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丽
目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均在治疗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并在术后给予基础护理、体位护理、并发症防治护理等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例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0%;54例患者后拔除气管套管,有6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症状,占总数的10%。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采取及时的抢救时机,在短的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在对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之后,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出现细菌感染,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与体位护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吸痰、防止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低,以此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百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方法。方法将84例处于放疗期间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结果两组放疗后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张达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将对老年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不良反应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72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药物总共有10大种类,其中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以及神经系统用药,其主要的用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用药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损害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紧随其后。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给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所需的药物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作者:屠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复查CT检查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患者做好CT检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途中安全情况,各种管道护理情况,行CT检查时的注意事项,返回EICU病房后的护理。结果126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CT检查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防范危险因素,确保途中安全,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行CT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焦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充盈造影超声诊断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口服有回声型超声助显剂充盈胃腔后,对1005例体检人群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总结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结果超声诊断阳性病例42例,其中进展期胃癌2例,消化性溃疡32例,胃息肉1例,食道下段(胃底)贲门癌1例,胃下垂6例,与胃镜诊断符合率93.9%,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6%。结论充盈法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是健康体检过程中理想的胃十二指肠检查方法。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在普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更加细化,详细说明疾病的病因、解剖、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等,制订成图文并茂的册子,应用于普通外科低年资轮转护士的护理教学中。结果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后,明显缩短低年资护士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时间。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细化表后提高了普通外科教学质量及效率。
作者:李梅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合理补液速度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30例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创伤性休克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补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补液速度保持不变,采用休克指数公式调整治疗组患者的补液速度,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4例患者复苏无效,11例患者复苏有效,补液速度准确率为73.33%。治疗组1例患者复苏无效,14例患者复苏有效,补液速度准确率为9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休克指数公式调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补液速度,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50例在一般医护的基础上予以与本病相关的预见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可预见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四郎巴姆;拥中;李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前房积血患者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采取半流食、半卧位、双眼包扎,情绪紧张者给予镇静剂。结果 I级积血治疗1-3天吸收,II级积血3-7天吸收,III级积血7-11天完全吸收。入院时伴眼压高者4例经甘露醇治疗,并随着积血吸收很快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无角膜血染发生。
作者:金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全方位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控制感染、去除痰液、哮喘处理以及饮食控制等,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其中治愈10例(33.33%),好转15例(50%),有效5例(16.67%)。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两者会相互影响,诊断较困难,全方位的病情分析有助于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利于疾病治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南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论文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有效规避了心内科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护理质量大幅度提高。近两年来我院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也有反馈的方法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为病人做基线评估,了解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举办健康知识学习班,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疾病的病理知识和健康保健知识,对病人的健康起到了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从而使护理质量大幅度得到提高。
作者:任菊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该病具有容易反复、病程长、并发症种类较多,不仅成为各种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沉重负担,也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折磨。糖尿病和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不良生活习惯较多的城镇居民而言,构建糖尿病防治模式可以说意义深远,因此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作者:薛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老年性便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也是老年人心血管死亡的诱因之一。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便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诸多方法经试验证明对老年性便秘有很不错的疗效。
作者:董美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儿科在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132例,根据入院就诊顺序编号将他们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一系列的吸氧、化痰、雾化吸入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药物停止使用后患儿发生感染的次数以及感染持续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停止使用后发生感染的次数也比对照组少,感染持续的时间也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匹多莫德,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减少患儿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作者:黄艳春;肖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分析介绍了血液透析机动静脉压力、透析液压力、跨膜压这几个压力参数的临床意义,旨在帮助护理人员去正确分析、解释、判断这些压力读数的正确含义,及时地去除报警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安全有效地完成血液透析疗程。
作者:刘锋;于坤;王红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进一步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管,提高临床护理和医疗质量,针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临床在业人员自身素质,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灭菌、清洗及包装质量管理,同时对各项检测进一步进行加强管理等方法,提高消毒中心管理质量。结果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一系列日常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如灭菌、消毒、清洗、干燥、分类、回收、检查包装、保管、存放及发放,严格遵循灭菌、消毒操作,合格率达到100%。结论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工作,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蕙茹;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结合临床数据资料观察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腔镜治疗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腔镜技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结果85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为50±4.3min,术中出血量20.4±3.2ml,书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输卵管通畅71例,通畅率达83.5%,不畅8例(9.4%),阻塞6例(8.23%)。随访1年,其中妊娠59例,妊娠率69.4%。结论应用腔镜技术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显著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和妊娠率。
作者:王礼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进行腹腔镜剥除卵巢囊肿的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术中创面止血,A组患者采用缝合法, B组患者采用电凝法。于患者术前、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进行抽血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黄体生成素( LH)、阴道超声检查窦状卵泡数(F0)及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以判断卵巢的储备功能。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FSH、E2、LH、F0、PSV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FSH、E2、LH、F0、PSV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二次月经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 FSH、E2、LH、F0、PSV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剥除卵巢囊肿术中用电凝止血法较缝合止血法对卵巢储备功能损伤大,推荐使用缝合止血法。
作者:吴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温胆汤灵活恰当的配伍,在治疗顽固性、久治不愈性的常见中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基本治愈32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95.6%。结论温胆汤在杂病中疗效确切。
作者:张仙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