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EGFP-puro的构建

宋波;韩志强;吴少璞;刘景伟;蔡晓辉;杨靖;许予明

关键词:神经系统遗传病,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嘌呤霉素抗性
摘要:目的: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及嘌呤霉素(puro)抗性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方法:改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puro的多克隆位点(MCS),以质粒pEGFP-C3为模板扩增出CMV-EGFP并与pLKO-1-puro连接,形成重组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EGFP-puro,后者与包装质粒Δ8.2和包膜蛋白质粒VSV-G在293T细胞中进行包装,产生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观察GFP的表达。结果:成功改建了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puro并插入了CMV-EGFP,形成了新型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EGFP-puro。3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的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Vero细胞后高表达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的带GFP报告基因及嘌呤霉素抗性的慢病毒载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收缩性能的价值

    临床上对于有较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儿的心功能改变情况一直存在争议。该类患儿在临床上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症状,但传统的心功能评价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于受前负荷影响,往往高估陔类患儿的左心收缩功能,多提示左心收缩功能仍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瑞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DCD5表达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结果:同一时间点,6组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211.881、242.438和184.866,P均〈0.001;FmRNA=207.366、148.411和158.661,P均〈0.001);同一浓度,24、48和72h时点各组比较,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蛋白=0.950、1.870、2.218和2.232,P均〉0.05;FmRNA=1.267、2.376、1.221和2.292,P均〉0.05)。各组BGC-823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69,P〈0.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PDCD5可能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芳;柴雅玫;文小岗;周强;王志勇;崔黎;陈奎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直肠腺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k-ras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探讨HPV感染及k-ras基因突变与直肠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75例直肠腺癌患者癌及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HPV DNA和k-ars基因第12、13密码子。结果:直肠腺癌组织中HPVDNA阳性检出率为73.3%(55/75),而正常黏膜未检测到HPV DNA。HPV感染与患者年龄、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族别、性别、肿瘤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及浸润深度无关。75例直肠腺癌组织中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34例(45.3%),均与患者年龄、肿瘤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且与HPV感染亦无关联(χ2=0.240,P=0.624,rP=0.056)。结论:HPV感染可能是导致直肠腺癌恶性表型的重要因素;而k-ras基因突变与HPV感染无关。

    作者:杨新辉;赵泽亮;库热西;王海江;范川文;赵为民;孙振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累及全身所有关节。高频超声可利用软组织与骨皮质之间良好的声阻抗差异,在显示骨关节病变上有一定的优势。作者对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探讨高频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河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曲安奈德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白内障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显微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内障手术目趋成熟,并发症也越来越少。但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的急性前房炎症反应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效果。

    作者:帖红艳;陈彬川;王永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黄体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MMP-9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Ⅳ型胶原(collagen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环糊精(HBC)溶剂治疗组和黄体酮治疗组,每组设12、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选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MP-9蛋白和collagenⅣ的表达情况。结果:脑梗死发生后大鼠脑组织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经黄体酮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有所下降;4组间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lagenⅣ的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经黄体酮治疗后其丢失程度有所减轻;4组间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可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减少collagenⅣ的降解来减轻脑水肿。

    作者:王建平;郝玉金;蒋超;陈宁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24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在河南省汉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亲子鉴定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位点复合PCR扩增技术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773例亲子鉴定案例进行分析。结果:D7S3048、D18S51、D8S1179、D8S1132、D11S2368、D2S1338、D4S2639和D12S391的个体识别率≥0.94,观察杂合度≥0.79,多态性信息含量≥0.80,且这些位点参与联合排除父权率均在40%以上。结论:短串联重复序列D7S3048、D18S51、D8S1179、D8S1132、D11S2368、D2S1338、D4S2639和D12S391可作为亲子鉴定的首选基因座,在法医学应用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陈辉;徐朝阳;李晓文;郑红;程晓丽;贺颖;宋国英;刘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腹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检测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腹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名正常对照者、12名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以及10名腹透患者的腹膜活检标本,行RT-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FGFmRNA和蛋白表达,行CD34染色计数腹膜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bFGF在各组腹膜组织均有表达,尿毒症非透析组、腹透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mRNA:(0.63±0.02),(0.74±0.02)vs(0.46±0.02);蛋白:(116.4±1.8),(143.0±2.4)vs(96.2±1.4)],且腹透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75.526和62.090,P均〈0.001);3组腹膜MVD依次为(3.05±0.45)、(5.98±0.47)vs(9.6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52,P〈0.001),与正常组相比,尿毒症非透析组MVD计数增加,腹透组腹膜组织MVD计数多。结论:腹透患者腹膜组织中bFGF表达升高,可能参与长期透析所致腹膜组织新生微血管形成过程。

    作者:高丹;刘章锁;赵占正;梁献慧;李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65例超声胃镜诊断及套扎治疗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指生长于黏膜层以下、被黏膜覆盖而生长发育的肿瘤[1,2]。,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血管瘤和脂肪瘤等,多数患者因进食梗噎感或上腹部不适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黏膜隆起,后经超声胃镜明确病变的组织起源、层次、性质及大小,从而明确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传统治疗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口。,但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术后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

    作者:郭长青;胡艳艳;邵经浩;褚燕君;张连峰;徐峰;乔瑞敏;卢瑞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体外受精反复失败患者移植周期内搔刮子宫内膜对妊娠率的影响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它受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临床促排卵和实验室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日益提高,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临床妊娠率仍停留在40%~5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尤其是妊娠失败而无其他明确原因的患者,再次助孕时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妊娠率,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焦点。

    作者:张轶乐;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64层螺旋CT为冠心病筛查提供了一种准确而有效的诊断方法,但该检查易受心率的影响而使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严重时部分冠状动脉节段无法评价,从而导致检查的失败。该研究探讨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陈燕浩;金朝林;张树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癌的螺旋CT征象与MMP-9及Cath-D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蛋白酶D(Cath-D)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2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术后肿瘤组织和正常胃黏膜标本中MMP-9及Cath-D的蛋白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MMP-9和Cath-D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螺旋CT征象(有无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及肿块大小)间关系及胃癌组织中MMP-9和Cath-D表达的关联性。结果:胃癌组织中MMP-9和Cath-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χ2分别为55.120、53.626,P均〈0.001);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MMP-9及Cath-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χ2MMP-9=8.341,P=0.004;χ2Cath-D=7.338,P=0.007);弥漫型胃癌组织中MMP-9及Cath-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12、6.175,P〈0.05)。胃癌组织中Cath-D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联性(χ2=13.874,rP=0.496,P〈0.05)。结论:MMP-9及Cath-D的高表达与胃癌螺旋CT征象上的Laure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中组织MMP-9高表达与Cath-D高表达具有一致性,两者在胃癌的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于湛;高剑波;陈奎生;张慧宇;岳松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肿瘤早期免疫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人体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广泛应用[1]。自身抗体也被用于筛选cDNA基因表达文库,从而分离靶抗原的cDNA克隆。人体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是针对某些亚细胞颗粒的组成成分产生的,而这些亚细胞颗粒的组成成分又涉及DNA复制、DNA转录、RNA合成和细胞分裂等重要的细胞功能。

    作者:张建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2.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80.0%,2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χ2=21.806,P〈0.001;mRNA:χ2=20.485,P〈0.001)。②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Stathmin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均=0.010)。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孙淼淼;于庆凯;马杰;魏冰;赵冬梅;冯稳;张明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杜氏盐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chlN-CAT-BAR的构建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将外源选择标记基因转入杜氏盐藻叶绿体中并表达。方法:以光非依赖性的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chlN基因为同源片段,以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和除草剂草丁膦(PPT)抗性bar基因为选择标记,构建盐藻叶绿体转化载体pchlN-CAT-BAR,并通过基因枪法转入野生型盐藻细胞,筛选转化藻株。对转化株和野生对照组的细胞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00mg/L氯霉素的选择下,野生型盐藻12d左右死亡,转化藻仍正常生长,再经4mg/LPPT继代筛选3~5代,得到表达氯霉素和PPT抗性的盐藻转化株。盐藻转化株和野生株1个月内藻株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chlN基因作为同源片段构建盐藻叶绿体转化载体是可行的。

    作者:曾磊;潘卫东;王翠;薛乐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7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egnant women compli-cared with thrombocytopenia,PT)是围生期的一种常见病,约占妊娠总数的3.7%[1]。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7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赵先兰;张苗苗;张连琴;孙璐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Eca-9706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纳米脂质体槲皮素(nLQ)诱导人食管癌Eca-9706细胞逆转化及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以氯仿和DMSO为溶剂的脂质体槲皮素,将其超声波破碎并经80nm滤膜过滤制成nLQ,不同浓度(10、20、40、80和100μmol/L)作用于Eca-9706细胞,用MTT法检测各组Eca-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取Eca-9706细胞,分为nLQ组(加40μmol/LnLQ)和对照组。TUNEL法检测2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处理48h后Eca-9706细胞CyclinD1、PTEN、c-Met、VEGF、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及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Eca-9706细胞生长抑制率(F分别为128.041、142.683和231.054,P〈0.001)和2组细胞凋亡率(t=94.77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EN免疫反应性和印记信号增强(t分别为5.352和4.308,P均〈0.05),Cyclin D1、c-Met、VEGF、HDAC1和NF-κB的免疫反应性减弱(t分别为4.006、9.184、13.853、4.698和3.575,P均〈0.05),其印迹信号亦减弱(t分别为3.827、6.399、7.868、4.695和3.406,P均〈0.05);以上各细胞蛋白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印迹信号之间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52、0.915、0.927、0.842、0.879和0.855,P均〈0.05)。结论:nLQ可抑制Eca-9706细胞生长及增殖,逆转Eca-9706细胞PTEN的低表达和c-Met及VEGF的高表达,并通过抑制HDAC1和NF-κB及激活PTEN表达的HDAC抑制信号途径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裴迎新;赵焕焕;李金萍;郑乃刚;雪璀璀;吴景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不同品系SV40T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测定

    目的:检测不同品系SV40T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方法:取已建立的8个品系SV40T转基因小鼠和B6小鼠空腹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胃泌素水平。结果:B6小鼠、2#、4#、16#、24#、51#、57#、61#和73#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μg/L)分别为(2.814±0.209)、(1.135±0.114)、(0.853±0.701)、(2.371±0.335)、(1.371±0.190)、(0.685±0.374)、(2.274±0.251)、(2.471±0.251)和(0.986±0.173),9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9,P〈0.001);其中2#、4#、24#、51#及73#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较B6小鼠明显降低(P〈0.05)。结论:筛选出了5个稳定表达的SV40T转基因小鼠品系。

    作者:申琦;邵蓓新;郜十伟;陈辉;张钦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纯合子胃壁细胞特异性表达SV40T抗原转基因小鼠品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遗传的纯合子SV40T胃壁细胞定位表达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定量PCR法比较已知杂合子小鼠和未知阳性小鼠中外源基因的起始模板量来确定小鼠的基因型,并通过测交的方法来验证试验结果。结果:用定量PCR法选育出15只纯合子小鼠,经测交验证它们与野生型小鼠交配所生的后代均为阳性,证明了定量PCR的结果是正确的。通过纯合子之间的全同胞交配建立了6个独立的纯合子品系。结论:定量PCR具有省时、省力及高通量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筛选纯合子转基因动物。

    作者:郜十伟;刘书漫;陈辉;李倩茹;金辉;张钦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中S100A6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S100A6与胃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耐药细胞株SGC7901/ADR,在SGC7901/ADR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阿霉素(0.375mg/L)维持耐药。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Westernblot方法和RT-PCR检测S100A6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100A6在SGC7901细胞中的阳性染色强度高于SGC7901/ADR细胞;Westernblot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中S100A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4.356±0.759)高于SGC7901/ADR细胞的(2.243±0.089)(t=4.788,P=0.039);RT-PCR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中S100A6mRNA的相对表达量(0.659±0.017)与SGC7901/ADR的(0.582±0.0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5,P=0.150)。结论:S100A6蛋白在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细胞多药耐药有关;这种差异表达是翻译后事件。

    作者:李晖;陈丹;唐颖;王丽芬;关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