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环糊精增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亚甲蓝

周群刚;唐建华;谢莲;邱婷;谢洪平

关键词:血浆, 亚甲蓝, β-环糊精, 荧光增敏
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增敏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 利用β-环糊精对亚甲蓝荧光信号的增敏作用,以665 nm为激发波长,685 nm为发射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血浆中的微量亚甲蓝.结果 亚甲蓝浓度在0.089~3.57 μmol/L范围内,该增敏荧光光度法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8,日内变异系数(CV)为5.7%,日间CV为6.3%,回收率为94%~105%.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直接用于血浆中微量亚甲蓝的测定.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脑膜炎奈瑟菌W135群及B群各1例

    我们于2008年2月、2011年1月从2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中分别分离出W135群和B群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这两种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报告.1病历摘要病例1,女,14岁,在校学生.2008年2月2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伴喷射状呕吐,于2月24日收住我院.入院时查体:T 37.5℃,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颈抵抗,心肺未见异常,克氏征双侧阳性,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皮肤黏膜无黄染,皮下无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

    作者:林岗;劳炳焕;潘启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检验测量不确定度

    多数临床检验项目是定量检验,用数值和单位表示检验“结果”,属测量范畴.按现代计量学理论,测量结果是“一组”由测量得到的量值,通常用一个测得量值和该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不确定度给出该量值的分散性信息,一方面代表测量质量,不确定度越小,测量质量越高;另一方面它是有效利用测量结果以及测量结果之间比较的需要.

    作者:陈文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疆地区564例抗核抗体阳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荧光核型及靶抗原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靶抗原与CT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荧光核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和自身抗体.结果 新疆地区564例ANA阳性CTD患者中,ANA荧光核型有单一及复合核型.单一核型中核颗粒型多见(靶抗原依次为SSA、nRNP、Sm),其次核均质型(靶抗原依次为dsDNA、核小体和组蛋白).复合核型中,双核型以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组合为主.三核型以核颗粒型+核均质型+胞浆颗粒型常见.在荧光核型、靶抗原及疾病关系分析结果中发现:SLE患者单核型以核均质和核颗粒常见,双核型以核颗粒+核均质、核颗粒+胞浆颗粒组合常见,三核型为核颗粒、核均质、胞浆颗粒同时出现.另外抗核糖体P蛋白以往引起胞浆颗粒荧光,而本研究中核颗粒型检出率为27.03%.抗着丝点抗体在SL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硬皮病及重叠综合征中均能检出.结论 新疆地区CTD患者血清ANA荧光核型呈现多样性.以核颗粒为优势核型;靶抗原SSA不仅可以引起经典的核颗粒荧光,还可呈现核均质、核仁型、胞浆颗粒型荧光.核糖体p蛋白呈现核颗粒型荧光.抗着丝点抗体具有较宽的疾病谱;SLE患者荧光核型呈现多样性,自身抗体谱广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作者:王晓东;董潇阳;刘旭;哈地丽亚;哈斯木;邓淑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nnexin5对雄性SD大鼠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膜联蛋白5(annexin 5,A5)对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应激致雄性SD大鼠生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手术+A5组模型.手术+A5组于术后第2天腹腔注射15μg/kg剂量的A5,其他实验组腹腔注射等量的pH 8.0 Tris-HCl,每日1次,连续21 d.分别测各组SD大鼠体重、称重睾丸和附睾,计算其脏器系数,并对附睾尾进行精子计数.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结构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睾酮浓度.结果 手术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睾丸系数、附睾系数以及精子相对计数均降低(P<0.05);睾酮水平下降显著[(5.10±2.61) vs (22.40±4.30) mmol/L,P<0.0l)];病理切片见睾丸生精细胞与腔内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假手术组大鼠与对照组比,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A5组与手术组比,精子相对计数与睾酮含量[(19.67±2.02)vs(5.10±2.61) mmol/L,P<0.01]均显著提高,其他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睾丸生精细胞与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程度显著恢复.结论 A5对慢性疼痛应激引起的生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钗英;时姗姗;陶晓倩;柳海燕;靖俊;姚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肺吸虫感染误诊1例

    并殖吸虫(Paragonimus)也称为肺吸虫(lung fluke),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肺内,引起肺吸虫病[1].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告因感染肺吸虫后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被多家医院误诊的1例患者.1病历简介患者,男,27岁,贵州省遵义人.因头痛、胸闷、皮肤瘙痒3个月入广西宜春某院.血常规:白细胞29.5×109/L,嗜酸性粒细胞0.48.X线胸片:双下肺感染.B超:肝脾大,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作者:刘流;晏容;刘晖;贺莉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候选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往往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病因未明.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SLE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疾病分布和临床表现存在种族差异[1],与白种人比,亚洲人SLE发病率(每10万名女性中约有100名患者)高[2].

    作者:李萍;李永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五重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呼吸道病毒

    目的 建立一种五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并鉴别流感病毒A( Flu A)、流感病毒B( Flu 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以及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nH1N1)的方法.方法 以人细胞RNA酶P基因为内参,用Primer Express 3.0设计PCR引物和探针.用一系列不同滴度的病毒培养物和不同来源的呼吸道病毒分别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结果 该法灵敏度较好,可测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mL)为0.02 ~0.2的病毒量,特异性达100%,每对引物和探针只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无交叉反应.已确诊的nH1N1、Flu B、RSV感染患者的样本用该法均成功地测出.结论 建立的五重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高,可检测出多种呼吸道病毒,对临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崔大伟;郑书发;范剑;楼滨;余斐;秦志梅;邹伟华;吴英萍;陈凌晓;陈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核酸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方法 以重复插入序列IS6110为目的基因,设计LAMP引物,特异检测MTB核酸.用本法与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实时荧光PCR法对100例可疑患者痰标本进行对比检查.结果 LAMP法特异性强,仅扩增MTB复合群核酸;灵敏度高,检测限达100 fg;而实时荧光PCR检测限为1 pg.对10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检测,涂片抗酸染色法、LAMP法、实时荧光PCR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8%、39%和3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MTB核酸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时间短且操作简便,有望成为临床快速检测MTB的新方法.

    作者:沈会平;张耀祺;杨坚;石磊;陈涛;李国周;赵红波;莫自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方法.方法 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femA基因部分序列设计一套(共4条)特异性引物,包括特异性识别靶序列上6个不同区域的两条内引物和两条外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检测SA的LAMP方法.用该法检测临床分离的40株SA、12种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8种革兰阴性杆菌,对方法特异性进行评价.SA标准菌株ATCC 25923进行10n稀释后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用LAMP方法及普通培养法检测临床60份咽拭子标本,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LAMP技术佳反应温度为65℃,临床分离的40株SA检测阳性率达100%;其他菌株均无非特异性反应;低检测限14 CFU/test.以培养法为标准,LAMP试验检测60份咽拭子标本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7.5%、100%、100%和98.1%.结论 LAMP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于60 min内快速筛查咽拭子标本中SA.

    作者:史伟峰;史梅;罗光华;王玉月;张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细胞色素P450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9基因(CYP2C9)多态性位点1075A>C与个体间华法林稳定剂量差异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的方法,对323例已获得华法林稳定剂量患者的CYP2C9 1075A>C位点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差异.结果 323例患者中,CYP2C9基因型*1/*1(AA)、*1/*3(AC)和*3/*3(CC)分别有294例、28例和1例,各占91.02%、8.67%和0.31%,等位基因*1(1075A)和*3(1075C)的频率分别为95.36%和4.64%.在CYP2C9的3种基因型中,*1/*1基因型组华法林剂量(3.07±1.12)mg/d显著高于*1/*3基因型组(1.71±0.53) mg/d(F22.555,P<O.01),*3/*3基因型患者的剂量低,仅为0.625 mg/d.结论 CYP2C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个体间华法林用量差异的一个主要遗传因素,对患者的CYP2C9 1075A>C位点进行分型,可作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者:黄盛文;向道康;陈保林;黄凌;安邦权;罗振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4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是不规则抗体或自身抗体,即抗IgG类抗体的干扰;另外,某些物质过高引起或破坏了红细胞(RBC)表面的电位差,使RBC的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而产生非特异性凝集时也可导致血型鉴定困难、交叉配血不合等现象.本文报告对4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

    作者:孔亚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若干问题

    早在18世纪就有关于不确定度的论述,到上世纪60年代,人们对检测结果质量的科学表达越来越关注,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逐渐为测量人员重视并有所应用.1995年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GUM)[1]的发表,使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快速进入相关的技术标准.

    作者:吕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烧伤科分离MRSA菌株的耐药特征和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分型

    目的 研究我院烧伤科2010年4~6月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找出流行菌株,为指导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spa)分型技术对分离的24株MRSA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分离的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耐药,其余抗菌药物除万古霉素外耐药率均在50%以上,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spa基因分型发现3个spa型,t030型共22株,t3226和t632型各1株,提示分离菌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 我院烧伤科MRSA菌株具有多重耐药的特征,spa t030型菌株是其主要型别.

    作者:师志云;赵志军;贾伟;李刚;张楠;纵帅;魏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国产TB-IGRA试剂定量检测268例结核病患者和104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结核特异性γ-干扰素的含量,同时与澳大利亚QFT-GIT试剂和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质衍生物(PPD)皮试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 国产TB-IGRA试剂、QFT-GIT试剂和PPD皮试3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7%、88.1%和75.4%,特异性分别为76.9%、80.8%和54.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0%、92.2%和81.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2%、72.4%和46.3%,准确性分别为86.8%、86.0%和69.6%.三种方法对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的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TB-IGRA法对诊断结核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结核病防控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非;熊俊辉;汪亚玲;朱莉莉;吕松琴;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实验设计”的临床酶学参考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的建立

    目的 以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催化活性参考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为例,建立临床酶学催化活性测量参考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方法 依据GGT参考方法测量流程,以GGT催化活性浓度为核心评价指标,确立影响GGT催化活性浓度测量的主要因素.采用实验和理论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已确认的各因素对GGT催化活性测量的影响量进行评定.以波长和温度对GGT催化活性参考方法测量影响量的评估为例,介绍基于“实验设计”的各因素对GGT参考方法测量灵敏系数的评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按GUM理论评定每一因素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不确定度分量按GUM理论合成到GGT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中,以标准不确定度×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建立GGT参考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结果 建立的GGT催化活性参考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为:Cenzyme =1/ει·vreaction+vsample+vstarter/vsample·ΔA/Δt·f0·fcv.结论该不确定度评定模型适用于酶催化活性参考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作者:陈宝荣;孙慧颖;邵燕;胡滨;李月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opeptin对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羧基端糖肽( copeptin)是一种与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同源且与其等摩尔分泌的稳定糖肽.copeptin的检测简便、快速,可有效地反映内源性AVP的水平.近年来,其对多种疾病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阐述其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萌萌;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NCA阳性与阴性血管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比较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的一类炎症性疾病,许多抗体参与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程,其中血管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关联性较高.IL-33是新发现的具有多种效应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本研究测定90例血管炎患者血清ANCA和IL-33水平,以探讨IL-33与血管炎的相关性.

    作者:黄晶;安倍莹;单红丽;张朝冠;白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学检验中应该评定“测量程序”还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近年来临床实验室认可活动越来越普遍,并规定认可过程必须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临床实验室人员也逐渐认识到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重要性,但评定方法尚未完全一致.近年来关于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指南及研究性论文呈指数级增长,但应该评定“测量程序”还是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存在较大争议.二者在评定方法、报告方式和评定效果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医学检验中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更为合理,也更有意义.

    作者:王惠民;季伙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Ⅰ类MHC链相关蛋白A测定及意义

    目的 探讨Ⅰ类MHC链相关蛋白(MIC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对58名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98名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可溶性MICA(sMICA)浓度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参数间关系.用ROC曲线对sMICA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MICA水平为0.79(0.52,1.28) ng/mL,对照组为为0.32(0.18,0.47) ng/m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U=-0.673,P<0.01).除FIGO分期Ⅲ~Ⅳ期组患者血清sMICA水平与Ⅰ~Ⅱ期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U1.98,P≤0.05)外,疾病类型、肿瘤浸润程度、肿瘤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界值为0.302 ng/mL时,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OC)为0.816,敏感性为0.847,特异性为0.718.结论 血清中sMICA表达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以sMICA 0.302 ng/mL为临界值,有助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谭菌;黄颖烽;杨劭宇;罗宏图;周泰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目的 制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a cationic protein,ECP)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盒.方法 葡萄球菌A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抗ECP单克隆抗体,过碘酸钠法进行抗ECP多克隆抗体HRP标记,制备ELISA试剂盒,进行条件优化和实验效能评价,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ECP水平.结果 通过对各种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适工作条件:单抗适包被浓度为1:500稀释,酶标多抗适浓度为1:8000稀释,适血清稀释液为稀释液Ⅱ(0.01 mol/L PBS,0.1% Tween 20,0.1%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2.0 g/L小牛血清清蛋白,20 mmol/L乙二胺四乙酸),佳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7℃;本研究制备的试剂盒线性范围为2.5 ~ 200 ng/mL,灵敏度为2.75 ng/mL,相对偏差为11.5%,批内变异系数(CV)<10%,批间CV< 15%,与美国ADL试剂盒比较相关系数(r)为0.97,本试剂盒天津地区居民的正常参考值为(9.0±3.7)ng/mL.过敏性皮肤病患者ECP水平与健康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ECP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赵俊芳;王学谦;李桂珍;李会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