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428X
  • 国内刊号:10-1070/R
  • 影响因子:1.50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10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儿科学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年11期文献
  • 营养与小儿智能发育的关系

    营养素可通过参与神经细胞的构成或促进神经递质代谢2种途径影响小儿智能发育.前者如蛋白质、核苷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后者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谷氨酸、牛磺酸、维生素B1、B6、B12、烟酸、胆碱及微量元素铁、锌、碘等.多种营养素合并使用,对改善智能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洪昭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婴幼儿营养与生长发育

    婴儿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婴儿期其他食物的引入与消化系统发育水平一致,需有乳类(液体)、泥状(半固体)和固体食品3种状态;引入其他食物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乳类为婴儿基础食物.营养评价用于常规监测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有关疾病,营养不良儿童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应分三步计算.

    作者:黎海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常起病于8~10岁,随年龄增长行为问题逐步升级,主要表现为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本文介绍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概念、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并对其目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王长虹;苏林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及治疗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保健门诊中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故近年日益受到重视.2005年以来我国在国内外主要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50余篇,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和规范.现将2004年以来我国ADHD的诊断进展报告如下,并着重强调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为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儿童ADHD提供帮助.

    作者:麻宏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三磷酸腺苷合成酶6、8与早产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线粒体呼吸链三磷酸腺苷合成酶6、8(ATPase6、8)与早产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早产新生SD大鼠生后1 d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高氧组持续暴露于常压氧舱中,氧体积分数>850 mL/L;空气组置于同一室常压空气中.二组分别于实验后1、4、7、10和14 d提取其肺组织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ATPase6、8 mRNA表达.结果 1.与空气组比较,高氧暴露1 d ATPase6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4、7、10 d时无显著性差异(Pa>0.05);14 d又显著增强(P<0.01).2.高氧组与空气组比较,ATPase8 mRNA表达于1、4、10 d时无显著改变(Pa>0.05);7、14 d时明显增强(Pa<0.05).结论 高体积分数氧暴露诱导线粒体呼吸链中ATPase6、8异常表达,这种变化可能参与早产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

    作者:蔡成;常立文;李文斌;刘伟;陈燕;黄光焰;汪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肾穿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其中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2岁.结果 发作性肉眼血尿占78.8%,Lee病理分级Ⅲ级占78.8%,有肾脏不良病理表现占48%.发作性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Lee病理分级、肾脏不良病理表现百分率、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IgA沉积强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227,0.845,0.276,0.957).肾脏免疫荧光Fg、C1q阳性者肾脏不良病理表现百分率分别高于Fg、C1q阴性者(P=0.013,0.048).结论 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儿童IgAN以发作性肉眼血尿多见,Lee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常有肾脏不良病理表现,血尿与肾脏病理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即使是表现为镜下血尿者也应及早行肾活检.肾脏Fg、c1.沉积可能与肾脏不良病理表现有关.

    作者:蔡勇;蒋小云;陈述枚;莫樱;孙良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高氧致慢性肺疾病早产鼠肺组织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4、p21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慢性肺疾病(CLD)早产鼠的肺组织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4(CDK4)及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动态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将80只早产鼠随机分为模型和对照组(每组40只),采用高体积分数氧诱导CLD模型,于实验后1、3、7、14、21 d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肺组织Ⅰ型胶原和CDK4、p2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4和21 d IⅠ型胶原水平及CDK4表达增加,而p21表达水平降低.实验组14和21 d CDK4表达水平与肺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21与肺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高氧诱导早产鼠肺组织CDK4及p21异常表达,可能是CLD肺纤维化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富建华;薛辛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18例

    目的 探讨小儿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确诊为OSAS的2~12岁患儿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睡眠监测、合并症、并发症、误诊疾病、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儿童OSAS主要表现为打鼾、张口呼吸、夜间呼吸暂停、易醒、多汗、遗尿、白天嗜睡、多动、行为异常、记忆力低下,经睡眠多导仪监测(PSG)结果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增高,氧饱和度下降,常见病因为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治疗方法主要为扁桃体摘除及腺样体刮除术.结论 儿童OSAS主要病因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扁桃体和(或)腺样体.

    作者:袁俊梅;姚志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6例

    目的 探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CA)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TCA 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6例均为男童,日龄4~5 d,均表现为生后未排胎粪,进行性腹胀、呕吐.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4例存活,随访2个月~5年,患儿恢复良好.放弃治疗及术后因并发症死亡各1例.结论 TCA起病较典型先天型巨结肠(HD)早,结合钡灌肠及术中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分期手术是TCA的合理方式,在小肠造口期间和根治手术后必须有长期科学而精细的治疗和护理,才能提高患儿生存率.

    作者:王红;曾甜;杨体泉;谭志忠;唐成明;罗意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儿烧伤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 探讨小儿烧伤脓毒症的预防、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18例小儿烧伤脓毒症的发生原因、治疗经过及转归;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8个月~5岁;发生脓毒症时间:伤后3~7 d 10例,伤后7~12 d 8例.结果 18例中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8%.1年内随访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对烧伤和感染的耐受较成人差,易发生脓毒症.加强休克期补液、尽早封闭创面、加强营养支持是防治脓毒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林海兵;吴小伟;杨中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地塞米松对脑缺氧缺血大鼠bid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bid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地塞米松(DEX)对其的调控作用,从而阐明DEX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新生动物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 d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DEX组、9g/L盐水组(NS组)、HIBD组、健康对照组.DEX和NS组在缺血缺氧前12 h腹腔内分别注射DEX、等量NS.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取实验侧大脑半球,采用RT-PCRF技术检测脑bid基因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正常组无bid基因表达,HIBD组bi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与HlBD组比较,DEX组bid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而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脑缺氧缺血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bi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有关.DEX能通过下调bid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爱珍;张振宇;张元明;郭锡熔;李述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22例

    目的 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法)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并发症.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11月本院应用Snodgrass手术治疗尿道下裂22例.年龄2~18岁.首次手术16例,采用尿道板正中切开卷管.再次手术6例,采用残余尿道板或阴茎皮肤正中切开卷管.卷管长度1~10 cm.新尿道采用F6或F8号的硅胶气囊尿管作为支架管,术后10~14 d拔除.结果 22例中18例一次手术成功,阴茎伸直良好,外形美观,排尿正常,成功率81.8%(18/22).尿瘘3例,均已行尿瘘修补术痊愈.尿瘘并尿道狭窄1例,尿道扩张后狭窄改善,尿瘘待手术.结论 Snodgrass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者容易掌握,术后外形美观,并发症少.

    作者:陈嘉波;杨体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396例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在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儿童泌尿系统结石396例ESWL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ESWL术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结石影响因素.结果 383例经1~3次ESW[.治疗后分别排完结石(占96.7%).13例因先天性畸形引起结石所在部位的输尿管狭窄而效果不好,改行开放性手术(占3.3%).结论 ESWL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效果显著,应为治疗本病首选.

    作者:刘振锋;刘玉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钡灌肠对便秘患儿的乙状结肠长度进行测量,超出范围者即被认为患乙状结肠冗长症.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23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经腹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术14例(经腹组);经肛门入路拖出Soave术9例(经肛门组).结果 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8例,症状改善5例,其中9例经肛门入路Soave手术患儿均获治愈,对经腹组与经肛门组的治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诊断首选钡灌肠,总体手术效果良好,以肛门入路Soave手术效果佳.

    作者:陈江谊;马少锋;陆金荣;陈铭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医源性结肠穿孔5例的诊断与处理

    目的 探讨小儿医源性结肠穿孔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医源性结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处理,总结其诊断与处理方法,吸取经验教训.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 d~23个月;新生儿3例,婴幼儿2例.结果 原发疾病与损伤原因: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例,分别由于回流洗肠及术中留置肛管损伤;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测肛温损伤1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损伤2例.穿孔部位:乙状结肠、横结肠各2例,直肠腹膜返折处1例.行肠切除吻合或穿孔修补+肠造瘘3例,单纯修补2例.1例肠切除吻合、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早期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对于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十分重要.可避免结肠造口,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郑曙;张臣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应用肌力平衡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目的 探讨肌力平衡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对经过手法按摩、系列石膏固定治疗后残余畸形及0.5岁以上患儿未经上述方法治疗者予3、4次手法按摩、系列石膏固定(1次/3~4周)治疗后施行肌力平衡术或松解术+肌力平衡术或松解术+骰骨楔形切除术+肌力平衡术.共治疗41例50足,4~6个月15例(18足),6个月~5岁5个月26例(32足).结果 32例(41足)获得平均3.5年随访.优22例29足,良8例10足,可2例2足,总优良率93.8%.结论 肌力平衡术适用于动力性跖内收型马蹄内翻足及轻、中型病例,重型病例需配合Turco松解术和(或)骰骨楔形切除术.

    作者:姚满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胆道闭锁术后真菌感染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手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的原因、危害性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近14年来本科行Kasai手术的131例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浅层和深部组织发生真菌感染情况,统计术后真菌性胆管炎发生率.结果 35例发生皮肤真菌感染或口腔鹅口疮.60例胆道造瘘患儿,从造瘘口收集物进行检查,19例为细菌感染,14例发生胆道真菌感染,其胆道排出物可见真菌.另5例发生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1例发生真菌性脑脓肿,并致死亡.结论 阻塞性黄疸手术后应用大量激素和广谱抗生素,可能是术后易发生真菌感染的原因.深层真菌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胆管炎不仅可由细菌引起,也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致.

    作者:刘钧澄;李桂生;佘锦标;冯大军;冯运红;潘翠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16例

    目的 总结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术后并发症防治,提高CEA术后存活率.方法 总结12年间CEA 16例手术成活率经验,分析其并发症与成活率的关系.结果 1994~1998年经胸腔食管吻合术5例,成活1例(20).1998~2006年经胸膜外食道吻合术11例,成活8例(73%).近3年连续4例均成活.结论 围手术期监护和手术方式技巧是提高CEA患儿成活率的关键.

    作者:常青锋;周光辉;王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茵栀黄注射液在胆道闭锁患儿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效果

    目的 了解茵栀黄注射液在胆道闭锁(BA)患儿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32例BA患儿按照手术前后是否辅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患儿均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诊断.采用ELISA测定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水平,结合胆汁排出率和随访获得的黄疸消退率及胆管炎发生率综合评定茵栀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上述生化指标在人院时均高于对照组(Pa<0.05),术后2周再次测定时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a<0.05).随访持续使用茵栀黄达3个月以上黄疸消退率优于对照组,而发生胆管炎的比例明显降低.结论 茵栀黄可显著降低BA患儿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提高患儿术后黄疸消退率,降低胆管炎发生.

    作者:黄磊;冯杰雄;魏明发;李民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婴幼儿血管瘤的阶段性治疗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及手术治疗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6年7月对本院收治1~3个月婴儿草莓状血管瘤26例予盐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瘤体内注射(1 mg/cm2,总量不超过2 mg/kg),2~3周1次,共3~5次;3个月以上婴儿草莓状及海绵状血管瘤50例子手术切除,缺损较大者以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其中创口直接缝合38例,植皮3例,以局部皮瓣转移修复9例.结果 草莓状血管瘤26例经激素注射1、2次充血减轻,4、5次瘤体均变平,边缘萎缩.手术50例,术后皮片皮瓣均成活,形态良好.结论 激素注射是控制小龄婴儿血管瘤安全、可靠、简便方法,对大龄患儿可耐受手术及麻醉则以手术切除效果为佳.

    作者:曹东升;盛辉;张林;丁浩;王邦河;汪春兰;杨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失败的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 法)在失败的尿道下裂病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2~2005年应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失败的尿道下裂病例84例.年龄2~16岁,平均3.7岁.并与在同期应用Duplay尿道成形术修复的阴茎皮肤充裕的失败尿道下裂76例作比较.结果 应用Snodgrass手术84例,成功64例(76.2%);尿道瘘14例,尿道狭窄6例.Duplay手术76例,成功61例(80.3%),尿道瘘11例,尿道狭窄5例.结论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用于阴茎腹侧皮肤少的失败尿道下裂病例修复,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娜;张潍平;孙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青春期前大鼠精索血管高位离断后睾丸的形态学改变

    目的 观察青春期前SD鼠精索血管高位离断后对青春发育前期、青春发育期、性成熟期睾丸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日龄为30 d(青春发育前期)SD大鼠麻醉后,分别行左侧腹腔内精索血管离断术(手术组)、左侧腹腔内精索血管游离术(对照组),术后将每大组大鼠再分成3组(手术组每组12只;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在术后d3(手术后急性期)、d30(青春发育期)、d56(性发育成熟期)获取睾丸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 青春期前SD鼠精索血管高位离断后,手术侧睾丸在急性期(d3)出现缺血受损改变;青春发育期(d30)出现萎缩改变;性发育成熟期(d56)发生完全萎缩,附睾管内精子消失.结论 青春期前SD鼠精索血管高位离断术可引起急性期手术侧睾丸缺血,影响青春发育期手术侧睾丸发育.该手术引起性发育成熟期后手术侧睾丸完全萎缩,生精功能丧失.

    作者:王爱和;陈聪德;朱利斌;张浩川;李仲荣;张华;高宝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避开骨骺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评价避开骨骺克氏针经皮质内固定法治疗儿童尺骨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本院治疗桡骨、尺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取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并全程随访91例.按克氏针安放方法分2组.A组:53例避开骨骺克氏针经骨皮质固定法;B组:38例髓内克氏针经骨骺固定法.均随访6~100个月,对术中反复操作、骨折解剖复位、术后再移位、克氏针移位、感染、腕功能受限及骺板骨桥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二组骨折复位效果均良好,固定良好,完全愈合,愈合率无差异;再移位率、克氏针移位率和感梁率均较低,且无差异;术中反复操作率、腕功能受限率、骨骺损伤率有显著性差异,B组高于A组.结论 儿童尺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时,避开骨骺克氏针经骨皮质内固定更符合儿童解剖特点,固定可靠,疗效符合临床要求,并发症少,优于髓内经骨骺固定法.

    作者:韦仕战;彭维波;班华登;黎敏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盂尿蛋白检测与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肾积水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肾盂尿β2-微球蛋白(β2-MG)、清蛋白(Alb)、T-H糖蛋白(THP)及免疫球蛋白G(IgG)与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小儿肾积水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35例小儿肾积水术后随访期间病肾肾盂尿β2-MG、Alb、THP及IgG水平,同时测定肾盂尿肌酐(Cr),并以健侧肾盂尿作对照.35例也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肾血流阻力指数(RI),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及逆行造影等检查;随访3个月~8年.结果 1.尿β2-MG、Alb、THP及IgG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尿β2-MG/Cr、Alb/Cr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Cr、IgG/C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3.术后病肾各级血管RI与健肾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4.逆行造影显示肾盂输尿管吻合口均通畅,IVU检查除1例术后3个月随访者的病肾显影较健肾延迟约30 min外,余病例双肾7~10 min几乎同步显影.结论 小儿肾积水术后经CDFI测量病肾各级血管RI虽降至正常,但因RI检测易受诸如血浆肾素等多因素影响,尚不够准确;而经输尿管插管留取肾盂尿检测尿蛋白证实:尿β2-MG/Cr、Alb/Cr分别是评定术后病肾小管、小球整个恢复过程中理想指标;尿THP/Cr、lgG/Cr则是判定病肾功能早期恢复的可靠指标.

    作者:马洪;李旭良;魏光辉;何大维;林涛;刘俊宏;褚先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尿道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儿童尿道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在基础麻醉+黏膜表面麻醉或静脉麻醉下,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儿童尿道结石16例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病例均1次碎石成功,后尿道结石多返回膀胱,碎石时间10~40 min,术后10例留置尿管1~3 d,术后无尿道损伤、尿道狭窄、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儿童尿道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徐文超;田鑫;谢青南;杜信毅;李铁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患儿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评价

    目的 研究脂肪脊髓脊膜膨出(LMMC)患儿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UDS)和体感诱发电位(SEPs)监测评估的意义.方法 LMMC患儿31例,早期行显微手术并重建硬脊膜,手术前后进行UDS和SEPs检查,测定膀胱容量、剩余尿量、顺应性、灌注末期大逼尿肌压、SEPs潜伏期及波幅等数据.结果 UDS和SEPs相关指标术前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手术前后及术后临床改善组与无效果组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UDS和SEPs检查是指导LMMC治疗和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术前UDS/SEPs检查异常较明显病例应避免手术中过多操作.

    作者:高喆;顾海涛;王刚;何俊平;郭云飞;刘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治疗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致肾积水诊断和治疗的佳方法.方法 对26例小儿UPJO致重度肾积水,采用B超与静脉尿路造影(IVU)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手术)治疗,总结其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正确,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好.24例获随访6个月~2年,无血尿、尿频、腹部包块、腹胀等症状,尿常规正常,临床治愈.B超示扩张的肾较术前缩小、肾实质厚度增加;JVU示手术侧肾显影时间提前、杯口形态改善,其中20例输尿管显示良好.结论 B超和IVU相结合是诊断小儿UPJO极有效的方法;Anderson-Hynes手术是治疗UPJO的佳术式.

    作者:曹永胜;于德新;蔡盈;潮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小儿体外循环(CPB)术后血皮质醇的变化规律,探讨可能导致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3~10月本院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记录术前及术中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围术期血浆ACTH质量浓度.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6 h血浆皮质醇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72 h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回落,较术前略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AI发生率为41%.AI患儿年龄、经皮氧饱和度[sp(O2)]、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其他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CPB时间为独立因素.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CPB术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后早期升高,术后24 h即明显回落,部分患儿术后出现AI.年龄、CPB时间是导致AI的高危因素.

    作者:诸冰雪;贾兵;陈张根;惠慰;李忻;叶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

    患儿,女,12岁,以间断面色苍白4年余,发热伴血尿5 d为主诉入院.患儿4年前因面色苍白,皮肤散在出血点0.5个月在当地儿童医院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按AA口服药物治疗至今,病情无好转.

    作者:管玉洁;盛光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新生儿水痘1例

    患儿,男,33 d,因斑丘疹1周、疱疹1 d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出生体质量3.8 kg,出生时有轻度窒息史,在新生儿科住院12 d,出院后即予以母乳喂养,与母亲密切接触.

    作者:张平英;周冬;柳国胜;徐婧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血管样病变根据生物学分类可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瘤常在出生时或生后1周内出现,之后迅速增长,随后静止、消退.细胞凋亡是引起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已证实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本文主要综述凋亡相关基因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为探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超;杨体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因及治疗

    允人性月H管扩张症(CBD)是小儿常见的胆道系统畸形.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很多研究,提出了许多病因学说和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CBD的病因和治疗的相关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覃宇冰;魏明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小儿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格拉司琼(Gra)联合地塞米松(DEX)预防小儿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年龄2~10岁小儿,全麻下行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术中腹腔外阑尾切除后静脉注入9 g/L盐水5 mL;Gra组阑尾切除后静注Gra 40μg/kg;Gra+DEX组静注Gra 4 μg/kg和DEX 0.2 mg/k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和发生率.结果 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Gra组和Gra+DEX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0.01),Gra+DEX组发生率低,与Gr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合用DEX和单用Gra均能有效预防小儿脐部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PONV的发生,Gra与DEX合用的效果优于单用Gra.

    作者:柴军;吴秀英;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足月新生儿早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心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足月新生儿生后d1~7的心功能变化,包括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及各瓣口流速指标.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EF)在生后3 d内无明显差异,d4、5呈现上升趋势,d6、7较前3 d则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AV)和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PV)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前者d3~4处于过渡阶段,而d5~7较d1则明显升高,且相对稳定,后者生后d4明显较前3 d升高;三尖瓣口的E/A值d7较d1则明显升高(P<0.01),而二尖瓣口E/A在生后1周内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足月新生儿左室泵血功能日渐增强,d6~7达高峰.AV和PV随日龄逐渐增加.右室舒张功能日渐成熟.

    作者:刘珍;吴本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腰围/身高比与儿童血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儿童腰围/身高比(WHtR)与血压的关系,评估WHtR对儿童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贵阳市2个城区3550名(8~12岁)儿童进行身高、腰围(WC)、臀围及高血压的抽样调查,分析WHtR与血压的相关性,所获资料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贵阳市儿童WHtR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特征,高血压组WHtR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性别、身高影响的偏相关分析显示,WHtR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呈显著正相关(r=0.192 9,0.087 8 Pa<0.01).2.WHtR与WC呈显著正相关(r=0.934 7 P<0.01),其与身高的相关性较WC与身高的相关性明显减弱(r=0.049 4,0.395 0 P<0.05,<0.01).结论 WHtR计算简单,与WC高度相关;受其身高影响小,可作为儿童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作者:付晓玲;王予川;刘君实;郑流波;张全奖;陶静;吴悦;周燕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杭州地区不同出生体质量小儿早期体格生长水平调查

    目的 通过不同出生体质量小儿早期体格生长水平的调查、分析与比较,了解小于胎龄儿(SGA)、大于胎龄儿(LGA)和适于胎龄儿(AGA)生命早期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 通过新生儿筛查中心,对浙江省杭州地区2000、2004、2005年出生的38 898名新生儿进行调查,随机对其中794名新生儿进行随访,获得当地测量的该年龄时段体质量、身高的体检资料,并计算BMO及Z值.结果 2000、2004、2005年SGA的发生率为1.5%、2.0%和2.3%,LGA的发生率为4.7%、5.2%和4.2%.12~30月龄LGA组体质量、身长和BMI值均为3组之,其次是AGA组,SGA组处于低水平.72~78月龄LGA组体质量仍处于领先水平,SGA组身高、BMI追赶上余2组.结论 宫内生长与儿童早期生长密切相关,应针对不同出生体质量儿合理喂养,进行早期生长监测和干预.

    作者:许燕萍;梁黎;杨如莱;赵正言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母亲因素对血尿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母亲因素与血尿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儿科症状检查表(PSC)对血尿和健康儿童各60例进行心理行为问题筛查,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血尿和健康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结果 血尿儿童PSC调查积分(13.6±6.6)分,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10.7±5.9)分,其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7%,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5.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a<0.05);血尿儿童的母亲SAS标准分(41.4±10.8)分,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的母亲组(33.2±7.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尿儿童PSC调查积分与其母亲SAS标准分间存在正相关(r=0.435 P<0.05).结论 部分血尿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对血尿儿童母亲提供心理支持,可能有助于血尿儿童心理行为健康.

    作者:张建江;宋学勤;丁娟娟;易著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01~2005年湖北省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出生的妊娠满28周以上死胎、死产和活产中,连续监测2001~200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1~2005年全省围生儿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7.39/万,与2001年(81.07/万)比较,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χ2=39.505 P<0.001).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男女出生缺陷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男童明显高于女童(χ2=15.974 P<0.001).围生儿出生缺陷的主要类型分别为唇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脑积水.结论 大力开展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能有效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周立清;李向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行为问题各因子的差异.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庐江县12所中学12~16岁在校初中生5 973名(男3 168名,女2 805名).其中留守儿童3 589名(60.1%),非留守儿童2 384名(39.9%),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中行为问题发生率为41.3%,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6.6%(x2=13.185 P<0.05).其中留守男童在分裂样、强迫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多动及行为问题总分方面显著高于非留守男童;留守女童行为问题总分与非留守女童差异显著.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值得社会关注.

    作者:徐为民;唐久来;吴德;许晓燕;杨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肥胖的诊断国内外并尚无统一的判断标准,WHO认为10岁以下和10岁以上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身高别体质量,10~24岁采用体质量指数(BMI),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织(IOTF)认为BMI适宜用来判断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WHO和IOTF提出的18岁BMI超重、肥胖标准完全一样,分别为25和30 kg/m2,而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标准较比前二者低,18岁BMI超重和肥胖界值点分别为24和28 kg/m2.儿童肥胖的治疗不同于成人,成人期可使用的手术去脂、药物减肥、饥饿疗法、禁食等,在儿童时期均不宜使用.目前国内外公认儿童肥胖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矫正、饮食调整和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余涛;毛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转变,人性化医疗服务被愈来愈多地提及.如何应用医学伦理学观念,更好地顺应这一转变,对临床医师提出新的挑战.本文结合临床,对儿科临床常见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对该问题的重视.

    作者:易著文;焦玉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