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晓峰
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3例,骶骨4例,所有病例均累及椎体和附件,7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4个椎体,1例累及2个椎体;其中2例术后复发.MRI 检查,其中4例可见明显肿块,5例椎体呈不同程度压缩性改变,5例可见多个小囊样改变;除1例因病灶内出血T1WI 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外,其余8例T1WI 序列为等、低信号, 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MRI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脊柱骨巨细胞瘤具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付芳芳;沈海林;王聚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镍铬合金、贵金属合金和金沉积三种不同金属基底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离体活髓前磨牙24颗,环氧树脂包理后随机分为3组,常规牙体预备后分别制作镍铬合金、贵金属合金和金沉积基底烤瓷冠各8颗,用硅橡胶印模材料代替粘固剂将3组烤瓷冠粘固于牙预备体上,硬固后取出硅橡胶,利用金属显微镜测量硅橡胶的厚度,比较3组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沉积烤瓷冠与贵金属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05),金沉积烤瓷冠和贵金属烤瓷冠边缘适合性均与镍铬合金烤瓷冠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金沉积烤瓷冠和贵金属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良好,二者均优于镍铬烤瓷冠.
作者:吕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生率.方法 对31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B超、MRCP、ERCP可明确诊断,31例均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重视胆囊切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再次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文庆;龚汉昌;胡其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在预测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准确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8个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192例,搜集入住ICU后第一个24h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检查资料,作为计算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的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预测病死率.结果 192例危重症患者中有38例死亡,病死率19.8%.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的预测病死率分别为37.1 %±26.9%、34.7%±28.3%均大于患者的实际病死率(P <0.05).两者的敏感性均大于90%.APACHEⅡ评分0~10、11~20;SAPSⅡ评分0~20三个评分段,均没有病人实际死亡,特异性为0;两者特异性随着评分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对低评分阶段和总的预测病死率偏高,对高评分阶段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价值.
作者:徐文秀;方理超;刘励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发生于前上纵隔巨大肿块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前上纵隔巨大肿块(大直径>5.0cm)的多层螺旋CT表现.纵隔内肿块36例,其中良性胸腺瘤11例,恶性胸腺瘤8例,淋巴瘤10例,畸胎瘤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纵隔旁肿块10例,其中纵隔型肺癌9例,炎性假瘤1例.结果 前上纵隔肿块定位诊断的CT征象有:肿块中心投影是否在纵隔结构内;肿块近纵隔侧边缘是否光整;肿块近肺侧边缘是否光整;纵隔内大血管是否受压移位;是否有支气管狭窄、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炎症等肺内继发性改变表现.各类前上纵隔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结论 依据CT征象,可以对发生于前上纵隔的巨大肿块作出定位及初步定性诊断.
作者:梁硕;吴琛;胡春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检测HBV和HCV病人血清中抵抗素水平及其病毒载量,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HBV和 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方法 利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和病毒载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 ,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82;HB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0.05),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40.结论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病毒载量正相关;HBV感染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作者:郭晓临;陈鸥;周立平;赵连爽;李异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 cell,CIK)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疫苗联合应用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Hepatitis B virus transgenic mice,HBV-Tg)的治疗作用.方法 给予HBV-Tg小鼠腹腔注射CIK细胞及皮下注射HBsAg疫苗,观察外周血中HBV DN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并用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给予HBV-Tg 小鼠CIK细胞治疗后,其外周血中HBV DNA载量减少,CD3+ 、CD4+ 及CD8+ 细胞增加, CIK细胞与HBsAg疫苗联合作用后,该作用明显加强.结论 应用CIK细胞与HBsAg疫苗作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小鼠后,两者可协同作用降低外周血中的病毒含量,并增强免疫作用.
作者:尹元琴;王扬;隋承光;戴晓淳;舒红;孟凡东;姜又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病人脑脊液中出现特异的IgG寡克隆区带对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异常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海伦娜公司Spife 3000型电泳仪及配套的相关试剂.同时采取51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进行等电聚焦加免疫印记金染色电泳.结果 多发性硬化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36.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组,阳性率为43.8%;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组,阳性率为7.1%.结论 进行脑脊液电泳,检查病人是否有典型的寡克隆区带的形成,是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异常性疾病早期诊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依据.
作者:李洁;李琳;付璐;王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分娩的9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产前、产时、产后情况.结果 98例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有41例,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前次手术后有产褥热史2例,因产科因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而再次手术者46例,9例阴道试产,8 例试产成功,成功率 88.89%.再次剖宫产组89 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组90例相比,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9例与无剖宫产史的阴道分娩孕妇10例相比,产程、产时出血、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安全的,导致再次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指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方可提高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率,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荣琴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RCT)的方法将符合2008年脓毒症诊断标准,且行有创通气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和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及对症处理),血必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选后第1d(治疗组在使用血必净前)、第3d、第7d以及第10d 的C 反应蛋白(CRP),肺损伤评分和SAPSⅡ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CRP、肺损伤评分、SAPSⅡ评分均出现下降,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减轻患者的肺部及全身损伤.
作者:朱建良;朱建军;刘励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对NICU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以减轻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石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性介体--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和尿蛋白(UA)水平测定的早期诊断应用.方法 利用生化法(超敏免疫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了130例AP患者(其中50 例SAP和80例MAP)血清hs-CRP和UA(MA、β2 M和IgG)并与64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 130例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尿MA、尿β2 M和尿IgG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并与AP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AP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是急诊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而AP早期肾损伤诊断和监测的灵敏指标依次为尿MA, 尿β2 M,尿IgG.
作者:许秋芳;张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别用吲哒帕胺和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吲哒帕胺组总有效率76.7%,与对照组73.3%无显著差异.结论 吲哒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
作者:郁美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与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寻找Notch1基因变异.应用nested-PCR法,银染色- SSCP,direct sequencing法分析.在患者9的白血病细胞中PEST部位发现点突变(7316C/T),氨基酸也随之发生变异 (Pro2439Leu).该基因变异是首次在AML细胞中发现的Notch1基因变异.由于在患者9的完全缓解的骨髓细胞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因此该突变不是SNP.有关该变异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付璐;辛晓敏;李洁;张云平;毕莉;吴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制作理想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模型,观察形态变化.方法 使用生后3d内的SD乳鼠大脑皮质制成细胞悬液后,采用含15 %的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通过差速贴壁和不同速度的摇床及逐渐传代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PBS缓冲液代替培养基模拟缺营养模型,缺营养3h后恢复营养,观察细胞缺营养前后形态变化.同时使用RT-PCR 检测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表达的变化来明确缺营养损伤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营养损伤的反应.结果 缺营养3h后部分细胞胞体变小,胞突变短,个别细胞呈圆形,复营养后大多数细胞胞体变大,胞突变长并相互交错,基本恢复缺营养前形态,仍然可见少数细胞死亡漂浮在贴壁细胞层面上.RT-PCR检测发现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培养后可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可耐受一定的缺营养损伤,恢复营养后可基本恢复至损伤前的形态.
作者:张积森;徐又佳;郝彦明;刘虎;王昌超;俞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血管病变患者56例,无血管病变患者52例) 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PDW),同时采用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结果 DM有血管病变组与DM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显著减少( P<0.01),除FBG外,MPV、PDW和GHB显著增高(P <0.01), FBG在糖尿病患者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DM无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无明显差别(P>0.05), MPV、PDW、GHB和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GHB、FBG能及时有效发现微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发生,及时干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林锋;董仁寿;林广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为Ⅰ级的215例妇科手术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非气腹组, n=100)或二氧化碳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气腹组,n =115).麻醉诱导静注丙泊酚1.5~2mg/kg,芬太尼4μg/kg,琥珀胆碱1.5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1.5 %~2%的异氟烷维持麻醉.在术前1d、术后1、6、24、48、72h和出院前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和认知功能MMSE值的变化和气腹或手术开始后1.5h的动脉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住院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差异.非气腹组与气腹组比较认知功能在术后1、6、24、 48、72h MMSE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可明显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鲍宁;吕黄伟;刘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体外循环(CPB)管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安全、有效的机体灌注能为心外科直视手术提供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多环节的突发意外事件也可以迅速致病人于死地,相关临床死亡率可高达18%~24%[1].相对于成人,小儿体外循环具有预充量少、预充成份复杂、静脉引流不畅等特点,在这些环节中更容易发生体外循环意外.目前各种现代监测仪器的安装使用,可使体外循环的安全性明显提高,现总结我院自1999年6月至今303例小儿先心直视术中体外监测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钮建宏;袁捷;谷兴琳;姜子非;施峥荣;马剑平;周娟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水肿形成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后24~72h及10~14d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依据头颅CT结果,计算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呈动态变化,发病3d内升高明显,随后下降,在血肿吸收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含量仍高于正常水平.2.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血肿体积无关,但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3.急性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与急性期NIHSS评分无相关;但是与血肿吸收期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诱发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参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孔小明;阎红梅;王玉林;陆士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占先心病的0.25 %~0.5%[1],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绝大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并发症,甚至猝死,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房志伟;王莺;沈海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