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itek药敏试卡检测泰能敏感试验的讨论

曹红琴;邵海枫;李珍大;王卫萍;范明

关键词:药物敏感试验, 泰能, 细菌鉴定仪
摘要:我们在用Vitek-32型细菌鉴定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试卡法)时,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耐药率较用K-B法上升.为了探讨试卡法检测泰能的可靠性,我们将一年中检出的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用试卡法和琼脂扩散法(K-B法)同时检测对泰能的敏感性,其中部分菌再用肉汤稀释法检测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尿中红细胞形态镜检和MCV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和MCV来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并研究此方法的佳条件.方法用Coulter JT血液分析仪和相差显微镜检测肾性和非肾性两组血尿病人的尿红细胞MCV曲线及红细胞的形态和畸形率.结果肾性和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的MCV值有显著差异(P<0.05).肾性血尿时,尿红细胞MCV≤75 fl,约登指数为0.7;畸形红细胞多于3种以上,红细胞畸形率≥75%,约登指数0.73.结论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和MCV测定可用于肾性与非肾性血尿鉴别诊断.

    作者:李小龙;陈晓东;舒旷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HLH),是一类少见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1-4].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全血减少、凝血障碍、高三酰甘油血症、高细胞因子血症,有的还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骨髓、肝、淋巴结等器官内有大量噬血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等),并由此得名.

    作者:李芳秋;陆瑾;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继续医学教育栏目简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髓铁粒染色标本沉渣的处理方法

    骨髓铁粒染色反映了机体内铁的储存和利用情况,是诊断缺铁性贫血和非缺铁性贫血一种重要的染色方法.其内铁是通过观察幼红细胞胞质中出现的蓝色细小颗粒的数目、大小、染色深浅以及分布情况来分型,外铁是观察小粒处蓝色颗料有无、多少来判断,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蒋茜;孙苏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学状态的变化

    十二指肠溃疡(DU)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DU的发病机制.

    作者:张勇;何朝霞;尹旭辉;赵玉峰;张细胜;谢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院内不动杆菌产酶耐药表型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不动杆菌的产酶耐药情况.方法用三维试验法对不动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进行酶型分析.结果 215株不动杆菌中有57株产ESBLS,占26.5%;71株产AmpC β-内酰胺酶,占33.0%;7株产MBL,占3.3%;2株产SSBL,占0.9%;78株未检出β-内酰胺酶占36.3%.结论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是不动杆菌主要的耐药机制.临床医生必须根据正确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才能有效控制不动杆菌的感染.

    作者:陈东科;彭红;张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关节液中分离1株巴西奴卡菌

    Nocardia(奴卡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泥土里的腐生菌,能引起肺部感染或经创伤进入皮下组织引起感染.我科从关节液内分离出1株N.brasiliensis(巴西奴卡菌),报道如下.

    作者:李采青;刘金禄;卢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过氧化物酶定性试验鉴别胸腹水性质

    胸、腹腔积液(胸水、腹水等)性质(漏出液,渗出液)的鉴别有助于揭示积液的病因.近年来常规检查内容不断增加,齊ivalta反应、蛋白质、葡萄糖、细胞、细菌等检测外,有的实验室已新增乳酸脱氢酶,踔罜RP、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腺苷脱氨酶(ADA)、淀粉酶以及肿瘤标志物(CEA、AFP、hCG等),我们发现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定性方法可以简便、可靠地区别漏出液与渗出液.

    作者:龙宪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种苛养菌的耐药性分析

    细菌耐药性是抗感染治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苛养菌感染及其耐药性,我们对医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从感染性病人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陶相光;杜桂英;刘田林;曹洪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地戈辛和生物素标记进行原位PCR方法的比较

    由于不同的B细胞克隆可发生不同类型的重链基因重排,因此,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可鉴别细胞的来源,也可诊断B系淋巴细胞性肿瘤.本文介绍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第三互补决定区引物,分别用生物素和地戈辛标记进行原位PCR,检测了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如下.

    作者:谢湘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对W/A-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非发酵菌的评价

    非发酵菌的临床感染日益增多,国内外在各种感染中分离率约为25%[1].此类菌的鉴定过程烦琐,费时费力.我们以传统生化方法作为决定性鉴定,对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分析仪系统在非发酵菌进行鉴定中的准确率进行评价.

    作者:汪定成;张青;刘树林;杜业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残粒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血浆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伴随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血管疾病(CHD)的危险性增高,但是仍不能证实TG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1].

    作者:马百坤;庄一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各检测项目假阳性结果的分析

    为适应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要求,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Fast-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比较UF-100分析仪法与Fast-Read10分析板法[1]的结果,我们发现前者各检测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现象.通过对1 600例尿液标本假阳性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各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政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肠杆菌科菌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出及耐药分析

    目前认为,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主要是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2]和染色体介导的持续高产AmpC酶[3-4]的产生引起.

    作者:罗兰;廖康;禤建美;曾燕;陈求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改良May-Grünwald染色法在血涂片染色中的应用

    May-Grünwald染色法可使所有细胞的胞质较清晰,中性粒细胞胞质呈浅红色,颗粒明显,颜色鲜艳,易于临床鉴别.本实验特将May-Grünwald染色法进行改良,运用微波辐射技术,不仅取得了与May-Grünwald染色法相同的效果,还缩短了染色时间.

    作者:赵文华;陈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核周因子抗原片的筛选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抗核周因子(AP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尤其是对早期RA诊断价值,并探讨制备APF抗原片的规律性.方法从152例不同供体中颊黏膜取材制备核周因子抗原片,分别对早期RA、典型RA、非RA的结缔组织病、正常对照共4组对象检测APF;同时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结果只有50%的供体颊黏膜上皮适宜做APF的抗原片.以1∶20为阳性阈值,APF的阳性率分别为:早期RA 73.3%;典型RA 63.3%;非RA的结缔组织病组3.3%;正常对照组3.3%.R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PF与AKA、RF均有相关性.结论 APF抗原的选择与性别无相关性;结缔组织病人和健康人之间亦无差异.APF对于RA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高丽霞;郭惠芳;刘凤珍;孙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Act 5.diff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对Act 5.diff(Beckman-Coulter)血液分析仪进行应用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对仪器进行精密度、相关性和异常细胞检出能力的测试.结果各项参数测定的变异系数(CV)均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与STKS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CBC)的相关性比较,各参数相关系数r=0.905~0.997.白细胞五项分类与显微镜目测法比较,相关系数r=0.411~0.944.对异常细胞检测的敏感性:旗标报警为100.0%,IMM定量为86.3%;特异性:旗标报警为95.8%;IMM定量为93.2%;有效性:旗标报警为97.3%,IMM定量为 92.0%.结论该仪器的主要指标评价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对异常细胞检测能力强,能满足临床血液常规分析.

    作者:王慧萍;王淑香;沈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AML-M2a原始粒细胞胞质空泡现象1例报告

    原始粒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空泡较为少见,我们在工作中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荣;邢江涛;张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廉价、可靠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以新鲜椰子水、人血浆、甘油等混合组成的液体培养基(简称CPG),对362例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同时与罗氏培养基比较.结果 CPG培养阳性103份,罗氏培养基阳性105份(χ2=0.03 P>0.05),CPG阳性平均时间9 d,罗氏培养基培养阳性30.7 d,CPG明显短于罗氏培养基.结论 CPG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具有配制简单、快速、廉价、结果可靠等优点.

    作者:金法祥;汤佳良;祝桂琅;孙小军;赵宝珊;钟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条形码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

    目的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提高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并方便病人.方法在交费或标本采集时生成条形码,并贴在标本容器上.根据条形码信息完成分送标本、传送资料、核实和处理标本、分析仪双向通讯、查询结果、打印报告、保存标本等实验室的常规操作.结果条形码作为标本的唯一标识,应用于标本的整个分析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分析差错,方便医生和病人获取相关信息.结论条形码技术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钟步云;杨大干;杨荣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