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贵;成军
2003年10月我们从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分离培养出1株多重耐药的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48岁,2003年9月底曾患支气管感染,从痰中分离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并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因此选用头孢噻肟钠每12 h一次静滴5 d,痊愈,痰培养转为阴性.
作者:董卫;马雅静;赵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几年来,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即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感染,在国内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就其流行性和耐药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文献报道.在这些报道中[1~5],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仅凭肉汤培养基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有无支原体生长,而不是根据它们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形态,这是令人疑惑不解的.我们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就肉汤颜色变化与支原体培养阴阳性结论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得到大家的重视.
作者:赵旺胜;柏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少数白血病患儿骨髓中两群不同幼稚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性质.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CF)及CD45/SSC双对数散点图设门技术分析10例白血病患儿骨髓样本中各群细胞的抗原表达情况.结果10例样本中均检测到两群幼稚细胞群体,一群构成比较高(优势群体,8.5%~76.9%),其中有7例样本存在抗原的异常表达,包括早期、晚期抗原的非同步性表达、错位表达及抗原的缺失;另一群构成比较低(0.7%~13.9%),所有样本均表达B淋巴细胞抗原,为正常的幼稚B淋巴细胞,其中有3例存在抗原的非同步性表达.有7例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白血病细胞(优势群体)构成比低于形态学结果(P<0.01).结论少数白血病患儿的骨髓除存在白血病细胞之外也可存在数量不等的正常幼稚B淋巴细胞,有时可伴有抗原的异常表达,需与混合白血病相鉴别.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流式细胞术对幼稚细胞的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巩文玉;刘怡;李志刚;吴敏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早产儿并发肺炎与支原体(5种)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足月产儿和101例早产儿的咽拭子标本,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Uu)、肺炎支原体(Mpn)、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和发酵支原体(Mf)等5种支原体核酸.结果足月产儿Uu、Mpn、Mh、Mg、Mf检出率分别为8.6%,3.3%,2.0%,0%和0%;早产儿分别为41.6%,21.8%,11.9%,4.9%和0%,Uu、Mpn、Mh、Mg 4种支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足月产儿(P<0.01).其中49例剖宫早产儿的Uu、Mpn、Mh、Mg检出率也明显高于98例足月剖宫儿.结论新生儿早产与Uu、Mh、Mpn、Mg等支原体感染相关.
作者:朱云霞;周勤;吴志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27例脑转移瘤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脑脊液中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G)和白蛋白(Alb)含量测定.结果患者组脑脊液中cystatin C浓度[(1.25±0.4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77)mg/L](P<0.05),β2-MG浓度[(3.18±0.6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0.32)mg/L](P<0.05),Alb浓度[(325.7±41.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85.5±25.8)mg/L](P<0.01);三项检测指标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cystatin C、Alb检测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β2-MG(P<0.05),cystatin C与Alb检测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cystatin C浓度检测对于脑转移瘤的诊断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作者:马荣红;温小波;崔天盆;吴健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人类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并比较几种不同抗体的应用情况.方法将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用不同方法固定处理,比较它们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差异,挑选佳细胞固定方法.同时,以与MDA-MB-231(MM231)细胞反应阳性率不大于5%为标准,对不同浓度的ER抗体1D5和MA1-310、PR抗体1A6和PgR636的反应特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并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经0.25%多聚甲醛(PFA)预固定、75%乙醇固定、核分离液处理后的细胞,与抗体特异性反应的荧光强度大;在1~4μg/100μl浓度范围内,1D5与MM231反应阳性率低于5%,与MCF-7反应阳性率大于95%.同浓度的MA1-310与MM231和MCF-7反应时的阳性细胞率相当;1A6 1:100稀释,PgR636 1:10~1:200稀释,与MM231反应阳性率低于5%,与T-47d反应阳性率大于95%;用1D5(2μg)、1A6和PgR636(1:100)对12例临床乳腺癌样本ER、PR检测结果分别为(64.36±27.92)%、(53.95±28.17)%和(55.63±26.93)%.结论细胞经0.25%PFA预固定、75%乙醇固定、核分离液处理后,用一定浓度范围的1D5、1A6和PgR636可分别对ER、PR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本研究方法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作者:陶德定;江敏;吴剑宏;冯永东;龚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HBsAg阴性的HBV感染发生率约占乙型肝炎患者的10%~25%[1].此种HBsAg阴性的HBV感染是临床不明原因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2].为探讨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症水平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重叠HCV感染时的影响,我们对44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VM)及HBV DNA含量、肝内HBcAg表达进行了检测,并与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梅;张世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检测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用重组cTnI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体,经DEAE-23层析和(NH4)2SO4沉淀纯化后,用碳化二亚胺(EDC)法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Sephadex G-200纯化.优化鲁米诺-H2O2-肉桂酸发光体系,建立了cTn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用该法检测138例正常人及病人血清标本,确定正常值参考范围,并与肌ISA法比较.结果所得抗体的滴度为1:8 000.优化后的发光体系为:鲁米诺(4.5 mmol/L),H2O2(7.5 mmol/L),四苯硼钠(0.8 mmol/L),肉桂酸(0.4 mmol/L),比单独用肉桂酸或四苯硼钠作增强剂灵敏度分别增加了1.19和1.05倍.本法检测灵敏度为0.2 ng/ml,线性范围为0.4~50 ng/ml,批内CV平均9.0%,批间CV平均11.8%,回收率为104.2%.Hb浓度在0~50 nmol/L,T-Bil在0~15μmol/L,TG在0~2.0 mmol/L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与ELISA比较,两法结果一致(P>0.05),相关系数r=0.9852(P<0.01).用BioCheck标准品为校正物,确定临床诊断参考范围为<2.12 ng/ml,诊断符合率为96.2%.结论建立的cTn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常规用于临床检验.
作者:吴国球;劳心珍;孙宏伟;黄立新;张粉梅;钱娟英;卢惠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1].本文报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FABP的检测结果,探讨其对UAP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作者:臧荣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两种类型.老年斑(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AD的两大病理改变.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是SP的主要成分,NFT与tau蛋白密切相关,而IL-6在AD神经中枢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脑脊液中Aβ1-42、tau蛋白及IL-6水平的测定对A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俊恒;潘继承;朱建一;李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对IL-1β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采集标本收集自我院计划生育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3~40岁,其中RSA组17例,无RSA史的先兆流产组34例,正常早孕组(孕期≤12周)41例,健康体检组40例.
作者:黄革玲;李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新发生的传染病,2002年11月中旬起在我国流行,迄今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包括它是否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血液等途径传播.国家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和临床技术部(WHO/BCT)分别于2003年4月23日和5月15日下发<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地区血液工作的通知>和提出几点建议[1-2].为探讨是否存在流行前献血者为SARS冠状病毒隐性感染者,我们对163份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的标本回顾性检测SARS冠状病毒抗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道波;赖福才;郭叔珍;王燕军;陈金军;侯金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对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造血支持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Mini-MACS免疫磁珠分选3份脐血CD34+细胞;建立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与CD34+细胞共培养体系:第1组为单独CD34+细胞培养,第2组为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CD34+细胞共培养,第3组为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Flt3配体,血小板生成素)+CD34+细胞共培养,第4组为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因子+CD34+细胞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CD34+细胞.结果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免疫磁珠分选CD34+细胞的平均纯度为97.4%;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CD34+细胞共培养28 d,有核CD34+细胞仍占有核细胞的6.43%;CD34+细胞在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因子作用下培养28 d,有核细胞总数、CD34+细胞数分别被扩增1.65×105倍、788倍.结论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
作者:胡嘉波;许文荣;毛飞;朱伟;孙晓春;钱晖;许化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舒巴坦联合制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中,舒巴坦发挥何种作用.方法将舒巴坦配制成10μg/片和30μg/片2种浓度的纸片,应用K-B法检测舒巴坦单剂纸片以及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同时增加了舒巴坦分别与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三嗪、头孢噻肟等6种药物组成的复合纸片.并选择菌株进行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试验,用革兰染色法和电镜观察鲍曼不动杆菌的菌体及细胞壁的改变.结果无论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还是另外6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与舒巴坦的组合制剂的抑菌圈直径与舒巴坦单剂的抑菌圈直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革兰染色光镜下可见菌体改变为长丝状,电镜下可见在亚抑菌浓度时细胞壁缺失.结论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的抗菌试验显示,舒巴坦对该菌的细胞壁损伤在复合制剂中起主要作用,和舒巴坦与何种主药组合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褚少朋;邵海枫;李珍大;王卫萍;曹红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使用特异性抗体和植物血凝素(PHA)建立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isoenzymesⅡ,GGTⅡ)特异膜免疫吸附检测法,探讨其对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从HCC患者血清中提取、分离、纯化GGTⅡ,经神经氨酸酶(NMD)消化后,制备GGTⅡ特异性抗体,将纯化的特异性抗体(anti-GGTⅡ)、NMD和PHA吸附并固定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对HCC及其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GGTⅡ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本法检测HCC阳性率达86.6%,特异性为95.7%;对直径小于5 cm的HCC检测阳性率达60.6%,对AFP阴性或低浓度的HCC患者检测阳性率为66.2%.结论GGTⅡ特异膜免疫吸附检测法可作为AFP的补充用于HCC的辅助诊断和早期发现.有简便快速、微量灵敏和价格低廉的特点.
作者:李军;魏曙亚;燕林青;候蓉;原荣;苗爱莲;王香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itic syndrome,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 mRNA的变化.结果INS患儿急性期IL-10 mRN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INS患儿PBMC IL-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的一个免疫学指标.
作者:颜承靖;文怡;吴元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2年初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向全省各级医院检验科推荐Beckman液体生化质控品作为生化室内质量控制品.我室当时使用Randox冻干质控品,我们对两种质控品进行回顾性比较.
作者:罗浔阳;张葵;顾光煜;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应用于临床的尿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琼脂糖凝胶(AGE)电泳方法.方法分别对Ⅰ、Ⅱ、Ⅲ、Ⅳ型4种琼脂糖、不同的缓冲对、电压和电泳时间进行实验,确定佳的分离条件,建立测定方法.结果当Ⅳ型琼脂糖凝胶浓度为40 g/L,SDS含量为1 g/L,在pH 7.0的AMP-咪唑-HCl缓冲体系下进行电泳,可以有效地将尿蛋白按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57份临床尿蛋白阳性标本电泳结果表明,生理性蛋白尿24例,中、高分子蛋白尿5例,小分子蛋白尿11例和混合型蛋白尿17例.结论本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可以将尿蛋白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小分子、中分子以及混合型,对肾脏疾病的受损部位和损伤程度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适于基层实验室的常规开展.
作者:吴惠毅;孙召东;刘安定;仇为民;赵绍林;杨新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由于管型中各种细胞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在光学显微镜下正确鉴别常常比较困难,我们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可较好地鉴别管型中的细胞成分[1-2].
作者:金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内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避免PCR扩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或部分抑制.方法在TaqMan荧光探针杂交PCR技术检测HBV载量的基础上,结合内标参照的方法指示PCR的扩增效率.结果本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重复性,检测敏感度达到1×103 copies/ml.经过对382例乙肝患者标本测定证实,标志物为HBsAg(+)、HBeAg(+)、抗HBc(+)的血清检出率为100%,标志物为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检出率为72.0%,与Roche试剂比较,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87.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好、能指示病毒感染程度.
作者:冯艳铭;李智涛;邵大哓;李振勇;王樯;屈凌波;赵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