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糖基转铁蛋白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陈晓婷;童明庆;蒋理;陆琳;马建峰

关键词:缺糖基转铁蛋白, 酒精性肝病, γ-谷氨酰转肽酶
摘要:目的检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的缺糖基转铁蛋白(CDT)与总Tf的比值%CDT,并与GGT、MCV、ALT、AST等指标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不饮酒对照组、非酒精性肝病的其他肝病组(NALD组)、ALD组(3组均为男性),分别检测%CDT、GGT、MCV、ALT、AST等指标,各指标在不同组间的比较用F检验;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研究用直线相关,计算相关系数;同时绘制各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ALD组中的%CDT显著高于对照组、NALD组.%CDT诊断A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敏感度0.75,特异度0.88,而GGT这三者分别为0.751、0.75、0.76,MCV分别为0.669、0.30、0.78,ALT分别为0.512、 0.25、0.72,AST分别为0.426、0.25、0.68.%CDT与GGT不相关,但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到90%.结论对于ALD的诊断,%CDT、GGT、MCV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CDT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指标.%CDT与GGT联用可提高敏感度.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栓前状态vWF、DH-TXB2和 P-选择素检测的意义

    识别血栓前状态并及时处理,对防止病情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以血栓形成的病理为基础,从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的每一环节选择经济、易于推广的指标,探讨其在脑血栓前状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润玲;潘云燕;尤崇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内标法测定血浆高半胱氨酸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内标法直接测定血浆中高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高半胱氨酸被四氢硼酸钠还原后,以0.02 mol/L醋酸盐缓冲液(含0.1 mmol/L EDTA-Na2和0.1 g/L辛基磺酸钠,pH4.0)为流动相,巯基丙酰甘氨酸为内标,经C18反相柱进行色谱分离,电化学检测电极电位为+800 mV,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法测定线性范围2~200 μmol/L,低检测限为0.5 μmol/L, 日内变异系数(CV)3.2%~3.4%,日间CV 3.9%~4.9%,回收率98.7%~103.3%.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精确,适于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曾立明;王小卫;彭贵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快速葡萄糖测定仪使用体会

    我们对快速葡萄糖测定仪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

    作者:李晓新;林琴;彭科凤;张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和白蛋白mRNA在评估肝癌微小转移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 mRNA)和白蛋白mRNA(ALB mRNA),作为肝癌微小转移标志物的特异性.方法提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产物再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原发性肝癌(HCC)组外周血AFP mRNA的检出率为41.4%,对照组为0%,差异显著(P<0.05);HCC组外周血ALB mRNA的检出率为44.8%,对照组为29.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作为肝癌微小转移的标志物,外周血AFP mRNA的特异性高于ALB mRNA.

    作者:智慧;詹俊;邓庆丽;周雨迁;邵静;黄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举证倒置不可忽视的环节--标本采集

    检验报告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检测系统和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的质量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标本采集不当,即使质量控制措施很完善,也无法获得可靠的结果.因此,从医生开化验单开始,后经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保存、打印出检验报告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范云程;曹兴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及耐药性分析

    为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呼吸道杆菌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敏感谱的改变,我们总结分析了ICU 2年中280份痰培养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剑;戎国栋;赵旺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周血白细胞EBV DNA检测诊断鼻咽癌

    应用伊利康公司生产的EBV PCR试剂,美国PE公司480型扩增仪.采取466例年龄15~75岁(男234例,女232例)在耳鼻喉科就诊,主诉咽喉痛、鼻出血或颈部有包块(22例)患者抗凝血白细胞作EBV DNA检测,22例颈部或下颌角处有大小不等包块者(男10例,女12例)同时行穿刺作细胞学检查,以此对照PCR结果.结果外周血白细胞中检出EBV DNA阳性56例,阳性率12.0%(56/466),其中男性阳性率10.3%,女性阳性率13.8%.经性别年龄组分析发现,男性组随年龄从低到高阳性率逐渐上升,61岁以上高达36.5%,女性则集中在21~40岁这个年龄组,阳性率19.6%.

    作者:农光鲜;玉秀邓;李必可;农勤高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28检测的意义

    共刺激分子CD28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免疫调节中有重要的作用.激活T细胞除了需要接受TCR/CD3复合物的第一信号之外,还必须接受CD28-B7的第二信号,否则T细胞将处于无反应状态或者免疫耐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体内存在免疫缺陷.研究患者相关免疫细胞的变化,可以深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利于寻找更恰当的治疗方案.我们检测了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其CD28的表达,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永泉;张葵;陈军浩;欧阳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引起院内感染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型别分析

    为了解我市引起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型别分布状况,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市几家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和抗菌谱分型.

    作者:马全玲;魏殿军;张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消化性溃疡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36例溃疡愈合后血浆CGRP 水平.结果溃疡患者血浆CGRP 水平为(27.68±10.23)pg/ml, 显著低于(P<0.01)正常对照组(50.61±22.54) pg/ml;溃疡愈合后血浆CGRP水平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CGRP水平降低,并且溃疡愈合后血浆CGRP 水平不能恢复到正常,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病发生、复发的原因之一.

    作者:韦光龙;杨美青;孙桂云;李龙;许文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层粘连蛋白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层粘连蛋白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将鼠抗人层粘连蛋白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兔抗人层粘连蛋白抗体作第一抗体,酶标羊抗兔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在对有关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73份献血员标本.结果本法的标准曲线为25~1 600 ng/ml,但在50~800 ng/ml范围内线性理想,其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5.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6%和9.3%,灵敏度为25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1%.17份样品用本方法与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296.73例献血员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15.7±17.3)ng/ml.结论本方法可替代放射免疫法,用于人血清和组织液中层粘连蛋白的定量检测.

    作者:陈铁河;柴明胜;彭武林;朱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缺糖基转铁蛋白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目的检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的缺糖基转铁蛋白(CDT)与总Tf的比值%CDT,并与GGT、MCV、ALT、AST等指标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不饮酒对照组、非酒精性肝病的其他肝病组(NALD组)、ALD组(3组均为男性),分别检测%CDT、GGT、MCV、ALT、AST等指标,各指标在不同组间的比较用F检验;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研究用直线相关,计算相关系数;同时绘制各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ALD组中的%CDT显著高于对照组、NALD组.%CDT诊断A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敏感度0.75,特异度0.88,而GGT这三者分别为0.751、0.75、0.76,MCV分别为0.669、0.30、0.78,ALT分别为0.512、 0.25、0.72,AST分别为0.426、0.25、0.68.%CDT与GGT不相关,但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到90%.结论对于ALD的诊断,%CDT、GGT、MCV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CDT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指标.%CDT与GGT联用可提高敏感度.

    作者:陈晓婷;童明庆;蒋理;陆琳;马建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抗SARS病毒IgG、IgM抗体检测的意义分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1-2],感染人体后,机体将产生相应抗体.本文就SARS患者患病不同时期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及其诊断意义进行分析.

    作者:董梅;匡铁吉;梁艳;雷红;何菊芳;孟祥红;宋萍;杨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IgG抗E合并IgM抗Mur 1例报道

    我院于2002年7月遇到1例罕见的IgG抗E合并IgM抗Mur抗体,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作者:史进方;王雪明;虞秀兰;张莉尼;刘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受体含量改变的临床意义

    尿激酶受体(UPAR)是一个单链膜糖蛋白,它以糖基化磷酯酰肌醇(GPI)锚定形式结合在体内许多细胞的表面,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液粒-单系细胞等,在多种病理状态下如肿瘤、炎症时,细胞表面的UPAR表达增高,后者从细胞的表面脱落释放入外周循环中可成为可溶性UPAR[1-2].通过监测血清(浆)UPAR水平的改变来研究各种疾病过程已成为一个重要方向.我们检测83例肝硬化患者血浆中UPAR的含量,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詹灵凌;吕小平;李山;王学峰;蔡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利用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对上海地区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HBV DNA进行分型.结果 2例无症状携带者为C型;85例慢性乙型肝炎19例B型( 22.3%),53例C型(62.3%)、13例BC混合型(15.3%);16例重型肝炎,B型3例(18.7%)、C型4例(25.0%)、BC混合型9例( 56.3%).结论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简化了传统的序列分型法,结果可靠,操作简便.

    作者:杨振华;倪培华;史学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下呼吸道标本中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分离和临床致病性初探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纤支镜防污染毛刷(PSB)标本中检出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菌种分布,初步探讨其临床致病性.方法从肺泡灌洗液及纤支镜刷标本中分离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到种,统计菌种分布与患者临床疾病的关系.结果 269例BALF及PSB标本中共检测到甲型溶血性链球菌51株(19.0%),其中缓症链球菌群31株,占60.8%,咽峡炎链球菌群10株(19.6%),变异链球菌2株(3.9%),唾液链球菌3株(5.9%),血液链球菌2株( 3.9%)和乳房链球菌3株(5.9%).检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患者的基础疾病依次为肺炎31.4%(16/5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9.6%(10/51)、肺结核伴感染17.6%(9/51)、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1.8%(6/51)、肺癌7.8%(4/51)、肺囊肿5.9%(3/51)、肺叶切除术后3.9%(2/51)及创伤性气胸2.0%(1/51).结论 BALF及PSB标本中检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有关.在有感染体征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做血培养以排除此类细菌引起的菌血症及败血症.

    作者:黄云昆;廖力微;赵云;夏星;吴绪伟;杨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地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T分型与耐药关系

    目的探讨我国4个省市自然人群中学龄儿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of Streptococcus,GAS)T分型与耐药关系.方法 T凝集法将GAS进行T分型,再用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测试江陵57株、丰满95株、重庆71株、广州397株GAS.结果不同T型的GAS对红霉素、氯林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P<0.05),对红霉素耐药率高的菌型依序为T4、T1、T11、T6、T12;对氯林可霉素耐药率高的菌型为T1、T12、T6;对四环素耐药率高的菌型为T11、T3/B、T12、T4、T1.除广州农村外,各地的优势菌型为T1型,但不同地区T1型GAS的耐药率有差异(P<0.01).结论 4个省市自然人群儿童中携带的GAS对红霉素、氯林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与T型有关,不同T型的GAS耐药率不同;同一T型GAS的耐药性有地区差异.

    作者:苏健;董太明;陈志红;吴红穗;陈剑光;龚守芳;黄震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核基质蛋白22测定方法的评价及应用

    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在我国泌尿系肿瘤发病中已占第一位.长期以来,尿脱落细胞和膀胱镜检查一直作为诊断膀胱癌和监测其复发的金标准.

    作者:张芹;王惠民;马利民;张跃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胰岛素抗体对胰岛素测定的干扰及纠正方法

    目的测定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free immunoreactive-insulin,F-IRI)与免疫活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insulin, IRI)水平,探讨血中胰岛素抗体(insulin antibodies,IA)对胰岛素测定的干扰及纠正方法.方法采集正常人和糖尿病人血样,聚乙二醇(PEG)预沉淀除去血清中IA和结合胰岛素,用 125I-胰岛素和胰岛素分别行热、冷回收鉴定;采用RIA法分别测定样品IA、IRI和F-IRI.结果 IA阳性血样的F-IRI热回收率(5.87%)显著低于IA阴性者(98.35%)(P<0.01),而F-IRI冷回收率在IA阴、阳性组间无差异(P>0.05);正常人及I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血清IRI 与F-IRI测定值无差异(P>0.05);IA阳性的糖尿病患者血清IRI高于F-IRI测值(P<0.05),而且与餐后相比,空腹时IRI与F-IRI二者的差异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血清内源性IA可干扰IRI放免测定,使测定值出现偏差.采用PEG对标本预沉淀后测定F-IRI,可排除IA的干扰,对了解病情和指导用药有实际意义.

    作者:李双庆;熊中云;安振梅;赵红莉;刘宝霞;许淑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