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华;朱锦元
目的探讨人热休克蛋白(Hsp27)基因产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方法以本研究室建立的心肌特异性表达Hsp27转基因(TG)小鼠为模型,腹腔注射ISO[30 mg/(kg·d)]共7 d.实验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测定心脏质量与胫骨长度的比值(HW/TL)、心脏二维超声(echo), 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改变,各组均以野生型鼠(WT)为对照组. 结果 (1)ISO处理使TG鼠和WT鼠的HW/TL 与生理盐水处理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了7.46%和17.65%,WT组增加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echo显示ISO使TG心脏收缩期后壁厚度增加(P<0.05),而WT组心脏前、后壁在收缩、舒张末期均有显著的增加(P<0.05~0.01).(3)每搏输出量、短轴缩短率、心脏射血分数没有统计学差异.WT鼠心肌纤维化明显多于TG鼠. 结论 Hsp27可显著抑制ISO诱导的小鼠早期心肌重构.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顾明霞;程蕴琳;刘莉;张小进;高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对老年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2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广恩;陈志军;周共庆;胡三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5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并分为4组(A~D),A组(0分);B组(1~20分);C组(21~40分);D组(>40分). 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呈独立负相关(OR=0.913,P<0.05). 结论血清胆红素是冠心病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覃艳琼;刘昌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病例患者,男,77岁.进行性乏力、消瘦、咳嗽、耳聋,颈肩胛、腰、下肢肌肉酸痛并下肢水肿5月入院.既往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查体:慢性病容,四肢皮肤散在网状紫红斑,两肺少许湿啰音,心率110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腓肠肌萎缩伴压痛.入院后体温持续 38 ℃;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12×109/L,中性84%,尿红细胞25 cells/μl,蛋白(+),管型(+),血尿素氮 26 mmol/L,血肌酐 198 μmol/L,血浆白蛋白26 g/L;T445.34 ng/ml,FT32.05 pmol/L、FT44.88 pmol/L,TSH 9.20 μIU/m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 51.36%,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TM) 34.85%,血沉>140 mm/h,类风湿因子114 U/ml、C-反应蛋白83.3 mg/L,IgG 26.9 g/L,IgA 5.06 g/L,C30.73 g/L、C4 0.1 g/L;胸片:两肺纹理增多紊乱.
作者:缪京莉;侯晓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CMC)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其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方法用含CMC(1%、2%、4%)的培养基喂养果蝇,观察其寿命;同时用不同剂量的CMC(100、200、400 mg/kg)对D-半乳糖模型小鼠灌胃,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分析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100、200 mg/kg CMC均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高寿命(P< 0.05~0.01);CMC还能显著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 0.05~0.01),提高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减少 MDA含量,增大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P< 0.01). 结论 CMC可能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丁诚实;沈业寿;彭世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是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疾病,在众多的发病因素中,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为密切.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血浆脂蛋白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多态性蛋白,它在脂质的运输和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ApoE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S、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关系和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季宏;卞茸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靡溃或破裂后,血小板聚积在破溃斑块的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填充在斑块破裂处并产生聚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相互结合产生的纤维蛋白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堵塞症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心脏性猝死可能因ACS所致,绝大多数成人中,ACS可能是心脏性猝死或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作者:沈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支气管舒张剂的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主要是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的吸入.作者在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对33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早期患者联合吸入特布他林(喘康速)、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余月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 方法测定33例老年及同期42例非老年HD患者临床指标、CRP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应用彩色B超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结果老年HD患者AC、AM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0.01);而CRP水平、颈动脉平均IMT、斑块阳性率、增厚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0.01);HD患者颈动脉平均IMT与CRP、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LDL)、年龄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r=-0.053,P<0.05). 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差,AS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微炎症、血脂异常可能减轻患者AS.
作者:曹礼应;余月明;王柏青;郭虹;段建;余开慧;卓红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对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16例初诊的老年T2DM使用诺和锐30治疗8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后FBG平均下降3.44 mmol/L,2hPG平均下降8.52 mmol/L,HbA1c平均下降2.65%.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诺和锐30治疗老年初诊T2DM具有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低血糖反应少等特点,值得尝试推广使用.
作者:王兴民;彭振声;郑逢民;叶瑞印;王瑞民;卢月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老年黄斑变性(AMD)运动觉功能的变化. 方法通过条状视标的运动方法,分别应用绿、蓝视标显示在紫、黄背景上运动,从而分离检查32眼AMD绿、蓝视锥细胞运动觉功能的变化. 结果 AMD绿、蓝视锥细胞位移阈值分别是1.52±0.63、1.39±0.62,闪烁阈值分别是0.49±0.40、0.49±0.34,与正常值相比,发生了弥漫性损害. 结论运动觉检测是反映AMD视功能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
作者:严厉;顾宝文;王晖;邓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急性脑卒中起病突然,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复发生.
作者:迟兆富;高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我科在短程化疗基础上加用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58例≥60岁老年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建华;朱锦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主要原因[1] ,如何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已成为AECOPD 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针对重症感染的患者,早期使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72 h后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敏结果调整使用针对性抗生素,即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已逐渐成为医学界的公识[2] .本文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AECOPD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钟佰强;黄宝贤;胡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第3位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第1位疾病.目前对此病死亡率的控制、残疾后的康复以及再次卒中的控制仍然不尽如人意;病死率仍高达30%以上,约1/3的病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而存活者中约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急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使得脑血管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并越来越受到政府及国内外医学界特别是神经科学界的重视.神经介入治疗作为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全身情况欠佳的老年患者更具优越性.现将老年患者常见的两类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进展分述如下.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病,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由于冷空气及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刺激,气道梗阻加重,严重患者在缓解期仍有低氧血症,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2年来,我院采用多索茶碱治疗COPD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卫延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MI)、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脑出血、脑血栓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类疾病首位,被喻为人类第一杀手.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每年全国死于该病者达200万人,高于多数欧美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心脑血管病日益突出,并成为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发病率将逐年提高,加强其防治十分关键,所以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势在必行.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人们关切的热点,也是医务人员迫切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王其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长期规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81名60~75岁老年人,其中对照组38人, 太极拳锻炼组43人,2组均排除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测定各组的心脏超声指标并对各组之间的超声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男性太极拳锻炼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VDdI)、每搏量(SV)显著增高(P<0.01),左室前后径向心缩短率(LVFS)、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大值(E/A)、射血分数(EF)明显增高(P<0.05),心率(HR)显著降低(P<0.01);女性太极拳锻炼组与对照组比较,LVDdI、LVFS、EF、SV有显著增高(P<0.01),E/A明显增高(P<0.05),HR明显降低(P<0.05). 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对于延缓心脏机能老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沙凯辉;刘同刚;刘骙骙;栾树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文对宁波市郊镇海和小港两地≥90岁32例长寿老人进行了饮食生活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珍;李玉田;毛子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尿酸(UA)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卒中事件的一个强烈预示因子,而与其他心血管因子无关[1].
作者:洪宝建;郭鹰;郑亚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