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婷;赵明耀;孙丽莎;李沛;马俊芬;黄幼田;董子明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肺气肿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并扩增大鼠MSCs,并以5-溴氮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移植组大鼠于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并烟雾暴露,建立肺气肿大鼠模型.然后将培养的MSCs经尾静脉注入到移植组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3组大鼠肺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及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移植组均出现肺气肿病理改变,但后者较前者明显减轻.3组间平均肺泡数(MAN)、肺泡腔与肺总面积比(P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2.248,194.474,P均<0.001);移植组MAN高于模型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AA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移植组可见Brdu阳性细胞表达,部分Brdu阳性细胞内有CK的表达.对照组和模型组未见Brdu阳性及CK阳性细胞.结论:MSCs移植明显减轻肺气肿大鼠肺部炎症和病理改变,这可能与MSCs在受体肺组织内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有关.
作者:方翔;汤兵祥;张曼林;孙芳;胡建平;刘欣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上皮间叶转化的概念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与基底膜连接的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学改变,丧失细胞-细胞之间的连接,转化为具有游走能力的间叶细胞[1].1982年,Greenburg等[2]发现在三维立体胶原胶中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可以转化为具有迁移能力的间叶细胞,并首次提出了EMT的概念.但是后来鉴于转化后的间叶细胞也可逆转为上皮细胞,即间叶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同时transformation一词易和肿瘤的恶性转化(transformation)混淆,2003年第一届EMT国际会议确定将transformation改为transition.
作者:周庚寅;蔡永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根据其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可分为8种基因型[1].感染不同基因型的HBV患者的临床经过与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差异.作者应用巢式PCR技术对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比较干扰素α对不同基因型HBV感染者抗病毒的疗效.
作者:李志勤;余祖江;武淑环;孙长宇;江河清;潘延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生成DC,细胞培养第3天加入3种质量浓度的牛膝多糖(200、300和400 mg/L),第5天负载EC9706细胞制备的冻融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6和CD11a的表达和成熟情况.提取培养第8天的DC和T淋巴细胞再混合培养3 d,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及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以上均以生理盐水培养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设4个复孔.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低中剂量牛膝多糖在有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小鼠骨髓来源DC的分化、成熟及表面标记CD86(F=9.788,P=0.012)、CD11a(F=10.220,P=0.016)的表达,增加DC致敏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F=9.807,P=0.012),DC诱导的CTL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F=9.923,P=0.015),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400 mg/L的牛膝多糖可使这些方面的效应明显降低.结论:适当质量浓度的牛膝多糖能够提高DC的抗原递呈能力,进而提高DC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冯婷;赵明耀;孙丽莎;李沛;马俊芬;黄幼田;董子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年来,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争论焦点和热点.目前一致推崇以压力导丝和血管内超声测定某些指标来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然而,上述2项技术价格昂贵,临床尚难普及.有研究[1]表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可对筛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帮助.作者在DSE指导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顺保;刘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双受体系统串珠素(perlecan)和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FGFR)在人喉癌细胞Hep-2中的表达.方法:培养Hep-2和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CaT细胞,应用RT-PCR方法检测bFGF、perlecan及FGFR1~4 mRNA的表达.结果:bFGF、peflecan、FGFR1、FGFR2及FGFR4 mRNA在Hep-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HaCaT细胞(t分别为17.540、19.684、13.371、12.692和12.586,P均<0.05).2种细胞中均未检测到FGFR3 mRNA.结论:bFGF、perlecan及FGFR与喉癌细胞的生长关系密切.
作者:陈广理;龚树生;陈沛;罗凌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因外伤等原因造成足踝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骼外露,修复较困难.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深入发展,Masquelet等[1]提出了皮神经皮辦的概念,并设计皮神经皮辦成功应用于临床,为上述部位提供了良好的修复方法.2005年6月以来,作者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辦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7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中锋;崔红旺;王俊波;张全英;朱玉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弱视是由于视觉系统发育在关键期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和(或)因两眼视觉输入不同,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间发生竞争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1].
作者:陈道信;郑海涛;夏来慧;许冰;魏凌君;岳金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蝶骨嵴脑膜瘤毗邻颅底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下丘脑及视神经等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合并重度脑水肿时,手术风险更高,难度更大.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重度脑水肿蝶骨嵴脑膜瘤17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庞长河;龙江;孙剑瑞;魏新亭;宋来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0、40、80和160μmol/L的Te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PF,24、48及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Tet在20、40、80和160 μmol/L浓度下作用24、48及72 h,能够抑制HPF增殖(F时间=235.632、342.039、586.788和584.667,P均<0.001;F组间=372.672、474.734和389.467,P均<0.001).Tet干预后PCNA蛋白表达下降(F=185.623,P=0.009).结论:Tet可抑制翼状胬肉HPF细胞增殖.
作者:孙广莉;张明昌;蒋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累及脑、皮肤、肾脏及心脏等全身多器官组织.作者收集2002年9月至2009年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TS患者16例,分析其头部CT和MRI表现特点,旨在探讨CT和MRI对TS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天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分为5组培养:无血清组、体积分数20%的胎牛血清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分别给予37.5、75.0及150.0 mg/L酸性肽),作用24、48及72 h后,收集星形胶质细胞及上清液,计算细胞存活率,并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另取细胞,同上分组后培养72 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培养24、48和72 h后,5组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149.381、58.817和119.135,LDH含量F=1 247.644、2 381.877和1 102.340,P均<0.001);5组不同时间点间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62.777、50.993、10.555、38.874和21.742,LDH含量F=775.762、222.799、184.471、59.806和135.954,P均<0.001).培养72 h后,5组细胞增殖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416,P<0.001).与相同时间点的无血清组和胎牛血清对照组相比,酸性肽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增殖率均升高,上清液中LDH含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作者:马红霞;周运恒;范列英;安玉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克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hTERTp.方法:PCR方法扩增出hTERTp,依次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和重组载体pEGFP-C3上.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重组质粒pEGFP-C3-hTERTp转染人胚肾293A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扩增出276 bp的hTERT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TERT启动子DNA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pEGFP-C3-hTERTp转染293A细胞能观察到荧光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TERT启动子调控的真核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3-hTERTp,其能够在人胚肾293A细胞中表达.
作者:董翠;阴志刚;王纯耀;张旭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儿童术后疼痛可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儿童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对心身、家庭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少,因其脂溶性高,术后静脉镇痛用药较硬膜外途经方便高效,用于儿童术后静脉镇痛日渐增多[1].但对舒芬太尼用于儿童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佳剂量尚无定论,为此,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作者:王培山;孙振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前肾移植供肾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亲属活体供肾已成为缓解供肾来源紧张的重要途径[1-2].我国亲属活体肾移植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增加趋势明显[3-4].2005年11月至200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17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丰贵文;尚文俊;王跃;庞新路;郭文治;乔保平;刘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活性及雷帕霉素(rap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EC9706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分别用不同浓度(20、50和100 nmol/L)的rapa处理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系,以未处理组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0%(32/50),高于正常组织的13.3%(2/15)(χ2=11.873,P=0.001).与对照组比较,rapa可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F=102.609,P=0.001),且明显促进细胞凋亡(F=916.882,P=0.001).结论:mTOR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被显著激活,rapa能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琼叶;侯桂琴;王莉莉;薛乐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食管癌切除术后常需用其他器官来重建食管,临床上胃、空肠及结肠均可用于代替食管,但应用胃重建消化道为常见.经左胸行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或经右胸上腹及左颈部三切口行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常规术式,其食管胃吻合口置于左或右胸内或左颈部,术后移植胃几乎全部上提置于胸腔.洛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管状胃纳入食管床原位移植食管重建治疗食管癌患者7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余向东;张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5-FU-SLN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取4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以60 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5-FU-SLNs和游离5-FU,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肝、胃、肺和肾等组织中5-FU的浓度,对5-FU-SLNs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与游离5-FU相比,5-FU-SLNs在肾和肺中的总靶向效率分别从(20.42±0.08)%和(21.29±0.23)%增至(34.34±0.02)%和(23.29±0.03)%(t=21.760和11.656,P均<0.05),在心、肝和胃中的分布无明显变化(t=8.043,36.097和7.457,P>0.05).结论:5-FU-SLNs可改变小鼠体内药物的分布,对肺和肾具有亲和性和靶向作用.
作者:曹钰然;李赢;王舒雨;仝留良;王萍;张萍;杜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多菌灵通过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分离浓缩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的正离子模式电离和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测定,同时对诸如流动相的种类、色谱柱类型、锥孔电压和碰撞能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菌灵在0.005~1.000 mg/L范围内对响应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7.3%~105.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n=6);方法检出限为1.0μg/L.结论:该方法测定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作者:苏永恒;张榕杰;冶保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中常见的一种,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1].MS以脊髓损害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称为脊髓型MS[2].作者分析了24例脊髓型MS患者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胡瑛;李建灵;王岸飞;荆延平;李荫太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