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林满华;揭育丽

关键词:瘦素,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功能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儿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瘦素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20例甲减患儿、17例甲亢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等指标.结果甲低组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后,其血清瘦素浓度上升至正常水平;甲亢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对血清瘦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测定胎儿脐、脑动脉加速时间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测定胎儿脐、脑动脉加速时间(AT)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144例正常胎儿及96例高危妊娠胎儿脐、脑动脉AT,并对部分胎盘进行计数胎盘3级绒毛干内小动脉,测量管径.结果异常组脐动脉AT较正常组显著缩短(P<0.01);胎盘3级绒毛干内小动脉计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脑动脉A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动脉AT可反映胎儿-胎盘循环阻力.

    作者:马方;陈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郑州地区2小时~14岁儿童先天性智力低下细胞遗传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患儿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了解各种异常染色体对先天性智力低下(MR)造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常规外周血高分辨、脆性X检测技术,制备中期细胞染色体,采用C、G、Q、R带多种显带方法,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在1171例MR中发现染色体异常345例,占29.46 %,常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302例,占异常病例的87.54 %,性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43例,占12.46 %.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小儿MR的重要病因,通过产前诊断并及时终止妊娠是防止MR出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飞飞;王兆才;廖世秀;杨艳丽;宋子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的变化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及γ-干扰素(γ-IFN)在细菌性脑膜炎(菌脑)和病毒性脑炎(病脑)脑脊液(CSF)中含量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脑组32例、菌脑组28例、对照组30例CSF中IL-18及γ-IFN含量.结果 IL-18在各组CSF中含量(ng/L):对照组0.11±0.04;病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46±1.27和2.11±0.53;菌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8.01±17.62和3.25±1.25.而γ-IFN在各组CSF中含量(ng/L):对照组4.03±1.45;病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7.51±12.12和12.55±4.25;菌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4.52±3.34和5.59±2.11.与对照组比较,菌脑组CSF中IL-18浓度显著增高(P<0.001),而γ-IFN在病脑组CSF呈明显增高(P<0.001).治疗后均下降.结论 IL-18和γ-IFN测定有助于菌脑和病脑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徐丽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梅毒螺旋体肺炎临床特点和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33例经临床、X线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新生儿TP肺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均有呼吸困难,其中11例并呼吸衰竭(呼衰),均具有一个或多个脏器损害表现.胸片显示33例均有肺纹理增粗,其中28例有粗糙结节状阴影, 21例为遍布双肺野多个结节状阴影.血清学检查:33例母亲分娩前、后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间接血凝试验(TPPA)均阳性,患儿 RPR和TPPA阳性32例,TP-IgM阳性13例,其他病原体的IgM和IgG均阴性.应用青霉素10万U/(kg·d) 或(和)头孢曲松钠50~80 mg/(kg·d),分2次静推,疗程14 d;11例呼衰患儿应用辅助通气治疗,死亡6例,死因为呼衰和其他不可逆脏器损害.结论新生儿TP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对早期呼吸困难新生儿,若胸片提示间质性肺炎,尤其出现粗糙致密结节状阴影,应高度警惕TP肺炎, 及时做相应血清学检查协助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杨长仪;陈涵强;张尔泉;林庆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肝外胆管囊性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目的了解新生儿不同类型肝外胆道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对22例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Ⅰ型胆道闭锁(BA)4例,Ⅲ型BA 1例,胆总管囊肿(CC)17例]患儿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CT、光镜及电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BA与新生儿CC均好发于女童,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检查结果符合梗阻性黄疸的肝功能改变.二者肝脏组织学改变(光镜与电镜)也可能相似.但B超与CT检查发现,BA组囊肿与胆囊大小均小于CC组(P均<0.05).术中胆道造影显示ⅢBA型组肝外胆管囊肿终止于肝门处,肝内胆管树无法显示;Ⅰ型BA组肝内胆管树变形、连续性中断且有左右肝管狭窄;而CC组肝内胆管树形态正常.结论新生儿肝外胆道囊性病变可能是多种胆道疾病的局部表现,术中造影可有效鉴别这些疾病,并能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冯杰雄;李民驹;汤宏峰;顾伟忠;俞少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0例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IE患儿随机抽样52例为治疗组,余4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0.5~1.0 ml/kg,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脑水肿、肌张力、昏迷、惊厥等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 %,对照组为83.3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复方丹参治疗HIE疗效显著.

    作者:贾太莲;朱风兰;王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胰岛素和血糖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胰岛素和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70例HIE和 4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胰岛素和血糖监测,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IE患儿入院时高血糖19例,低血糖5例.HIE组血糖、血胰岛素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以重度 HIE组更甚.结论 HIE患儿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对HIE患儿应密切监测血胰岛素和血糖变化,及早发现和尽快纠正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免加重脑损伤.

    作者:汤鸣;梁星群;乔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婴儿良性癫癎38例临床跟踪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婴儿良性癫癎临床发作,通过6~15个月临床随访,探讨婴儿良性癫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3年1月来我院神经专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癫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38例符合婴儿良性癫癎诊断,年龄3~24个月;男∶女为17∶21,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7例单药治疗,其中2例首次就诊未治疗,再发作后选择治疗;11例未治疗;2例服药6个月后停药;均经6~15个月随访,所有患儿临床发作停止,智能正常.结论婴儿良性癫临床并不少见,预后好;对不愿治疗患儿应严密观察.

    作者:吴惧;钟佑泉;谢晓丽;胡文广;周文智;吴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伤性癫癎患儿脑电图及临床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癫癎的脑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治疗156例患儿,行脑电图及临床追踪观察,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男童发病率较高(102∶54).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102∶54).脑电图样放电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小,早期癫的发病率越高.151例临床发作完全控制,余5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脑电图样放电消失较临床发作控制滞后6个月~2年.结论脑电图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彩霞;李志平;李爱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干扰素椎管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探讨干扰素椎管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椎管注射干扰素1万U/(kg*d);对照组肌注干扰素100万U/(kg*d),疗程均为3 d.观察发热、神志、抽搐、病理征、后遗症、重症病例数,随访后遗症恢复和智商.结果治疗组神志、抽搐、病理征、重症例数及后遗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椎管注射治疗乙脑安全可靠.

    作者:蔡尚原;张振英;付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膝关节超声检查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膝关节超声检查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JRA 30例活动期患儿48个膝关节;10例缓解期患儿16个膝关节;30例正常儿60个膝关节.观察指标包括膝关节髌上囊滑膜厚度、积液量、关节股骨端软骨轮廓形态.结果 JRA活动期膝关节明显积液、滑膜明显增厚,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JRA患儿中10个膝关节出现软骨轮廓改变.结论超声能客观定量评价JRA患儿膝关节的病变,为临床JR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客观、敏感、定量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峥嵘;张玉林;苏英姿;王天有;崔晏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意外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创伤而发生的损伤,导致躯干和肢体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如不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影响受累肢体的结构发育,从而影响儿童今后的生活、学习及工作,对其心理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预防小儿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防止肢体功能障碍的关键.儿科常见的神经损伤是臂丛神经损伤,尤其是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为多见,其次是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其他神经损伤类型较为少见.

    作者:王如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对42例中、重度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GM1静脉滴注,通过对临床体征恢复时间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20项(NBNA)判断药物疗效.结果 GM1治疗组临床体征包括意识、反射、肌张力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5~7、d10~14 GM1治疗组NBNA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GM1可促进HIE临床症状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牛淑娟;王宝风;张雪梅;张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儿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瘦素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20例甲减患儿、17例甲亢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等指标.结果甲低组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后,其血清瘦素浓度上升至正常水平;甲亢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对血清瘦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林满华;揭育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脑积水的治疗常用方法之一是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2000年~2003年我们应用腹腔镜操作放置和固定分流管远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5岁.梗阻性脑积水12例,交通性脑积水3例.选用美国凤凰牌脑积水分流管低压或中压型.术前腰穿检查测量颅内压,送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排除脑脊液感染和脑脊液蛋白过高者;腹部B超检查了解腹内情况.

    作者:赵明;徐欣;吴惠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浙江沿海地区性早熟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掌握我国沿海地区小儿性早熟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温岭市全市范围内性早熟患儿进行临床筛查、调查性早熟儿的流行病学并进行相关分析,分初步筛查、临床检测及相关分析3个阶段.检测性早熟儿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等激素.并作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试验,对早熟儿进行韦氏量表评分分析.对女性早熟儿行B超子宫及卵巢检查,并与正常同龄儿对照.探讨当地性早熟儿的流行病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本地区22 281人次筛查,查出阳性病例84例.其中男9例[特发性性早熟(IPP)7例、部分性性早熟(PPP)2例],女75例(IPP 30例、假性性早熟8例、PPP 37例);2.女性IPP儿子宫、卵巢B超及FSH、LH、E2等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儿(P均<0.05),而其余患儿均基本正常.3.早熟儿智商略低于正常儿,但差异不明显.4.生活在城镇、经济发达、污染地区、母亲初潮早、社会因素、营养状况、服用滋补药、遗传等诸多因素与性早熟有关.结论沿海地区性早熟儿的发病率为0.38 %,女性性早熟发病率较高(0.67 %).B超测子宫、卵巢及FSH、LH、E2等激素检测是女童IPP筛查简易、可靠的方法.性早熟病因复杂,对多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林峰;郑昌华;李桦;潘玲玲;饶高峰;曾爱平;颜道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河南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不同pH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河南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以金葡菌耐药株为实验菌种,将其分为8个不同pH环境组,每张滤纸片滴加31 %河南蜂胶溶液7 μl,记录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金葡菌耐药株24 h抑菌效果.结果在pH 5.0、5.5、6.0、6.5、7.0、7.5、8.0、8.5不同条件下对金葡菌耐药株24 h的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24.25±1.06、18.33±3.01、18.75±2.47、18.33±1.53、15.33±1.15、15.33±0.08、16.00±1.32、11.75±0.43.结论河南蜂胶对金葡菌耐药株的抑菌效果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变小,pH 5.0时抑菌环直径大,抑菌活性强,随pH增加,抑菌活性呈阶段性减弱.

    作者:艾予川;许兵红;曾莉萍;李进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及预防进展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急症,本文概述新生儿NEC的危险因子、发病机制、诊断及预防的新方法、新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赵建刚;初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治疗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30例GDM孕妇按开始治疗时间分为孕32周前及孕32周后各15例,分析比较新生儿预后.结果孕32周前开始治疗组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孕32周后开始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低血糖、窒息、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5);两组均无围生儿死亡.结论早期发现和治疗GDM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GDM孕妇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GDM孕妇36~39周终止妊娠对母儿较安全.

    作者:吴建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紫红口服液治疗过敏性紫癜免疫学指标变化

    目的探讨紫红口服液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服用紫红口服液的49例HSP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26例进行免疫学指标测定.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8 %,明显高于对照组(80 %)(P<0.05).治疗前CD4、CD8均低于对照组,IgG、IgA与健康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紫红口服液能明显改善HSP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谢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