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

付芳芳;沈海林;王聚宝

关键词:脊柱, 骨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MRI)
摘要: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3例,骶骨4例,所有病例均累及椎体和附件,7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4个椎体,1例累及2个椎体;其中2例术后复发.MRI 检查,其中4例可见明显肿块,5例椎体呈不同程度压缩性改变,5例可见多个小囊样改变;除1例因病灶内出血T1WI 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外,其余8例T1WI 序列为等、低信号, 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MRI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脊柱骨巨细胞瘤具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微循环变化的动态观察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微循环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2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为观察组,应用耳廓微循环检测技术分别于生后24h、72h进行微循环动态监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4h内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细静脉流速、微血管畸形率有异常改变,差异显著.72h后复查,细静脉流速、微血管畸形率仍有异常改变.结论 对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病情的评价、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朱兰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吲达帕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别用吲哒帕胺和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吲哒帕胺组总有效率76.7%,与对照组73.3%无显著差异.结论 吲哒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

    作者:郁美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SIR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IR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 =24),实验组连续5d每天给予20万单位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组患者均于第1、3、5天采血,检测T 细胞亚群的变化,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SIR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CD3+ 、CD4+细胞计数、CD4+/CD8 +比值均比健康体检组显著下降(P<0.05),第5天实验组免疫功能超过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明显减轻SIRS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程度,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薛继萍;吴允孚;邵素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NICU患者情绪障碍的干预

    对NICU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以减轻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石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种不同金属基底烤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镍铬合金、贵金属合金和金沉积三种不同金属基底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离体活髓前磨牙24颗,环氧树脂包理后随机分为3组,常规牙体预备后分别制作镍铬合金、贵金属合金和金沉积基底烤瓷冠各8颗,用硅橡胶印模材料代替粘固剂将3组烤瓷冠粘固于牙预备体上,硬固后取出硅橡胶,利用金属显微镜测量硅橡胶的厚度,比较3组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沉积烤瓷冠与贵金属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05),金沉积烤瓷冠和贵金属烤瓷冠边缘适合性均与镍铬合金烤瓷冠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金沉积烤瓷冠和贵金属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良好,二者均优于镍铬烤瓷冠.

    作者:吕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预测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在预测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准确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8个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患者192例,搜集入住ICU后第一个24h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检查资料,作为计算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的指标,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预测病死率.结果 192例危重症患者中有38例死亡,病死率19.8%.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的预测病死率分别为37.1 %±26.9%、34.7%±28.3%均大于患者的实际病死率(P <0.05).两者的敏感性均大于90%.APACHEⅡ评分0~10、11~20;SAPSⅡ评分0~20三个评分段,均没有病人实际死亡,特异性为0;两者特异性随着评分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对低评分阶段和总的预测病死率偏高,对高评分阶段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价值.

    作者:徐文秀;方理超;刘励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诊治及预防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生率.方法 对31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B超、MRCP、ERCP可明确诊断,31例均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重视胆囊切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再次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文庆;龚汉昌;胡其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8年收治的2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仅6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6 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手术切除率为89.7%.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型淋巴瘤27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25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56%,其中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61.9%(13/21);Ⅲ+Ⅳ期5年生存率为25 %(1/4).结论 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胃镜活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化疗是治疗PGML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及临床分期对PGML的分类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丁铖;张艳丽;何宋兵;汪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不同病程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糖尿病不同病程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并结合分子水平分析其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研究对象101例,按病程分为糖尿病组(DM组)32例,血糖稳定机制损害组(IGH组)34例,正常糖耐量组(NGT组)35例,对各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间比较,参数均有意义(P<0.01);IGH组与NGT组比较,高切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高( 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P<0.05);DM组分别与IGH组和NGT组比较,红细胞变形指数进行性下降( P<0.05或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进行性升高( P<0.05或P<0.01),其他各参数增高显著( P<0.01).结论 糖尿病随病程进展,红细胞变形性进行性下降,而聚集性逐渐增强.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特征既是糖尿病病理生理的基础之一,也是效应之一,两者互为因果.

    作者:李弘磊;汪平;邵良发;滕长青;周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鼠白细胞介素-15与其受体α亚单位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原核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15(mouse interleukin 15,mIL-15),并初步研究其与受体α亚单位(mIL-15Rα)的协同效应.方法 从小鼠肾脏组织克隆mIL-15成熟肽部分的基因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所得重组表达质粒pQE-30/mIL-15转化E.coli M15.得到的转化子经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表达产物,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Ni-NTA亲和层析柱上纯化、复性重组蛋白,以获得成熟的mIL-15.采用MTT法检测重组mIL-15促CTLL-2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并进一步研究mIL-15与mIL-15Rα结合后协同促进靶细胞增殖的功能.结果 重组mIL-15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ku,并能为抗His和抗mIL-15抗体所特异性识别.经Ni-NTA柱上蛋白纯化、包涵体复性后,可得到纯度约为95%的成熟蛋白.成熟mIL-15能够促进CTLL-2细胞增殖,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并且,在mIL-15Rα的配合下,mIL-15的促CTLL-2细胞增殖的活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在低mIL-15浓度条件下该协同作用表现得愈发明显.结论 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重组mIL-15,并初步研究了其与mIL-15Rα组成复合物的体外协同效应.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IL-15 及IL-15Rα协同性的作用机理和开展小鼠成体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润琳;范俊;罗世能;李文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14例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患者按是否辅助全身抗生素分为A、B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两小组,一组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另一组设为对照组,使用碘甘油,第4天记录临床效果.结果 无论是否辅助全身用药,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组与碘甘油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下颌急性智齿冠周炎,疗效可靠.

    作者:乔卫平;张玲;沈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BV和HCV感染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HBV和HCV病人血清中抵抗素水平及其病毒载量,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HBV和 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方法 利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和病毒载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 ,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82;HB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0.05),其抵抗素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系数为0.40.结论 HCV感染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病毒载量正相关;HBV感染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作者:郭晓临;陈鸥;周立平;赵连爽;李异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伴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伴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伴颅内出血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立即输注新鲜血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6h内停止出血者的百分率以及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凝血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改善显著、6h内停止出血者的百分率以及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伴颅内出血时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立即输注输注新鲜血浆将有效地控制出血,改善凝血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邵金富;王国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介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蛋白水平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性介体--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和尿蛋白(UA)水平测定的早期诊断应用.方法 利用生化法(超敏免疫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了130例AP患者(其中50 例SAP和80例MAP)血清hs-CRP和UA(MA、β2 M和IgG)并与64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 130例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尿MA、尿β2 M和尿IgG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并与AP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AP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是急诊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而AP早期肾损伤诊断和监测的灵敏指标依次为尿MA, 尿β2 M,尿IgG.

    作者:许秋芳;张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血管病变患者56例,无血管病变患者52例) 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PDW),同时采用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结果 DM有血管病变组与DM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显著减少( P<0.01),除FBG外,MPV、PDW和GHB显著增高(P <0.01), FBG在糖尿病患者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DM无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无明显差别(P>0.05), MPV、PDW、GHB和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GHB、FBG能及时有效发现微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发生,及时干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林锋;董仁寿;林广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64S-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64S-CCTA患者完整资料,并以近期(2周之内)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可用于评估1,129段冠脉中,64S-CCTA显示轻度和明显狭窄病变各为122、231段,其中各有61、198段得到CAG证实;64S-CCTA判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39%、96.35%、85.71%、97.10%及24.22、0.12;在CAG确诊狭窄节段中,64S-CCTA在轻度狭窄和明显狭窄中分别检测出非钙化性斑块、钙化斑块各为32、65 和154、53个.结论 64S-CCTA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及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与狭窄关系的评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筛查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聚宝;沈海林;付芳芳;王莺;房志伟;赵世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脊柱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 9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3例,骶骨4例,所有病例均累及椎体和附件,7例累及单个椎体,1例累4个椎体,1例累及2个椎体;其中2例术后复发.MRI 检查,其中4例可见明显肿块,5例椎体呈不同程度压缩性改变,5例可见多个小囊样改变;除1例因病灶内出血T1WI 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外,其余8例T1WI 序列为等、低信号, 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MRI能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脊柱骨巨细胞瘤具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付芳芳;沈海林;王聚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影响.方法 1.对198例KD患儿为KD组和100例无出疹性和肺部疾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MP-IgG抗体和MP-IgM抗体.2.在川崎病组根据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否,分成支原体感染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组.行组间:在IVIG治疗前后对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CRP、血沉、冠脉病变发生率、发病到出院时间的比较.3.在川崎病组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D)分为CAD 组和非CAD组,行组间MP感染率的比较.结果 1.KD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2.KD组中MP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CRP、血沉、发病到出院时间、及冠脉扩张率均高于非MP感染组( 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CAD组MP感染率高于非CAD 组(61.29% vs 36.52%,P<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发病,并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范秋红;严文华;王波;钱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NOTCH基因变异

    在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与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寻找Notch1基因变异.应用nested-PCR法,银染色- SSCP,direct sequencing法分析.在患者9的白血病细胞中PEST部位发现点突变(7316C/T),氨基酸也随之发生变异 (Pro2439Leu).该基因变异是首次在AML细胞中发现的Notch1基因变异.由于在患者9的完全缓解的骨髓细胞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因此该突变不是SNP.有关该变异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付璐;辛晓敏;李洁;张云平;毕莉;吴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瘘3例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占先心病的0.25 %~0.5%[1],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绝大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并发症,甚至猝死,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房志伟;王莺;沈海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