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震亚;赵奕;钱可大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于198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主要适用于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或进行姑息性胃肠减压[1].
作者:江志伟;汪志明;李国立;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胃曲张静脉(GV)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显示的血流特征.方法 分析经内镜确诊的GV病例50例并分型,比较不同类型的内镜表现及CTPA检查结果.结果 50例患者中,GOV-Ⅰ型29例,GV多为轻度,CTPA示血流来源以胃左静脉为主,胃肾/脾肾分流者17.2%;GOV-Ⅱ型10例,GV严重程度不等,CTPA示多为胃左、胃后、胃短静脉混合供血,有分流者50.0%;IGV-Ⅰ型11例,GV多为重度,CTPA示血流来源以胃后、胃短静脉为主,有分流者63.6%.GOV-Ⅱ型和IGV-Ⅰ型出血发生率高于GOV-Ⅰ型(P<0.05).结节形和瘤形的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迂曲形(P<0.01).结论 Sarin分型结合内镜下曲张静脉形态可明确胃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预测其出血风险性.CTPA显示不同类型GV的血流来源不同,分流发生率不同,因此疗效也有差异.
作者:赵红;于永征;赵丽琴;贺文;于中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LES区食管壁增厚,压力增高.治疗方法以气囊扩张为主,扩张治疗虽可短期内缓解吞咽困难症状,但患者复发率很高,且易导致穿孔、出血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采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庆印;张春梅;姜开通;黄传兰;曾宪忠;鲁临;吉布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切除术得到临床认可及ERCP、超声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早期癌的术前诊断及内镜下切除报道逐渐增多,但对十二指肠乳头部良性病变的内镜下切除报道甚少.2003年始我院采用ERCP联合小探头超声内镜指导切除十二指肠乳头部良性病变,治疗9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留业;刘运祥;吴承荣;曹晓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52岁.因发热1周,上腹部不适、黑便3 d,呕血2 h入院.既往史:6年前患颈部淋巴结结核.体格检查:上中腹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WBC 19.8×109/L,RBC2.86×10 12/L,血红蛋白74 g/L,血沉>140 mm/h,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麻树人;潘汝明;张宁;赵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活动性和非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活动性和非活动性UC患者以及对照组肠镜活检组织中HGF、c-Met表达;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活动性UC组、非活动性UC组H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88%、100%;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2%、1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HGF、c-Met在UC结肠黏膜表达与PCNA过表达正相关(r分别为0.648、0.645,P均<0.05).结论 HGF及其受体c-Met可能在UC结肠炎症黏膜修复中起作用.
作者:陈凡;林琳;张红杰;王涛;杨希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胃肠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检查,有一定的风险和痛苦,尤其对冠心病患者,因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操作时的强烈刺激常致患者心电图应激性的改变.为比较无痛和常规胃肠镜检查对冠心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我们从2003年2月至2005年9月共收集了140例冠心病患者在胃肠镜检查中持续心电监护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红;唐继志;胡漂有;方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组织黏合剂N-丁基-2-氰丙烯酸盐在模拟血管中的实际行为,分析影响其闭合血管的主要因素,找到发挥作用的佳条件.方法 利用聚四氟乙烯管建立血流模拟装置,分别研究血管直径、血流速度以及组织黏合剂配比浓度这三个因素对组织黏合剂闭合血管的影响.结果 组织黏合剂与碘油1∶1配比混合物1.0 ml快速注射至聚四氟乙烯管内可以完全阻塞血流速度15 cm/s、直径0.4 cm的以及血流速度10 cm/s且直径0.6 cm的血流.当管腔直径增加至0.8 cm或血流速度加快为20 cm/s时,血流只是部分闭塞.改变组织黏合剂与碘油配比为0.5∶0.8以及0.5∶1.0,则注射后聚合体断裂成碎片状.结论 实验验证了随着血管直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及配比浓度降低,组织黏合剂闭合血管的效应下降,以供临床定量参考.
作者:王艳梅;程留芳;李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射频消融和置入内支架的联合治疗在延长不能切除的胆胰肿瘤患者胆道通畅期中的作用.方法 共58例患者采用联合治疗: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先作内镜下乳头局部切除,而后对残留病灶作射频消融;52例经ERCP测出肿瘤狭窄段的范围,对狭窄段作射频消融,然后置入相匹配的金属内支架.收集同期52例单放金属内支架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联合治疗组中,3例治疗后2个月内因胆道严重感染、全身衰竭死亡,余55例胆道平均通畅期为9.2个月,平均存活期为16个月.其中48例再次梗阻后再次内镜下治疗,28例单作射频消融和20例射频消融加再置入内支架,通畅期又平均延长5.1个月.而单放内支架组胆道通畅期为6.1个月,平均存活期为13个月.结论 射频消融能阻止肿瘤的局部增长,从而延长内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存活期.
作者:张啸;张筱凤;杨建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内镜和病理表现及预后.方法 对29例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及病理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的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29例中内镜下表现为溃疡17例,肿瘤样病变3例,浅表性胃炎2例,糜烂出血性胃炎1例,萎缩性胃炎6例.病理检查均在黏膜层、黏膜下层或坏死组织中发现有大量血吸虫卵沉积.29例中3例合并胃癌,另在长11年的随访中发现癌变6例,癌变率达31%.结论 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病理学检查,预后分析表明本病易产生癌前病变并易癌变,应定期随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宋文冲;于皆平;沈磊;曹俊;于红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现对我院近2年来确诊的BE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索标;苏派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31岁,因反酸、胸骨后疼痛、嗳气1个月,在我院行无痛胃镜(静注丙泊酚150 mg)检查,发现距门齿30 cm处食管右壁一直径约0.5 cm结节状、白色半透明样隆起,表面无充血,周围黏膜无异常,贲门口周围黏膜点、片及条状充血,胃窦黏膜红白相间.活检钳触之质软,活检3块后隆起基本消失(图1).诊断食管下段隆起病变、性质待定.1周后病理报告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图2).按食管炎正规治疗15 d后胃镜复查原病变位置光滑、平整.
作者:王仲玉;孙华;傅汉中;郝佩勇;李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96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们为6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林;娄善华;杨龙江;靳巍;刘雅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共聚焦激光内镜的诞生标志着内镜检查的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内镜检查将从宏观走向微观,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影像走向机能.下面从共聚焦激光内镜的基本原理、结构、应用、展望等方面对其做一初步综述.
作者:白杨;张亚历;张振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52岁,因黑便、贫血、腹痛1个月入院.十二指肠镜检查见一肿物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8 cm×7 cm×7cm,上缘紧贴十二指肠乳头,向腔内生长突入十二指肠降部使该部阻塞(图1),活动度差,活检为间质瘤.
作者:陈尔东;姜世满;王明涛;李雪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使用超细胃镜经鼻插入(简称经鼻胃镜)是一种新的胃镜检查方法,我院消化内镜室于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共进行了125例经鼻胃镜检查,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黎庆宁;杜艳蕾;李瑜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43岁.因反复上腹隐痛1年、加重月余入院,外院内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炎,食管息肉;病理:慢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内镜:距门齿35 cm处食管后壁见一0.5 cm的广基隆起性病变,浅灰色,表面光滑,固定(图1).
作者:薛静;付勇;蒋丽丽;热和曼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胆道狭窄中以吻合口狭窄多见,约占胆道并发症总发生率的一半;非吻合口的狭窄常位于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与胆总管[1].
作者:卢晓云;邹晓平;徐肇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食管异位胃黏膜(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HGM)表现为颈段食管黏膜上的褐红色黏膜斑,故又称食管入口斑(inlet patch),其改变是因先天发育过程中胃黏膜在食管上段残留的结果.食管异位胃黏膜病例并不少见,但在胃镜检查时常被遗漏或误诊为其他疾病.现报道近两年我们胃镜检查时遇到的23例患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麻树人;潘汝明;袁爱娇;艾美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国外一般不主张进行肠道准备,只要求在检查前流体饮食12 h后绝对禁食12 h,国内大部分的医院是要求进行肠道准备的,其方法大致与结肠镜肠道准备相同.我院自2004年引进胶囊式内镜以来,共进行胶囊内镜检查30例,为了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我们总结对比了以下3种不同的准备方法.
作者:康艳;陈星;刘变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