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亮;章放香;马熠;余相地;赵倩;彭晶;许国琴
目的:评价 Rho/Rock 信号通路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 SD 大鼠96只,12~15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 组)、Rho 激酶抑制药法舒地尔组(F 组)、高潮气量组(H 组)和高潮气量+Rho 激酶抑制药法舒地尔组(HF 组),每组24只。C 组和 F 组不行机械通气,H 组和 HF 组行高潮气量40 ml/kg 机械通气4 h。F 组和 HF 组在机械通气前1 h 给予腹腔注射法舒地尔10 mg/kg。分别于通气前(T0)、通气后4 h(T1)、8 h(T2)和24 h(T3)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采集血样,测定血清 TNF-α、IL-6及 IL-10浓度;采血结束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考马斯亮兰法检测 BALF 总蛋白;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光镜下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 Western blot 和 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 RhoA、Rock2蛋白含量和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与 C 组比较,T1~T3时 H组和 HF 组大鼠血清 TNF-α、IL-6及 IL-10浓度、BALF 总蛋白含量、肺组织 W/D、病理学损伤评分、MPO 活性、RhoA、Rock2蛋白含量和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 H 组比较,T1~T3时 HF 组大鼠血清 TNF-α、IL-6浓度、BALF 总蛋白含量、肺组织 W/D、病理学损伤评分、MPO 活性、RhoA、Rock2蛋白含量和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血清 IL-10浓度明显升高(P <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药法舒地尔可减轻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Rho/Rock 信号通路,降低肺组织内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陈勇;梁应平;徐仁美;郎海丽;罗梦思;杜晓红;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含量的动态变化在感染性休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 SD 大鼠60只,12~15周龄,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M 组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 制备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当 SBP 下降幅度达到基础值的40%时认为感染性休克模型复制成功;C 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给 LPS 前(T0)、给 LPS 后1 h(T1)、2 h(T2)、4 h(T3)、6 h(T4)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TNF-α、IL-6浓度和 NGB 含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脑组织中 NGB、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含量。结果与 C 组比较,T1~ T4时 M 组血清中的 TNF-α、IL-6浓度明显增高(P <0.05),脑组织中caspase-3含量明显增加(P <0.05);T3、T4时血清和脑组织中 NGB 含量明显增高(P <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后大鼠脑组织发生了炎症损伤、细胞凋亡病理学改变,脑红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所致的损伤脑组织中含量增加,推测其可能发挥了内源性神经保护功能。
作者:杨彤;孙雪华;刘志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中后颈部疼痛与腰段硬膜外腔压力(lumbar epidural pressure,LEP)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选择择期经椎板间隙入路 PELD 患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9~71岁, ASA Ⅰ或Ⅱ级。采用腰段硬膜外麻醉,并经硬膜外导管接换能器连续监测 LEP,记录手术开始前LEP 基础值(LEPbase )、后颈部开始疼痛时 LEP(LEPpain )和术中 LEP 大值(LEPmax ),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 LEPmax 与后颈部疼痛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有30例(34.9%)患者术中出现后颈部疼痛。LEPmax 低为31.0 mm Hg,高为77.0 mm Hg。后颈部疼痛患者 LEPmax 为(60.6±8.8)mm Hg,明显高于无疼痛患者的(50.7±9.5)mm Hg (P <0.01)。后颈部疼痛的发生与 LEPmax 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腰段硬膜外腔压力大值越高的患者,后颈部疼痛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茆庆洪;史长喜;李青;肖兆妍;刘向荣;阮加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患者,男,76岁,因“腹胀、小便排不出8 h”收住我院泌尿外科。诊断:前列腺增生,拟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既往在海拔4000 m 地区工作30多年,6年前因心慌、憋气和下肢凹陷性浮肿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红细胞增多症[1]。ECG:肺性 P 波、右室高电压、房性期前收缩。心脏彩超:EF 67%,左、右心房扩大,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中度),二、三尖瓣中度反流。血气分析:PaO 242 mm Hg,PaCO 241 mm Hg,SaO 278%。血常规:Hb 220 g/L,Hct 51%。余未见异常。
作者:刘德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临床麻醉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这是本刊继2008年入编第五版后,连续第三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即“中文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熟练麻醉医师使用直接喉镜插管2次失败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0~5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LMA-FOB 组)将普通喉罩进行改良(剪开喉罩出口栅栏分隔处,剪短通气管),辅助 FOB 气管插管;对照组(FOB 组)经口垫直接使用 FOB 气管插管。观察咽部解剖结构显露分级,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带血和术后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OB 组比较,LMA-FOB 组咽部解剖结构显露分级明显提高(Ⅰ/Ⅱ/Ⅲ/Ⅳ级:15/4/1/0 vs.8/4/5/3,P <0.05),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90% vs.60%,P <0.05),插管时间明显缩短[(75±20)s vs.(105±25)s,P <0.05)]。术后 LMA-FOB 组仅1例喉罩带血,1例咽部轻微疼痛。结论对可能存在困难气道的患者,采用改良普通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可明显提高咽部解剖结构显露分级,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小萍;倪坤;汪小海;柴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24只,2月龄,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组(N 组)和氯胺酮组(K 组),每组8只。N 组及 K 组大鼠均接受右踝关节腔内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 注射,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S 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50μl 作为对照。CFA注射后1、7、14 d 分别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及不动时间。第14天行为学测试后,N 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 组则注射20 mg/kg 氯胺酮1 ml。三组大鼠于腹腔注射后1 h 测定MWT 及不动时间。随后取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组织及血浆,采用 ELISA 法测定 IL-6浓度及IDO 活性。结果与 S 组比较,N 组及 K 组 CFA 注射后1、7、14 d MWT 明显降低(P <0.05),CFA 注射后7、14 d 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 <0.05)。与 N 组比较,K 组 MWT 明显升高(P <0.05),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 <0.05),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 IL-6浓度和 IDO 活性均明显下降(P <0.05)。结论氯胺酮可有效治疗疼痛抑郁共病,这可能与其抑制大鼠不同脑区 IDO 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作者:韩金凤;徐宁;潘薇;张广芬;周志强;周脉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手术老年患者红细胞糖代谢限速酶活性和血糖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手术老年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 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 组)术前10 min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中右美托咪定静脉维持0.3μg·kg-1·h-1,对照组(C 组)术前、术中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60 min(T1)、术后60 min(T2)、术后1 d 晨(T3)和术后2 d 晨(T4)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及血糖和血浆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与 T0时比较,T3时两组 PFK 活性明显降低(P <0.05),G-6PD 和 AR 活性明显升高(P <0.05或 P <0.01),且 D 组 PFK 活性明显高于、G-6PD 和 AR 活性明显低于 C 组(P <0.05)。T1时两组血糖浓度开始升高(P <0.01),至 T3时达峰值(P <0.01);T1~T3时 D 组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 C 组(P <0.05)。与 T0时比较,T3时两组血浆MDA 浓度在 T3时明显升高(P <0.01),D 组 MDA 浓度明显低于 C 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糖浓度,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红细胞糖代谢状态。
作者:宿明艳;张晓坤;王喆妍;顾伟;吴瑶;顾小萍;马正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开胸手术患者使用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80例,男53例,女24例,年龄40~65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 分别静注羟考酮0.1 mg/kg(O 组)或芬太尼1μg/kg (F 组),术后均行 PCIA,镇痛泵配方为羟考酮0.8 mg/kg(O 组)或芬太尼8μg/kg(F 组)+氟比洛芬酯4 mg/k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50 ml。记录术后2、6、12、24、36、48 h 的静止和咳嗽状态 VAS 疼痛评分和 Ramsay 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 内 PCIA 有效及无效按压次数、镇痛药追加例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2~48 h 静息和咳嗽时 O 组 VAS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 F 组(P <0.01或 P <0.05)。两组不同时点 Ramsay 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 组 PCIA 有效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和镇痛药追加例数明显少于 F 组(P <0.05)。O 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 组(P <0.05)。结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可有效地缓解开胸术后疼痛,等药剂量药物镇痛效果似强于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且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李查兵;徐峰;王伟;郑客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术前预防性输注头孢呋辛钠后不同靶控浓度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患者59例,年龄18~65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入室补液并静滴头孢呋辛钠2.5 g(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中)后,分别泵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2μg/ml(P2组,n =20)、3μg/ml(P3组,n =19)、4μg/ml(P4组,n =20)。分别在抗生素输注前(T0)、抗生素输注完毕(T1)、及丙泊酚达到靶控浓度时(T2),测量并计算 QT 间期、QTc 间期、T 波峰值至终点时间(Tp-e 间期)及 Tp-e/QT。结果与 T0时比较,T1时 P4组 QTc 间期[(469.9±34.0)ms vs.(451.2±24.9)ms]、Tp-e 间期[(107±25)ms vs.(94±20)ms]、Tp-e/QT (0.260±0.058 vs.0.236±0.043)明显延长(P <0.05);与 T1时比较,T2时 P2组[(437.4±24.4)ms vs.(453.3±28.0)ms]和 P4组[(438.8±29.9)ms vs.(469.9±34.0)ms]QTc 间期明显缩短(P <0.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头孢呋辛钠引起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
作者:雷涓;高鸿;刘艳秋;文春雷;张凯强;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开腹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三盲、对照试验,选择择期行开腹肝癌肝切除术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18~70岁,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关腹前,分别使用0.75%罗哌卡因(ROP 组)或10 ml 生理盐水(NS 组)行切口两侧局部浸润。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和48 h 的 NRS 疼痛评分、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肝肾功能、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及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NS 组比较,ROP 组术后6 h [(3.85±1.29)分 vs.(5.30±1.76)分]、12 h [(3.38±0.85)分vs.(5.69±1.38)分]、24 h [(3.69±0.74)分 vs.(4.42±1.13)分]的 NRS 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7.92±1.97)d vs.(19.53±2.42)d],首次排气[(48.07±7.49)h vs.(53.42±10.38)h]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4±0.62)d vs.(2.80±0.84)d]明显提前(P <0.05)。两组术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过敏反应发生,NS 组有1例(4%)切口感染和4例(15%)恶心呕吐,ROP 组有5例(19%)恶心呕吐。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能有效减轻肝癌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快速康复措施。
作者:饶竹青;董世阳;王灿琴;高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基础上加用背景剂量方案并持续至第二产程结束的镇痛效果及其是否增加围产期风险。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3月和2015年3月所有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3例,按照镇痛方案分成两组,有背景剂量组(P 组,n =245)和无背景剂量组(C 组,n =258)。收集产妇的基线资料,围产期资料和 NRS 疼痛评分,分析不同镇痛方案对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 P 组第二产程 NRS 疼痛评分[3(3~4)分 vs.5(4~5)分]明显低于 C 组(P <0.001)。P 组第二产程时间[50(29~82)min vs.38(24~62)min]明显长于 C 组(P =0.001),产时出血量[200(100~250)ml vs.150(100~200) ml]明显多于 C 组(P =0.003)。两组的终分娩方式(P =0.656)和产后出血发生率(9.8% vs.10.9%,P =0.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单纯自控镇痛,加用背景剂量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提供更好镇痛效果的同时不增加围产期风险,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婧;曲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试验设计(clinical trial design)或称临床研究方案是临床研究设计、实行、报告和评价的基础[1]。一篇高水平的临床科研论文不仅在理论上有所领先,方法先进,而且具有完整、严谨的试验设计及科学的统计学方法[2]。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证明了以规范严谨的科研设计为基础并正确运用统计学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论文。然而,从一些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国内的科研论文尤其是临床试验论文的质量并不高,有些所谓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RCTs)并不是真正的 RCTs[3]。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科研设计不完善是造成论文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4]。本刊来稿中有2/3的稿件是临床科研型论文,笔者分析近几年的来稿发现,高质量的论文往往科研设计比较规范,统计学方法正确,而大多数退稿的论文,其科研设计比较简单和粗糙,从而造成研究有明显的“硬伤”[5]。在终发表出来的论文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能见刊。为了帮助广大作者特别是年轻的临床医师提高论文撰写的水平,本文主要从临床科研设计方面总结和归纳一些常用的基本规范。
作者:张伟;杨建军;万茹;徐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全球每年的手术量超过2.3亿例次,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质量和患者预后[1]。而术后肺部并发症,如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炎和肺不张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机械通气是手术患者呼吸支持的必要手段,但不恰当的通气策略会导致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
作者:赵亚杰;曹江北;米卫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方按序排列,一般不宜超过6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换,如欲更换第一作者,需出具单位证明和由全体作者签名的申请。作者单位的邮编、所在城市、单位名称的全称和科室在首页脚注中说明。若其他作者不属同一单位,需写出各自单位,并在单位后用括号列出作者的姓名。作者应具备的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通信作者”系指研究生课题论文的导师或直接指导者、相关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及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和联系者。“通信作者”对论文应具有与第一作者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光棒辅助与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用于颈椎骨折全麻患者的插管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颈椎骨折手术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 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后,L 组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C 组采用普通喉镜辅助气管插管。记录一次插管成功例数、插管时间,插管前5 min、插管即刻和插管后5 min 的MAP 和 HR,以及插管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L 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 C 组(90% vs.60%),插管时间明显短于 C 组[(31.3±11.1)s vs.(46.6±15.2)s](P <0.05)。与 C 组比较,L 组患者插管期间 MAP 和 HR 变化更平稳。C 组有4例(20%)心律失常,L 组无一例心律失常。结论与普通喉镜比较,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患者插管更容易,安全性更好。
作者:朱国栋;王俊华;芮鹏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