控制小龄婴儿血管瘤安全、可靠、简便方法,对大龄患儿可耐受手术及麻醉则以手术切除效果为佳.
作者:曹东升;盛辉;张林;丁浩;王邦河;汪春兰;杨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行为问题各因子的差异.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庐江县12所中学12~16岁在校初中生5 973名(男3 168名,女2 805名).其中留守儿童3 589名(60.1%),非留守儿童2 384名(39.9%),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中行为问题发生率为41.3%,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6.6%(x2=13.185 P<0.05).其中留守男童在分裂样、强迫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多动及行为问题总分方面显著高于非留守男童;留守女童行为问题总分与非留守女童差异显著.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值得社会关注.
作者:徐为民;唐久来;吴德;许晓燕;杨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常起病于8~10岁,随年龄增长行为问题逐步升级,主要表现为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本文介绍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概念、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并对其目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王长虹;苏林雁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