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介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蛋白水平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许秋芳;张国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中轻型急性胰腺炎,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尿蛋白(UA),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性介体--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和尿蛋白(UA)水平测定的早期诊断应用.方法 利用生化法(超敏免疫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了130例AP患者(其中50 例SAP和80例MAP)血清hs-CRP和UA(MA、β2 M和IgG)并与64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 130例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尿MA、尿β2 M和尿IgG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并与AP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AP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是急诊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而AP早期肾损伤诊断和监测的灵敏指标依次为尿MA, 尿β2 M,尿IgG.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DWI检查结合脑TCD、颈动脉超声在判定急性脑梗死诊断分型中的价值

    目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脑TCD(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CAU)推断动脉病变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比较,以明确其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type,CISS)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对183例疑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发病后1h~3d内行颅脑CT、常规MRI和DWI进行影像学分析,DWI上显示高信号后,采用脑TCD检查颅内脑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无狭窄或闭塞;终经DSA明确颅内外动脉狭窄、侧枝循环评价;将DWI与脑TCD、CAU联合检查(DWI+TCD+CAU)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DWI+TCD+CAU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DWI+脑TCD+颈动脉超声与DSA对比,诊断敏感性90.7%,特异性90.9 %.结论 DWI结合脑TCD、颈动脉超声,在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周铁柱;车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各甲状腺炎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分析各种甲状腺炎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特征.结果 单纯性甲状腺肿8人与甲状腺功能亢进7人的弹性图像主要表现为Ⅱ级;甲状腺功能减低6人、亚急性甲状腺炎5人、桥本氏甲状腺炎12人的弹性图像主要表现为Ⅲ级;对照组15人弹性图像主要表现为Ⅰ级.结论 弹性图像可鉴别甲状腺炎性疾病组与正常组,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熊毅;欧国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IK细胞与HBsAg疫苗联合作用对于转基因乙型肝炎小鼠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 cell,CIK)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疫苗联合应用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Hepatitis B virus transgenic mice,HBV-Tg)的治疗作用.方法 给予HBV-Tg小鼠腹腔注射CIK细胞及皮下注射HBsAg疫苗,观察外周血中HBV DN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并用HE染色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给予HBV-Tg 小鼠CIK细胞治疗后,其外周血中HBV DNA载量减少,CD3+ 、CD4+ 及CD8+ 细胞增加, CIK细胞与HBsAg疫苗联合作用后,该作用明显加强.结论 应用CIK细胞与HBsAg疫苗作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小鼠后,两者可协同作用降低外周血中的病毒含量,并增强免疫作用.

    作者:尹元琴;王扬;隋承光;戴晓淳;舒红;孟凡东;姜又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比较常见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疾病.OSAS具有高发病率且与心血管疾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会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严重后果.但目前心血管科医师尚未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OSAS的治疗产生足够的重视.为此,该文将简述OSAS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及OSAS对相关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现状,以期优化合并OSAS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

    作者:肖飞;徐卫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用于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

    目的 探讨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在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方法 对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3例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经肛门插入导管至扩张段后保留于原位,持续引流并间隙灌洗,3例患儿在置管期间均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导管持续引流和间隙灌洗应用于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治疗和术前准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萍;汪健;黄顺根;朱锦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18例).B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治疗后2h、1d、3d、7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 /FiO2)及pH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h较治疗前即开始出现显著上升,EVLWI、Lac则在治疗后1d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而A组患者pH值、PaO 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均晚于B组,且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 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 %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水平,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黄芳;沈振亚;金钧;王俊;付建红;郭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隐形义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隐形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收集260例牙列缺失患者用弹性基托材料制作的隐形活动义齿,并随访3年患者的应用.结果 按照评判标准进行分析,成功244例,成功率93.85%.结论 隐形义齿具有美观舒适、基托固位良好的优点.

    作者:汤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柯萨基病毒(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4例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驵(P <0.01).结论 CoxV感染患儿急性期潜在肝细胞早期损害,检测PA可以有助于及时判断CoxV 感染后肝脏功能状态,以指导治疗.

    作者:陈烨;吕海涛;严文华;阚慧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与前列腺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良恶性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与血清fPSA和tPSA及其比值的关系.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前列腺增生疾病108例患者,均行PSA、盆腔MRI、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查.对比各病理类型之间的血清fPSA、tPSA及f/tPSA 比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0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5例(23%),前列腺结节增生为83例,且分为间质性结节 7例(6%)、腺肌性结节24例(22%)、纤维腺瘤性结节5例(5 %)、腺性(腺瘤性)结节15例(14%)、混合性结节32例(30 %).以上六组fPSA、t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前列腺增生f/tPSA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前列腺结节增生各型f/tPSA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合血清fPSA、tPSA及f/tPSA比值可提示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吕艳;常伟;高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SIR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IR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 =24),实验组连续5d每天给予20万单位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组患者均于第1、3、5天采血,检测T 细胞亚群的变化,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SIR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CD3+ 、CD4+细胞计数、CD4+/CD8 +比值均比健康体检组显著下降(P<0.05),第5天实验组免疫功能超过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明显减轻SIRS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程度,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薛继萍;吴允孚;邵素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206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除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外,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 P<0.0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有明显升高( 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有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该结果证实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有利于全面降低其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许德英;郜恒友;常永超;江涛;岳彩娟;程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8年收治的2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仅6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6 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手术切除率为89.7%.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型淋巴瘤27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25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56%,其中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61.9%(13/21);Ⅲ+Ⅳ期5年生存率为25 %(1/4).结论 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胃镜活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化疗是治疗PGML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及临床分期对PGML的分类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丁铖;张艳丽;何宋兵;汪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随机分成二组,呼吸机组为无创呼吸机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的部分血气指标和呼吸频率(R)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组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呼吸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和呼吸频率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值得推广.

    作者:宣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NOTCH基因变异

    在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与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寻找Notch1基因变异.应用nested-PCR法,银染色- SSCP,direct sequencing法分析.在患者9的白血病细胞中PEST部位发现点突变(7316C/T),氨基酸也随之发生变异 (Pro2439Leu).该基因变异是首次在AML细胞中发现的Notch1基因变异.由于在患者9的完全缓解的骨髓细胞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因此该突变不是SNP.有关该变异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付璐;辛晓敏;李洁;张云平;毕莉;吴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吲达帕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别用吲哒帕胺和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吲哒帕胺组总有效率76.7%,与对照组73.3%无显著差异.结论 吲哒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

    作者:郁美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12月26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5min.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6d.其中有1例脐部穿刺孔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出院后均内科正规系统治疗,随访 6~24个月,经过胃镜证实溃疡均已愈合.结论 经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独特优势,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顾伟勇;钱声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影响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探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胸片、临床症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其中介入治疗组患儿68例,经外科修补手术治疗(手术组)患儿18例,对年龄、性别、体重、PDA直径大小、心胸比例、术前反复肺部感染、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费用的比较.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介入治疗组成功率 95.58%,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100%,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差异.介入治疗组与手术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8.16±4.16d和20.05±6.52d,费用分别为26327.97±4828.35元和17773.01±10499.32元.结论 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均是治疗PDA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安全性好,创伤小,并发症低,更具可行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介入治疗在有适应症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阚惠娟;严文华;黄洁;孙凌;吕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作者:巢为农;孙建辉;刘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血管病变患者56例,无血管病变患者52例) 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PDW),同时采用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结果 DM有血管病变组与DM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显著减少( P<0.01),除FBG外,MPV、PDW和GHB显著增高(P <0.01), FBG在糖尿病患者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DM无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无明显差别(P>0.05), MPV、PDW、GHB和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GHB、FBG能及时有效发现微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发生,及时干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林锋;董仁寿;林广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BV和HCV感染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HBV和HCV病人血清中抵抗素水平及其病毒载量,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HBV和 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方法 利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和病毒载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 ,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82;HB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0.05),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40.结论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病毒载量正相关;HBV感染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作者:郭晓临;陈鸥;周立平;赵连爽;李异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