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各检测项目假阳性结果的分析

马政辉

关键词:尿沉渣,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Fast-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
摘要:为适应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要求,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Fast-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比较UF-100分析仪法与Fast-Read10分析板法[1]的结果,我们发现前者各检测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现象.通过对1 600例尿液标本假阳性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各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胃粘膜组织K-ras、P16基因和EGF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胃粘膜组织K-ras、P16基因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K-ras、P16基因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SSCP),EGF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K-ras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5%,突变率分别为78.6%、72.7%;P16基因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18.2%,突变率分别为64.3%、 63.6%.与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EGF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76.9%、38.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K-ras、P16、的表达和突变与EGF的联合检测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晓凤;陈亚宝;朱炳良;朱亚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肠杆菌科菌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出及耐药分析

    目前认为,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主要是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2]和染色体介导的持续高产AmpC酶[3-4]的产生引起.

    作者:罗兰;廖康;禤建美;曾燕;陈求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院内不动杆菌产酶耐药表型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不动杆菌的产酶耐药情况.方法用三维试验法对不动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进行酶型分析.结果 215株不动杆菌中有57株产ESBLS,占26.5%;71株产AmpC β-内酰胺酶,占33.0%;7株产MBL,占3.3%;2株产SSBL,占0.9%;78株未检出β-内酰胺酶占36.3%.结论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是不动杆菌主要的耐药机制.临床医生必须根据正确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才能有效控制不动杆菌的感染.

    作者:陈东科;彭红;张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学状态的变化

    十二指肠溃疡(DU)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DU的发病机制.

    作者:张勇;何朝霞;尹旭辉;赵玉峰;张细胜;谢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HLH),是一类少见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1-4].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全血减少、凝血障碍、高三酰甘油血症、高细胞因子血症,有的还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骨髓、肝、淋巴结等器官内有大量噬血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等),并由此得名.

    作者:李芳秋;陆瑾;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去甲肾上腺素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意义

    研究发现,老年慢性心衰(CHF)时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等具有缩血管作用的神经激素的活性增高是导致CHF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1-2].

    作者:陶国华;金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分析

    目的了解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分离情况,为临床医生控制此类感染提供信息.方法静脉插管端标本常规培养及血培养使用血培养仪;微生物鉴定使用微生物鉴定仪,并辅以手工法.结果 380份静脉导管及380份血培养标本,共有110份同时检出病原微生物,检出菌种达18种,阳性检出率为28.95%.革兰阳性球菌占29.09%(32/110),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1.82%(24/110),革兰阴性杆菌占27.27%(30/110),真菌占43.64%(48/110),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出微生物排前5位的分别为近平滑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并列第3位)、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并列第4位)、臭鼻克雷伯菌.结论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细菌感染比例大于真菌.

    作者:孙长贵;陈建泓;张丽君;曾贤铭;成军;孙关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地戈辛和生物素标记进行原位PCR方法的比较

    由于不同的B细胞克隆可发生不同类型的重链基因重排,因此,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可鉴别细胞的来源,也可诊断B系淋巴细胞性肿瘤.本文介绍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第三互补决定区引物,分别用生物素和地戈辛标记进行原位PCR,检测了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结果如下.

    作者:谢湘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MN血型基因型

    目的建立MN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的方法,检测人群中MN基因的频率.方法用快速盐析法抽提样本DNA,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MN基因.结果 115例汉族人群中MM基因型为25例,MN基因型为60例,NN基因型为30例.M基因频率为 0.478,N基因频率为0.522.结论该方法可以检测MN血型基因型.浙江汉族中N基因频率大于M基因频率.

    作者:祝宏;朱发明;严力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中的若干问题

    离子选择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s,ISE)在生物医学检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越来越受到检验人员的重视,国内每年发表ISE法在医学检验中应用的研究论文达百篇以上.然而,由于离子选择电极本身及其仪器的性能特点,影响ISE法测定的因素很多[1],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顾光煜;张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应用

    目的制备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单克隆抗体(HNP-1McAb),并用HNP-1 McAb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对正常人及一系列髓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用连续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组份(HNP-1~3),以纯化的HNP-1为抗原制备特异性的HNP-1 McAb,并建立了HNP-1 McAb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将分离纯化的正常人和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分别制成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HNP-1 McAb与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的原、早幼、中幼、晚幼和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均呈特异的阳性反应.人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他非粒细胞系统的有核细胞均呈阴性反应.对兔的中性粒细胞无交叉反应.结论 HNP-1可作为粒细胞系统的特异性分化标志,其相应的HNP-1 McAb可作为粒细胞的标志性抗体用于髓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和分型.

    作者:王永杰;齐名;李保仝;邵海枫;宗永兰;武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宫颈糜烂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

    目的通过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率.方法对265例宫颈糜烂者做宫颈脱落细胞液基标本采集和阴道镜活检,用液基标本做薄片细胞学诊断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诊断结果与阴道镜活检和HPV DNA阳性检出率对照.结果细胞学检出SCC 4例,HSIL 61例,LSIL 23例,ASCUS 37例.与阴道镜活检阳性符合率分别为SCC 100%(4/4),HSIL 92.4%(61/66),LSIL 71.9%(23/32).两者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PV DNA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Thinprep在宫颈癌及宫颈癌早期病变诊断中敏感性较高,做细胞学和HPV DNA双重检查,可为患者提供较准确、可靠的诊断.

    作者:黄卫彤;韦英群;韦红卫;黄明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产气肠杆菌不典型菌落的鉴定

    我们从1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检出菌落变异的产气肠杆菌,报道如下.

    作者:宁光农;许成芳;郭兆君;石平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A15-3临床应用探讨

    CA153是从转移性乳腺癌中分离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主要存在于正常乳腺上皮管腔面,细胞恶变时含量明显升高.它是一种分子量300 000~450 000的大分子糖蛋白.

    作者:符生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各检测项目假阳性结果的分析

    为适应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要求,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Fast-Read10尿沉渣定量分析板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比较UF-100分析仪法与Fast-Read10分析板法[1]的结果,我们发现前者各检测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现象.通过对1 600例尿液标本假阳性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各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政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696例恶性肿瘤患者痰液培养结果

    1 病例 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经病理学和影像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人,送检痰液细菌、真菌培养各696例.病种分布:肺癌431例、食道癌49例、恶性淋巴瘤41例、胃癌38例、肠癌29例、多发性骨髓瘤18例、肝癌15例、乳腺癌8例、膀胱癌7例、前列腺癌6例、胰腺癌6例、肾癌5例、鼻咽癌5例、喉癌5例、其他33例.

    作者:张小卫;李珍大;邵海枫;王卫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紫外线照射对31项血清生化测定结果的影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急诊检验有时不能等待转送到有相应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因此,如何做好病人血样的前处理,杀灭血液中以及沾染在试管壁的病毒亟待解决.

    作者:李丹;敬华;杨晋德;陈兴明;许丽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对W/A-40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非发酵菌的评价

    非发酵菌的临床感染日益增多,国内外在各种感染中分离率约为25%[1].此类菌的鉴定过程烦琐,费时费力.我们以传统生化方法作为决定性鉴定,对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分析仪系统在非发酵菌进行鉴定中的准确率进行评价.

    作者:汪定成;张青;刘树林;杜业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改良May-Grünwald染色法在血涂片染色中的应用

    May-Grünwald染色法可使所有细胞的胞质较清晰,中性粒细胞胞质呈浅红色,颗粒明显,颜色鲜艳,易于临床鉴别.本实验特将May-Grünwald染色法进行改良,运用微波辐射技术,不仅取得了与May-Grünwald染色法相同的效果,还缩短了染色时间.

    作者:赵文华;陈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基因与胃肠疾病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 Hp)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素之一[1],Hp毒素相关蛋白(cagA)是Hp毒力的主要因素,与胃肠疾病密切相关[2].本研究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对胃肠疾病患者胃粘膜标本中的Hp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Hp菌进行了cagA的检测,旨在探讨西安地区Hp及其cagA基因与胃肠疾病的关系.

    作者:彭道荣;胡家露;乔文;孙怡群;张小宁;于文彬;徐修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