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周血白细胞EBV DNA检测诊断鼻咽癌

农光鲜;玉秀邓;李必可;农勤高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EB病毒, 鼻咽癌
摘要:应用伊利康公司生产的EBV PCR试剂,美国PE公司480型扩增仪.采取466例年龄15~75岁(男234例,女232例)在耳鼻喉科就诊,主诉咽喉痛、鼻出血或颈部有包块(22例)患者抗凝血白细胞作EBV DNA检测,22例颈部或下颌角处有大小不等包块者(男10例,女12例)同时行穿刺作细胞学检查,以此对照PCR结果.结果外周血白细胞中检出EBV DNA阳性56例,阳性率12.0%(56/466),其中男性阳性率10.3%,女性阳性率13.8%.经性别年龄组分析发现,男性组随年龄从低到高阳性率逐渐上升,61岁以上高达36.5%,女性则集中在21~40岁这个年龄组,阳性率19.6%.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层粘连蛋白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层粘连蛋白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将鼠抗人层粘连蛋白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兔抗人层粘连蛋白抗体作第一抗体,酶标羊抗兔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在对有关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73份献血员标本.结果本法的标准曲线为25~1 600 ng/ml,但在50~800 ng/ml范围内线性理想,其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5.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6%和9.3%,灵敏度为25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1%.17份样品用本方法与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296.73例献血员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15.7±17.3)ng/ml.结论本方法可替代放射免疫法,用于人血清和组织液中层粘连蛋白的定量检测.

    作者:陈铁河;柴明胜;彭武林;朱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地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T分型与耐药关系

    目的探讨我国4个省市自然人群中学龄儿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of Streptococcus,GAS)T分型与耐药关系.方法 T凝集法将GAS进行T分型,再用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测试江陵57株、丰满95株、重庆71株、广州397株GAS.结果不同T型的GAS对红霉素、氯林可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P<0.05),对红霉素耐药率高的菌型依序为T4、T1、T11、T6、T12;对氯林可霉素耐药率高的菌型为T1、T12、T6;对四环素耐药率高的菌型为T11、T3/B、T12、T4、T1.除广州农村外,各地的优势菌型为T1型,但不同地区T1型GAS的耐药率有差异(P<0.01).结论 4个省市自然人群儿童中携带的GAS对红霉素、氯林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与T型有关,不同T型的GAS耐药率不同;同一T型GAS的耐药性有地区差异.

    作者:苏健;董太明;陈志红;吴红穗;陈剑光;龚守芳;黄震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抗SARS病毒IgG、IgM抗体检测的意义分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1-2],感染人体后,机体将产生相应抗体.本文就SARS患者患病不同时期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及其诊断意义进行分析.

    作者:董梅;匡铁吉;梁艳;雷红;何菊芳;孟祥红;宋萍;杨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髌骨外伤口中检出紫色色杆菌1例

    2002年8月从1例住院患者的左膝髌骨粉碎性骨折脓液中分离出Chromobactriam violaceum(紫色色杆菌),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25岁,上树不慎跌伤,于2002年8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T38.6 ℃,左膝髌骨处有长约5 cm伤口,有血液渗出.实验室检查:WBC 18.8×109/L,N 0.82.临床诊断为4、5颈椎粉碎性骨折并高位截瘫;右顶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左膝髌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姚新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利用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对上海地区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的HBV DNA进行分型.结果 2例无症状携带者为C型;85例慢性乙型肝炎19例B型( 22.3%),53例C型(62.3%)、13例BC混合型(15.3%);16例重型肝炎,B型3例(18.7%)、C型4例(25.0%)、BC混合型9例( 56.3%).结论新的基因分型方法,简化了传统的序列分型法,结果可靠,操作简便.

    作者:杨振华;倪培华;史学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血栓指标检测及应用

    组织因子(TF)、内皮素-1(ET-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与vWF等均为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系列外源性凝血途径调控因子.由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均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T-1、TFPI、vWF、的含量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国内有关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选择了一批脑梗死(CI)、急性心肌梗死(AMI)、脑出血(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他们血浆中这些标志物分子的含量,对其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腊滢;张月芳;郑田春;李震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快速葡萄糖测定仪使用体会

    我们对快速葡萄糖测定仪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

    作者:李晓新;林琴;彭科凤;张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中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Mb)尿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烧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性疾病[1].本实验参照Shihabi等[2]的报道,建立了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来定量检测尿中Mb,可用于常规检测.

    作者:顾志冬;孙玉祥;曹志勇;杨伟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引起院内感染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型别分析

    为了解我市引起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型别分布状况,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本市几家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和抗菌谱分型.

    作者:马全玲;魏殿军;张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周血白细胞EBV DNA检测诊断鼻咽癌

    应用伊利康公司生产的EBV PCR试剂,美国PE公司480型扩增仪.采取466例年龄15~75岁(男234例,女232例)在耳鼻喉科就诊,主诉咽喉痛、鼻出血或颈部有包块(22例)患者抗凝血白细胞作EBV DNA检测,22例颈部或下颌角处有大小不等包块者(男10例,女12例)同时行穿刺作细胞学检查,以此对照PCR结果.结果外周血白细胞中检出EBV DNA阳性56例,阳性率12.0%(56/466),其中男性阳性率10.3%,女性阳性率13.8%.经性别年龄组分析发现,男性组随年龄从低到高阳性率逐渐上升,61岁以上高达36.5%,女性则集中在21~40岁这个年龄组,阳性率19.6%.

    作者:农光鲜;玉秀邓;李必可;农勤高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典型肺炎Ig、C3、C4、CRP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本文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和 C-反应蛋白(CRP)及特异性抗体,以了解非典型肺炎患者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雷红;匡铁吉;董梅;梁艳;孟祥红;何菊芳;杨采娥;宋萍;肖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细胞涂片检查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的D~K血清型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1],寄生于尿道的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内.衣原体的生活周期分细胞外有传染性的显微镜下难以看到的原体期,和细胞内有繁殖性的显微镜下可见的始体、网状体、包涵体期[2].我们用姬姆萨染色、革兰染色及直接镜检法对比研究尿道细胞的涂片,结果如下.

    作者:刘鸿玲;吴冬群;陶秀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清晨第一次尿与第二次尿沉渣结果对比分析

    为避免患者留取晨尿时间过早,至检查时有形成份已破坏,有专家提出用第二次尿(即8:00~9:00的尿)代替第一次尿作常规检测.本文探讨第二次尿代替晨尿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利华;杨国林;陈宏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HbA1C的可靠性评价

    目的评价用自动分析仪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可靠性.方法按照CLIA88的要求,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和可报告范围的评估实验.结果实验总不精密度为:(HbA1C)为6.2%时,CV为4.0%;(HbA1C)为8.2时,CV为2.9%;(HbA1C)为15.2%时,CV为2.4%.HbA1C在4%~16%范围内线性良好.与Bio-Rad公司的HPLC方法进行比较(n=42,Y=1.006X+0.114,r=0.970);在HbA1C临界值7.0%处的系统偏倚为0.16%(相对偏倚为2.3%).结论以美国糖尿病学会要求的允许误差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总不精密度(CV)不超过5%来判断,免疫抑制比浊法测定HbA1C的结果符合临床对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监测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简单的优点.

    作者:周丹秋;王东明;冯仁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铁改变与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探讨血清铁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铁络合方法检测60例发病早期(1~7d)、25例发病1周后SARS患者以及19例排除SARS病人血清铁(Fe)水平,同时与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比较.结果确诊SARS病人,在发病1周内有72%患者Fe明显低于排除SARS组、正常对照组及肝病组,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以7.2 μmol/L为临界值时,诊断敏感性为67.4%、诊断特异性为69.2%,阳性预示值为91.9%.发病1周后大多数SARS患者Fe水平恢复正常.Fe水平、LYM水平在SARS患者发病早期即下降,当以其正常参考范围低限为界值时,敏感性分别为72%和75%.WBC在SARS患者发病早期大多数都在正常参考范围.三项指标的改变无相关性.结论 Fe和LYM分别低于7.2 μmol/L和1.5×109/L,是SARS早期的重要实验室改变.

    作者:毛远丽;王业东;孙志强;李永利;陈小倩;刘志国;刘佳;杨静;洪炜;郭静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下呼吸道标本中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分离和临床致病性初探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纤支镜防污染毛刷(PSB)标本中检出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菌种分布,初步探讨其临床致病性.方法从肺泡灌洗液及纤支镜刷标本中分离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到种,统计菌种分布与患者临床疾病的关系.结果 269例BALF及PSB标本中共检测到甲型溶血性链球菌51株(19.0%),其中缓症链球菌群31株,占60.8%,咽峡炎链球菌群10株(19.6%),变异链球菌2株(3.9%),唾液链球菌3株(5.9%),血液链球菌2株( 3.9%)和乳房链球菌3株(5.9%).检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患者的基础疾病依次为肺炎31.4%(16/5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9.6%(10/51)、肺结核伴感染17.6%(9/51)、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1.8%(6/51)、肺癌7.8%(4/51)、肺囊肿5.9%(3/51)、肺叶切除术后3.9%(2/51)及创伤性气胸2.0%(1/51).结论 BALF及PSB标本中检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有关.在有感染体征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做血培养以排除此类细菌引起的菌血症及败血症.

    作者:黄云昆;廖力微;赵云;夏星;吴绪伟;杨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及耐药性分析

    为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呼吸道杆菌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敏感谱的改变,我们总结分析了ICU 2年中280份痰培养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剑;戎国栋;赵旺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D同工酶异常区带的检出及意义

    目的探讨电泳法检测LD同工酶时位于LD5阴极侧异常区带(LD6)的电泳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D6的电泳特性、热稳定性、抑制剂的影响、显色底物成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并动态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酶学指标变化规律.结果用乙醇取代显色液中的乳酸锂时,LD6显色明显增强,氰化钾可以完全抑制LD6活性;去除显色液中的乳酸锂时,LD6显色减弱,但仍然可见;LD6在4 ℃保存至少稳定7天,56 ℃加热1 h活性变化不大;4例AMI患者在出现LD6后8~30 h内全部死亡.结论 LD6是一种醇脱氢酶,它是肝小叶受损的标志,检出LD6的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吴惠毅;杨庆祥;杨晋;赵绍林;杨新玲;马建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点区的快速检测

    目的探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和携带者基因突变热点区的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35例WD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中国WD基因--P型铜转运三磷酸腺苷酶(ATP7B)外显子8的密码子778位基因突变.结果 35例WD患者共检出4例778位突变纯合子和11例杂合子,纯合子检出率11.4%,杂合子检出率31.4%.50例正常对照中无一例突变.结论 ATP7B基因8号外显子778位是中国人WD的高频突变点,PCR-RFLP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

    作者:崔天盆;王琳;宋斌;赵瑞生;胡丽华;吴健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核基质蛋白22测定方法的评价及应用

    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在我国泌尿系肿瘤发病中已占第一位.长期以来,尿脱落细胞和膀胱镜检查一直作为诊断膀胱癌和监测其复发的金标准.

    作者:张芹;王惠民;马利民;张跃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