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端;宋玉成;江金花;夏薇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肝细胞癌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标本,采用定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记录肝细胞癌组临床特征,与血清VEGF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血清VEG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的生长方式对VEGF的表达有重要意义(P<0.05);伴有远处转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高(P<0.05),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浓度也明显高于TNM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姜乃可;周民;杨建和;王友良;钱科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盖诺(国产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毒副作用.方法对56例初治晚期(Ⅲb~Ⅳ期)NSCLC采用盖诺联合顺铂化疗,盖诺25 mg/(m2.d),d1,8,顺铂(DDP)20 mg/(m2.d),d1~5,每3周重复一次,完成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有效率(CR+PR)32%,主要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盖诺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骨髓抑制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
作者:周冬梅;程朝晖;张瑞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select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癌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SP技术研究了P-selectin mRNA及蛋白在有转移的和无转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P-selectin mRNA及蛋白的阳性率在有转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76.2%(16/21)和85.7%(18/21),在无转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48.5%(16/33)和54.5%(18/33).它们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selectin mRNA与P-selectin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005).结论P-selectin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郑湘予;闫亮;张云汉;陈奎生;高冬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多药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的多种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目前,研究MDR的机理成为肿瘤研究中的热点[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耐药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的凋亡(apoptosis)有关[2].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已发现p53突变,bcl-2基因,Fas/FasL,caspase蛋白酶家族等均与多药耐药性的发生过程有关[2].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是一组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1986年Sen[3]首次从B淋巴细胞核抽提物中发现一种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相应序列(GGGACTTTCC)特异性结合的核蛋白因子,称之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十几年来对它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4-6].本文就NF-κB的结构功能及在细胞凋亡和肿瘤细胞耐药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庆端;宋玉成;江金花;夏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阐述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诊断特点,分析前列腺偶发癌主要误诊原因.方法对47例前列腺偶发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对照患者术前临床诊断依据进行分析.结果对765例术前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其中有47例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前列腺偶发癌在本组的检出率为6.14%.结论术前各种临床检查难以对前列腺偶发癌进行明确诊断,病理检查是一种较准确的诊断方法.通过提高病理检查的质量可以发现和提高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
作者:姜波;赵琰;刘全新;程云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从正常皮肤的基底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积累损害的结果,其中基因的异常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原癌基因c-erbB-2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基因,在正常组织中刺激细胞生长,当其过度表达或扩增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P16是一种抑癌基因,介导细胞凋亡,它的减少或缺失刺激了肿瘤的生长.nm23-H1是一种癌转移抑制基因,它的异常表达加速了肿瘤的侵袭、恶性度及转移.本文就c-erbB-2、P16、nm23-H1及细胞凋亡与SCC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耿国军;刘林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血管瘤组织、血管畸形中Survivin和TRAIL的表达.结果Survivin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和血管畸形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0/26)、35.7%(5/14)和25%(4/16)(P<0.05).卡方检验:χ2=12.62,三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之间比较,增生期与消退期之间有差异(P<0.05),消退期与血管畸形之间无差异(P>0.05),增生期与血管畸形之间有差异(P<0.05),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之间有差异(P<0.05).TRAIL在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6/26)、78.6%(11/14),血管畸形中全部为阴性,卡方检验:χ2=9.31,三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之间比较,增生期与消退期之间有差异(P<0.05),消退期与血管畸形之间有差异(P<0.05),增生期与血管畸形之间无差异(P>0.05),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之间有差异.结论Survivin和TRAIL的表达水平与血管瘤的增生、消退有关,Survivin可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促进血管瘤组织增生;TRAIL可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发挥作用,促进血管瘤消退.
作者:张文强;陈言汤;翟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分析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对临床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经典的检验方法对浆膜腔积液进行病理学检验、Rivata试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血性与非血性积液中癌细胞检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浆膜腔积液中癌细胞检出率为18.24%,血性与非血性积液癌细胞检出率χ2检验,P>0.05,两组差别无显著性差异.结核性胸(腹)膜炎及化脓性胸(腹)膜炎等良性疾病细胞学形态特征明显.结论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实用、经济,对临床疾病特别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在基层医院检验科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培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围手术期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221例老年直肠癌的围手术期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1例经术前、术中、术后对并发症、伴发症的每一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102例行Miles手术,129作Dison手术,其中姑息性手术切除58例,根治性手术163例.结论正确处理好直肠癌围手术期一系列问题,针对每个个体,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有效地减轻伴发症,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率.
作者:黄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控镇痛术(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的治疗,特别是对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有着独特而优越的作用[1],现将我院100例癌症患者使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伟;张燕;蒋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应用双途径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9例,采用PICC管(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8~48 h内引流近乎消失后注入DDP 60~80 mg,术后d1~5予EP或NP方案化疗1个周期,4周重复;对照组20例,采用胸腔抽液,腔内注入DDP 60~80 mg化疗,d4~9后重复1次.结果治疗组CR31.6%(6/19),有效率为84.2%(16/19);对照组CR 15%(3/20),有效率为55%(11/20).结论双途径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绮云;梁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于那些不能手术及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将成为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于2002年4月-2004年5月,采取介入治疗经皮肱动脉穿刺腹腔动脉留置导管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45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邓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TACE、TACE+PLI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2周以及治疗后每月行一次超声检查,同时定期行血清AFP测定,再手术病例及治疗后穿刺取活检病例可用病理结果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FP、肿瘤直径、肿瘤血供、肝固有动脉峰值速度、RI均有显著变化(P<0.05),TACE+PLI组较TACE组AFP转阴率升高(P<0.05)、肿瘤直径缩小、肿瘤血供减少、肝固有动脉内径减小、峰值速度减慢(P<0.05),RI升高(P<0.05).结论彩超为判断肝癌的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简便、及时、准确的方法,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评估亦具有重要意义.TAcE、TACE+PLI在肝癌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TACE+PLI的疗效又较TACE为优.
作者:李嫚;赵月环;邵丽梅;焦仿莲;李爱芝;钱静;王福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7岁,因右下胸部疼痛半月余入院.患者上床休息时突然出现右下胸部疼痛,此后疼痛持续存在,咳嗽或触压时加重,休息无好转.在本院门诊就诊,查体发现左第8肋骨弓处局限性压痛,行肋骨X线片检查,示该处骨结构不完整,并有少量骨痂形成,诊断为陈旧性骨折.给予伤湿止痛膏贴敷患处及双氯来痛口服等治疗,效果欠佳,后再次复查,行肝功能检查,示球蛋白70.8g/L明显高于正常,结合骨折情况,以多发性骨髓瘤而收入本科.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 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左第8肋骨弓处局限性隆起,压痛明显.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12×1012/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46×109/L,白细胞3.1×109/L.血沉:99 mm/h.肝功能:AST 20 U/L,ALT 31 U/L,总蛋白99.8g/L,白蛋白29.0g/L,球蛋白70.8g/L.肾功能:尿素氮7.93 mmol/L,肌酐104.2 μmol/L,尿酸401 μmol/L.尿常规:蛋白质(+),尿本周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63.0g/L,IgA10.6g/L,lgM 0.4g/L,颅骨+胸廓+腰椎+骨盆X线片示:第8肋骨弓处骨折,骨盆骨质疏松.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活跃,骨髓瘤细胞占94.0%胞浆灰蓝色泡沫状,可见双核瘤细胞,粒、红两系减少,红细胞明显缗钱状排列,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少见.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成立,给予MP(美法仑,泼尼松)方案化疗.目前,第1疗程结束,病人症状改善.
作者:黄春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皮肤癌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但发生在手指上则极为少见,我院遇见1例,特予报道.
作者:潘昌波;王芹;张佩花;张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肺癌胸腔积液与其它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病例分成肺癌组和非肺癌组,行腔内注药治疗后分别评价其疗效.结果肺癌组179例中显效36例,有效79例,无效64例.非肺癌组96例中显效31例,有效44例,无效21例.结论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其它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胸腔闭式引流后注药能显著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作者:吴万梅;吴戈;岑瑶;唐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区别及维汉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汉族患者的乳腺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和维吾尔族及汉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三种病变的MVD值.结果乳腺IDC中MVD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两种良性病变间MVD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乳腺IDC中,汉族的MVD与维族的MV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血管增加在乳腺ID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但与维汉之间以及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阿米娜;吕新全;吐尼沙;罗文伟;陈再蓉;吉利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鼻腔较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特征.本文收集我院自1995-2003年经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5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万湖;李海燕;郭守芳;陈兆秋;胡德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TGF-α)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GF-α和EGFR蛋白表达.结果5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TGF-α和EGFR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64.0%(32/50)和68.0%(34/50),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1);二者密切相关(P<0.01),并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其中Ⅰ~Ⅱ级者阳性率显著低于Ⅲ、Ⅳ级者(P<0.05);结论TGF-α和EGFR形成的自分泌环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检测它们可作为判断人脑星形细胞瘤临床分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徐滨;朱贤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为临床特征.其中70%以上的患者伴发胸腺增生,10%~15%伴发胸腺瘤病[1].外科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胸腺或胸腺瘤,其临床完全缓解率可达20%~80%.
作者:马海兰;郭凤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