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莱;钱毓晋;李莼华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意义及两者与胶质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胶质瘤中PTEN、iNO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和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PTEN在胶质瘤Ⅰ、Ⅱ、Ⅲ、Ⅳ级中阳性率分别为91.7%、75%、53.3%、15.4%,PTEN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P<0.01).而iNO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38.1%、73.3%、76.9%;iNOS表达水平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和iNOS的表达一定程度反映胶质瘤的恶性度和侵袭性强弱;PTEN缺失可引起iNOS表达增加,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龙;周幽心;祝海平;李计成;陈学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该文对苏州市2001年~2005年临床成分输血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苏州市临床成分输血历年变化情况,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成分输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金玉;夏毓伟;李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分析1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免疫表型结果,以期了解儿童ALL免疫表型的特征,为临床诊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利用CD45PE-cy5/SS设门,完成186例儿童ALL病人的免疫分型.结果 在186例ALL中,B系ALL78.5%(146/186),T系ALL19.3%(36/186),T/M混合型ALL1.1%(2/186),B/M混合型ALL1.1%(2/186).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characterization of leukemia-associated immunotyping,LAIP)的出现频率为:B-ALL CD19+/CD10+/CD117+1.4%;CD19+/CD10+/CD13+25.3%;CD19+/CD10+/CD33+21.3%;CD19+/CD10+/CD2+5.5%;CD10+/CD34+/CD45±86.9%;CD19+/CD34+/CD20+24.7%;CD19+/CD10++/CD45±67.1%;CD19+/CD10-/CD20-4.1%.T-ALL CD7+/CD13+/CD45±5.6%;CD7+/CD33+/CD45±2.8%;TdT+/CD3+/CD45±100%;CD7++/CD2±/CD45±77.8%;CD7+/CD4+/CD3-16.7%;CD7+/CD8+/CD3-16.7%.结论 儿童B-ALL比率高于T-ALL,约为T-ALL的4倍,混合细胞白血病在儿童很少见.而且儿童ALL均具有独特的LAIP特征,因此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监测可提供非常客观的依据.
作者:朱明清;耿美菊;何海龙;王爱清;陈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 66例乳腺癌,单纯肿块或结节32例,单纯钙化17例,肿块或结节伴钙化13例,局部结构紊乱4例,术前X线诊断60例,误诊6例.结论 乳腺癌的常见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或结节,单纯钙化、肿块伴钙化和局部结构紊乱.
作者:高松华;刘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观察乌司他丁的疗效,对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白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实用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染色法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应用瑞氏姬姆沙混合染色法对361例脑脊液细胞学进行染色.结果 应用瑞氏姬姆沙混合染色法染出的脑脊液细胞清晰度好,即细胞核染色质、胞浆颗粒、核仁等清晰可见,一目了然.结论 瑞氏姬姆沙混合染色法具有染色效果好、操作方便简单、节省时间、非常容易掌握等优点,因此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戚其学;项永谦;徐万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简称TUVP)是近几年国内外开展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例TUVP病人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美娟;吴学东;鄂勇;赵建华;方志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成人CML-BC以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抗原检测及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典型易位组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组(P<0.05):无附加异常、伴附加异常、伴复杂染色体异常(CCAs)各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平衡易位、非平衡易位组中抗原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中各抗原的阳性率与CML-BC总体阳性率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7例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病例均为CML-AML.结论 典型t(9;22)易位CD34阳性率高于变异易位;有无附加染色体异常及是否平衡易位对免疫表型无直接影响.涉及17号染色体变异的CML-BC中急非淋变多见.
作者:马勤芬;周惠芬;朱明清;刘丹丹;陈子兴;薛永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正常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水平及vWF裂解酶(vWF-CP)活性,探讨vWF及vWF-CP在PI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法及ELISA法分别对35例正常孕妇及52例PIH患者血浆vWF-CP活性及vWF:A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vWF:Ag(103.4±68.4)%显著高于正常非孕妇(78.4±51.6)%(P<0.01),而血浆vWF-CP活性(76.3±18.4)%显著低于正常非孕妇(84.7±2.1)%(P<0.05).轻度妊高征妇女血浆vWF:Ag(98.8±48.5)%及vWF-CP活性(70.4±21.8)%与正常妊娠妇女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中、重度妊高征妇女血浆vWF:Ag(148.4±75.6)%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血浆vWF-CP活性(60.8±19.8)%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浆vWF升高,vWF-CP活性低下,参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内皮损伤可能是致妊高征患者血浆vWF升高,vWF-CP活性低下的原因.
作者:傅伟勤;卢国元;吴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方法 收集328例有呕吐症状的住院患儿病史进行分析.结果 内科性呕吐283例,占86.3%,其中以羊水吞咽综合症为致呕吐的主要疾病;外科性呕吐45例,占13.7%,其中多数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结论 内科疾病是新生儿呕吐的主要原因,但外科疾病若不及时明确和治疗后果严重,甚至可以危及患儿的生命,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后好坏的关键.
作者:姚海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Bamford分型(OCSP)各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2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OCSP分型和颈动脉斑块彩超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斑块彩超检出率69.08%,其中不稳定斑块31.43%,105例颈动脉斑块检出者中脑梗死类型主要为腔隙性梗死(LACI)61.9%.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对颈动脉彩超有斑块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作者:张志英;王薇;程庆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共收治2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人.结果 钉穿出股骨头13例,钉切割头颈6例,骨不连11例,术后骨折再移位7例,内翻位畸形愈合6例,钉尾退出8例,钉松动4例.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多方面.术中正确操作很关键.
作者:周峰;唐天驷;杨惠林;王文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烧伤患者60例,分为P组(异丙酚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各30例.P组单纯静注异丙酚;R组先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再静注异丙酚.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异丙酚首次用量及总用量、苏醒时间,评判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P组相比,R组异丙酚的首次用量和总用量显著减少(P<0.01),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组,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明显较P组轻微,两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烧伤换药,麻醉镇痛效果好,异丙酚用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且不影响苏醒过程.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1分类错一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block矫治器10~12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2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SNB角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下颌体和升支明显增加,磨牙关系中性或接近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或基本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先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多段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12例尺桡骨多段骨折采用骨折复位,Smith-Nephey公司生产的Foresight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无病例发生伤口感染和出现髓内钉断裂,松动.术后1例骨折延迟愈合,12例均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前臂旋转功能丧失<30..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多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伴软组织损伤的前臂多段骨折的良好手术选择.
作者:王轩;刘志伟;包欣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东菱克栓酶治疗血液病合并高粘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例人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对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结果 60%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0%患者部分症状改善,东菱克栓酶使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东菱克栓酶能有效改善血液病高粘状态,能有效治疗血液病合并血栓并发症.
作者:冉丹;孙汉英;陈淑萍;朱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端粒酶及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标本45例(包括初诊组25例和缓解组20例),以及对照组非白血病患儿骨髓标本20例.(1)以骨髓组织石蜡切片作原位杂交PTENmRNA检测,并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比较3组差异.(2)初诊组中20例治疗4周,观察疗效与3项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 (1)白血病初诊组骨髓腔充满白血病细胞.PTENmRNA失表达40.0%,hTERT阳性表达84.0%,DNA-PKcs失表达28.0%;3项表达水平均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2)化学药物治疗4周,未完全缓解者5例;PTENmRNA失表达者占4例,CR率低于阳性表达者(P<0.05);hTERT和DNA-PKcs阳性表达者各占4例,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1)骨髓活检有助于白血病诊断和疗效判定.(2)儿童急性白血病显示有PTENmRNA、hTERT及DNA-PKes表达异常,表明抑癌基因、端粒酶和DNA修复基因在白血病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基因诊断.(3)白血病初诊组与缓解组显著差别,可辅助疗效判定.(4)治疗效果与多因素相关,PTENmRNA失表达可影响疗效,显示有预测预后价值.
作者:孙晓东;柴忆欢;曹幼甫;邓海贞;柴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OX-2和Fa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正常胃黏膜及82例胃癌组织中COX-2和Fas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4%,而在正常对照的胃黏膜组织中阳性率为13.3%,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Fas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9.1%,在30例正常胃黏膜组阳性率为93.3%,正常胃黏膜组中Fas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P<0.001).COX-2与Fas的阳性表达在各性别组和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间,低分化和高、中分化胃癌组间、TNM分期之间表达有显著差异.Fas在高、中分化胃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组(P<0.05).而在TNM分期之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COX-2与Fas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rs=-0.559,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与Fas低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显著等级负相关.
作者:胡端敏;冯一中;王少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C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及对其递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percoll液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当第二或第三代细胞生长达到60%~70%融合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分别于不同时间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取诱导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诱导后的诱导液作HPLC测定其中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 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索C可使骨髓基质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免疫组织细胞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表现为NSE阳性,GFAP阳性.HPLC测定结果显示,用维生素C诱导后,诱导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多.结论 维生素C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并且可增加其中单胺类递质的释放.
作者:邵君飞;单立冬;惠国桢;王海秋;姚建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病人接受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能力的现状,为高血压病的防治及健康教育寻找有效方法 和策略.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血压病人调查问卷表,对238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病人就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方式和自我保健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健康教育率越高,P<0.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小传媒多,人际传播少.接受教育者自我保健能力高于未接受者,P<0.05.结论 健康教育接受率与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导致自我保健能力的增强将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作者:邵晴;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