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松;张志刚
目的了解遵义市麻风病人生存状况,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救助措施。结果调查病人960例,外迁31例,失访155例,死亡115例,存活659例。存活病人中Ⅰ级畸残77例,Ⅱ级畸残218例,无残疾364例。结论麻风病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要实现麻风病人与社会融合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吴铁菊;李林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究上消化道患者优质安全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SAS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模式更加有利于患者预后治疗。结论采取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更加有利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治疗和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马嘨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MECT)是一种利用短暂适量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短暂的意识丧失,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 MECT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兴奋躁动、抑郁症及木僵的疗效更好[1]。我病区于2013年6月采用MECT治疗1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木僵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HBeAg阳性 CHB 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开始用药及用药后3个月及6个月的选择、依从性、回归社会等。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情况、HBV的标志物、肝脏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用药时、用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恢复劳动能力、生活质量、用药时机的选择、依从性、回归社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能够及时把握用药时机,明确药物疗效及依从性,正确认识药物的副反应,消除心理障碍,并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惠霞;冯淑宏;陈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颈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8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永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研究。方法对我院诊治的98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给予多种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对症治疗与心理护理手术成功的患者95例,失败的患者是3例。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促进患者早期康复,这也是符合当今的医疗模式,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淑贤;黄恩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麻醉水平。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于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的141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总体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麻醉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吴运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护理学员讲好一堂专题讲座就是每个护理教员都将面临的一堂必修课,也是我们提高护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护理教员应如何备课,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方式等问题进行以下综述。1、精心备课:了解情况、有的放矢;掌握深度,广度;抓住重点、难点;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总体设计要得当;主题思想要明确;从共性到个性;逻辑与层次要分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衔接要自然;3、精心安排教学方式:讲授应留有余地;提问与课堂讨论应适当穿插;提问方式合理安排;后还需温故而知新。综上所述,如果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必然能够对护理临床实习学员的业务学习效果有很大的提升。
作者:汪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院整体的精细化管理是新医改形势下对医院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后勤安全保障工作是医院医、教、研等工作的重要支撑,其精细化管理也是必然趋势。我院后勤保障部门涵盖总务科、安全保卫科,主要承担全院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任务,因此,如何抓好安全保障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好事前预防、超前控制,是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近两年来在后勤保s障部门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我认为实行医院安全管理精细化,将有利于全面推进医院的建设发展。
作者:李鉴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及过重的经济负担。通过对糖尿病足的护理与健康教育,使病人对其有正确的认识,重视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糖尿病足的致残率。
作者:何晓霞;李玲;董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是目前医治孕妇产后出血的一种非常常用的临床方法,为了探究其疗效和作用,文章将选择36例无基础疾病、妊娠状态下无其他并发症状出现的剖宫产孕妇进行研究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观察组是将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对照组只利用缩宫素。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使用的方法比对照组的药效和作用更为明显,对产妇产后出现的过多出血以及预防宫缩乏力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对消化性溃疡出血( PUB)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12例PU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在胃镜下电凝止血,观察组57例在胃镜下钛夹钳夹止血,比较两组成功止血率及再次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镜下钛夹钳夹止血起效快,成功之血率高,临床应推广适用。
作者:王晓丰;岳静;宋振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神经外科ICU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45例进行分析,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患者治疗14天后测定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的值。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使用营养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为患者疾病康复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宋慧敏;乔元元;曹新娜;祝园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浅谈老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近35例老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血糖水平的监控,饮食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皮肤及切口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病情好转,无伤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对老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童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散播性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某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散播性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统计治疗结果。结果42例患者中1例合并HIV患者死亡,41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3名患者出现神经痛后遗症。结论播散性带状疱疹,发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在分娩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开解劝导等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剖宫产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1.7%,自然分娩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1.6%,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1.6%,30-35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74.2%,35-41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91.3%,不同年龄段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及分娩方式有关,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陆正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应用12导动态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对34例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阵次少,每次持续时间短,频率不过快(多在130-150次/min),以多源性居多,单形性少。结论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较多,其临床意义应结合心功能状况及相关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再行处理,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大多无需特殊处理。
作者:罗莉娟;盛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MTA)有着十分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近些年来,MTA在儿童口腔治疗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 MTA 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何桂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方法进行疗效的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型辩证治疗偏头痛具有针对性,不良反应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有旭;陈玉明;戚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药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在2012年7月---2013年1月间进行收治的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共计50例的资料,利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将患儿资料随机抽取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儿25例,对照组患儿25例,对于对照组的25例病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则观察组25例病例给予阿奇霉素连续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病例疗程全部为14天-21天,之后进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和相关患儿不良反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后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之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相比下对照组给予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患儿的不良反应方面、住院时间方面、抗生素治疗费用等多方面的均显著是高于观察组的。结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治疗小儿肺炎方面是具有安全性、治愈率高、经济适用的,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并住的推广和借鉴的。
作者:金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