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和贲门癌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

刘保池;王立东;宋昕;冯凯;韩瑞刚;杨孟选;吴会芳;樊慧;邵珊;张梅;李吉林;范宗民;何欣;申秋;郭军辉;邢国兰;吴爱群

关键词: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贲门肿瘤, 腺癌,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摘要:目的:探讨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和贲门癌患者编码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方法,检测1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16例贲门腺癌患者和235名对照组RASSF1A基因型分布.结果:食管癌患者RASSF1A基因(Ser133Al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贲门癌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Ser+Ser/Ser基因型增加贲门癌的发生危险(OR值=2.06,95% CI=1.09~3.97,P=0.02).结论: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改变与贲门癌的发生有关,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无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汉族冠心病患者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208例CHD患者和500名健康人(正常组)MTHFR C677T基因多态.结果:MTHFR基因第677位存在2种等位基因(C和T)、3种基因型(C/C、C/T、T/T).CHD组C/C、C/T、T/T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4%、45.7%、38.9%,T等位基因频率为61.8%,C等位基因频率为38.2%;正常组C/C、C/T、T/T型频率分别为35.6%、44.0%、20.4%,T等位基因频率为42.4%,C等位基因频率为57.6%.CHD组T/T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与河南汉族人群CHD的发生有关.

    作者:焦昆立;赵洛沙;于海东;于辉;刘传红;郑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982年至1999年食管癌、贲门癌低发区和高发区患者TNM分期比较

    目的:探讨1982年到1999年18 a间中国北方城市食管、贲门癌城市低发区与农村高发区居民中新发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分布特征.方法:根据北京同仁医院和河北磁县人民医院的病例资料记录,动态分析这2个医院18 a间首次确诊时的食管癌和贲门癌TNM分期,并依据TNM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TNM 0和Ⅰ期),中期(TNM Ⅱa和Ⅱb期)及晚期(TNM Ⅲ和Ⅳ期).结果:18 a间农村居民患者首次确诊的4 928例食管癌(3 074例)和贲门癌(1 854例)中,早期患者仅占5%和2%,95%以上的患者均为中、晚期.城市居民患者首次确诊的751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早期食管癌(14%)和早期贲门癌(10%)均略高于农村患者(P<0.05),但是城市患者中,90%的贲门癌和86%的食管癌患者仍为中、晚期.结论:城市低发区和农村高发区首次就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仍以中、晚期为主,这是导致食管贲门癌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冯常炜;王立东;侯晓华;李吉林;李学民;刘宾;罗平;王能超;郭军辉;赵建波;宋昕;樊慧;郭涛;张梅;刘保池;吴爱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24例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临床比较常见,发生率为0.5%~4%[1-2].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所合并的视神经损伤早期往往被忽略,因而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作者收治了24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均经颅入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报道如下.

    作者:尤宇;王树凯;张晓峰;韩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的变化及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处理对它们的影响.方法:15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B组)、NAC处理组(N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只.C组持续麻醉维持24 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呼吸、循环支持维持实验动物脑死亡状态24 h;N组于建立脑死亡模型后静脉给予NAC 24 h.脑死亡后24 h取肺脏组织,测定各组动物24 h后BALF蛋白含量,观察肺组织常规及超微结构.结果:C、B、N组BALF蛋白含量分别为(1.14±0.21)g/L,(6.34±1.22)g/L,(2.45±0.36)g/L,B组、N组BALF蛋白含量均高于C组,但N组BALF蛋白含量低于B组(P均<0.05).B组动物肺组织光镜下见肺间质弥漫性水肿,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有渗出液,局灶性肺不张,肺泡萎陷,肺毛细血管充血,肺微血管中有嗜中性粒细胞聚集附壁,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存在排列紊乱、消失,微绒毛缺失,板层小体数量减少、脱颗粒,结构有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吞饮小泡.N组光镜及电镜下有轻微病理改变,C组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可导致BALF蛋白含量增加,肺组织出现损伤性改变,NAC干预处理可降低BALF蛋白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孙振涛;韩雪萍;张水军;翟文龙;宋燕;史冀华;郭文治;李捷;李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37例疗效观察

    自2005年6月以来,作者对37例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福;蒋欣;武玉东;魏金星;梁宏;赵亚冰;高建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芹菜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能否增强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系细胞对顺铂(DDP)的化疗敏感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分为API组、DDP组、API+DDP组与空白对照组.API组加入API,终浓度为1.0 μmol·L-1,DDP组加入DDP,终浓度分别为1.0 mg·L-1,2.0 mg·L-1,4.0 mg·L-1,API+DDP组API终浓度为1.0 μmol·L-1,DDP分别为1.0 mg·L-1,2.0 mg·L-1和4.0 mg·L-1,空白对照组仅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分组同上,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另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分为3组,前2组加入1.0 μmol·L-1API,分别培养24 h,48 h,对照组仅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观察API对HL-60细胞NF-κB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1.0 μmol·L-1API无细胞毒作用,不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但它与不同浓度的DDP合用,可增强DDP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1.0 μmol·L-1API可抑制HL-60细胞NF-κB和Bcl-2的表达(P均<0.01).结论:API可增强DDP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和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胡太平;陈伟强;曹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身亚低温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治疗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生命体征的变化.方法:49例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肛温维持在36~37 ℃.低温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于出生后12 h内即给予全身系统性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5~34.5 ℃,持续72 h.治疗期间监测2组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结果:低温组患儿治疗期间心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后,心率逐渐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在检测过程中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组患儿在低温治疗结束后12 h,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密监测下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作者:吉玲;程秀永;朱长连;李同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成人牙周病21例方丝弓矫治体会

    牙周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越晚、年龄越大的成人牙周问题越严重[1].由于牙齿支持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致使牙齿出现漂移、松动、扭转、偏斜,出现创伤性咬合,使邻接关系丧失,前牙外扇,出现间隙,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口腔正畸科学的发展,正畸治疗已成为成人牙周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2-4].作者近3 a对21例成年牙周病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掌义;彭利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AKT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检测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和35例非肿瘤性肺组织标本中p-AKT蛋白和PCNA的表达,分析p-AKT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非肿瘤性肺组织中p-AKT蛋白不表达,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8%(6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KT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仅在高中分化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19/20))高于低分化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0%(8/16),P<0.05).在NSCLC和非肿瘤性肺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52.45±26.14)%和(9.57±2.20)%,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p-AKT蛋白的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在NSCLC中存在AKT的活化,p-AKT的表达与肿瘤的高增殖活性有关.

    作者:苗丽君;王静;程哲;吴逸明;吴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水平测定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例ACS患者(包括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1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作为预测ACS发生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张彦军;张金盈;刘志远;张力;张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改良Johnstons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48例

    隐匿性阴茎是近10余年来才得到重视的一种小儿先天性阴茎畸形.为寻求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作者根据隐匿阴茎的病理特征,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改良Johnstons术共治疗48例隐匿性阴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英;蒋欣;范应中;张谦;李泸平;杨玉齐;杨帅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针对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mRNA的siRNA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转染细胞中GCS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人GCS mRNA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GCS的发卡状RNA的寡核苷酸,各64个碱基,退火后插入pSUPER EGFP载体重组构建RNAi质粒,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包裹转染入SGC7901/VCR细胞,采用RT-PCR检测GC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重组构建的载体经酶切鉴定与测序分析,显示特定位点靶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转染SGC7901/VCR细胞后,GCS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GCS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有效抑制人胃癌耐药SGC7901/VCR细胞中GCS的表达,为后续研究及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艳;周慧聪;陈辉;乐晓萍;夏彬;陈香红;张钦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管癌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目的:检测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变化.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79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并观察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79例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67%,53/7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3/20).食管癌组织中不同年龄、分化程度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分期间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同一个体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10/20)vs 15%(3/20))(P<0.05),仅3例同时出现甲基化,一致率为1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食管鳞癌频发的分子事件.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和年龄、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张彦霞;王立东;吴会芳;邵珊;范宗民;李琮宇;李苹娟;何欣;高珊珊;焦新英;李吉林;宋昕;郭涛;申秋;樊慧;刘保池;吴爱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母细胞瘤螺旋CT征象与病理、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浸润转移螺旋CT(SCT)征象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38例术前行SCT检查的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值.结果:①SCT征象上邻近结构有无侵犯、淋巴结有无转移,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肾母细胞瘤高分期(Ⅲ+Ⅳ期)者的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均高于低分期(Ⅰ+Ⅱ期)者(P均<0.05).③VEGF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分型无关;MVD值与肾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分型有关(P<0.05).④VEGF阳性组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SCT征象与MVD、VEGF的表达有关,是肾母细胞瘤治疗前一项颇有价值的诊断技术,可用于预测肾母细胞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王玲;张小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超声监测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TC)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10月在本院住院的乳癌患者共72例,按是否接受化疗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未接受化疗;化疗组50例,又按化疗剂量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中高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dLA),左室内径(dLD),右室内径(dRV),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lIVS),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A峰速度之比(E/A),Tei指数.结果: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A<1为异常标准,对照组正常,低剂量化疗组、中高剂量化疗组分别有2例(8%)、8例(32%)有舒张功能指标E/A的异常.各组间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化疗组与对照组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评价乳癌患者ATC心脏毒性有价值的临床监测手段.

    作者:刘琪;郑玉琴;赵红梅;王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葛根粗提物和葛根素对胎鼠海马神经元活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葛根粗提物(CP)和葛根素标准品(SP)对胎鼠海马神经元活力的影响.方法:取孕18 d胎鼠海马神经元进行培养,以不同浓度CP和SP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CP和SP的安全剂量范围分别为0.05~12.8 mg/L,0.05~6.4 mg/L.CP浓度≥25.6 mg/L时,SP浓度≥12.8 mg/L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1与0.05).结论:一定浓度的CP和SP均可抑制细胞增殖,表现出神经毒作用,CP的安全性高于SP,为葛根及其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韩萍;段理清;李娟;余增丽;时宝庆;朱明君;王旗;李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骨形成蛋白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植入异位成骨观察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评价自行研制的三嵌段材料PLGA-[ASP-PEG]与化学合成的骨形成蛋白2(BMP2)活性多肽复合物植入大鼠体内异位诱导成骨的能力.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背部消毒,切开皮肤,分离两侧肌间隙,按实验分为4组,按设计分别植入测试材料.A组:BMP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组;B组:BMP2活性多肽/PLGA复合物组;C组:单纯PLGA-[ASP-PEG]组;D组:单纯PLGA组.将上述材料用环氧乙烷处理后植入大鼠背部肌肉中,分别于1周,4周,8周,12周和16周处死,进行植入物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CT三维成像观察植入物成骨情况,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A组在8周出现新骨形成;B组在12周出现新骨;C组和D组16周未见新骨形成.CT三维成像:16周时,A、B和C组均见新骨形成,骨块大小A>B>C组,D组未见新骨.实时定量PCR:各组均有Col-Ⅰ mRNA和OPN mRNA的表达,A组:Col-Ⅰ的Ct值为(21.67±3.21),OPN的Ct值为(21.72±5.11),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嵌段材料PLGA-[ASP-PEG]及PLGA具有较轻的组织学反应,生物相容性好;BMP2活性多肽能明显诱导成骨;BMP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作者: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白玉;袁泉;陈顺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盐酸倍他洛尔片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目的:建立盐酸倍他洛尔片剂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为空白对照,273 nm为测定波长,测定盐酸倍他洛尔的含量.结果:盐酸倍他洛尔质量浓度在50.02~300.0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可靠,适用于盐酸倍他洛尔片含量的快速测定.

    作者:张红岭;吴春丽;王照川;周天洋;邵红;张振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法乐四联症术前体肺动脉侧支血管介入栓塞及外科结扎18例体会

    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作者应用介入栓塞和(或)手术结扎术处理法乐四联症患者体肺动脉侧支血管1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素强;乔晨晖;张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560例健康对照组和5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结果:FⅦ基因第353位存在R、Q 2种等位基因,以及R/R、R/Q和Q/Q 3种基因型.患者组Q等位基因频率和R/Q+Q/Q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保护因子.

    作者:连建华;于海东;李艾帆;张世峰;宋波;齐华;郑红;许予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