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良性癫癎38例临床跟踪随访观察

吴惧;钟佑泉;谢晓丽;胡文广;周文智;吴梅

关键词:婴儿, 良性癫癎, 随访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婴儿良性癫癎临床发作,通过6~15个月临床随访,探讨婴儿良性癫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3年1月来我院神经专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癫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38例符合婴儿良性癫癎诊断,年龄3~24个月;男∶女为17∶21,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7例单药治疗,其中2例首次就诊未治疗,再发作后选择治疗;11例未治疗;2例服药6个月后停药;均经6~15个月随访,所有患儿临床发作停止,智能正常.结论婴儿良性癫临床并不少见,预后好;对不愿治疗患儿应严密观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母乳喂养新生儿血糖变化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儿(纯乳组)出生3 d内血糖水平,并与混合喂养儿(混乳组)血糖对比.方法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 d内分别于6、24、48、72 h进行动态血糖测定.结果纯乳组和混乳组在生后6 h血糖为(3.38±0.98) mmol/L、(3.34±0.96) mmol/L;24 h为(3.36±0.88) mmol/L,(3.37±0.89) mmol/L,两次监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48 h为(2.63±0.67) mmol/L,(3.36±0.85) mmol/L,纯乳组血糖下降明显(P<0.05),但血糖值尚在正常范围.72 h纯乳组血糖恢复至出生水平,两组分别为(3.26±0.73) mmol/L,(3.37±0.82) mmol/L.体质量、黄疸等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春玲;刘爱勤;张梅月;周爱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河南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不同pH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河南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以金葡菌耐药株为实验菌种,将其分为8个不同pH环境组,每张滤纸片滴加31 %河南蜂胶溶液7 μl,记录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金葡菌耐药株24 h抑菌效果.结果在pH 5.0、5.5、6.0、6.5、7.0、7.5、8.0、8.5不同条件下对金葡菌耐药株24 h的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24.25±1.06、18.33±3.01、18.75±2.47、18.33±1.53、15.33±1.15、15.33±0.08、16.00±1.32、11.75±0.43.结论河南蜂胶对金葡菌耐药株的抑菌效果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变小,pH 5.0时抑菌环直径大,抑菌活性强,随pH增加,抑菌活性呈阶段性减弱.

    作者:艾予川;许兵红;曾莉萍;李进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患儿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前后肺功能变化.方法采用MS-IOS肺功能仪对31例CVA患儿进行肺功能测试,并与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后肺功能比较.结果 31例CVA患儿均存在肺功能损害,大呼气峰流速(PEF)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更敏感;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后大部分CVA患儿肺功能有改善,改善>10 %以上FEV1较PEF敏感.结论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有利于改善CVA患儿肺功能,并可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诊断CVA的辅助条件.

    作者:李旭;谭娴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韦司泰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

    目的观察韦司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中重度HIE足月新生儿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予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韦司泰针剂,2 ml/次,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消失时间.结果根据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原始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情况判定,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94 P<0.05).结论韦司泰对HIE的临床表现恢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降低方面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清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测定胎儿脐、脑动脉加速时间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测定胎儿脐、脑动脉加速时间(AT)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144例正常胎儿及96例高危妊娠胎儿脐、脑动脉AT,并对部分胎盘进行计数胎盘3级绒毛干内小动脉,测量管径.结果异常组脐动脉AT较正常组显著缩短(P<0.01);胎盘3级绒毛干内小动脉计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脑动脉A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AT可反映胎儿-胎盘循环阻力.

    作者:马方;陈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膝关节超声检查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膝关节超声检查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JRA 30例活动期患儿48个膝关节;10例缓解期患儿16个膝关节;30例正常儿60个膝关节.观察指标包括膝关节髌上囊滑膜厚度、积液量、关节股骨端软骨轮廓形态.结果 JRA活动期膝关节明显积液、滑膜明显增厚,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JRA患儿中10个膝关节出现软骨轮廓改变.结论超声能客观定量评价JRA患儿膝关节的病变,为临床JR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客观、敏感、定量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峥嵘;张玉林;苏英姿;王天有;崔晏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0例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方法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60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疗程7 d,并做药敏试验.结果有效率为91.7 %,分离出32株致病菌,药物总敏感率为87.5 %.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细菌耐药低,是一种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的耐酶抗生素.

    作者:蔡长清;陈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梅毒螺旋体肺炎临床特点和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33例经临床、X线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新生儿TP肺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均有呼吸困难,其中11例并呼吸衰竭(呼衰),均具有一个或多个脏器损害表现.胸片显示33例均有肺纹理增粗,其中28例有粗糙结节状阴影, 21例为遍布双肺野多个结节状阴影.血清学检查:33例母亲分娩前、后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TPPA)均阳性,患儿 RPR和TPPA阳性32例,TP-IgM阳性13例,其他病原体的IgM和IgG均阴性.应用青霉素10万U/(kg·d) 或(和)头孢曲松钠50~80 mg/(kg·d),分2次静推,疗程14 d;11例呼衰患儿应用辅助通气治疗,死亡6例,死因为呼衰和其他不可逆脏器损害.结论新生儿TP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对早期呼吸困难新生儿,若胸片提示间质性肺炎,尤其出现粗糙致密结节状阴影,应高度警惕TP肺炎, 及时做相应血清学检查协助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杨长仪;陈涵强;张尔泉;林庆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30例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收集3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均行CT、MRI(MRA)、DSA等检查,及早予手术治疗.结果脑动静脉畸形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治愈23例,好转5例,死亡2例.随诊23例,22例健康生存,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脑动静脉畸形是儿童自发性脑出血常见原因,及时给予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冀勇;郑楠;郭军旗;白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及进展

    呼吸衰竭是小儿常见的危重症,多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神经疾病及意外事故等均可造成呼吸衰竭,婴儿死亡50 %是由呼吸衰竭引起.呼吸系统吸收氧及排除二氧化碳功能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称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可分两型,Ⅰ型:特点是低氧血症,仅pa(O2)降低,pa(CO2)不高,甚至偏低,多因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及肺内分流引起,常见于呼吸衰竭早期和轻症.Ⅱ型:pa(O2)下降,同时伴肺泡通气量下降引起的pa(CO2)升高,多见于重症.在一定条件下,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可互相转化.小儿呼吸衰竭多起病急骤,称为急性呼吸衰竭,需及时诊断治疗.若小儿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同时伴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情可相对稳定,但这些患儿的病情,可因一个新的呼吸道感染而恶化,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应注意,患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可有明显低氧血症,但不属于呼吸衰竭.

    作者:宋国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颅内炎性肉芽肿36例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颅内炎性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动态CT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术后抗生素疗程明显缩短至4周,单纯抗生素治疗28例,疗程6~8周,36例均治愈.结论颅内炎性肉芽肿好发于儿童,以隐源性感染多见;好发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额顶叶;以癫为首发症状居多;CT平扫加增强是诊断本病重要手段,动态CT增强扫描是判定疗效的主要方法;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方法;无功能区病变可考虑手术剥除,能明显缩短疗程.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的变化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及γ-干扰素(γ-IFN)在细菌性脑膜炎(菌脑)和病毒性脑炎(病脑)脑脊液(CSF)中含量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脑组32例、菌脑组28例、对照组30例CSF中IL-18及γ-IFN含量.结果 IL-18在各组CSF中含量(ng/L):对照组0.11±0.04;病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46±1.27和2.11±0.53;菌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8.01±17.62和3.25±1.25.而γ-IFN在各组CSF中含量(ng/L):对照组4.03±1.45;病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7.51±12.12和12.55±4.25;菌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4.52±3.34和5.59±2.11.与对照组比较,菌脑组CSF中IL-18浓度显著增高(P<0.001),而γ-IFN在病脑组CSF呈明显增高(P<0.001).治疗后均下降.结论 IL-18和γ-IFN测定有助于菌脑和病脑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徐丽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cute hemiplegia syndrome in childhood,AHS)早在1897年即由Sigmund Freud详细描述,直到1960年以后才有较多报道[1].小儿急性偏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急性一侧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目前该诊断名词倾向于只用于未找到特异原因的急性偏瘫,其他则可用更为明确的诊断如:脑动脉血栓形成等代替[2],本文仍延用以往文献称谓,泛指上述情况.美国有学者调查15岁以下儿童中,脑卒中引起的急性偏瘫为2.48/万.国内尚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累及锥体束的功能.

    作者:王纪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非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33例

    目的探讨非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诊治非鼻窦炎性鼻源性头痛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窦过度气化23例,筛泡过度气化6例,中、上鼻甲气化压迫鼻中隔4例.治愈30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 %.术后随访0.5年以上,患儿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结论头痛保守治疗无效,经CT诊断出有鼻腔结构异常,应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

    作者:尹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先天性巨结肠50例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点.方法术前回流灌肠,34例行改良Duhamel-环钳斜吻合术,14例行经直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2例行强力扩肛术.结果 50例患儿中肛门便意感好,能控制排便45例;4例肛门有便意,白天控制排便,夜间偶有污粪;1例死亡.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是新生儿常见的畸形,及早手术治疗,提高围术期处理,对患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作者:王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肥胖女童血清雌二醇、瘦素含量测定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女童体内瘦素、雌二醇(E2)水平,分析瘦素对E2分泌的影响,为儿童少年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定单纯性肥胖女童、体质量正常女童各60例,年龄8~15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E2含量;问卷法调查月经初潮年龄.结果单纯性肥胖女童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肥胖女童血清瘦素[(34.20±13.92) μg/L]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女童[(9.00±3.06) μg/L] (P<0.01).肥胖女童血清E2水平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在青春期前高于正常组,而在青春期却低于正常组.瘦素与E2含量呈负相关(r=-0.54 P<0.01).肥胖女童月经初潮年龄早于正常组.结论肥胖女童血清瘦素水平偏高,E2水平在青春期偏低,瘦素可能对卵巢分泌E2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德甫;段新维;胡巧云;陈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川崎病患儿血浆内皮素检测与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儿血浆内皮素(ET)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变化,及其与KD及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KD患儿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含量,并以30例急性感染及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 1.KD组亚急性期血浆ET较急性期显著增高;2.K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均显著增高;与感染对照组相比,仅亚急性期显著增高;3.彩超探及KD组54 %患儿冠状动脉扩张(CAD),其亚急性期血浆ET较无CAD组显著增高.结论 KD患儿亚急性期ET进一步增高,对发生冠状动脉及其他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提示,同时应作相关检查.

    作者:冀石梅;梁翊常;夏淑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28例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8例难治性癫患儿,添加托吡酯起始量为0.5~1.0 mg/(kg*d),以后每周增加0.5~1.0 mg/(kg*d),加量8周后为目标控制量,观察加药后16周发作情况.结果 28例中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64.3 %,退出4例.结论托吡酯是治疗难治性癫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作者:张德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后抗-E持续存在致晚期贫血1例

    患儿,男,系第4胎,第2产,因生后24 h后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收住院.新生儿血型检测为 A、CcDee,总胆红素427.0 μmol/L,母亲血型为A、CCDEe,血清学检查证实由抗-E 引起;换A 、CcDee型血400 ml,并辅以光疗,症状控制,查血红蛋白135 g/L,出院.2周后因贫血再次住院,血红蛋白66 g/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血型为A、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抗-E效价为1∶ 4,经输注Rh(E)阴性血,以纠正贫血,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作者:林甲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郑州地区2小时~14岁儿童先天性智力低下细胞遗传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患儿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了解各种异常染色体对先天性智力低下(MR)造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常规外周血高分辨、脆性X检测技术,制备中期细胞染色体,采用C、G、Q、R带多种显带方法,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在1171例MR中发现染色体异常345例,占29.46 %,常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302例,占异常病例的87.54 %,性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43例,占12.46 %.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小儿MR的重要病因,通过产前诊断并及时终止妊娠是防止MR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飞飞;王兆才;廖世秀;杨艳丽;宋子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