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信;杨俊超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居民常见病的分布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1999年5月对琼海市中原镇农村253名6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17种常见病的入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居民的患病率为70.75%.老年人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的占16.2%.农村老年居民中前10位的常见疾病为白内障、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贫血、慢性胃炎、胃溃疡、中风、糖尿病、冠心病.结论提示以老年人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以高血压作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疾病,坚持早期治疗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作者:汤小兰;张开金;李阿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镁是人体内主要阳离子之一,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近年来由于对其药理研究的深入,已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现结合文献概述如下.
作者:孙玉国;刘云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撑起动作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撑起问卷表形式分析影响撑起动作完成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撑起动作正确完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重心的调整问题.结论实施撑起动作时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作者:李建华;邱纪方;张天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加拿大的Fleet等综合了6个研究报告的结果后提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合并焦虑与惊恐发作,必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明显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和心源性猝死;治疗则需抗焦虑与心血管病同治,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作者:杨菊贤;陈启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和心率变异性检测技术,对正常人及不同高血压组进行相关性比较研究.结果高血压组昼夜血压变化程度下降(P《0.01);高血压组心率变异程度的24小时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小时的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24小时的5分钟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I)、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节律消失,心率变异(HRV)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结论提示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HRV减低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具有内在联系,高血压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情有关.
作者:李洁;李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电子化的城市社区家庭个人健康档案模式及可接通互联网络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为社区医生提供完整的、系统的居民健康状况数据,是社区医生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进行社区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进行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陈春涛;程茂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推行全科医学模式有一定的困难.本文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说明导致这一困难的原因和机制.全科医学的发展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我国建立和发展全科医学模式,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的医疗体制.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始终是全科医学模式顺利发展的首要问题.
作者:张文萍;孙洛平;章锁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0岁,因腹泻伴下腹痛14天,于1997年9月5日入院.14天前,由于饮食不洁引起水样腹泻,次日发热,体温达39.0℃,在当地卫生院静点青霉素、头孢唑啉钠等药物10余天,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仍每日10余次水样腹泻,并伴有持续性下腹钝痛.
作者:常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65岁以上人群有5%患此病.虽然房颤病人普遍使用抗凝剂后其中风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并未因此而治愈.既使大部分房颤患者有条件将房颤记录下来,但他们不会较容易地与医学记录相区别,这可部分解释抗凝剂使用不够的缘故.采用对筛检人群服用地高辛和由有经验的护士触诊脉搏的方法,对部分老年人进行一次调查研究,以筛检房颤或房扑患者.该试验符合医德的原则.
作者:杨松;郭建群;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结果医学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和性质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必须引入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应用包括:把提高社区居民生命质量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用生命质量指标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成果,在健康档案中加入生命质量的内容等.结论生命质量的理论和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必须得到重视.
作者:汪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上,颈部大血管的损伤并不少见,多因工伤、车辆事故、暴力行为及医源性损伤等引起.颈部大血管损伤后易合并喉、气管损伤,快速引起出血性休克、空气栓塞及窒息,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抢救和治疗,死亡率极高.我院从1993年1月~2000年1月共抢救颈部大血管创伤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第五讲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社区已成为推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心任务,对社区居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治疗原则1.1支持治疗:血红蛋白低于60g/L,有明显贫血症状者应予输血.中性粒细胞《0.5×109/L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并做好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时需服用肠道不吸收抗生素,进无菌饮食.如有感染发生,需及时作细菌培养(包括厌氧、需氧、真菌)和药敏试验,并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
作者:储榆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根据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特点,从社区健康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易接受性、执行者责任的明确性等5个方面去阐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优势,鼓励从事社区卫生保健的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陈妙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兰州市社区人群应用抗菌素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该人群既往患病应用抗菌素情况.结果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自我用药比例分别为44.29%、30.77%,泌尿道感染20.37%、胆道感染6.67%.中、高收入人群以中价抗菌素为主,低收入人群以低价抗菌素为主.文盲人群以中、高价抗菌素为主,小学以上学历人群以中、低价抗菌素为主.联合用药受距离医院远近影响,随距医院距离的增加,单种应用抗菌素比例下降,2种及3种抗菌素联合用药比例均明显增加.结论应加强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自我用药及滥用抗菌素,维护社区人群的身体健康.
作者:白亚娜;陈慧玲;张莉娜;赵迟;屈燕;裴泓波;胡晓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10月应用利福平治疗婴儿脓血便30例,临床疗效观察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12个月,其中≤6个月14例,6~12个月16例.病史中有发热者17例,伴呕吐4例.
作者:李静;佟建宁;曲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有机磷中毒在小儿急性中毒中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近年来抢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多种原因导致患儿死亡,现就我科救治的有机磷中毒48例中死亡的15例分析如下.
作者:冯永歌;刘建军;申敏;孙君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的凝血与溶血系统主要指标的改变,探讨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HP阳性患者和HP阴性对照各60例,测定凝血系统主要指标-纤维蛋白原(Fb)和溶血系统指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并对HP阳性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HP阳性患者组的Fb为(3.34±0.45)g/L高于对照组的(2.96±0.52)g/L(P《0.05);t-PA为(0.78±0.12)kIU/L低于对照组的(1.25±0.13)kIU/L(P《0.05);PAI为(9.75±1.24)kAU/L高于对照组的(6.37±1.03)kAU/L(P《0.05);HP阳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凝血和溶血系统指标改变,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作者:王化改;霍喜娥;郝玉明;李永军;李秉礼;李占军;王学智;孙泽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性疾病.因为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再障常表现为贫血、感染发热和全身出血等.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血液病,治疗困难,常因骨髓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或颅内出血死亡.因此认真探讨和研究该病的病因及采取各种可能的预防措施,对减少该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下面重点讨论再障的病因及其社区的预防措施.
作者:马明信;杨俊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残余创面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治疗组清创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涂于创面的表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疗119例烧伤患者(即222个创面),包括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及供皮区创面,并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用药前与用药中的情况以及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10.25±1.69)天完全愈合,对照组(13.15±2.03)天愈合;深Ⅱ度创面治疗组(18.10±2.72)天愈合,对照组(21.2±3.64)天愈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是38.8%,治疗中降至9.0%;对照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7%,治疗中降至25.4%;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未出现疼痛、过敏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可促进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有效地防治创面感染,该药应用简便、适用于社区、基层常见的中、小面积浅度烧伤治疗.
作者:李迟;于东宁;覃凤均;陈忠;孙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