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强
目的 探讨丘脑静脉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8例经临床证实为静脉窦血栓引起的丘脑静脉性梗死,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DWI和SWI检查,均经DSA确诊.5例双侧丘脑、基底节区长T1长T2信号;1例双侧丘脑长T1长T2信号,伴胼胝体膝部短T1信号;1例双侧丘脑、基底节区长T1长T2信号,伴右侧丘脑短T1信号;1例双侧丘脑稍长T1稍长T2信号,并累及右侧基底节区和中脑,DWI呈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1例胼胝体膝部、1例右侧丘脑SWI图像上为低信号出血,2例梗死区内灶状出血.MRV与DSA检查结果相一致,5例为双侧横窦、上矢状窦、直窦、窦汇血栓形成;1例为双侧横窦、上矢状窦、直窦、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为右侧横窦、直窦血栓形成.结论 临床上遇到双侧丘脑病变,要考虑静脉性梗死的可能.MRI平扫联合MRV是静脉窦血栓引起的丘脑静脉性梗死诊断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SWI可清晰显示微出血,是MRI平扫和MRV极好的补充.
作者:卢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经颅多普勒超声搏动指数(PI)与脑小血管疾病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10例老年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大脑中动脉(MCA) PI与脑白质病变(WML)、小卒中和微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MCA PI与WML有关(优势比,MCA PI每增加0.1增加1.13,95%置信区间为1.06~1.80;P=0.02).就识别严重WML来说,在佳MCA PI位点,曲线下面积、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0~0.80)、35.4%和86.6%.MCA PI与各种小卒中或微出血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MCA PI与脑白质病变严重性相关,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MCA PI正常时患严重WML的可能性低.在老年患者,TCD可用来指导进行选择性MRI扫描以发现WML.
作者:付胜奇;张道培;张淑玲;张洪涛;嵇朋;王丽;南宫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调查青少年人群中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以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制定的4个基本标准进行诊断,并排除继发病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568份,有效问卷1500份.第一题答案为“是”的120份,对其进一步电话随访及问卷调查,诊断为原发性RLS共5名(0.33%).男1名,女4名,年龄14~18岁,平均(16±1.58)岁.患者均无明确家族史,并排除了ADHD等疾病.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10~20岁青少年中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病率为0.33%.严重程度为轻中度,均不影响日常生活,未合并情绪异常及睡眠障碍.
作者:崔艺浓;田泽龙;陈葵;董英姿;脱厚珍;马小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与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8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生后6h的血液检测其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并在生后7d行NBNA评分,患儿病后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并以此分成4组,即HIE0、HIE1、HIE2、HIE3组.结果 4组生后6h内血BUN、Scr与7 d NBNA评分比较,4组间血BUN、sCR、NBNA评分等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B =4.682,PB=0.005;FC =3.221,PC =0.027;FN=80.568,PN =0.000),患儿生后6h内BUN、sCR与生后7 d NBNA评分值呈显著相关(rB=-0.306,P=0.004;rC=-0.255,P=0.018).结论 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伤与患儿神经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临床可作为指导进行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邵巧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腰椎间盘退变及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神经根粘连,导致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给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对椎管内无干扰,不影响脊柱稳定性,被医学界称为治疗椎间盘突出微创的治疗手段.我院脊柱外科应用椎间孔镜成功治疗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粘连患者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埃克替尼125 mg,3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同时行脑转移灶放疗.结果 25例患者颅内病灶有效率(ORR) 28.0%,疾病控制率(DCR) 88.0%,全身病灶()RR和DCR分别为40.0%和88.0%.ORR和DCR与年龄、性别、PS评分、病理分型、脑转移灶数目、ECFR受体突变状况无关.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6个月(95% CI:4.8~8.4),EGFR突变型为10.8个月.PFS与EGFR基因突变状况有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干燥、皮疹、腹泻、乏力,1~2级为主.结论 埃克替尼联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琦;邢海霞;徐玉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随访护理改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04-2015-03我院收治的成年癫痫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随访护理,比较观察2组焦虑抑郁情绪(临床自评量表SAS/SDS)与生活质量(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IE-31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访护理够有效缓解成年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秀华;徐翠福;胡铭;刘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C型臂引导、三维成像CT定位下运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随访观察.并与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对比.方法 观察组65例,对第Ⅰ支、第Ⅱ支、第Ⅲ支通过C型臂引导、三维成像CT定位下卵圆孔穿刺的方法进行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随访观察0.5~2 a,1 a内复发5例(7%);2 a内复发9例(14%),分别再次给予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仍然有效,个别患者会出现面部感觉减退,无其他永久性并发症.对照组1 a内治疗无效15例(37.5%);2 a内无效19例(47.5%),余6例效果逐渐减弱.结论 C型臂和三维重建CT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温控热凝术具有安全系数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肺性脑病患者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变化及与疾病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85例肺性脑病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并分析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与肺性脑病分型的关系.结果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血清中S100β和MBP水平与肺性脑病的分型关系密切(P<0.05).结论 肺性脑病患者血清中S100β和MBP处于高水平,两者测定有助于肺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作者:孔晓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莫沙比利治疗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口服,5 mg/次,3次/d,饭前或饭后服用;对照组给予谷维素口服,10 mg/次,3次/d,疗程1个月,1个月后观察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莫沙比利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
作者:张敏;朱海清;朱细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CPR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240例,2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载瑞舒伐他汀,10 mg/(次·d),阿托伐他汀组则加载阿托伐他汀,10 mg/(次·d),均连续治疗24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采血,测定血脂四项,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内膜-中膜厚度(IMT)并采血测量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后12周、24周,2组TC、TG、LDL-C和CRP较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中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较疗前显著下降且低于同时期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水平并减少颈动脉斑块IMT及斑块内炎症反应,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作者:陈凯立;张汉洪;邢金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02-2014-02收治的11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2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1 a生存率(63.16%)高于对照组(39.29%),意外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应用中能够通过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任红艳;刘东英;卫莉;霍霞;李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Th17(helper T lymphocyte,Th17)细胞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垂体泌乳素腺瘤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泌乳素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不同泌乳素水平的PRL(prolacin,PRL)腺瘤患者术前、术后和1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含量,RT-PCR技术检测2组外周血中IL-17 mRNA的表达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泌乳素腺瘤患者术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3.49±0.51)%,高于正常对照组(0.8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泌乳素增高程度而增加;RT-PCR结果显示,泌乳素腺瘤患者术前IL-17 mRNA表达水平(19.43±3.14)%,高于术后的(8.91±1.92)%及正常对照组的(2.69±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泌乳素增高程度而增加.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在垂体泌乳素腺瘤外周血中的表达与泌乳素的分泌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PRL腺瘤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孟庆军;孟磊;金保哲;时会敏;周文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康复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5例神经内科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分为常规康复组37例和心理康复组38例.常规康复组实施常规康复,心理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增加康复心理措施.比较2组康复效果、干预前后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恐惧三项评分.结果 (1)心理康复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心理康复组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恐惧三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康复有助于改善神经内科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巩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基因诊断在临床误诊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3型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筛查致病基因.PCR扩增患者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致病基因片段,电泳和测序鉴定异常电泳条带.结果 基因诊断确诊该患者为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并非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该患者致病基因为杂合子,CAG重复次数分别为21次和71次.结论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孟德尔遗传病中寻找致病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及基因诊断对不典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有很好的确诊价值,对于临床出现相类似的症状的患者或与其他疾病症状相叠加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患者,均应进行基因诊断,以免出现漏诊和误诊.
作者:黄朱亮;肖劲松;邓倩昀;李祖华;郑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男性多发,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9例,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7例,症状不典型误诊3例,肌电图检查阳性率100%;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80% (20/25);肢体无力严重、合并呼吸肌麻痹以及治疗延后的患者疗效不佳占50%(7/14).结论 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吉兰-巴雷患者易误诊,丙球治疗疗效好但需及时,肌无力重、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预后差.
作者:陈富强;王云玲;董莹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3 2014年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选择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行为学疗法.结果 治疗后2组FAC步态能力评分、FMA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评分、步行指标、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偏侧空间忽略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改善步态及下肢功能情况,还能够有效改善偏侧空间忽略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兰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静脉用rt-PA溶栓对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时间窗内的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其中接受静脉溶栓组(溶栓组)30例和未进行溶栓(未溶栓组)3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7d、14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mRS评分(30 d)、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治疗后24 h、7d、14 d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未溶栓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卒中,在时间窗内溶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不会过度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作者:陈颖;窦智;许雯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颞顶瓣或额顶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48 h内血肿大部分清除率(血肿清除≥90%+彻底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消化道出血、腹泻、肺部感染、再出血、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较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建军;官测林;胡方进;卢靖;郭东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p57/Kip2和细胞周期素cyclinD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54例胶质瘤和1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及其正常脑组织中p57/Kip2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中cyclinD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而p57/Kip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且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提示,胶质瘤组织中p57/Kip2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p57/Kip2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cyclinD1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二者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1).
作者:王新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