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利;刘军;王新玉
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检测主要有表型检测法和基因型检测法两大类.通过研究MTb的生长活性或代谢特点来鉴定耐药性的一些表型检测法应用较多,利弊不一.本文对此作一评价.
作者:黎友伦;罗永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HBV P)活性部位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抑制HBV DNA复制,抗病毒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使HBV发生YMDD变异,影响拉米夫定的疗效[1-2].为了解YMDD变异是由抗病毒药物所致,抑或是在治疗前变异株即存在,我们观察研究了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BV YMDD变异及相关指标.
作者:赵绍林;陈乃玲;韦玉芳;吴惠毅;赵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sIgA作为黏膜免疫系统的效应分子在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sIgA有助于上述部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1-5].本实验建立了尿液sIgA的ELISA法,并探讨尿液sIgA测定对鉴别泌尿系统感染部位的意义.
作者:曾常茜;金海甲;刘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社区及医院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无锡地区2000~2003年4家综合性医院血培养阳性病例共480例,统计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相应的病原菌构成及其预后的差别.结果480例血培养阳性患者77.3%为社区获得性菌血症(CABSI),22.6%为医院获得性菌血症(HABSI).CABSI的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8.0%)、大肠埃希菌(17.8%)、沙门菌(9.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3%);而HABSI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4%)、念珠菌(14.7%)、大肠埃希菌(12.8%)、铜绿假单胞菌(11.9%)和克雷伯杆菌(10.1%).HABSI的平均年龄52.2岁显著高于CABSI患者28.1岁(P<0.001).HABSI患者的病死率20.2%显著高于CABSI患者3.0%(P<0.001);医院感染组中,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病死率高达38.5%,而社区感染组中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感染病死率高,为16.7%.结论社区及医院败血症的病原菌构成、科室分布、病死率均不同,临床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降低菌血症的病死率.
作者:严子禾;赵琪;夏燕萍;林萍萍;王宗明;谢国强;潘宇红;胡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巨核细胞增殖、成熟,也是血小板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1],主要由肝脏和肾脏产生[2].肝病患者常会出现血小板的减少.我们对肝病患者体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进行了研究.
作者:叶军;张立新;李加新;陈亚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制备的鼠抗人肝癌相关LAPTM4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检测LAPTM4B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重组质粒pGEX-KG-LAPTM4B-N1-99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1 mmol/L IPTG 37℃诱导获得融合蛋白.利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抗人LAPTM4B单抗,免疫印迹法进行单抗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5种肿瘤细胞中LAPTM4B的表达.结果经western blot分析抗LAPTM4B单抗可与LAPTM4B-N1-99编码的融合蛋白以及肿瘤细胞中的天然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HC)检测到肝癌、肺癌等5种肿瘤细胞均表达LAPTM4B蛋白.IHC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了LAPTM4B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该单抗能特异识别原核及真核细胞表达的LAPTM4B蛋白,为进一步探讨LAPTM4B蛋白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条件.
作者:彭方毅;张青云;周柔丽;涂植光;王雅明;徐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梅毒螺旋体Tp15-17嵌合抗原,用于临床检测梅毒感染.方法利用PCR法从Tp全基因组中分别扩增目的基因Tp15和Tp17,用T4DNA连接酶连接后,克隆选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Tp15-17,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Tp嵌合蛋白,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包被微孔板,初步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Tp抗体.结果重组嵌合抗原获得了高效表达,免疫印迹试验显示重组抗原具有很强的抗原性.用重组嵌合抗原建立间接ELISA法,对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参比血清及梅毒患者血清的检测符合率100%.结论重组梅毒螺旋体嵌合抗原Tp15-17能够作为梅毒螺旋体诊断性ELISA抗原.
作者:汤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Fas、Fas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sFas、sFasL水平进行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sFas、sFas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仅sFas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1).化学治疗后有效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对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病情判断及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卫;包志明;刘妍;袁保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对急性脑外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9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按入院时GCS评分,分成轻型组(30例),中型组(26例),重型组(34例).在受伤第1、2、3、7、14 d(重型组至30 d),分别对存活病人用ELISA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含量.随访3个月,根据GOS标准分为死亡组(30例),恢复不良组(28例),恢复良好组(32例).以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1)脑外伤各组伤后1周内4次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8-iso-PGF2α峰值均在伤后第2 d;伤后2周8-iso-PGF2α测值仅重型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脑外伤越严重,GCS评分越低,血浆8-iso-PGF2α的含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预后越差.当8-iso-PGF2α含量>25 ng/L且持续不降者,多为死亡和重残.结论血浆8-iso-PGF2α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脑外伤患者伤情、预后评估的有效的生化指标.
作者:施辉;杨俊;周辉;孙伟晔;刘希光;李爱民;陈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探讨其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双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47例活动期RA患者和5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54、CD69的表达以及血清、血浆可溶性CD154(sCD154)的含量.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154(16.7%±8.1%)和CD69(13.9%±7.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血清sCD154(18.43±6.27,ng/ml)和血浆sCD154(8.34±3.42,ng/ml)含量亦分别高于健康人血清sCD154(9.56±4.71,ng/ml)和血浆sCD154(2.98±1.13,ng/ml).结论CD4+T细胞表达的CD154、CD69以及血浆sCD154含量与RA的病程密切相关,可以成为RA的辅助诊断、疗效估价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实验室参数.
作者:杨炳华;樊一笋;许志荣;彭群新;郑元;沈轶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eu)中质粒型ampC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表型可疑为产AmpC酶的24株K. pneu,用ampC基因的5群6个亚型的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PCR),用三维酶抑制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合mul-PCR、三维酶抑制试验和表型试验进行基因和表型分析.同时选择4株菌(3株ampC基因阳性,1株阴性)进行转质粒试验,以证实质粒型基因的存在.结果在mul-PCR试验中,有22株扩增出C-4族中长度405 bp的片段,1株扩增出C-1族中长度462 bp的片段;1株未扩增出目的条带.三维酶抑制试验中,24株菌中有19株菌未检出AmpC酶,但药物敏感试验中有诱导耐药现象,符合C-4(DHA)族基因诱导表达的特性.转质粒试验中,3株ampC基因阳性的供体菌均将其ampC基因转入受体菌.结论采用多重PCR技术可以简化质粒型ampC基因的检测方法.在我院临床分离的K.pneu中,出现质粒编码的AmpC酶,以C-4族基因为主要流行型.
作者:邵海枫;崔蕾蕾;赵晓智;王锦娜;王卫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比较临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本文选择共116株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进行加替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4种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方蓉;赵芳;李珍大;邵海枫;王卫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状况,指导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和制订或修正医院内感染控制政策,我们对2003~2004年分离的住院患儿下呼吸道中的临床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利;刘军;王新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用ELISA检测样本Cpn特异性IgG及IgM抗体.应用乳胶凝集法检测CRP.结果冠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Cpn IgG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Cpn 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Cpn 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ACS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组Cpn 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ACS组CR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SAP组,正常组和SA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Cpn IgG抗体阳性组的CRP阳性率显著高于Cpn IgG抗体阴性组.结论Cpn感染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定作用,但因果关系尚待确定.
作者:庄文卓;缪竞诚;盛伟华;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肠球菌感染和耐药情况,我们对2002~2004年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109株、屎肠球菌56株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承;熊怀民;姚乾;屈振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HLA-B27抗原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有着高度相关性,Brown等报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阳性率高达94%,而正常人群仅为9%[1].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其症状与许多疾病相似而难以确诊,HLA-B27阳性虽然不能作为强直性脊椎炎的诊断依据,但对早期及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作者:缪界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于2004年12月到2005年2月共收治了14例流行性脑膜炎病人,其中有5例为某小学五年级的在读学生,只有1例血液和脑脊液均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C群.
作者:张亮;姚文虎;沈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往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革兰阴性需氧非发酵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开展,此菌的感染已成为治疗的难题[1].为了解我院本菌所致医院感染的临床易感因素及其耐药情况,我们对2004年本院住院患者分离的1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岳向荣;丁进;董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与标本全部病例均为经X光片和/或CT检查确诊的住院患者.骨髓炎病灶在胫腓骨64例(50.8%),股骨22例(17.5%),跟骨21例(6.7%),指骨6例(4.8%),其他部位13例(10.3%).年龄4~77岁,男101例,女25例.标本均由临床医生采集脓性分泌物或手术中取肉芽组织或死骨送检,收集于2001~2004年.
作者:李珍大;王卫萍;张小卫;邵海枫;陆维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21名健康人及27例不同程度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及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30%.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对评价感染性疾病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健;张葵;陈军浩;孙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