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IT15基因(CAG)n检测

高歌;陈晓蕾;付汪星;张桐;朱揆;邹顺鸿;陈辉

关键词:亨廷顿舞蹈病, IT15基因, CAG重复序列
摘要:目的:检测两个亨廷顿舞蹈病(HD)家系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CAG)n]。方法:采用PCR和测序分析方法检测两个家系28名成员(A家系为已确诊HD家系,B家系为疑似HD家系)和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n。结果: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拷贝数分别为17、18;A家系中患者CAG拷贝数大于50;B家系中患者CAG拷贝数为40~50。B家系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HD家系,并检出一名症状前患者。结论:IT15基因(CAG)n检测是诊断HD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EGFP-puro的构建

    目的: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及嘌呤霉素(puro)抗性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方法:改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puro的多克隆位点(MCS),以质粒pEGFP-C3为模板扩增出CMV-EGFP并与pLKO-1-puro连接,形成重组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EGFP-puro,后者与包装质粒Δ8.2和包膜蛋白质粒VSV-G在293T细胞中进行包装,产生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观察GFP的表达。结果:成功改建了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puro并插入了CMV-EGFP,形成了新型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EGFP-puro。3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的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Vero细胞后高表达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的带GFP报告基因及嘌呤霉素抗性的慢病毒载体。

    作者:宋波;韩志强;吴少璞;刘景伟;蔡晓辉;杨靖;许予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患儿左心收缩性能的价值

    临床上对于有较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儿的心功能改变情况一直存在争议。该类患儿在临床上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症状,但传统的心功能评价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于受前负荷影响,往往高估陔类患儿的左心收缩功能,多提示左心收缩功能仍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瑞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病原体检测

    过敏性紫癜也称亨一舒综合征(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性综合征,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其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HSP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感染常常是HSP的诱发因素。为探讨HSP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作者检测了50例HSP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儿童9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盛光耀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理化性质与芬太尼相似,而作用强度为芬太尼的5~10倍,有研究[1]显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2008年以来,作者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下实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现对其效果与安全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璞;张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小鼠腹水型肝癌多药耐药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小鼠腹水型肝癌(Hca)多药耐药(MDR)模型并探讨其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荷Hca小鼠分为2组,每组10只。化疗组采用临床化疗FAP方案,以剂量递增的方法诱导耐药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MTT法检测瘤细胞对7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瘤细胞对Rh123的蓄积与泵出能力,计算平均荧光强度(MFI);RT-PCR检测瘤细胞mdr1和mrp1mRNA的表达及停药后化疗组小鼠瘤细胞mdr1和mrp1mR-NA的表达。结果:化疗组小鼠瘤细胞对7种化疗药物均产生耐药性。与对照组相比,化疗组小鼠瘤细胞内Rh123蓄积量减少,泵出率增加(t=6.067和6.811,P均〈0.05),mdr1和mrp1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t=18.807和4.420,P均〈0.05);mdr1和mrp1mRNA的表达水平在停药4周内稳定(P〉0.05),停药8周后下降(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腹水型肝癌MDR模型,MDR的产生与mdr1和mrp1mRNA过度表达从而影响药物蓄积有关。

    作者:王欣;张艳;王宁;江金花;郑立运;王庆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体外受精反复失败患者移植周期内搔刮子宫内膜对妊娠率的影响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它受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临床促排卵和实验室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日益提高,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临床妊娠率仍停留在40%~5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影响了胚胎的成功着床,尤其是妊娠失败而无其他明确原因的患者,再次助孕时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妊娠率,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焦点。

    作者:张轶乐;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杜氏盐藻cDNA文库的构建及KCBP基因的克隆

    目的:构建杜氏盐藻cDNA文库并从该文库中筛选类驱动蛋白钙调素结合蛋白(KCBP)基因cDNA序列。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杜氏盐藻细胞,提取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连接到pAP3neo载体上,采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计算平板上单菌落数,测定文库的滴定度和重组率。运用PCR法筛选含有KCBP基因特异片段的质粒。结果:文库滴定度为5.6×106pfu/mL,重组率在90%左右,插入片段长度在0.4~6.0kb,平均长度为1.9kb。利用PCR法从该文库中筛选到了含有新基因KCBP特异片段的单菌落,经测序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PCR获得的杜氏盐藻KCBP基因cDNA序列相符,此序列属于kine-sin-14家族。结论:成功构建杜氏盐藻cDNA文库,并从该文库筛选出一个kinesin样cDNA序列。

    作者:柳丽平;李杰;王翠;阎赘梦;薛乐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64层螺旋CT为冠心病筛查提供了一种准确而有效的诊断方法,但该检查易受心率的影响而使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严重时部分冠状动脉节段无法评价,从而导致检查的失败。该研究探讨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陈燕浩;金朝林;张树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小鼠空肠、肝及肾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大、小鼠空肠、肝及肾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B)蛋白的表达。方法:分别取6只SD大鼠和7只昆明小鼠,取空肠、肝及肾组织,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TP7B蛋白的表达。结果:大、小鼠空肠绒毛上皮的纹状缘和近基底部、小肠腺、肾小管和肝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ATP7B蛋白表达。大鼠空肠、肝及肾组织ATP7B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224474.380±228536.513)、(94116.484±45821.113)和(118128.741±41046.629),小鼠上述3种组织中ATP7B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129023.602±87570.591)、(150614.511±52981.792)和(118403.634±53656.681),大、小鼠同一组织器官ATP7B的积分光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9、1.355、0.009,P均〉0.05)。结论:ATP7B蛋白在大、小鼠空肠、肝及肾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与动物种属关系不大。

    作者:王杰玉;杨杰;李勇莉;王国栋;侯锐;高建凯;高福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胸腔积液患者54例内科胸腔镜检查和胸膜活检分析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常采用的诊断性检查包括X射线、CT、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经皮胸膜穿刺活检和胸腔镜检查。老年患者中恶性肿瘤占一定比例,故胸膜组织病理诊断不可缺少,胸膜活检和内科胸腔镜检查为常用取材方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老年胸腔积液患者54例,接受胸膜活检及内科胸腔镜检查,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颖;吴金如;夏熙郑;齐景宪;高元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中S100A6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S100A6与胃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耐药细胞株SGC7901/ADR,在SGC7901/ADR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阿霉素(0.375mg/L)维持耐药。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Westernblot方法和RT-PCR检测S100A6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100A6在SGC7901细胞中的阳性染色强度高于SGC7901/ADR细胞;Westernblot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中S100A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4.356±0.759)高于SGC7901/ADR细胞的(2.243±0.089)(t=4.788,P=0.039);RT-PCR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中S100A6mRNA的相对表达量(0.659±0.017)与SGC7901/ADR的(0.582±0.0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5,P=0.150)。结论:S100A6蛋白在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中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细胞多药耐药有关;这种差异表达是翻译后事件。

    作者:李晖;陈丹;唐颖;王丽芬;关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DCD5表达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结果:同一时间点,6组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211.881、242.438和184.866,P均〈0.001;FmRNA=207.366、148.411和158.661,P均〈0.001);同一浓度,24、48和72h时点各组比较,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蛋白=0.950、1.870、2.218和2.232,P均〉0.05;FmRNA=1.267、2.376、1.221和2.292,P均〉0.05)。各组BGC-823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69,P〈0.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PDCD5可能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芳;柴雅玫;文小岗;周强;王志勇;崔黎;陈奎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感染后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

    目的:观察在1.96N水平力作用下感染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4只,在犬的双侧上颌尖牙近远中、第二双尖牙近远中颊侧骨板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共32枚。种植体颈部缠绕正畸橡皮圈及4-0缝合线以诱导炎症。选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用镍钛拉簧在2种植体间即刻施加1.96N的水平力,对照组不加力。分别于种植体植入后1、2、4和8周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观察期内实验组2枚种植体松动,未脱落。1周时种植体周围牙龈黏膜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红、肿等炎性反应。实验组1周时种植体出现大量的急慢性炎症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有少许新生纤维组织,越接近尖部炎性反应越轻;2周时中部压力侧骨质连续性破坏;4周时颈部见少量骨质破坏,同时有片状的新生骨形成;8周时颈部骨质破坏吸收,中部压力侧见纤维增生,排列杂乱。对照组骨质破坏较实验组轻。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感染状态下,骨质的吸收由颈部向尖部进行;加力较不加力对骨质破坏严重。

    作者:崔淑霞;LIU Jinzhong;ZHANG Yuelan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河南汉族人群DYS464和DYS527基因座单体型遗传多态性检测

    目的:检测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中Y染色体两个多拷贝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DYS464和DYS527单体型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对110例河南汉族男性无关个体血样本基因组DNA采用荧光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在ABI3100遗传分析仪上毛细管电泳分析,并对不同重复序列分别测序。结果:DYS464基因座为四拷贝,核心序列重复数目变异在11~18次;DYS527基因座为双拷贝,核心序列重复数目变异在17~25次。110例河南汉族男性无关个体中,两个基因座所组成的单体型有104种,其中99种单体型仅出现1次,频率为0.0091,单体型基因多样性为0.9988,个体识别力为0.9897。结论:DY464和DYS527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适用于法医学实践和人类进化的研究。

    作者:胡灏;赵美乐;齐守文;黄艳梅;陈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个亨廷顿舞蹈病家系IT15基因(CAG)n检测

    目的:检测两个亨廷顿舞蹈病(HD)家系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CAG)n]。方法:采用PCR和测序分析方法检测两个家系28名成员(A家系为已确诊HD家系,B家系为疑似HD家系)和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n。结果:两名正常对照IT15基因的CAG拷贝数分别为17、18;A家系中患者CAG拷贝数大于50;B家系中患者CAG拷贝数为40~50。B家系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HD家系,并检出一名症状前患者。结论:IT15基因(CAG)n检测是诊断HD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歌;陈晓蕾;付汪星;张桐;朱揆;邹顺鸿;陈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河南省卢氏县2009年度克山病监测结果分析

    为掌握河南省克山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科学评估防控效果,作者按照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的内容与要求,于2009年4月至2009年5月在三门峡市卢氏县开展了克山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崔才磊;于红阳;岳义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脊髓胶质肿瘤22例MRI表现

    胶质瘤占脊髓内肿瘤的90%以上,其中95%为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MRI为目前诊断脊髓内肿瘤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于术前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1]。由于室管膜瘤边界清楚,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较好,而星形细胞瘤呈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全切困难,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术前对2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作者回顾性分析13例室管膜瘤和9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岸飞;张焱;胡瑛;李建灵;荆彦平;王晓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宫颈癌治疗后未控及复发转移121例分析

    宫颈癌复发患者治疗困难,预后差,常规治疗宫颈癌复发患者多在2a内死亡[1]。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21例治疗后未控及复发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探讨宫颈癌治疗后不良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程淑霞;成慧君;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2.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80.0%,2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χ2=21.806,P〈0.001;mRNA:χ2=20.485,P〈0.001)。②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Stathmin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均=0.010)。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mRNA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孙淼淼;于庆凯;马杰;魏冰;赵冬梅;冯稳;张明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腹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检测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超滤衰竭患者腹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名正常对照者、12名尿毒症非透析患者以及10名腹透患者的腹膜活检标本,行RT-PC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FGFmRNA和蛋白表达,行CD34染色计数腹膜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bFGF在各组腹膜组织均有表达,尿毒症非透析组、腹透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mRNA:(0.63±0.02),(0.74±0.02)vs(0.46±0.02);蛋白:(116.4±1.8),(143.0±2.4)vs(96.2±1.4)],且腹透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75.526和62.090,P均〈0.001);3组腹膜MVD依次为(3.05±0.45)、(5.98±0.47)vs(9.6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52,P〈0.001),与正常组相比,尿毒症非透析组MVD计数增加,腹透组腹膜组织MVD计数多。结论:腹透患者腹膜组织中bFGF表达升高,可能参与长期透析所致腹膜组织新生微血管形成过程。

    作者:高丹;刘章锁;赵占正;梁献慧;李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