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微创硬化剂联合顺铂及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刘汉东;张宝;王燕

关键词:癌性胸腔积液, 胸腔镜, 硬化剂, 顺铂, 复方苦参注射液
摘要:癌性胸腔积液又称恶性胸腔积液,指恶性肿瘤波及胸膜或向胸膜转移时出现的胸腔积液[1].恶性胸腔积液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20%,其中胸膜转移肿瘤占95%以上,而原发于胸腔的肿瘤较少见.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胸腔镜微创硬化剂联合顺铂及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穿刺负压抽吸细胞学检查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鼻咽穿刺负压抽吸细胞学检查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9例鼻咽病变患者用特制穿刺针进行穿刺负压抽吸细胞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在确诊的87例鼻咽癌患者中,细胞学检查阳性80例.结论 鼻咽穿刺负压抽吸细胞学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乔占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新诊断的Ph染色体阳性CML慢性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干扰素联合化疗组和伊马替尼组,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效应率、5 a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干扰素联合化疗组(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化疗和伊马替尼均可作为CML慢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李俊;刘英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腹部肿瘤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 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舒芬太尼10 μg,术后48 h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PCIA配方为地佐辛 0.2 mg·kg-1加舒芬太尼1 μg·kg-1,B组PCIA配方为地佐辛0.2 mg·kg-1加舒芬太尼2 μg·kg-1,C组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1,3组PCIA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持续剂量2 mL·h-1,PCA量每次0.5 mL.记录术后1(T1)、4(T2)、8(T3)、12(T4)、24(T5)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毒副反应,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安静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24 h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少于B、C组.结论 地佐辛0.2 mg·kg-1加舒芬太尼1 μg·kg-1用于腹部肿瘤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辜晓岚;高蓉;王丽君;顾连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春瑞滨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2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NP方案组和TP方案组2组,每组100例.NP方案组:长春瑞滨 50 mg·d-1,d1,8;顺铂 30 mg·m-2,d1~5.TP方案组:紫杉醇110~140 mg·m-2,d2;顺铂30 mg·m-2,d1~5.结果 NP 方案组总有效率为61%,中位生存期为 7.5 个月;TP 方案组总有效率为55%,中位生存期为7.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P与T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相当.

    作者:郑国文;韩磊;赵丽波;李雪冬;段向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60例初治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热疗组(70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后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均接受常规放疗.热疗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灶于放疗第1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结果 热疗组和对照组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4%、21.1%(χ2=16.043,P<0.05),5 a生存率分别为58.6%、41.1%(χ2=4.805,P<0.05),5 a颈淋巴结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1%、76.7%(χ2=13.413,P<0.05),5 a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1%、44.4%(χ2=0.866,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放化疗.

    作者:张光斌;郑安平;赵福军;孙荣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患者耐受性.方法 43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3DCRT和以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多西他赛+顺铂),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4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0例,PR 30例,NC 2例,PD 1例,有效率为93.0%.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治疗后KPS评分提高者34例,不变者7例,下降者2例.结论 3DCRT联合多西他赛为主的化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国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巨大胃间质瘤合并甲型血友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巨大胃间质瘤合并甲型血友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胃间质瘤合并甲型血友病患者采用补充凝血因子Ⅷ(FⅧ)为主的替代疗法,辅以冷沉淀及新鲜冰冻血浆(FFP),大程度降低出血风险.选择恰当手术方式,配合术后内科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未出现任何出血并发症,FⅧ水平达到要求标准.肿瘤切除完整、干净,术后免疫组化证实为胃间质瘤.结论 采用FⅧ、冷沉淀、FFP纠正内源性凝血障碍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但时间、剂量、方式必须严格限制.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巨大胃间质瘤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戴鹏;董永红;徐钧;张宏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防止其再破裂出血,同时,动脉瘤处理后可安全行腰穿置管或脑室外引流及3H疗法等,以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1].因此,一般认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栓塞治疗越早越好,但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病情不稳定,术中肝素化可能会引起再出血,SAH急性期脑血管痉挛使微管置管的难度加大等,这些又都是影响栓塞治疗及其预后的不利因素.本文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130例共134枚SAH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旨在通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一点治疗体会.

    作者:熊家锐;王本瀚;张长远;郭效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饮食宣教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饮食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效果是肯定的[1],食管癌术后饮食宣教是围手术期宣教的重点.术后饮食宣教的目的是:患者掌握饮食原则,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依从饮食过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了提高食管癌术后饮食宣教效果,作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表单,以时间为横轴,有计划进行饮食宣教及效果评价,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明丽;张华;袁前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周剂量紫杉醇(PTX)联合顺铂(PDD)、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周剂量PTX+5-Fu+PDD联合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46例患者中,CR 6例(13.0%),PR 26例(56.5%),SD 12例(26.1%),PD 2例(4.3%),有效率为69.5%,临床获益率为89.1%.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脱发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周剂量PTX联合PDD、5-Fu方案是一种治疗晚期胃癌疗效高、安全性好的方案.

    作者:马天江;刘娜;陈素华;支卫国;张智慧;史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热疗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胰头部,恶性程度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80%~90%胰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生存期极低[1],对于中晚期胰腺癌主要治疗方法有放、化疗.作者于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热疗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患者3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祖杰;丁常青;唐涛;孙素平;张春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腔镜微创硬化剂联合顺铂及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癌性胸腔积液又称恶性胸腔积液,指恶性肿瘤波及胸膜或向胸膜转移时出现的胸腔积液[1].恶性胸腔积液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20%,其中胸膜转移肿瘤占95%以上,而原发于胸腔的肿瘤较少见.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胸腔镜微创硬化剂联合顺铂及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患者3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汉东;张宝;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iRNA沉默Snail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nail在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有效靶点.方法 化学合成针对Snail的靶向siRNA,同时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转染脂质体转染试剂和空白细胞作为对照.RT-PCR检测转染效率,MTT检测Snail siRNA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Boyden chamber检测Snail siRNA对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各对照组相比,转染Snail siRNA组SGC7901细胞Snail Mrna的表达下降,且随转染时间延长,Snail Mrna的表达下降明显(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Snail siRNA组SGC7901细胞在转染后48、72 h较对照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Boyden chamber结果显示转染Snail siRNA组SGC7901细胞在转染后48、72 h较对照组穿膜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转染Snail siRNA组各时间点之间增殖能力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录因子Snail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作者:任彦斋;王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54-2增强FOLFIRI方案治疗高度恶性胃癌1例并分析

    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接受5-Fu为基础方案化疗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个月[1].在临床工作中,可见极少数高度恶性胃癌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常用的化疗方案难以阻止疾病进展.作者对近期收治的1例高度恶性胃癌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杜剑平;章余妹;季楚舒;徐腾云;杨守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神经节苷脂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性死亡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恶性脑胶质瘤细胞U251自噬性死亡的影响.方法 GM1作用U251细胞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C染色后细胞质内酸性自噬泡的形成情况及外源性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比值、Lamp-2a、Beclin-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M1作用48 h后,U25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M1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作用后细胞内LC3-Ⅱ/LC3-Ⅰ的比值、Lamp-2a及Beclin-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可以诱导恶性脑胶质瘤细胞U251自噬性死亡,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马明明;王雪晶;丁雪冰;张钱林;贺爽;张杰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6例伴急性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首诊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右半结肠癌首诊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和术后近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局限性腹膜炎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并发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愈合.结论 结肠癌合并阑尾炎误诊率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可减少该病的误诊.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癌胚抗原与胃癌的关系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1],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目前,胃癌缺乏有效的普查方法,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中晚期,难以治愈.因此,早期诊断对胃癌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不断发展,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普查、诊断、判断预后、评价疗效及随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预防性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4例第1周期化疗后Ⅱ度血小板减少(50×109~75×109 L-1)的患者,第2周期化疗后随机表数字法将患者分为预防性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组.预防性治疗组患者第2周期化疗结束24 h后,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第2周期化疗结束第2天开始隔天监测患者血常规,如血小板低于75×109 L-1开始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每天1次;如连续2次检查血小板均≥100×109 L-1或血小板升高50×109 L-1,即可停药.结果 预防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小板低值分别为(72±24)×109、(49±18)×109 L-1(P<0.05).预防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小板从低值恢复至正常值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9 d(P<0.05).预防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rhTPO的应用时间分别为6、10 d(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rhTPO可以减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rhTPO的应用时间.

    作者:任铁军;郭万里;倪明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红花注射液联合辅酶Q10对表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表柔比星是一种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与阿霉素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用于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宫颈癌、胃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1-3].但有研究[2]报道表柔比星因严重毒副反应而停用者,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其所有毒副反应中以心脏毒性为严重和常见.因此,在充分利用表柔比星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寻找降低其毒副反应,特别是心脏毒性的药物,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作者比较观察郑州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辅酶Q10的方法用于保护表柔比星所致的心脏毒性,且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灵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应用多西他赛75 mg·m-2治疗,21 d为1周期,治疗2~4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30.6%(11/36),疾病控制率为55.6%(20/36),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6.1%(13/3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 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赵晓光;张艳珠;宋明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