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及进展

宋国维

关键词: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 氧气治疗, 机械通气
摘要:呼吸衰竭是小儿常见的危重症,多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神经疾病及意外事故等均可造成呼吸衰竭,婴儿死亡50 %是由呼吸衰竭引起.呼吸系统吸收氧及排除二氧化碳功能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称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可分两型,Ⅰ型:特点是低氧血症,仅pa(O2)降低,pa(CO2)不高,甚至偏低,多因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及肺内分流引起,常见于呼吸衰竭早期和轻症.Ⅱ型:pa(O2)下降,同时伴肺泡通气量下降引起的pa(CO2)升高,多见于重症.在一定条件下,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可互相转化.小儿呼吸衰竭多起病急骤,称为急性呼吸衰竭,需及时诊断治疗.若小儿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同时伴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情可相对稳定,但这些患儿的病情,可因一个新的呼吸道感染而恶化,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应注意,患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可有明显低氧血症,但不属于呼吸衰竭.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胰岛素和血糖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胰岛素和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70例HIE和 4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胰岛素和血糖监测,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IE患儿入院时高血糖19例,低血糖5例.HIE组血糖、血胰岛素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以重度 HIE组更甚.结论 HIE患儿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对HIE患儿应密切监测血胰岛素和血糖变化,及早发现和尽快纠正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免加重脑损伤.

    作者:汤鸣;梁星群;乔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疗效观察

    目的正确评价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GHD 57例,予国产rhGH 0.1 U/(kg*d),疗程6个月.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身高由(120.5±15.9) cm增至(126.9±14.1) cm,生长速率由(2.2±1.2) cm/年增至(12.8±2.7) cm/年,身高落后SD值由(-5.0±2.8)减至(-4.0±2.3).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由(48.2±18.8) μg/L增至(120.2±62.4) μg/L.血清碱性磷酸酶由(149.8±60.4) U/L增至(209.2±71.3) U/L,男性睾丸体积由(4.5±1.7) ml增至(5.3±0.8) ml.骨龄由(5.5±3.1)年增至(5.9±3.0)年,体质量无明显变化.18例出现亚临床甲减.结论国产rhGH是治疗GHD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袁慧娟;白悦心;孙良阁;郑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全面性癫癎伴高热惊厥附加症基因定位及GABRA6基因测序研究

    目的对全面癫癎伴高热惊厥附加症(GEFS+)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研究.方法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GEFS+家系进行研究;设计GABRA6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全部9对内含子引物,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对GABRA6 PCR测序.结果在5q34区域大LOD值3.815.GABRA6基因测序显示外显子8有一C/G多态性.结论 GEFS+症致病基因在5q34区域取得了肯定的连锁关系.在该研究的两家系未发现GABRA6基因突变;所显示的单个碱基多态性对其他癫癎家系的连锁分析及其他癫癎综合征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均有意义.

    作者:黄希顺;尹景岗;魏建科;顾仁骏;卢宏;魏华;黄素娟;贾福军;李冲;霍卫红;Lenmuel Racacho;王家勤;郭学鹏;Dennis Bulman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紫红口服液治疗过敏性紫癜免疫学指标变化

    目的探讨紫红口服液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服用紫红口服液的49例HSP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26例进行免疫学指标测定.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8 %,明显高于对照组(80 %)(P<0.05).治疗前CD4、CD8均低于对照组,IgG、IgA与健康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紫红口服液能明显改善HSP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谢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9例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2003年5月收治29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NEC临床资料.结果 NEC发病与早产、低体质量、感染有关.以腹胀、腹泻、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休克、肠穿孔,病死率较高.治疗以保暖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同时予静脉高营养和增强免疫力.结论减少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及早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加强喂养管理和加强肠道生物屏障功能,可降低NEC发病率.

    作者:唐瑟;李炜如;熊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梅毒螺旋体肺炎临床特点和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33例经临床、X线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新生儿TP肺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均有呼吸困难,其中11例并呼吸衰竭(呼衰),均具有一个或多个脏器损害表现.胸片显示33例均有肺纹理增粗,其中28例有粗糙结节状阴影, 21例为遍布双肺野多个结节状阴影.血清学检查:33例母亲分娩前、后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TPPA)均阳性,患儿 RPR和TPPA阳性32例,TP-IgM阳性13例,其他病原体的IgM和IgG均阴性.应用青霉素10万U/(kg·d) 或(和)头孢曲松钠50~80 mg/(kg·d),分2次静推,疗程14 d;11例呼衰患儿应用辅助通气治疗,死亡6例,死因为呼衰和其他不可逆脏器损害.结论新生儿TP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对早期呼吸困难新生儿,若胸片提示间质性肺炎,尤其出现粗糙致密结节状阴影,应高度警惕TP肺炎, 及时做相应血清学检查协助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杨长仪;陈涵强;张尔泉;林庆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Heire于1840年首先描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肢体疼痛为多见,部分患者可发生肢体弛缓性瘫痪.因本病多见于小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一、现状脊髓灰质炎曾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展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以来(1988~2001)已取得重大进展,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国家从>125个减少到10个.脊髓灰质炎发病数从1988年的约35万例下降至2001年的4731例(下降99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区已证实为无脊髓灰质炎区,欧洲自1998年以来未再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作者:王大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母乳喂养新生儿血糖变化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儿(纯乳组)出生3 d内血糖水平,并与混合喂养儿(混乳组)血糖对比.方法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 d内分别于6、24、48、72 h进行动态血糖测定.结果纯乳组和混乳组在生后6 h血糖为(3.38±0.98) mmol/L、(3.34±0.96) mmol/L;24 h为(3.36±0.88) mmol/L,(3.37±0.89) mmol/L,两次监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48 h为(2.63±0.67) mmol/L,(3.36±0.85) mmol/L,纯乳组血糖下降明显(P<0.05),但血糖值尚在正常范围.72 h纯乳组血糖恢复至出生水平,两组分别为(3.26±0.73) mmol/L,(3.37±0.82) mmol/L.体质量、黄疸等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春玲;刘爱勤;张梅月;周爱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癫癎基因研究的进展及挑战

    自1995年发现第一个癫(癎)基因突变以来,全世界至少已报道了14个突变的癫(癎)基因,其中12个是钠、钾、氯离子通道基因及GABA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基因,使癫(癎)事实上成为一个重要的离子通道病(ion-channel disease).尤其是Wallace等首次发现SCN1B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后,相继发现的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不仅从分子遗传水平揭示了癫(癎)的发生机制,也为一些经典的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抗癫(癎)药物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必定会在近期使我们对癫(癎)的认识有所提高,给临床治疗方面带来新的突破.

    作者:林庆;郭学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超声对女童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女童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子宫、卵巢形态改变及卵巢动脉变化及其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技术测量子宫、卵巢大小及卵泡直径,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1.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患儿子宫各测值稍大于正常同龄儿,其卵巢测值明显大于正常值;2.随青春成熟度增加,性激素水平提高,卵泡直径与个数增加.结论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子宫、卵巢形态改变直接反映内分泌变化,结合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可对真性性早熟作出诊断.

    作者:张永红;杨汇娟;罗曙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急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瘫痪是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以随意肌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为肢体、躯干或面部肌肉活动减弱或消失,伴或不伴感觉功能障碍.临床根据肌力大小,将瘫痪分为完全性瘫痪(0级)、接近完全性瘫痪(1级)、重度瘫痪(2级)、中度瘫痪(3级)、轻度瘫痪(4级)等.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引起的慢性瘫痪(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脑性瘫痪等)已被儿科工作者熟知,但部分获得性急性瘫痪诊断较为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十分强调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的报告制度,使急性瘫痪的鉴别诊断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对小儿急性瘫痪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孙若鹏;李保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肥胖女童血清雌二醇、瘦素含量测定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女童体内瘦素、雌二醇(E2)水平,分析瘦素对E2分泌的影响,为儿童少年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定单纯性肥胖女童、体质量正常女童各60例,年龄8~15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E2含量;问卷法调查月经初潮年龄.结果单纯性肥胖女童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肥胖女童血清瘦素[(34.20±13.92) μg/L]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女童[(9.00±3.06) μg/L] (P<0.01).肥胖女童血清E2水平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在青春期前高于正常组,而在青春期却低于正常组.瘦素与E2含量呈负相关(r=-0.54 P<0.01).肥胖女童月经初潮年龄早于正常组.结论肥胖女童血清瘦素水平偏高,E2水平在青春期偏低,瘦素可能对卵巢分泌E2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德甫;段新维;胡巧云;陈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一家系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GEFS+一家系的临床发作情况,作详细的体格检查.进行脑电图、24 h动态脑电监测,部分患者作头颅CT检查.结果先证者Ⅳ12,以抽搐频发3 d入院,生后8个月开始高热惊厥(FS).此次发作为无热性频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该家系5代共36人,其中有14名患者,男8例,女6例;患者年龄4岁5个月~82岁,除Ⅰ2发作类型不详外,Ⅱ2、Ⅲ1、Ⅲ4、Ⅲ6、Ⅳ1、Ⅳ11、Ⅳ17为FS,Ⅳ2、Ⅳ12、Ⅳ13、Ⅳ14为FS+,Ⅴ1为FS+和失神发作.除Ⅳ13、Ⅳ14目前给予丙戊酸镁治疗外,其他患者已减量停药或未用药,均无发作.全家系成员智能发育、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3例行头颅CT检查,均正常.结论 GEF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认识该综合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童时期的癫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家勤;尹景岗;黄希顺;郭学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β淀粉样蛋白诱导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Aβ 25~35(20 μmol/L)与神经干细胞共育48 h 后,原位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结果 Aβ 25~35作用后细胞死亡率上升,48 h 后死亡率趋于平稳,凋亡检测表明细胞主要通过凋亡途径死亡.结论 Aβ 25~35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

    作者:鄢文海;陈正跃;崔景彬;李开荣;王俊萍;王建枝;许予明;朱红灿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及进展

    呼吸衰竭是小儿常见的危重症,多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神经疾病及意外事故等均可造成呼吸衰竭,婴儿死亡50 %是由呼吸衰竭引起.呼吸系统吸收氧及排除二氧化碳功能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称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可分两型,Ⅰ型:特点是低氧血症,仅pa(O2)降低,pa(CO2)不高,甚至偏低,多因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及肺内分流引起,常见于呼吸衰竭早期和轻症.Ⅱ型:pa(O2)下降,同时伴肺泡通气量下降引起的pa(CO2)升高,多见于重症.在一定条件下,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可互相转化.小儿呼吸衰竭多起病急骤,称为急性呼吸衰竭,需及时诊断治疗.若小儿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同时伴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病情可相对稳定,但这些患儿的病情,可因一个新的呼吸道感染而恶化,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应注意,患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可有明显低氧血症,但不属于呼吸衰竭.

    作者:宋国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非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33例

    目的探讨非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6月诊治非鼻窦炎性鼻源性头痛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窦过度气化23例,筛泡过度气化6例,中、上鼻甲气化压迫鼻中隔4例.治愈30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 %.术后随访0.5年以上,患儿头痛、头晕症状消失.结论头痛保守治疗无效,经CT诊断出有鼻腔结构异常,应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

    作者:尹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30例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收集3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均行CT、MRI(MRA)、DSA等检查,及早予手术治疗.结果脑动静脉畸形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治愈23例,好转5例,死亡2例.随诊23例,22例健康生存,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脑动静脉畸形是儿童自发性脑出血常见原因,及时给予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冀勇;郑楠;郭军旗;白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癫癎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癫癎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和P300特点及二者关系.方法对38例儿童癫癎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P300,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C)测定智商.结果 1.癫癎儿童智商低于正常65.8 %,智力损害28.9 %;2.P300潜伏期和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且智力正常的癫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较对照组也明显延长和降低(P<0.05);3.相关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与各智商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276~-0.327 P均<0.05),波幅与语言智商、总智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癫癎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智商和P300有密切关系,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均是评价癫癎儿童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作者:侯永花;张宁;成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

    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广泛开展,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消灭,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已成为目前我国和多数国家小儿常见的急性周围神经病.临床上GBS以肢体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特征,伴有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病程进展大多不超过4周.大部分患儿可完全恢复,10 %~15 %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肌无力,1.7 %~5.0 %死于急性期呼吸肌麻痹.

    作者:蒋莉;蔡方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脑积水的治疗常用方法之一是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2000年~2003年我们应用腹腔镜操作放置和固定分流管远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5岁.梗阻性脑积水12例,交通性脑积水3例.选用美国凤凰牌脑积水分流管低压或中压型.术前腰穿检查测量颅内压,送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排除脑脊液感染和脑脊液蛋白过高者;腹部B超检查了解腹内情况.

    作者:赵明;徐欣;吴惠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