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发现结膜吸吮线虫1例

王金侠

关键词:吸吮线虫, 眼部
摘要:2002年9月,我们从一患者眼部检出结膜吸吮线虫,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30岁,农民,2002年9月来本院就珍.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间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染和克隆化研究

    目的建立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并连续传代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株.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带有GFP的质粒(pGFP-N1)在不同条件下转染MSCs,经过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克隆,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情况.结果电穿孔以电容量1050 μF、电压260 V时效果好,转染GFP的MSCs能在含有G418的培养基中生长,未转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不断死亡.转染24 h后即能观察到少量荧光细胞,一个月后大部分荧光细胞呈集落样生长,荧光表达较强,转染率为50%~60%.体外克隆后,能稳定表达至10代,10代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GFP基因能在MSCs中进行有效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并可持续、稳定、高效表达;转染GFP的MSCs能作为研究MSCs的诱导分化及生物细胞工程治疗的载体细胞.

    作者:钱晖;许文荣;胡嘉波;陈永昌;孙晓春;朱伟;韩崇旭;张锡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尿中α1微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尿中α1微球蛋白(α1-MG)浓度升高是各种疾病和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之一.本实验的目的是分离纯化α1-MG,为制备多克隆抗体及研制免疫比浊法试剂盒打下基础.

    作者:陆学军;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能力比对检验评分结果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采用PT(能力比对检验)评分.其允许范围是参照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标准确定的,方法是:测定值如落在允许范围内,PT得分为100%,结果合格;超出允许范围,PT得分为0%,结果不合格.参加质评的实验室常根据质评的成绩合格或不合格来确定对某一项目是否需要进行校正.临床化学PT评分允许范围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允许范围比较,笔者发现一些项目范围过大,而且同一项目不同靶值允许范围差异也较大.为了使室间质评结果能正确指导实验室的工作, 我们对临床化学11个常规项目PT的允许范围和部临检中心推荐的RCV作了比较分析.

    作者:王时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血脂与纤溶活性的改变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所促成的,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和发展与脂蛋白(a)[LP(a)]、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的异常有关.本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LP(a)、OX-LDL、 PAI: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度)、t-PA: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度)改变及相互间的影响.

    作者:陈桂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快速葡萄糖测定仪使用体会

    我们对快速葡萄糖测定仪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

    作者:李晓新;林琴;彭科凤;张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内标法测定血浆高半胱氨酸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内标法直接测定血浆中高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高半胱氨酸被四氢硼酸钠还原后,以0.02 mol/L醋酸盐缓冲液(含0.1 mmol/L EDTA-Na2和0.1 g/L辛基磺酸钠,pH4.0)为流动相,巯基丙酰甘氨酸为内标,经C18反相柱进行色谱分离,电化学检测电极电位为+800 mV,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法测定线性范围2~200 μmol/L,低检测限为0.5 μmol/L, 日内变异系数(CV)3.2%~3.4%,日间CV 3.9%~4.9%,回收率98.7%~103.3%.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精确,适于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曾立明;王小卫;彭贵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血栓指标检测及应用

    组织因子(TF)、内皮素-1(ET-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与vWF等均为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系列外源性凝血途径调控因子.由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均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T-1、TFPI、vWF、的含量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国内有关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选择了一批脑梗死(CI)、急性心肌梗死(AMI)、脑出血(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他们血浆中这些标志物分子的含量,对其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腊滢;张月芳;郑田春;李震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举证倒置不可忽视的环节--标本采集

    检验报告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检测系统和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的质量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标本采集不当,即使质量控制措施很完善,也无法获得可靠的结果.因此,从医生开化验单开始,后经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保存、打印出检验报告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范云程;曹兴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ARS患者与疑似病例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新的传染病,一般实验室检测对其诊断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对与SARS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疾病作出鉴别诊断,我室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7例SARS患者,23例临床疑似病例进行了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9种病原的IgM抗体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浩;顾玲;吴扬生;李显;郭喜玲;庄菱;曾晓燕;徐小琴;刘社兰;史智扬;汪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聚集探讨

    目的评价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聚集的方法,探讨其质量控制.方法体外以ADP活化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聚集,再以荧光抗体CD61 PerCP标记活化血小板,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相对计数单个血小板数量,以单个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衡量血小板聚集率的大小.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及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结果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或血浆血小板聚集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与传统的浊度法测定比较,结果相关较好,测定的敏感性高于浊度法;测定结果与标本类型、血小板数量、检测温度以及对反应体系的搅拌等因素有关.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聚集是一项准确、敏感的检测方法.

    作者:丛玉隆;李绵洋;邓新立;殷宗健;张立文;秦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细胞涂片检查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的D~K血清型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1],寄生于尿道的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内.衣原体的生活周期分细胞外有传染性的显微镜下难以看到的原体期,和细胞内有繁殖性的显微镜下可见的始体、网状体、包涵体期[2].我们用姬姆萨染色、革兰染色及直接镜检法对比研究尿道细胞的涂片,结果如下.

    作者:刘鸿玲;吴冬群;陶秀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层粘连蛋白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层粘连蛋白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将鼠抗人层粘连蛋白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兔抗人层粘连蛋白抗体作第一抗体,酶标羊抗兔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在对有关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73份献血员标本.结果本法的标准曲线为25~1 600 ng/ml,但在50~800 ng/ml范围内线性理想,其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5.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6%和9.3%,灵敏度为25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1%.17份样品用本方法与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296.73例献血员血清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15.7±17.3)ng/ml.结论本方法可替代放射免疫法,用于人血清和组织液中层粘连蛋白的定量检测.

    作者:陈铁河;柴明胜;彭武林;朱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28检测的意义

    共刺激分子CD28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免疫调节中有重要的作用.激活T细胞除了需要接受TCR/CD3复合物的第一信号之外,还必须接受CD28-B7的第二信号,否则T细胞将处于无反应状态或者免疫耐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体内存在免疫缺陷.研究患者相关免疫细胞的变化,可以深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利于寻找更恰当的治疗方案.我们检测了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其CD28的表达,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永泉;张葵;陈军浩;欧阳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清胰岛素抗体对胰岛素测定的干扰及纠正方法

    目的测定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胰岛素(free immunoreactive-insulin,F-IRI)与免疫活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insulin, IRI)水平,探讨血中胰岛素抗体(insulin antibodies,IA)对胰岛素测定的干扰及纠正方法.方法采集正常人和糖尿病人血样,聚乙二醇(PEG)预沉淀除去血清中IA和结合胰岛素,用 125I-胰岛素和胰岛素分别行热、冷回收鉴定;采用RIA法分别测定样品IA、IRI和F-IRI.结果 IA阳性血样的F-IRI热回收率(5.87%)显著低于IA阴性者(98.35%)(P<0.01),而F-IRI冷回收率在IA阴、阳性组间无差异(P>0.05);正常人及I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血清IRI 与F-IRI测定值无差异(P>0.05);IA阳性的糖尿病患者血清IRI高于F-IRI测值(P<0.05),而且与餐后相比,空腹时IRI与F-IRI二者的差异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血清内源性IA可干扰IRI放免测定,使测定值出现偏差.采用PEG对标本预沉淀后测定F-IRI,可排除IA的干扰,对了解病情和指导用药有实际意义.

    作者:李双庆;熊中云;安振梅;赵红莉;刘宝霞;许淑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血栓前状态vWF、DH-TXB2和 P-选择素检测的意义

    识别血栓前状态并及时处理,对防止病情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以血栓形成的病理为基础,从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的每一环节选择经济、易于推广的指标,探讨其在脑血栓前状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润玲;潘云燕;尤崇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IgG抗E合并IgM抗Mur 1例报道

    我院于2002年7月遇到1例罕见的IgG抗E合并IgM抗Mur抗体,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作者:史进方;王雪明;虞秀兰;张莉尼;刘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点区的快速检测

    目的探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和携带者基因突变热点区的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35例WD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中国WD基因--P型铜转运三磷酸腺苷酶(ATP7B)外显子8的密码子778位基因突变.结果 35例WD患者共检出4例778位突变纯合子和11例杂合子,纯合子检出率11.4%,杂合子检出率31.4%.50例正常对照中无一例突变.结论 ATP7B基因8号外显子778位是中国人WD的高频突变点,PCR-RFLP法具有简便、准确的优点.

    作者:崔天盆;王琳;宋斌;赵瑞生;胡丽华;吴健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清晨第一次尿与第二次尿沉渣结果对比分析

    为避免患者留取晨尿时间过早,至检查时有形成份已破坏,有专家提出用第二次尿(即8:00~9:00的尿)代替第一次尿作常规检测.本文探讨第二次尿代替晨尿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利华;杨国林;陈宏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典型肺炎Ig、C3、C4、CRP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本文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补体和 C-反应蛋白(CRP)及特异性抗体,以了解非典型肺炎患者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雷红;匡铁吉;董梅;梁艳;孟祥红;何菊芳;杨采娥;宋萍;肖漓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及耐药性分析

    为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呼吸道杆菌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敏感谱的改变,我们总结分析了ICU 2年中280份痰培养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剑;戎国栋;赵旺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