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例急性脑梗死降纤酶治疗临床护理体会

徐玉红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降纤酶, 治疗, 临床护理, 体会
摘要:很多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溶栓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有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11年-2012年以静脉给药方式应用降纤酶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效果显著,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8例,年龄42-68岁。所有病例全部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发病在3-72h内,无明显意识障碍,瘫痪肢体肌力在3级以下,其中一侧基底节区梗死12例,双侧基底节区梗死6例,脑叶梗塞2例;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规定[2]:分轻型8例,中型11例,重型1例;均以CT排除脑出血和脑部肿瘤,无出血倾向和溶栓治疗禁忌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破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治疗的严重眼球破裂伤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眼球均得到成功保留;术后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平复者7例,视网膜复位不佳者2例,未能窥清眼底者1例;与术前相比,7例患者视力有所提高,3例患者视力无明显改善;随访2年,1例患者眼球有轻度萎缩。结论患者发生严重眼球破裂伤时,只要正确及时地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不仅能够避免患者眼球的盲目摘除,还可挽救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频繁瞬目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频繁瞬目的病因及相应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因频繁瞬目就诊的3-14岁儿童386例,详细询问病史、生活习惯,检查视力、眼位,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行角膜荧光染色,泪液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视力低下患儿散瞳验光,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相应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86例频繁瞬目的患儿,经对症治疗、心里调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患有眼表疾病的235例,其中包括沙眼、滤泡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结膜炎186例,睑缘炎、内翻倒睫、等眼睑疾病39例,点状角膜炎10例,治疗后瞬目症状逐渐缓解。各种屈光不正192例,同时合并眼表疾病的45例,经矫正屈光不正及相应治疗后瞬目症状很快缓解183例,9例症状减轻。20例与神经功能系统有关。结论儿童频繁瞬目的原因很多,其中眼表疾病及屈光不正是频繁瞬目的主要原因,只要认真细致的检查及正确的治疗,均会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金晖;刘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就诊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并且每组40例,在观察组中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以治疗30d后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陈才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草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疾病属于因病毒而起的一种疾病,如何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并采取治疗属于此类疾病现阶段的一个难题。就此,本文对中草药在抗病毒感染方面进行研究,对中药的常用剂型、临床应用情况、在抗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等进行探讨。

    作者:吴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2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1.94%、9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患儿不良反应未予特殊处理,自然缓解。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作者:薄红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4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3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病情观察,做好病情记录,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79.0%,有效率为18.6%,无效率为2.4%。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密切病情观察及急救护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眼球摘除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

    眼球摘除术是在患眼眼球的功能已经全部丧失或者即将全部丧失的情况下,为解除患眼剧烈疼痛而实施的治疗手段,手术虽有利于保护健眼或解除生命危险,但患者一般难以接受这种破坏性的毁容治疗措施[1]。眼球摘除影响患者的五官美容,患者承受着躯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和痛苦,绝大多数患者易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不同患者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及心理自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有不同。我科对眼球摘除术患者采取安慰、解释和疏导的护理方法,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重建健康心理,积极配合医护,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仝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进展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内分泌代谢类疾病患者症状的消除更为有效,能够协同两种方法的优点,一方面相比于单纯的中医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加快疗效产生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西药剂量的摄入,避免患者因大量、长期的西药服用所产生的患者不适反应。中西医结合进行代谢类疾病治疗侧重的是辩证和辨病思想的有机结合,即由患者不同病情阶段情况来施以不同分型治疗方案。

    作者:许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0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患者入院时采取自设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入院前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实验组在住院期间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一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在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进程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SBP、DBP、UAER及 GF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SBP、DBP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AER、GF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应用坎地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黎欣;杨红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每组各25例。 PCEA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1.5mg/ml 罗哌卡因+2.5ug/ml芬太尼止痛泵4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 PCIA组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静脉连接5ug/ml芬太尼+1mg/ml氯胺酮止痛泵2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记录两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h,24hPCE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 组患者(P<0.05);术后48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彩勤;李春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96例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讨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9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严密的观察和监护、精心的护理、健康的宣教指导,才能及早发现异常,及早进行抢救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病情好转。

    作者:杨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救治的25例急性苯丙胺中毒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措施,指导家庭治疗。电话随访患者亲友,获取戒断成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中毒症状在24-72小时内得到控制,2-5天出院。随访3-50个月,平均21.4个月,11例患者成功戒断,戒断成功率44%。结论采取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身心疾病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了急诊救治效率和毒品戒断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水平。

    作者:汤伟芬;王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动静脉内瘘患者的造瘘失败隐患和防范

    为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本文通过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肾内科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造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对造瘘护理的认知和应用,降低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保证了造瘘成功率和适用率,确保了肾内科患者的造瘘护理安全。

    作者:孙艳林;陈黎黎;孙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脓毒症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中医辨证疗法在脓毒症的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对照组中的患者接受的是西药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其接受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Ⅱ评分、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治疗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在脓毒症的临床治疗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方晓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肿瘤标志物CEA、CA199在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监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蛋白199(CA199),观察其在肠癌手术前后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它对诊断肠癌复发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40例肠癌患者的CEA、CA199进行检测,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确诊复发的病例中,CEA升高例数31例,占77.5%;CA199升高例数20例,占50%;同时升高的20例,占50%。且CEA的指标显著升高,CA199结果明显升高。结论 CEA是一个高特异性指标,联合CA199的检测有助于对肠癌术后疗效监控和复发监测。

    作者:王连喜;于颖;刘佳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早期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青光眼临床发病特点,并对早期诊断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18例(24眼)青光眼的性别,发病年龄、视力、眼压、房角、眼底、视野等相关参数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4例占22.2%,女性14例占77.8%。治疗前高眼压小于22mmHg共计3眼占12.5%,24.38-32.5mmHg共计6眼占25.0%,4.18-55.62mmHg者10眼占41.7%,61.75mmHg共计5眼占20.8%。房角:开角6眼,闭角18眼。视乳头杯凹均显不同程度扩大,C/D大于0.6者共计5眼占20.8%,0.6-0.8以上者共计19眼占79.2%。视野有不同程度损害管状视野7眼(占29.2%)。本组18例患者中有1眼行现代囊外摘除术,5眼行巩膜瓣下咬切术,占25.0%,18例患者都行药物保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青光眼一般发病急,且严重危害视功能,早期预防、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对于早期患病较轻者一般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作者:黄洲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9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1---2013年收治的19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无胎膜早破及其他并发症的正常产妇1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胎膜早破组难产、剖宫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妇感染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难产发生率及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均较正常产妇明显升高,及时就诊,早期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薛芬;陶学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手术技巧与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技巧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38。 C1例,占3.3%,对照组6例,占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脱垂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出血控制时间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综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罗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