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2,287例临床分析

陈勇;王树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囊炎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的2,287例胆囊疾病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性胆囊炎发作病例260例.结果 2,280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7例,其中因Calot三角解剖不清、周围致密粘连5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1例,手术早期出血1例.术后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胆道狭窄胆道损伤,另1例为胆道损伤.结论只要能把握手术时机及注重手术技巧,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项安全、高效的手术.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分子进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小鼠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成员间的同源性,揭示其进化规律.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各成员间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的特征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上数据库对核酸、蛋白质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结构域分析和进化树绘制.结果 小鼠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均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显示各成员来源于同一祖先并在不同时期分野.结论 各成员来自于同一祖先的同一家族,结构相似,但其进化方式属于趋异性进化.

    作者:赵俊宇;徐岚;郑磊;姜智;赵善成;吴士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分析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1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FIns、FC-P、2hIns、2hC-P和HOMA-β显著上升.结论 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数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姚丽琴;成兴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RBC和Hb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 b)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 以849例初发AMI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时人口统计学、血RBC计数和Hb等生化指标,收集住院期间死亡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入院时血RBC计数和Hb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联关系.结果 死亡病例的入院RBC计数和HB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BC计数与住院期间死亡呈显著的关联关系(P<0.01),但经多因素分析后,这种关联变得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与Hb 120~140g/L组相比,Hb<100g/L组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性为2.716,但经多因素分析后,其O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入院时血RBC计数和Hb水平可能不是AMI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预示指标.

    作者:焦阳;张明芝;高昕;张诗卉;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铁皮石斛对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辐照后微核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铁皮石斛煎剂作用后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微核的变化.方法 通过MTT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GM063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MTT法测定相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培养24h未加药组和加不同浓度药物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计数铁皮石斛煎剂作用联合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的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和微核细胞率(Micronucleus cell frequency,MNCF),将铁皮石斛煎剂作用的GM0639细胞与单纯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铁皮石斛煎剂在给药浓度0~100mg/mL范围内,铁皮石斛对GM0639细胞没有细胞毒性.4Gy照射后培养24h,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增加,加药60mg/mL就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4Gy照射后培养24h,在试验药物浓度为60mg/mL,作用时间为24h时,将CB微核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可以得到药物作用及未经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两组曲线,铁皮石斛作用组的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结论 铁皮石斛可以降低辐照后GM063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铁皮石斛具有较好的抗辐射作用.

    作者:张沛;张国庆;曹建平;顾柏林;周湘明;王勇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DN1)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DN2)组,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血糖变异系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2次皮下注射相比,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改善了血糖控制,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小血糖变异系数(均P<0.01),同时UAER、β2-MG、C反应蛋白(CRP)等也均较DN1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进一步降低早期DN患者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控制血糖的波动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作者:方晨;董吉祥;胡吉;谢莹;马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β3GnT2、β3GnT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cDNASNP的分布

    目的 β3GnT2和β3GnT8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RT-PCR法检测β3GnT2、β3GnT8在胃癌、胶质瘤、乳腺癌三类癌细胞株中的表达;PCR扩增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结果 β3GnT2、β3GnT8在上述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成功扩增并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经测序鉴定存在4个一致的SNP位点.结论 β3GnT2、β3GnT8共同表达于多种癌细胞株中;成功克隆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发现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 SNP位点4个,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善成;胡水君;邹士涛;赵俊宇;韩洪伟;吴士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da)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d;希罗达口服2次/d,餐后服用,每次1,000mg/m2,连续服用14d,治疗周期为21d,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该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52.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86.8%.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等,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作者:田亚丽;陶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病治疗仪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附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肝病治疗仪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门诊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0例,所有患者采用肝病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检测肝功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B超等.结果 轻度脂肪肝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改变不大(P>0.05);而中、重度脂肪肝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90d后,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 肝病治疗仪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及其疗效成正相关.

    作者:张帆;唐海燕;苏淑贞;方琦逍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初发型心绞痛患者的左房节段功能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初发型心绞痛患者的左房壁各节段功能.方法 选择50例明确诊断为初发型心绞痛患者及40名正常人测定其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测定左房壁各节段(后侧壁、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获取左室收缩期左房壁各节段峰值应变(Ss)及应变率(SRs),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壁各节段峰值应变率(SRe),左室舒张晚期左房各节段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心绞痛组较正常对照组,左房存储功能指标:各节段Ss均减低,SRs减低,左房小容积(LAVmin)显著增大;左房管道功能指标:SRe、LAPEF显著减低;左房辅泵功能指标:左房前壁及下壁SRa显著减低,LAAEF及余左房壁SR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初发型心绞痛患者左房管道功能明显减低,存储功能增强,泵功能部分受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价初发型心绞痛患者左房壁各节段的功能.

    作者:朱静;陈建昌;高岚;徐卫亭;吴燕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的变化及与LDL-C、HDL-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及实验组(70只),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成模后0、4、8、12、16周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取血测空腹血糖、sL-selectin、LDL-C、HDL-C.结果 试验组大鼠血清sL-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组,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血清sL-selectin持续升高;血清sL-selectin与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sL-selectin在糖尿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慧敏;张洁;刘璠;王丽娜;杨爱格;张庆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47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2004年6月~2008年6月14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99例,占67.35%;非器质性病变34例,占23.13%;恶性肿瘤14例,占9.52%.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蒋俭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方式的比较

    目的 对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终止妊娠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共20例,根据其不同终止妊娠方式(A:剖宫流产术,B: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C:先行DSA下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再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比较出血、终止妊娠及住院时间、胎盘植入的情况.结果 产时出血C

    作者:郭艳;沈宗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耐药性慢性乙肝疗效比较

    目的 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用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耐药慢性乙肝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联合用药组)22例,恩替卡韦治疗组(对照组)20例,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等相关指标.结果 (1)治疗24周后,血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4项指标两组比较,联合组分别为72.7%、68.2%、31.8%、9.0%,对照组分别为75.0%、70.0%、30.0%、10.0%.(2)治疗48周后,血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4项指标两组比较,联合组分别为86.3%、81.8%、72.7%、36.3%,对照组分别为85.0%、80.0%、75.0%、30.0%.(3)治疗48周后,对照组发生变异4例(20.0%),联合组病毒变异无1例发生.两组病毒变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与恩替卡韦相似,但病毒耐药变异率较恩替卡韦低.

    作者:邰立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相关炎性标志物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根据斑块性质将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3个亚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MMP-9水平依次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P<0.01).结论 MMP-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王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2,2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的2,287例胆囊疾病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性胆囊炎发作病例260例.结果 2,280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7例,其中因Calot三角解剖不清、周围致密粘连5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1例,手术早期出血1例.术后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胆道狭窄胆道损伤,另1例为胆道损伤.结论只要能把握手术时机及注重手术技巧,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项安全、高效的手术.

    作者:陈勇;王树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

    肠缺血再灌注导致远隔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与肠源性细胞/内毒素移位关系密切,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源性细胞/内毒素移位的作用机制值得关注.该文从肠道复合屏障功能损伤、肠道细菌过度繁殖与菌群失调、机体与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发生机制,从门静脉途径、肠淋巴途径阐述了其移位通路.

    作者:杨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和LDL-C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相关性,探讨两指标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测定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LDL-C水平,进行对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hs-CRP、LDL-C 水平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缺血性脑卒中组hs-CRP与LDL-L呈正相关(r=0.46437,P<0.05).结论 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LDL-C和hs-CRP的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辉芳;程庆璋;张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与常规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接受腹膜透析置管并且规律腹膜透析(PD)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共8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麻下腹腔镜组(A组)和局麻常规手术组(B组),A组41例,B组45例,记录手术前后两组的基本状况、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或死亡等结局;对A组比较术前、术后肝肾功能.结果 共2例死亡,腹膜炎发生5例.A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定位准确、创伤小,漂管及堵管率低,较常规手术具有优越性,而且全麻下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腹腔镜下PD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PD置管方式.

    作者:亢宁苏;卢国元;徐德宇;乔青;沈蕾;李明;周玲;周晓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目的 观察溶栓治疗在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7例应用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选择恰当的病人可能是有效的.结论 正确地评估溶栓风险,对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可能是可行的.

    作者:周铁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亚型穿心莲内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三种不同亚型的穿心莲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醇提取法从穿心莲中提取不同类型的内酯,将其分别加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然后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三种内酯成分均具有抗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以穿心莲内酯为强,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穿心莲内酯具有较好的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占葆娥;王晓忠;蒋尊成;曾兰英;索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