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燕冬;周菊英
目的 通过给孕鼠孕期补充维生素B12,观察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鼠体格生长规律、脑结构变化及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表达,以探讨孕期补充维生素B12对IUGR仔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受孕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组)和IUGR模型组(S组),再按孕期是否补充维生素B12,将S组随机分为维生素B12干预组(SV组)和非干预组(SC组).CC组母鼠自孕1 d开始给予21%正常蛋白饮食,而S组母鼠自孕1 d开始给予6%蛋白饮食,建立IUGR模型.同时SV组母鼠自孕1 d开始给予维生素B12 150 μg/d灌胃,直至分娩.仔鼠生后由正常喂养的母鼠哺乳喂养.测量仔鼠生后1、7、14和21 d体重、头臀长及脑湿重,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海马组织中MB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MBP含量的动态表达.结果 (1)与CC组相比,生后1、7、14 d S组仔鼠形体瘦小,体重、头臀长、脑湿重均降低(P<0.05),经追赶生长,到21 d时,三组仔鼠体重、头臀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湿重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CC组相比,生后1、7、14和21 d S组仔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松、紊乱,部分细胞水肿明显,出现空泡,核固缩细胞较多,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与SC组比较,SV组仔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出现空泡的细胞数目均较少,细胞排列形态相对致密、规则.(3)三组海马组织中MBP在生后1、7 d时均无明显表达,从14 d时表达逐渐增加,21 d时强;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同样的表达趋势.在14 d和21 d三组中MBP的表达,SC组表达低,其次为SV组,CC组的表达高.结论 孕期补充维生素B12可能对IUGR脑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李文梅;丁晓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同一体检人群十年间代谢指标及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变化.方法 该观察性研究纳入6 199 名分别在2005年、2010年及2014年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体检的人员,从体检数据库中分别提取其三个时间点的代谢指标水平及代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通过重复测量法分析该指标的变化.结果 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2.99±14.00)岁,其中男性占55.78%.该人群2005年、2010年及2014年的BMI分别为(23.24±4.51)、(23.77±3.09)及(24.05±3.08) kg/m2(F=99.904,P=0.000),血压分别为(121.21±18.63)/(78.79±11.48)、(125.52±161.98)/(79.15±11.19)及(123.99±16.66)/(78.91±10.47) mmHg(F=1.649/9.902,P=0.199/0.000),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4.95±1.05)、(5.08±1.13)及(5.52±1.26) mmol/L(F=18.632,P=0.000),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75±0.91)、(4.87±0.93)及(5.13±0.96) mmol/L(F=766.269,P=0.000),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61±1.52)、(1.62±1.58)及(1.61±1.53) mmol/L(F=0.326,P=0.7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57±0.78)、(2.78±0.80)及(2.79±0.82) mmol/L(F=323.452,P=0.000),每个指标均存在时间和性别之间的交互效应.2005年、2010年及2014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60%、13.02%和15.08%(P<0.001),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65%、3.60%和5.94%(P<0.001),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0.78%、14.07%和24.97%(P<0.001),结论 同一体检人群十年间平均血糖、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但平均血压水平变化不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均明显升高.
作者:刘红;唐晓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该文以重庆维多公司FASCO系列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为例,总结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参阅国内外该领域权威专家文献,对血液流变检测的全程质量控制进行阐述(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指出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的血液流变检测的管理和技术上需要完善的地方,期待管理者优化检验流程、研发单位攻克技术瓶颈,尽可能满足临床需要,壮大学科发展.
作者:韦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塞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8 例,对患者进行雷替曲塞联合多西他塞药物化疗4~6 个周期,测定化疗前后血浆VEGF水平.结果 化疗前1 d、化疗后1 d、1 周、1 个月、4~6 个化疗周期后的VEGF水平分别为(298.5±23.4)、(473.5±68.5)、(268.3±47.9)、(290.7±32.4)、(232.4±21.6)ng/L;化疗后1 d、1 周、4~6 个化疗周期后的VEGF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6 个周期后,总有效率达到46.4%,达到ORR患者的VEGF水平为(202.4±23.4)ng/L.结论联合药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患者VEGF水平有明显降低.
作者:李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小剂量维甲酸+亚砷酸应用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08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 例,对照组采取小剂量维甲酸+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砷酸.比较2组各症状改善情况、细胞数目变化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24.51±3.12)d]、凝血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5.25±2.01)d]、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8.24±2.20)d]都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总白细胞数[(11.27±1.15)×109/L]、早幼粒细胞比例[(0.24±0.01)%]较对照组更低,疗效优于对照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维甲酸+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刘仁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脾气虚体质大鼠的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限制饮食结合干扰睡眠的方法来建立大鼠脾气虚体质模型.结果 模型组淋巴细胞数(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IgG),环磷酸鸟苷(cGMP)均明显下降,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球蛋白M(IgM)、环磷酸腺苷(cAMP)无明显变化.结论 脾气虚体质者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徐文;高丕明;虞亚明;罗小兵;黄玉霞;季闻涛;郭莉;邹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POCT法(Alere Afinion分析仪,Afinion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尿肌酐(uCRE)及uALB/uCRE比值(ACR)与生化检测(Abbott C8000生化仪,生化法)结果一致性.方法 2018年4月—5月收集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的111 例门诊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随机尿样本进行uALB、uCRE及ACR检测,2种方法结果比对应用EP evaluator软件中的定量方法学比较(AMC)模块进行分析;绘制两种方法的ROC曲线,确定其诊断Cutoff值.结果 AMC分析表明,Deming回归方程分别为:uALB Y=1.152X-0.25(r=0.9872)、uCRE Y=0.851X+0.41(r=0.9911)、ACR Y=1.313X-0.031(r=0.9859),R2均>0.975.Afinion法与生化法结果相关性较好;ROC曲线数据分析显示,C8000生化法以ACR≥2.88 mg/mmol为诊断Cutoff值(AUC=1.00);Afinion法以ACR≥3.80 mg/mmol为诊断Cutoff值(AUC=1.00).结论 同生化法相比,Afinion法检测uALB、uCRE及ACR一致性较好.在临床应用中,不同方法学或不同仪器测得的ACR结果,需确定其相应的诊断Cutoff值,以满足临床对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要求.
作者:沈金华;陆恽;黄爱民;岳晓东;王丹静;许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腺癌(MB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BC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结果 (1)29 例MBC中,单纯型17 例,混合型12 例.(2)58.6%的MBC表现为边界清,69.0%的病灶形态表现为分叶状;86.2%的病灶内部回声不均,24.1%病灶内部有无回声区,17.2%的病灶内部出现点状钙化;72.4%的病灶后方回声增强;51.7%的病灶内部可检出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其中37.9%可检出动脉血流频谱[RI:(0.77±0.05)];6.9%的病灶出现腋下淋巴结转移.(3)单纯型与混合型MBC比较,除形态(P=0.043)和后方回声(P=0.03)外,其余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C的常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易误诊为良性肿瘤,应仔细观察鉴别.
作者:胡梦裳;董凤林;郑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地西他滨配合CAG方案治疗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96 例,将其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8 例.对照组采用CAG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地西他滨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较对照组高,血清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配合CAG方案可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改善血清相关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楠;许惠丽;张晓丽;王敏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的XN-9000血液分析流水线,对患者的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建议的41 条规则与国内专家提出的27 条复检规则,制定适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验室住院患者外周血的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方法 随机收取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检测的该院住院患者标本484 例,制备血涂片进行镜下检查,对自行拟定的初版复检规则的性能进行评估,计算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和复检率等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复检规则,终制定出适合该院的复检规则,并采用360 例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将显微镜镜下检查的结果用作衡量性能的金标准,使用初步拟定的复检规则进行分析假阳性率为3.72%,假阴性率为6.40%,阳性预测值为91.82%,阴性预测值为88.26%,复检率45.45%.因漏检率不合标准,且复检率较高.因此通过与金标准分析比对并结合仪器性能,对该规则进行修改,并另收取360 例标本用于验证新规则,其中假阳性率为1.94%,假阴性率为3.06%,阳性预测值为95.39%,阴性预测值为94.71%,复检率42.22%,并无恶性血液病漏诊,验证结果表明此版规则合理,适用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结论 通过制定适合于该院的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既可提高血常规检测的效率,又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降低漏诊率的发生,且提高了检测的质量.
作者:杨佳彧;王川;李勇;夏永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尼卡地平应用于脊柱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将40 例择期全身麻醉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尼卡地平组(YN组)各20 例,观察麻醉前(T0),降压后15 min (T1)、降压后30 min(T2)、降压后45 min(T3),以及拔管后1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计算出相应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以及血乳酸值(Lac)、血清皮质醇水平,记录手术补液量、出血量、手术视野满意度、MAP的恢复时间.结果 降压后与T0时刻比较:两组T1-T3时点MAP明显下降(P<0.05);N组T1-T4时点HR明显升高(P<0.05),YN组T1-T3时点HR明显减慢(P<0.05);N组T1-T3时点RPP无明显变化(P>0.05),YN组T1-T3时点RPP明显下降(P<0.05);两组Lac水平T2-T4时点明显上升(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T1-T4时点明显上升(P<0.05).与N组比较:T1-T4时点,YN组HR明显下降(P<0.05),RPP明显下降(P<0.05),血清皮质醇明显下降(P<0.05);且T2-T4时点,YN组Lac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YN组手术补液量、出血量均减少(P<0.05),手术视野清晰度评分、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长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 在脊柱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尼卡地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MAP和HR,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效降低患者心脏风险和应激反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野质量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卫国;杨雯婷;王小楠;吴亚谋;林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 例应用25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43 例应用64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的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影像资料的成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成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的成像质量可以达到影像诊断要求,初步认为可以作为一项常规扫描参数应用.
作者:王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1 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人根据个人的意愿分为OA组(n=83)和LA组(n=138),对比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伤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 LA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疼痛级别、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O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A相比,LA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尽早恢复,减少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志刚;胡国华;黄资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X射线联合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 NTP)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以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X射线及NTP对A549以及Hela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X射线及NTP对A549及Hela细胞Paxillin蛋白、FAK蛋白的磷酸化表达以及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X射线联合NTP照射对A549以及Hela细胞的迁移(F=1 680.542、1 218.786,P<0.05)及侵袭(F=60.395、1 232.687,P<0.05)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联合照射组强于X射线照射组(P<0.05),同时联合照射组对Paxillin以及FAK蛋白的磷酸化表达及MMP-9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X线照射组.结论 NTP可提高X射线对A549及Hela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axillin以及FAK蛋白的磷酸化以及MMP-9的表达有关.
作者:柳燕冬;周菊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术后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术后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体液标本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P)的患者资料,分析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1)分离出的133 株KP中,CRKP占16 株,CRKP对复方磺胺、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敏感,其耐药率分别为56.25%、87.50%、81.25%、93.75%.(2)单因素分析得出首次分离出KP的时间>2 周、机械通气>2 周、留置胃管、纤支镜检查、深静脉穿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3)、真菌感染、感染1 周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降钙素原(PCT)>2 μg/L是ICU中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分离出KP的时间>2周、机械通气>2周、纤支镜检查、CRRT、MODS (≥3)、真菌感染、感染1 周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PCT>2 μg/L是ICU中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KP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有创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雨;徐丽;陈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行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2016年—2017年连续收治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患者60 例为实验组.对照组60 例患者为直接接受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R2切除率、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淋巴结转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死亡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提高了安全性.
作者:王晴;刘思洋;韩旭;姜文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85 例入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其APACHE Ⅱ评分分成A组(≥20 分)44 例与B组(<20 分)41 例,比较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以及APACHE Ⅱ评分情况.另外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血乳酸水平、APACHE Ⅱ评分以及血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3.76±4.55)mmol/L与(32.37±8.80),均显著高于B组的(5.41±1.78)mmol/L与(16.44±3.06) (P<0.05).死亡患者的血乳酸水平、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3.66±5.92)mmol/L、(37.12±10.66)与(3.08±1.22)%,均显著差于存活患者的(7.65±3.70)mmol/L、(18.58±7.07)与(11.25±4.71)%(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中,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APACHE Ⅱ评分与血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两者可以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并根据其水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健峰;张碧波;方卫刚;李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异位妊娠(EP)的诱发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生殖中心接受ART助孕治疗的1 034 个周期,依据不孕原因分为输卵管因素和非输卵管因素两组,对ART后发生的EP进行分析.结果 1 034 个周期共获得妊娠439 例(42.46%),其中EP 30 例(6.83%).30 例EP患者中,输卵管妊娠29 例(96.67%),宫角妊娠1 例(3.33%);输卵管因素组发生EP 18 例,发生率7.73%,非输卵管因素组发生EP 12 例,发生率5.83%;根据授精方式的不同,输卵管因素和非输卵管因素两组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均比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EP发生率高.结论 ART后EP发生率增加,输卵管因素是EP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作者:周安稳;伯乐;吴志南;宋晓雪;占雷;茅彩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和床旁肺部超声B线数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患者42 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 Ⅱ级组(n=16)、NYHA Ⅲ级组(n=15)和NYHA Ⅳ级组(n=11),均于24 h内行WMSI和肺部超声B线数量测定.结果 (1)WMSI和B线数量均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组间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WMSI与B线数量呈正相关(r=0.42,P<0.01).(3)WMSI和B线数量诊断Ⅱ级以上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823.结论 WMSI+B线数量可提高AMI后心衰的超声检测诊断价值.
作者:廖玉苹;周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5年8月苏州市立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标本68 例.随访结束时间为2017年12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旁胆管反应情况.整理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癌旁胆管反应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旁胆管反应的程度与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P=0.036)、血清ALT(P=0.016)、血清HBsAg (+)(P=0.004)、肿瘤包膜(P=0.014)、肿瘤个数(P=0.009)、镜下血管侵犯(P=0.029)、早期复发(P=0.032)、BCLC分期(P=0.007)和TNM分期(P=0.012)显著相关.结论 癌旁组织中胆管反应的程度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中肿瘤强侵袭性指标显著相关,癌旁胆管反应高的肿瘤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
作者:徐敏晖;徐天放;陈坚;王国虞;洪晗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