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岩;白凤英
例1男,20岁.因感冒后咳嗽、胸闷5d,于1999年2月17日到本院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或R-R)间期不规则(0.62~0.98s),R-R逐渐缩短又突然延长,长R-R间期<短R-R间期的2倍,周而复始.
作者:笪星星;阮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82岁.因头晕、腹痛2d就诊.体检:心率72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图示P波直立,时限0.06s,P-P间期为0.36s,节律规则,心房率167次/min,QRS波呈室上性型,V1呈rS型.P~R间期不一致,R-R间期不匀齐,但有一定的规律性,见梯形图.
作者:沈世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顺应性(AC)的因素.方法采用Dynapulse 5000A(PulseMetric Inc.USA)型电脑心脉仪测量84例EH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压和动脉波形,分析影响体循环AC和肱动脉AC的因素.结果EH组(A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组),EH伴高脂血症组和高EH伴糖尿病组AC低于单纯EH组.60岁以上A组AC低于60岁以下A组.结论AC受血压、血脂、血糖及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钱漪;张馥敏;徐清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82岁.因咳嗽、咳痰1W伴气喘加重入院.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Ⅲ期,冠心病.图示:V1导联连续记录,上行P1、2,下行P5、6系窦性P波,P-P间距0.90s及0.86s,P-R间期0.22~0.24s.上行P′3、6、9,下行P′2、4、10形态高尖,联律间期为0.82s的同源房早,下传的P′-R间期为0.12s.
作者:刘中龙;张良洁;李景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急性胰腺炎(AP)病人坏死型(nAP)及水肿型(EAP)各50例对比观察.方法:48h内心电图测定.结果发现nAP窦速、室早、房早、AVB、Af、QT延长、ST段上抬、ST段下降、T波改变多见.
作者:刘淑君;周昳;侯红霞;王建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探讨特发性房颤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95~2002年间,32例特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也有偶尔发作,还有未再发作者,少数为冠心病.
作者:袁佩芬;王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12导联频谱心电图(简称12-F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行冠脉造影(冠心病人67例,正常人33例)者的12-FCG及12导联常规心电图(简称ECG)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2-F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6.1%)及特异性(57.6%)与EC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1.75,x2=0.24,P>0.05),但两者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两者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并不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高.结论12-FCG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改变缺乏特异性,诊断价值并不优于ECG,检出率也不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作者:李兴杰;赵娓;陆红;王彦梅;张琛;金东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者引起的心电改变,对460例CRI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CRI对心电的影响.结果正常心电图有178例,心电明显异常的有:ST-T改变72例、早搏34例、低血钾25例、左室高电压18例、房室肥大17例.
作者:池莲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T波交替(TWA)是一种少见的心电图表现,它是每隔一个心搏的T波振幅或形态发生交替性的变化.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T波交替见于心包积液的患者.本文报道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记录的体表心电图上,检测到T波交替,且都发生了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姚竟;吴为民;唐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率变异性(HRV)是窦性心动周期变异程度及规律的反映,是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是判断多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较好的指标.
作者:冯湘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动态心电图中,常常遇到伪差性室速,又必须要加以鉴别,否则会给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作者:周红;汪吉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可能为心肌梗死(CMI)和猝死的先兆,早期发现可进行合理治疗,对预防MI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冬娜;李枢;朱丽华;赵巧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54岁.因心悸、胸闷4余年,加重3d入院.体查:P 80次/min,R20次/min,X光:右下肺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平均65次/min,P-R间期0.12s,QRS间期0.08s,QT间期0.42s,当心率增快至81次/min时,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作者:曹淑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分析40岁以下人群心肌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对24例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岁以上男性多见(95.5%),12例接受冠脉造影,83.3%(10/12)显示有冠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中波;张琴;卢一郡;张文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53岁.因反复右侧胸痛1月,加重伴呼吸困难4h人院.既往体健.体检:T 36.4℃,P 130次/min,R24次/min,BP 80/60mmHg,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口唇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扩大,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不低钝,未闻及杂音,P2不亢进.
作者:谢绍峰;朱恒青;丁于海;谢旭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76岁,有吸烟史,反复胸闷心悸、不适半月加重2h急诊收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呈窦性心律、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慢-快综合征,ST-T改变.
作者:张洪钦;程文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52岁.因胸前区憋闷、心悸10d就诊.查体:体温36.6℃,心率64次/min,BP130/8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自述1年前有过类似症状,心电图诊断为:①窦性心律;②提示陈旧性下壁正后壁心梗(Ⅱ、aVF的q波<R 1/4、时间<0.04s,Ⅲ的q波>R 1/4、时间≥0.04s,V7、V8 q波时间0.03s,V9q波时间≥0.04s,V7的q波<R1/4、V8、V9 q波>R 1/4,T波低平,V1呈R型、V2、V3呈Rs型伴T波直立)见图(1).心电向量图诊断为:①陈旧性下壁正后壁心梗;②ST-T环改变.
作者:娜苏勒玛;张伊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心先安)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AVM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常规治疗,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GS250ml+心先安150mg静滴1天1次,共14d.结果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心先安对AVM合并三度AVB疗效显著.
作者:朱晓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心电学注入了活力,使这门古老的心电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心电图临床应用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应用广泛而深入.
作者:卢喜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7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促加重2d于2001年9月14日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4年.体检:BP 150/80mmHg,P 42次/min,R 18次/min.
作者:吴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