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缺血过程中暂时性Q波异常

郑红岩;白凤英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 心源性休克, 冠心病患者, 呼吸困难, 阵发性, 心绞痛
摘要:本文对15例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心肌缺血过程中,观察到暂时性Q波异常.10例出现于心绞痛,3例为心源性休克、2例为阵发性呼吸困难.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室结双径路伴二度I型AVB及快径路蝉联现象1例

    患者女性,38岁.3年前因心肌炎曾住院治疗,近期因心悸于门诊就医.图为Ⅱ导联记录.窦性P波,P-P间期略不齐,平均65次/min,QRS时间正常.

    作者:李景芝;张良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2例

    预激综合征(WPW)并发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为11.5%~39%,当发生Af时,激动可沿房室结或旁道下传,由于旁道不应期较短,故可发生快速心室反应,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我们近遇到2例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严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坏死型与水肿型心电图对比观察

    对急性胰腺炎(AP)病人坏死型(nAP)及水肿型(EAP)各50例对比观察.方法:48h内心电图测定.结果发现nAP窦速、室早、房早、AVB、Af、QT延长、ST段上抬、ST段下降、T波改变多见.

    作者:刘淑君;周昳;侯红霞;王建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房性早搏致心房颤动及不纯性心房扑动1例

    患者男,67岁.因间歇性心悸、胸闷半年入院.体检:T36.7℃,P40次/min,BP 120/80mmHg,心率100次/min,心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彩超示: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左心耳血栓形成,双侧心房扩大,临床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作者:靳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与非糖尿病AMI(B组)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A组患者86例,并以同期B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A组的发病年龄略高于B组,临床症状以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为明显,且显著高于B组(P<0.01).其次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P<0.05),与B组比较并发泵衰竭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室壁瘤无明显性差异(P>0.05).A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P<0.01),死亡原因主要是泵衰竭.结论糖尿病AMI病人缺乏典型胸痛,并发泵衰竭明显,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张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房性早搏伴左、右束支差异性传导1例

    患者女,72岁.因头昏、四肢发麻伴心悸2d入院.体检:血压180/100mmHg,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有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史5年.

    作者:朱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卒中不同类型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EH)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昼夜变化规律.方法74例高血压患者中30例发生脑出血(A1组),44例发生脑梗死(A2组).以47例Ⅰ期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B组).均作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A1组与A2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较B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A1组与A2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或消失或减弱,SBP与DBP夜间下降值均明显小于B组.但A1组较A2组更明显,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A1、A2组血压昼夜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双谷型,后者峰谷消失,A1组尤甚.结论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玉冰;李海珍;莫丽丽;杨健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3相左束支阻滞1例

    患者男,54岁.因心悸、胸闷4余年,加重3d入院.体查:P 80次/min,R20次/min,X光:右下肺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平均65次/min,P-R间期0.12s,QRS间期0.08s,QT间期0.42s,当心率增快至81次/min时,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作者:曹淑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的特征

    目的探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PVS)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比150例(A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PVS及100例(B组)有心脏病的PVS心电图.结果A组的QRS波大部分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型,光滑、无切迹,振幅≥20mm,时限<0.14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且升降支不对称.结论A组在心电图上存在许多有鉴别意义的特征.

    作者:李业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阿托品试验对病窦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再探讨

    目的评价阿托品试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42例SSS(A组)及50例正常人(B组)阿托品试验大心率(HR)及心律改变,比较其对SSS的诊断价值.结果出现交接性心律阳性变化4例,均见于器质性SSS.以HR<90次/min为阳性(假阳性2/50例),≥90次/min为阴性(假阴性14/42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2.6%、93.3%,但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低,分别为66%及77.4%;改以HR>100次/min为阴性,则可降低假阴性为4/42例,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与91.8%(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稍降低却无显著差异性,而阳性预测值保持不变.结论心律改变对SSS仅具阳性诊断意义,而心率参数中,以HR<90次/min为阳性(>90次/min为阴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存有较高的假阴性亦见有假阳性,必须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综合判断,改以HR>100次/min为阴性可降低假阴性,而阳性诊断价值可维持不变,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申万红;刘子文;熊望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T波电交替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T波电交替(TEA)与室性心律失常(VAR)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12例住院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与分析.结果TEA者其24h DCG检出VAR Lown氏3级以上者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TEA者.结论TEA不受束支阻滞和心律不齐影响,对折返和触发激动引起的VAR都能有效预测,不失为临床参考的一项有效指标.

    作者:蔡丹;陈德芳;薛秉文;官文芳;曹明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电向量图对非典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

    患者男,52岁.因胸前区憋闷、心悸10d就诊.查体:体温36.6℃,心率64次/min,BP130/8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自述1年前有过类似症状,心电图诊断为:①窦性心律;②提示陈旧性下壁正后壁心梗(Ⅱ、aVF的q波<R 1/4、时间<0.04s,Ⅲ的q波>R 1/4、时间≥0.04s,V7、V8 q波时间0.03s,V9q波时间≥0.04s,V7的q波<R1/4、V8、V9 q波>R 1/4,T波低平,V1呈R型、V2、V3呈Rs型伴T波直立)见图(1).心电向量图诊断为:①陈旧性下壁正后壁心梗;②ST-T环改变.

    作者:娜苏勒玛;张伊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先心手术后致右束支阻滞3例

    例1患儿女,7岁.体查发现心前区杂音6年,门诊以先心(室缺)收入院.入院后查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在全麻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见位于室上嵴约0.5cm×0.5cm大小缺损,并右室流出道狭窄,行室缺修补,及右室流出道环行白斑及部分室壁肌束切除.第2d做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第7d及出院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仍为CRBBB.

    作者:马伟;卢铖;王凤秀;贾邢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致非梗死性Q波

    进行性营养不良症是一种肌肉组织变性疾病,可累及心肌.其心电图改变有时酷似心肌梗死,要引起高度警惕,以免误诊.

    作者:詹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785例医院职工体检心电图分析

    现将我院2003年1~3月对785例本院职工体检心电图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覃桂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多种房性心律失常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1例

    患者男,82岁.因咳嗽、咳痰1W伴气喘加重入院.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Ⅲ期,冠心病.图示:V1导联连续记录,上行P1、2,下行P5、6系窦性P波,P-P间距0.90s及0.86s,P-R间期0.22~0.24s.上行P′3、6、9,下行P′2、4、10形态高尖,联律间期为0.82s的同源房早,下传的P′-R间期为0.12s.

    作者:刘中龙;张良洁;李景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临床心电图中易被忽略的若干问题

    心电图(ECG)的临床应用已有百年之久,自上世纪后叶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检查、诊断方法,对心脏电生理的了解更是前所未有.

    作者:张文篪;庄霖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16例文献资料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AVB)者比较常见,引起二度AVB相对少见,并发三度AVB者更少.

    作者:姜锡平;常庆华;芮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国现代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创始人-陈新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心电学注入了活力,使这门古老的心电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心电图临床应用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应用广泛而深入.

    作者:卢喜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房扑动并交替文氏型房室阻滞伴QRS波2:1交替1例

    患者女,47岁.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电图Ⅱ导联(图1)示:P波消失,代以大小一致,均齐的锯齿状扑动波(F波),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心房率350次/min,为Ⅰ型心房扑动.

    作者:蒋勇;向芝青;王福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