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虎;张蓉;柯美津;涂倩
胆红素是机体内重要的生理抗氧化物质,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血尿酸升高可能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2].本研究检测冠心病和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二者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曾小莉;郭晶;袁慧;蒋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Fas、Fas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sFas、sFasL水平进行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sFas、sFas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仅sFas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1).化学治疗后有效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对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病情判断及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卫;包志明;刘妍;袁保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奇异变形杆菌常引起食物中毒、婴儿腹泻及医源性感染等,由该菌引起的感染是否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应有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确认.我们从变形杆菌众多的同一性试验方法中,选取了Dienes试验、交叉定量凝集试验2种方法,对20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以用于该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曹金德;倪丽萍;王惠民;张志泉;沈荣春;施英娟;褚少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往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革兰阴性需氧非发酵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开展,此菌的感染已成为治疗的难题[1].为了解我院本菌所致医院感染的临床易感因素及其耐药情况,我们对2004年本院住院患者分离的13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岳向荣;丁进;董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激活型缓冲体系对碱性磷酸酶测定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参考范围调查,临床病例标本和临床随机成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分析比较3种不同缓冲体系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二乙醇胺、2-乙基氨基乙醇、2-氨基-2-甲基-1-丙醇3种不同缓冲体系的方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参考范围分别为:(98±57)U/L、(86±44)U/L、(75±42)U/L;组间比较P<0.05.221例7组肝病患者标本用3种方法测定,组间结果比较,P<0.05.成人随机标本109例,3种方法的结果比较,P<0.05.结论不同缓冲体系的测定方法对ALP测定的结果差别很大,即使底物相同,采用不同激活型缓冲体系,也会对测定结果带来较大差异,其参考范围也不一致.
作者:郑铁生;叶立新;薛锦;吴志勇;张徐;盛微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从36周人胎脑皮层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36周自愿水囊引产人胎脑皮层中分离出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并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分化潜能,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克隆细胞的神经巢蛋白和各种分化细胞的特征性抗原的表达.结果从36周人胎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呈Nestin免疫反应阳性;在含血清培养时神经干细胞分化,并表达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36周人胎脑皮层仍能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作者:尹晓娟;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21名健康人及27例不同程度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及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30%.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对评价感染性疾病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健;张葵;陈军浩;孙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性检测主要有表型检测法和基因型检测法两大类.通过研究MTb的生长活性或代谢特点来鉴定耐药性的一些表型检测法应用较多,利弊不一.本文对此作一评价.
作者:黎友伦;罗永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正常A型人的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相应的抗B抗体.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血型抗原或抗体减少或缺失,给正确鉴定血型带来困难.本站近遇到1例罕见的抗原难检出、抗体缺失的患儿,经鉴定血型为A型,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原因.
作者:华敏玉;郭永芳;姜健;洪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HBV P)活性部位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抑制HBV DNA复制,抗病毒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使HBV发生YMDD变异,影响拉米夫定的疗效[1-2].为了解YMDD变异是由抗病毒药物所致,抑或是在治疗前变异株即存在,我们观察研究了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BV YMDD变异及相关指标.
作者:赵绍林;陈乃玲;韦玉芳;吴惠毅;赵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肠球菌感染和耐药情况,我们对2002~2004年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109株、屎肠球菌56株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承;熊怀民;姚乾;屈振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同一检验科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4种心肌酶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血清酶测定的标准化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参考NCCLS的EP9-A文件,以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罗氏原装试剂、c.f.a.s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已通过ISO/IEC 17025标准认可)为比较方法,其他不同检测系统为实验方法,检测病人新鲜血清中4种心肌酶,用配对t检验和回归统计法分析实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测定结果均值处的相对偏差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除检测系统3、4的AST结果,检测系统1、2、3的CK-MB结果与比较方法的系统误差或均值处的相对偏差不能被接受外,其余项目测定结果的偏差临床可以接受.结论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验项目存在2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张秀明;庄俊华;徐宁;黄宪章;郑松柏;王建兵;曹永坚;尹一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用硝基四氮唑蓝(NBT)比色法测定1例胃出血患者血清果糖胺(FMN)高达8.54 mmol/L,而血清葡萄糖仅6.54 mmol/L,两者关系显然不符,考虑与药物干扰有关.经试验除与已知的维生素C干扰有关外,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对NBT法测FMN亦有严重干扰.于是我们做了止血敏干扰测定FMN的体内、外试验,发现静脉注射止血敏后一定时间内,或血清含有一定浓度止血敏,可导致NBT法FMN值假性升高.
作者:朱德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样品体积分数是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所谓样品体积分数(SVF)是样品体积(SV)与反应液总体积(TV)之比值,即SVF=SV/TV.它涉及到反应系统中所用的样品体积、样品稀释液体积、试剂体积、试剂稀释液的体积的选择和配比,关系到反应液中样品稀释倍数[1]
作者:李立和;王长友;梁夯;王宝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社区及医院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无锡地区2000~2003年4家综合性医院血培养阳性病例共480例,统计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相应的病原菌构成及其预后的差别.结果480例血培养阳性患者77.3%为社区获得性菌血症(CABSI),22.6%为医院获得性菌血症(HABSI).CABSI的主要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8.0%)、大肠埃希菌(17.8%)、沙门菌(9.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3%);而HABSI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4%)、念珠菌(14.7%)、大肠埃希菌(12.8%)、铜绿假单胞菌(11.9%)和克雷伯杆菌(10.1%).HABSI的平均年龄52.2岁显著高于CABSI患者28.1岁(P<0.001).HABSI患者的病死率20.2%显著高于CABSI患者3.0%(P<0.001);医院感染组中,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病死率高达38.5%,而社区感染组中肺炎链球菌所致的感染病死率高,为16.7%.结论社区及医院败血症的病原菌构成、科室分布、病死率均不同,临床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降低菌血症的病死率.
作者:严子禾;赵琪;夏燕萍;林萍萍;王宗明;谢国强;潘宇红;胡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1-2].用本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应用.但该法进口试剂检测时间长,操作较为繁琐,检测成本亦较高.本文通过比较国产和进口TrFIA试剂检测CE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国产试剂的可用性.
作者:王恩兰;陆应玉;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sCD14的水平及其与单核细胞数量的相关关系,探讨sCD14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法测定269例冠心病患者和24例健康人血清中的sCD14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受试者抗凝全血中单核细胞的数目和比例.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CD14分别为:(3 011.4±1431.4)ng/L和(1 943.8±510.2)ng/L,二者结果有显著差异(t=3.7259,P=0,002);冠心病患者血清sCD14水平(Y)与血单核细胞数量(X)和比例(X)均无相关关系,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 969.8-95.6X,r=-0.026,P=0.668;Y=2 763.6+1581.8X,r=0.060,P=0.329.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CD14水平显著性增高与血单核细胞数量和比例均无相关关系,可能与单核细胞的质量改变有关.
作者:张葵;王丽;罗浔阳;顾光煜;毕永春;宋景秋;夏永泉;郭丹;杜忠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细胞膜脂类衍生物,是磷脂中小、简单的分子[1].LPA可以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初期由血小板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2],理论上它可以作为指示血栓形成启动的标志分子.我们据此对冠心病患者血浆LPA水平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慧玲;刘桂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患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即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使血小板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大量吞噬,导致血小板减少并伴紫癜或出血[1].PAIg的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关向宏;王家银;孙培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多重PCR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eu)中质粒型ampC基因.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表型可疑为产AmpC酶的24株K. pneu,用ampC基因的5群6个亚型的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PCR),用三维酶抑制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合mul-PCR、三维酶抑制试验和表型试验进行基因和表型分析.同时选择4株菌(3株ampC基因阳性,1株阴性)进行转质粒试验,以证实质粒型基因的存在.结果在mul-PCR试验中,有22株扩增出C-4族中长度405 bp的片段,1株扩增出C-1族中长度462 bp的片段;1株未扩增出目的条带.三维酶抑制试验中,24株菌中有19株菌未检出AmpC酶,但药物敏感试验中有诱导耐药现象,符合C-4(DHA)族基因诱导表达的特性.转质粒试验中,3株ampC基因阳性的供体菌均将其ampC基因转入受体菌.结论采用多重PCR技术可以简化质粒型ampC基因的检测方法.在我院临床分离的K.pneu中,出现质粒编码的AmpC酶,以C-4族基因为主要流行型.
作者:邵海枫;崔蕾蕾;赵晓智;王锦娜;王卫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