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品试验判定病窦综合征方法的评估

周克平;徐爱华;张立

关键词:阿托品, 试验, 判定, 病窦, 方法,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起搏, 起搏点, 窦房结, 功能
摘要:心脏传导系统担负着心脏起搏传导激动的功能,窦房结为心脏高起搏点.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梗死前心绞痛对梗死后QTc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前心绞痛对MI后心肌的保护作用与QTc离散度(OTcd)的关系.方法观察MI前有、无心绞痛与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R)发生率及QTcd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MI前心绞痛能明显降低MI后QTcd(P<0.01),QTcd≥60ms时,恶性VR发生率明显提高(78.9%,P<0.01).结论 MI前心绞痛能减少MI后QTcd值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QTcd值可作为评价MI后是否发生恶性VR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力;夏光灿;吴静;彭大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导纳图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改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方法用HNCPA心血管功能检测仪测量AMI早期血液动力学和循环功能.结果心排血量减少占55%,血管顺应性减退占60%,STI延长占20%.结论AMI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

    作者:贺亚玲;汪海英;张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检出左束支阻滞中偶见QRS波正常化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气短20年,加重2d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既往有心动过缓及高血压病史.胸片示:心影普遍增大,心胸比0.62,主动脉迂曲硬化.心电图诊断:①房颤;②偶发室早;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厚.入院后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

    作者:包贞贞;王敏;李川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运动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者QT离散度的影响

    心电图运动试验至今仍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传统ST段压低标准的敏感性和预测意义欠佳,限制了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检测和评价的应用.运动平板试验(TET)可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心室复极,QTd及QTcd在衡量潜在性心律失常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与心室复极之间的作用机制.

    作者:时均贵;王会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度房室阻滞、逸搏激发4:3文氏传导1例

    患者女,70岁.因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痛,持续4h急诊入院.体检:大汗,血压:76/54 mmHg,血清CPK:3667 IU/L,GOT:397IU/L,LDH:799IU/L.心电图示:膈面、正后壁及右室急性心梗(AMI).临床诊断:AMI.图1为入院第2d24h动态心电记录:上、中、下行分别为CMV1、CMavF.PP间期0.46s(130次/min),规则.P2、4、6、8、-10呈双向改变(图1上行).

    作者:胡伟国;陈万春;盛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特发性室速T波改变4个月未恢复1例

    1 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患者女,17岁,胸闷、心悸2d,呈持续性,活动时加重,元头晕、晕厥、胸痛,体检:BP 90/60 mmHg,R22次/min,无颈静脉怒张,肝颈征(-),双肺(-),心界不大无震颤,心音有力,律齐,心率200次/min,肝脾未及,下肢不肿,心脏彩超:右室稍大,瓣膜形态正常,抗“O”<250u,血沉14 mm/h,RF(-),AST42u/L.胸片:双肺清晰,心膈正常.

    作者:谭华炳;席莲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房早伴房内、室内差异传导1例

    患者男,65岁.因心悸、气急3年、加重两月来我院就诊.查体:BP130/80 mmHg,双下肺可闻及干罗音,心率100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三尖瓣返流.临床诊断:肺心病、心律不齐,性质待查.心电图长Ⅱ导(图1)示:窦律,P波高尖,P波电压≥0.25mV.R3、10、14的联律间期≤0.44s,QRS波与窦性者不同(呈3种状态),系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AVC)所致.

    作者:陈勇;鲍新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干胶质瘤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1例

    患儿女,8岁.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伴紫绀2h于1999年7月1日23时入院.3年前因“脑干胶质瘤、梗阻性脑积水,先后行放疗及“侧脑室-腹腔引流术.”查体:体温38℃,心率130次/min,呼吸7~10次/min,血压12.7/7.3 KPa,心律齐,神志清晰.据症状、体征及CT示:脑干胶质瘤晚期,梗阻性脑积水.心电图示(图略):窦速.临床诊断为:呼吸道霉菌感染、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脑干胶质细胞瘤、梗阻性脑积水.行抢救治疗、心电监护.

    作者:夏福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房早诱发典型A型预激综合征1例

    预激综合征(WPW)的发病率约为0.10%~0.15%,一般在窦律中显示出来,但有预激波仅在房早(PAS)、房扑或房颤等心律失常中表现明显,更能确定诊断.现将遇到的1例酷似多源室早的PAS伴典型WPW报告如下:

    作者:卢喜烈;阎保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分析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三大并发症之一.本文收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0月收治的AMI 32例的心电图,并对10例合并传导阻滞者作一粗浅分析.

    作者:白鲜平;王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6例老年人心力衰竭静滴异舒吉的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异舒吉治疗老年心力衰竭(HF)的效果.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和心电图心律失常的检查,分析用药前、后的改善.结果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各种早搏减少,部分房颤减轻.结论静脉滴注异舒吉能纠正老年HF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纪承寅;吕军;周春娜;张希瑞;王克;纪一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颅脑外伤320例心电图分析

    急性颅脑外伤常伴心电图异常,临床称“脑心综合征”,其报道已屡见不鲜,但急性脑外伤的心电图异常与脑外伤的度、血钾变化及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相关性,目前尚未见类同报道.

    作者:笪星星;刘雪松;王树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探讨

    2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检出U波倒置64例,以前壁AMI较多见.U波倒置与AMI部位密切相关,见于心功能较差者,提示其与预后有关.

    作者:乔爱春;张溥;贾志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行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血管开通与否分成A组(开通组)、B组(未开通组),A组42例、B组10例.并作溶栓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及QTc间期离散度(QTcd)的测定.结果①A组溶栓前、后QTd及QTcd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B组溶栓前、后QTd及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B两组溶栓后QTd及QTcd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溶栓前两组QTd及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溶栓后A组死亡1例,B组死亡4例.提示AMI溶栓血管再通可降低QTd,减少猝死的危险性.

    作者:郑若龙;王东升;钱惠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T波早期倒置的意义

    观察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根据溶栓开始后T波倒置时间≤4h或>4h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22例、B组30例.分析其临床判断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冠脉造影TIMI分级情况.结果按临床标准判断A组再通率100%,B组再通率50%(P<0.01),1月内行冠脉造影36例,A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TIMI2~3级者A组14/16例、B组8/20例).早期T波倒置提示良好的再灌注,可作为血管再通的又1项临床指标.

    作者:郑若龙;王东升;钱惠东;张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预激综合征掩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36岁.近期因反复心悸、心前区不适,不能平卧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及反复心动过速史.查体:BP135/90-mmHg,律不齐,心尖处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图1)为同次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期720~770ms,提前出现的P'为房性期前收缩(PAS).

    作者:王宏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前分支阻滞掩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54岁.2000年8月17日凌晨因持续性心悸、胸闷2h入院.查体:T 36.2℃,R 18次/min,BP 13.5/8.9 KPa,P68次/min,心律齐、心音稍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初步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待排.急查心电图(图1)示,心率75次/min,PR间期0.16s,QRS时限0.08s,STI、Ⅱ、aVF、-V9均轻度上抬≤0.05mV,V7~V9呈qr型,伴T直立,心电轴+60.心电图诊断:窦律、ST改变.

    作者:韩少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绞痛致U波倒置1例

    患者男,62岁.因咳嗽、胸闷、气喘伴畏寒发热1W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体检:T 36.4℃,BP14/11 KPa(105/82mmHg).精神萎、呼吸急促、贫血貌,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朱萍;陆爱民;徐珊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患者憋气发生阵发性室速1例

    患者男,31岁,原身体不适,近日出现憋气心慌症状,发作时心慌、头晕、眼前发黑、无汗,约有数秒~1分钟内时间恢复正常,于2000年10月6日来院就诊,经查体:BP 120/70-mmHg,HR 68次/min,无杂音,律整;胸透:心肺(-);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常规心电图:①窦律;②阵发性室速.(图1)

    作者:姜冬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06例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分析

    为了解脑出血(CH)急性期心电图变化特点,对我院106例住院CH者急性期的心电图(ECG)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陆爱霞;于荣波;丛燕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