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体金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免疫电镜研究

吴淑燕;黄瑞;王响英;李苏安;毛棣华

关键词:血小板, 胶体金, 免疫电镜, 微波
摘要:目的 建立胶体金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稳定的免疫电镜技术,为开展血小板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正常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微波固定、常规固定两种方法,一抗为抗血小板GPⅢa单抗SZ21,分别选用直径10nm胶体金标记的羊抗鼠IgG(GAM-G)、直径15nm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G)为探针.结果 微波固定组血小板表面和开放管道系统可见到大量金颗粒的分布,而常规固定组的血小板未观察到金颗粒.结论 以微波固定的方法,用大小合适的胶体金探针可特异性定位血小板表面和内部膜糖蛋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中镜检标本的漏诊分析

    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使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的速度大大提高,在它的使用过程中,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各省、市地区临床检验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各级医院也建立了血细胞自动分析的质控程序,使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明显提高.

    作者:潘建玲;付桂华;刘方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血压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概况

    高血压是常见病,40岁以上的人群中15% ~20%受累,且随年龄而升高,不同种族存在差别.

    作者:何作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在实体瘤化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化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以及肝功能.数据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在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中,在化疗前PAB下降群体中发生肝功能损害概率为72.2 %,而在化疗前PAB正常群体中为4.4%,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前白蛋白是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预见性指标.

    作者:王刚;季楚舒;胡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7例为糖尿病组,不伴糖尿病患者59例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二组患者临床表现、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中,不典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冠脉三支病变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TG、TC、LDL、Lp(a)水平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多不典型,冠脉病变范围广,危险程度高.

    作者:巢为农;万玉鸿;金鹏;刘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由于病史逐渐加长,因反复发作导致肺功能极差,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导致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临床上常使用机械通气来改善病人的症状,有些病人由于脱机困难,必须长期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此时患者就面临许多问题,如:心理问题、呼吸道管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等,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韩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佩尔地平与三磷酸腺苷用于动脉导管结扎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佩尔地平与三磷酸腺苷在动脉导管结扎术中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能.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行开胸导管结扎术的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为三磷酸腺苷(A)组和佩尔地平(B)组,每组20例.降压时A组缓慢静注ATP0.5~1mg·kg-1,B组缓慢静注佩尔地平3~ 5μg·kg-1.注药时每1、2、3、4、5、10、15min 分别记录SBP、DBP、HR.结果 2组降压效果均较好,但B组降压程度及时间均大于A组( P<0.05),A组降压过程中心率减慢较B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 佩尔地平和ATP均适合用于动脉导管结扎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而佩尔地平在降压过程中心率变化较稳定有一定的优点.

    作者:欧珊;周乐顺;白树荣;林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鼻腔鼻窦砂粒体性骨化性纤维瘤与砂粒体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总结鼻腔鼻窦砂粒体性骨化性纤维瘤(SNPOF)与鼻窦前颅底砂粒体型脑膜瘤(P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1年12月~2007年12月12例SNPOF和5例PM进行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中的砂粒体和纤维成分,用免疫组化染色标记EMA、vimentin等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2例SNPOF,男9例,女3例,年龄10~41岁,平均年龄18.75岁.PM 5例,均为女性,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40.6岁.二者临床症状相似.CT示SNPOF呈高密度影,PM呈软组织密度影;MRI示 SNPOF 为T2低信号影,PM为等信号影.镜下SNPOF由砂粒体(砂粒样骨组织)和成纤维细胞、网织纤维、少量胶原纤维组成,PM由脑膜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或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大量砂粒体组成,两种疾病砂粒体的成分和结构相似,但分布不同.网状纤维染色、胶原纤维染色、McGee-Ruseell核固红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各有其特点.免疫组化染色SNPOF和PM vimentin均阳性,EMA:SNPOF11例阴性,1例阳性,PM3例阳性,2例部分区弱阳性.结论 SNPOF和PM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常规HE染色即可作出组织学诊断,但在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相似的情况下,应注意砂粒体的不同,正确诊断需要病理学与临床和影像学的密切结合.

    作者:李雪;韩一丁;杜江;卢志达;刘红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溶酶体与肿瘤的相关性及其在抗肿瘤中的意义

    溶酶体及其所含酶类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在细胞癌变过程中,溶酶体的位置及其膜通透性发生改变,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诊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赵江虎;秦正红;梁中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对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性进行分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68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另选健康体检者50名作对照.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脑出血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对预防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程;黄紫红;覃绍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热休克预处理抑制脊髓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损伤的抑制效果.方法 新西兰白兔54只,采用主动脉夹闭法,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 S组)6只;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24只;③热休克预处理组(HP组)24只.缺血再灌注后4,12,24,48h I/R组和HP组随机抽取6只兔,比较各组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热休克蛋白70 (HSP70)的表达、病理学改变、脊髓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各个时间点上,HP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I/R组;HP组病理学改变明显较I/R组轻.HP组表达HSP阳性率远高于I/R组.SOD的活力HP组高于I/R组,MDA含量HP组低于I/R组.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管华清;杨惠林;唐天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高原人体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在海拔3,700m选择10名已习服半年的男性士兵,在海拔5,380m选择10名已习服2个月的男性士兵,均采用服药前(对照组)后(实验组)的自身对比运动负荷双盲实验.运动结束检测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海拔3,700m和5,380m负荷运动,实验组较对照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P<0.01或0.05);红细胞高切相对指数和低切相对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海拔3,700m时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P<0.05),海拔5,380m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西地那非可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有氧运动能力.

    作者:崔建华;高亮;张西洲;哈振德;马广全;王宏运;李彬;王伟;马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疏血通对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对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骨科手术后卧床2周以上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术后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静脉滴注疏血通14d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参数,包括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粘度等,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14d后检测上述指标.统计学处理数值.结果 疏血通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 P<0.05),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疏血通治疗后可以改善骨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血液高粘滞状态,防止血栓形成.

    作者:郑红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脑出血及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及其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血清hs-CRP含量,中型脑出血患者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组,于入院7d后复测hs-CRP.结果 hs-CRP含量为重型出血组>中型出血组>轻型出血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 P<0.01).中型出血组,1周后并发感染者较入院1d时hs-CRP含量增高,未并发感染者降低(均为P<0.01);入院时hs-CRP含量虽无显著性差异( P>0.05),1周后感染者较未感染者hs-CRP含量显著升高( P<0.01).结论 血清hs-CRP含量反映急性脑出血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对了解有无合并感染的病情变化有帮助.

    作者:肖峰;王焱烽;刘艳菲;姚茂元;蒋苏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从乳糜血透视高血脂对血流变结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乳糜血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血脂检测采用日立10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采用赛科希德SA-6000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结果 乳糜血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 乳糜血血脂浓度增加,其全血粘度值亦增加.

    作者:李向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带锁髓内针锁钉的置入方法浅析

    随着骨折固定的理念从片面追求坚强内固定,发展到保护骨折周围的血运,带锁髓内针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其远端的锁钉置入仍然是手术的技术难题 [1].

    作者:武永刚;方礼明;郑继元;林华刚;王博;魏武;李金宸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的血液流变性的观察

    目的 观察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并高粘滞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80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5项指标.结果 经脑血康滴丸治疗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脑血康滴丸能有效地改变血栓病高粘滞状态,对防治血栓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势彬;王瀚申;苑晓峰;刘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异丙嗪佐治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加用异丙嗪佐治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患儿11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丙嗪,并与对照组58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止吐、止泻、退热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异丙嗪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效果明显,并且费用低、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华军;黄振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胶体金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免疫电镜研究

    目的 建立胶体金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稳定的免疫电镜技术,为开展血小板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正常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微波固定、常规固定两种方法,一抗为抗血小板GPⅢa单抗SZ21,分别选用直径10nm胶体金标记的羊抗鼠IgG(GAM-G)、直径15nm胶体金标记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G)为探针.结果 微波固定组血小板表面和开放管道系统可见到大量金颗粒的分布,而常规固定组的血小板未观察到金颗粒.结论 以微波固定的方法,用大小合适的胶体金探针可特异性定位血小板表面和内部膜糖蛋白.

    作者:吴淑燕;黄瑞;王响英;李苏安;毛棣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乌甲素复合小剂量吗啡硬膜外腔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复合小剂量吗啡硬膜外腔单次推注用于手术后镇痛的效果,为术后镇痛提供一种新的配伍方法.方法 选择经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高乌甲素复合小剂量吗啡组(A组)和常规吗啡组(B组).A组术毕硬膜外腔注入含高乌甲素8mg加吗啡1mg的生理盐水5mL,B组注入含吗啡2mg的生理盐水5mL.术毕6、12、24h 记录VAS评分,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两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9.3±4.8)h和(19.4±5.2)h,两组无差异(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 高乌甲素复合小剂量吗啡硬膜外注射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小.

    作者:王耀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建立实验室生化开放通道试剂评价的标准操作程序——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为例

    目的 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为例,建立一套符合该实验室的生化开放通道试剂评价的标准操作程序.方法 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EP6-A及EP9-A文件 [1],对在开放通道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的4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分别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干扰实验、溯源性以及与现有系统相关性的评价.结果 4种试剂中,A厂家的ALT试剂准确度较高,精密度均小于5%,稳定性较高,线性较高,超过1,000U/L.但B厂家的试剂的线性较宽达约1,500U/L.4种试剂在干扰试验中无显著差异.4种试剂与现有系统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结论 1.4种试剂均可以满足临床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要求.2.A厂家的ALT试剂性能相对更为优越.

    作者:杨顺;杨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