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扁桃酯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张熠;张正义;关华

关键词:环扁桃酯, 血液流变学, 血栓形成
摘要:目的 研究环扁桃酯对血流变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测定环扁桃酯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血栓湿重,并与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进行比较.结果 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降低全血粘度的效果显著,高切变率80s-1降低率为19.5%,低切变率20s-1降低率为26.2%;环扁桃酯的高剂量组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大聚集率下降了29.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扁桃酯高剂量组使血栓湿重明显降低.结论 提示环扁桃酯是改善血流变及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我院传统小儿静脉麻醉常用氯胺酮复合安定和/或羟基丁酸钠,常出现麻醉深度不稳定,术后苏醒期明显延长,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较多.自2003年起,我们陆续试用咪唑安定、氯胺酮诱导,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用于小儿静脉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伯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c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Tcf-1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出骨髓CD4+T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ef-1 mRNA在再障患者和正常人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Tcf-1 mRNA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且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型再障患者(P<0.0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Tef-1基因在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上调,且在重型再障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推测Tef-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与骨髓CD4+T细胞增殖活化的程度相关.

    作者:郑邈;刘文励;孙汉英;周剑峰;付劲蓉;罗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院内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病历中,筛选出符合院内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且有完整的尿培养阳性结果和药敏试验的病历8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分离的8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2.7%,真菌占22.7%,革兰阳性菌占4.5%.在革兰阴性菌中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2.3%).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22株,全部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且其耐药率高;真菌感染比例也明显增高.

    作者:陆莹;狄伟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斑点酶联免疫法在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研制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斑点酶联免疫法在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研制中的应用.方法 将伤寒沙门菌62(ST62)抗原提取物以微量加样器点于预处理过的硝酸纤维素膜上,待干后,以含10%小牛血清的0.05M Tris-HCl缓冲液进行封闭,用于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鉴定其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采用斑点酶联免疫法筛选,获得5株抗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A3、C1、D4、E6、F5),其中A3株经免疫印迹试验证实,仅在52KDa蛋白处出现一条清晰的条带.结论 实验结果证实该法简便、快速、经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操作性强,适合于在单克隆抗体研制中的应用.

    作者:徐培君;顾冠彬;万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小板微颗粒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als,PMPs)数量的变化,研究其与P-选择素及血小板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IT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P-选择素.结果 ITP组PMP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MPs与P-选择素之间有正相关性,PMPs与血小板数量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小板微颗粒数量的的变化对ITP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为ITP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郁钢;杨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Wistar大鼠颈总动脉内皮,治疗组每日一次给予弹性蛋白酶抑制剂,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溶剂,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损伤10d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细胞数及面积,用原位末段缺口标记法检测内膜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球囊损伤10d后,模型组颈总动脉内膜面积增厚,平滑肌细胞数增多,凋亡指数下降.治疗组较模型组,内膜面积及平滑肌细胞数减少,凋亡指数大幅上升.结论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的增厚.

    作者:徐楠;舒强;凌光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328例住院新生儿呕吐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方法 收集328例有呕吐症状的住院患儿病史进行分析.结果 内科性呕吐283例,占86.3%,其中以羊水吞咽综合症为致呕吐的主要疾病;外科性呕吐45例,占13.7%,其中多数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结论 内科疾病是新生儿呕吐的主要原因,但外科疾病若不及时明确和治疗后果严重,甚至可以危及患儿的生命,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后好坏的关键.

    作者:姚海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丹杞24味方治疗脂肪肝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 用中药治疗脂肪肝并为脂肪肝的治疗与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方法 采用丹杞24味方(含配方颗粒)治疗脂肪肝2 140例,并检测B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指标观察其疗效.结果 通过对2 140例脂肪肝患者的疗效统计分析,临床有效率为95.14%,临床治愈率为81.0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丹杞24味方治疗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安全、经济、实用.

    作者:王瑞兴;刘祥法;袁士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调查分析及护理

    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病人接受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能力的现状,为高血压病的防治及健康教育寻找有效方法 和策略.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血压病人调查问卷表,对238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病人就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方式和自我保健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健康教育率越高,P<0.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小传媒多,人际传播少.接受教育者自我保健能力高于未接受者,P<0.05.结论 健康教育接受率与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导致自我保健能力的增强将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作者:邵晴;周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达帕林联合尤卓尔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达帕林联合尤卓尔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寻找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安全有效的外用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50例色素障碍性疾病(黄褐斑26例,雀斑8例,痤疮后色素斑16例)为研究对象,予以阿达帕林联合尤卓尔每晚1次治疗,观察8周,16周,24周,32周.结果 10例基本痊愈,32例显效,6例好转,2例因刺激反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达83.3%.结论 阿达帕林联合尤卓尔在治疗色素障碍性疾病中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病人易接受.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ITP患儿按加用/不加升血小板胶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加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P<0.05),且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激素减撤较对照组快疗效佳(P<0.05).观察治疗组血清PAIgG经治疗后大多恢复正常,口服升血小板胶囊后,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稳定.

    作者:王易;季正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6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根据情况选择囊肿剥出、附件切除或改开腹手术.术后根据病灶严重程度及有无生育要求分别加用GnRHa、息隐、口服避孕药治疗.术后2周行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 63例中,腹腔镜下成功剥离卵巢巧克力囊肿50例,附件切除11例.2例因盆腔粘连严重,操作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无其他术时、术后并发症.按AFS-r分期法进行分期:Ⅲ期38例(60.32%),Ⅳ期25例(39.68%),无Ⅰ、Ⅱ期患者.所有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2周检查手术有效率达100%.随访6~42月,Ⅲ期复发率为5.26%(2/38),Ⅳ期复发率为12.00%(3/25),总复发率为7.94%.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是理想方法,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恰当的手术方式,规范的操作过程,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徐凤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49例诊治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交通的发展,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2002年1月~2006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4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樊明月;孔庆林;顾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6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TIA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血液流变学各参数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TIA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故应对TIA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康琼英;温洁新;赵景;韩世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多君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α 1受体激动剂米多君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反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服用米多君后患者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低血压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感觉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口服米多君可显著提高有低血压事件的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有效维持患者透析时、透析后的血压的稳定性.

    作者:计文明;陈强;王浩;汪克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7例分析

    目的 检测住院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以凝聚胺法配血用于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结果 苏大附二院自1996年以来,共发现红细胞不规则抗体17例,分别为抗E 8例,抗-cE 3例,抗D 2例,抗c1例,疑抗-Leb1例,抗M 2例.结论 对住院患者常规检测红细胞抗体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和及时,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林军;钱建新;祁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瑞替普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活性测定

    目的 构建带组氨酸标签(His6·Tag)的瑞替普酶(Reteplase,r-PA)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活性检测.方法 通过引物设计在r-PA基因5'端加上组氨酸标签(His6·Tag),克隆到pET23a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FAPA法测定其纤溶活性.结果 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鉴定、测序后正确.表达产物分子质量39kDa,为r-PA特异性条带,纯化产物具有纤溶活性.结论 成功地在大肠杆菌表达了带有标签的r-PA,简化了下游分离纯化和复性步骤.

    作者:孙雄华;徐寒梅;沈子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多段骨折

    目的 介绍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多段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12例尺桡骨多段骨折采用骨折复位,Smith-Nephey公司生产的Foresight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无病例发生伤口感染和出现髓内钉断裂,松动.术后1例骨折延迟愈合,12例均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前臂旋转功能丧失<30..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多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伴软组织损伤的前臂多段骨折的良好手术选择.

    作者:王轩;刘志伟;包欣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把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40例为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治疗,对照组(B组)40例为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中(6个月)、后(1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和因子分析.结果 A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16.39分,有效率70%,B组治疗后BPRS总分平均下降4.97分,有效率17.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组治疗后BPRS各因子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沙东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非手术治疗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的5例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临床观察、动态CT扫描和随访的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5例均首先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终改行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成功,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小,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年龄超过70岁,有明显的脑萎缩,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证据者允许选择非手术治疗.

    作者:朱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